科举制的创立 知识点题库

合理的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下列制度促进了社会公平的是(  )       

A . 世袭制 B . 分封制 C . 科举制 D . 行省制
加强对官员的监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政治制度中,蕴含这一政治内涵的有(    )

①建立和完善科举制度②设立司隶校尉③建立刺史制度④设立直接对皇帝负责的御史大夫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科举制度始于隋朝,是我国实行了1300多年的职官制度,下列俗语和诗词,与科举制有关的是( )

①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②风吹金榜落风尘,三十三人名字香

③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①④
徐州市的户部山有条状元街,“状元”一词和哪种制度有关( )           
A . 分封制 B . 科举制 C . 三省六部制 D . 九品中正制
有人曾经中肯地评价科举制:“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往,乌聚云合。”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的影响是( )

①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 ②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③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④改善了用人制度,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史学家吕思勉说:“进士科是始于隋的,其初尚系试策,不知什么时候改试了诗赋,唐时,进士科虽亦兼试经义及策,然所重的是诗赋。”这一变化导致了( )       
A . 隋朝短命而亡 B . 唐诗繁盛辉煌 C . 市民文化兴起 D . 科学技术发展教学园
制度的创新和完善对社会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周匡物《及第谣》

材料二:由于宰相多是进士出身,时以应考进士科最为人崇慕,报考人数最多。科举考试允许普遍人报考,为庶族中小地主,乃至出身寒微的平民知识分子开辟了一条升官的路。

——摘编自《中国古代文化史》

材料三:宋代科举考试增设词科,“词”收到普遍重视,文学发展焕然一新。科举考试录取者大幅增加,读书风气日盛。《三字经》《百家姓》等小百科全书成为宋朝幼儿启蒙读物,文明高度发展。

——摘编自《中国古代文化史》

  1. (1) 材料一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哪种选官制度?这种制度正式创立于何时?
  2. (2) 联系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科举制的作用?列举唐朝完善科举制的史实?
  3. (3) 联系材料三,谈谈宋代科举制的变化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4. (4) 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今天应如何实现人才对社会的推动作用?
历史小话剧《赶考途中》是这样设计的:“时间:××。地点:去京城赶考的路上。人物:张公子、李公子、书童。旁白:张公子,世家大族子弟,带着书童张二,去京城赶考。……”该剧所反映的这一现象最早开始于(    )
A . 秦朝 B . 西汉 C . 隋朝 D . 唐朝
宋代诗人杨万里说:“诗至唐而盛,至晚唐而工。盖当时以此设科取士,士皆争竭其心思而为之。”这说明(    )
A . 唐诗影响深远 B . 科举制促进唐诗的繁荣 C . 唐诗取材广泛 D . 唐诗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在历史长河中,一些重大史实历经时间考验得以延续。下列史实延续到清朝的是(    )
A . 创设科举,金榜题名 B . 废井田,开阡陌 C . 封建亲戚,丞相理事 D . “废藩置县”,加强集权
唐朝科举,以考试成绩作为录取标准;明经科的录取率约为十分之一,进士科的录取率约为六十分之一;科举出身的官员占全部官员的比例略多于十分之一。从材料中得到的信息是( )

①科举制是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人才

②科举制是政府选官的主要来源

③科举选拔的标准是择优录取

④科举考试基本年年进行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③
自古以来,“考试”是选拔人才的有效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朝统一全国后,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进行改革,改用考试的方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凡考试及格的知识分子,不问什么门第,一律委任官职……

——摘编自柏杨《中国人史纲》

材料二:唐朝新中进士,均在大雁塔内题名。故以“雁塔题名”代称进士及第。

材料三:宋代科举考试增设词科,“词”受到普遍重视,文学发展焕然一新。科举考试录取进士者大幅增加,读书风气日盛。《三字经》《百家姓》等小百科全书成为宋朝幼儿启蒙读物。文明高度发展。

——摘编自《中国古代文化史》

材料四: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改革科举制度的方案。他从总体上是要解决旧的科举考试不求实际、摧残人才、于世无补的弊病,引导人们崇尚实学,以新的文化知识来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

——摘编自李喜所等《梁启超传》

  1. (1) 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说说科举制度的作用。
  2. (2) 简析材料三对宋代文明发展的影响。
  3. (3) 简述梁启超要求改革科举制的背景。
隋唐时期一系列创新为社会发展注入了生机勃发的活力。下列创新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

①三省六部制   ②科举制    ③曲辕犁和筒车      ④雕版印刷术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孙中山曾说:“现在 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中国的考试制度创立于(    )
A . 汉武帝时期 B . 隋炀帝时期 C . 唐太宗时期 D . 唐玄宗时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朝统一全国后,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了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用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

材料二:唐因隋制,分常举和制举两种,武则天时创殿试和武举。殿试的产生排除了一些通过钱财考入进士的人,是完善科举制的一项重大措施。唐玄宗时,诗赋成为主要的考试内容。

材料三: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宋]汪沫《神童诗》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出现的原因及标志。
  2. (2) 唐朝对科举制的完善措施中,你觉得哪一项措施最有意义,为什么?
  3. (3) 综合上述材料,指出科举制的建立与完善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下列有关唐朝科举考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通过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的制度 B . 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C . 为士子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 D . 对参考者有严格的家庭出身年龄的限制
隋唐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这表明科举制度(   )
A . 促进了古代教育公平 B . 推动了中国文学的繁荣 C . 引发了社会政治变革 D . 加强了皇帝的政治专权
根据儒家“征召有才能的人才能更好地解决国家种种问题”的基本信条,隋唐时期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才打开了入仕的大门。这说明该选官制度(  ) 
A . 推动了教育的迅速发展 B . 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 C . 扩大了选拔管理的范围 D . 禁锢了人们的创新思想
“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这首《及第谣》中体现的制度正式诞生是在(    )。
A . 隋文帝时 B . 隋炀帝时 C . 唐太宗时 D . 武则天时
某校七(1)班同学以“我心中的隋唐”为主题,开展了如下探究活动。

[杰出帝王]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重大工程]

[制度创新]

隋唐时重新建立起大一统的帝国并且使之更为完善,接下来100年间的和平与繁荣使唐时国力大大超过了汉朝,同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这一进展反过来又推动了国家的全面发展。

[民族交往]

贞观十五年(6411年),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1. (1) 材料的言论出自唐朝哪位统治者?这些言论体现出他怎样的统治思想?
  2. (2) 根据图1,要将一批粮食通过大运河从涿郡运到洛阳的洛口仓,所通过河段名称是什么?图2长安城在当时唐朝和世界有怎样的地位?
  3. (3)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在制度和文化方面取得的哪些“突破性进展”?
  4. (4) 吐蕃人是今天的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材料中的公主是指谁?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