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的创立 知识点题库

若要为唐太宗题写墓碑碑文,下列内容不能出现的是(    )

A . 完善三省六部制        B . 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 C . 编纂《唐律疏议》    D . 知人善任,虚心纳谏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评价中国某一制度的作用时指出:中国没有世袭的官吏和贵族,皇帝通过考试等途径选拔官吏。凡是具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论出身如何,都有经过考试成为官吏的机会。该制度  (    )       

A . 削弱了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 B . 不利于尊师重教风气的形成 C . 为普通士人提供了进入各级政府任职的机会 D . 提高了高门权贵子弟的地位
某校九年级5班学生在中考复习时对中国古代三个大一统时期(秦汉、隋唐、元明清)进行研究,得出下列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 汉朝确立儒家思想为正统思想 B . 唐朝完善科举制 C . 明朝废除宰相制度 D . 清朝设立宣政院
有人说:“……这种考试制度(科举制)对社会上所有阶层的人都是公开和平等的”。该制度正式诞生于(    )时期。
A . 隋文帝 B . 隋炀帝 C . 唐太宗 D . 唐玄宗
高考作为我国高校选拔人才的主要形式,到2016年已经恢复39年了。那么,你知道唐朝主要采用什么制度选拔人才吗( )           
A . 世袭制 B . 九品中正制 C . 科举考试制 D . 八股取士
魏晋时期,选拔官员的主要标准是( )           
A . 才能 B . 财产 C . 门第 D . 民族
2017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高考制度有利于国家人才的选拔。历史学者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里评价我国古代某制度曾写道:“没有操纵的提名,没有伪君子卑鄙的争夺……没有混战或腐败的选举,没有仅凭巧言而能登入仕途的现象”。他称赞的是中国古代的( )           
A .   中央集权制 B . 九品中正制 C . 郡县制 D . 科举制
科举制度在我国存在的时间是( )           
A . 500年 B . 700年 C . 900年 D . 1300年
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材料中的制度正式确立于哪位皇帝在位时期( )           
A . 隋文帝 B . 隋炀帝 C . 唐太宗 D . 唐玄宗
《唐掂言》:“绍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写出了文人对哪一制度的重视?( )
A . 科举制 B . 宗法制 C . 郡县制 D . 公九卿制
宋代汪洙《神童诗》写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从中可见当时的科举制度起到的社会作用是(    )
A . 加强了中央集权 B . 促成了社会重学风气 C . 提高了行政效率 D . 改变了个人命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谓魏征日:“朕观两晋南北朝短也,祸根实为门阀。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此取乱之道,朕不可不察。”——《资治通鉴》

材料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文化,并未因三国鼎立、南北对峙而中断,反而因士人的觉醒而更加活泼开放,并呈现出以中原文化为主体、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的特点,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独特印记。 ——《历史与社会》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太宗认为西晋南北朝朝代统治短暂的原因。太宗为改变“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采取的重要措施是什么?
  2. (2) “两晋”是指西晋和东晋,请说出西晋和东晋的开国皇帝。
  3. (3) 请列举出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中国历史上留下独特印记的艺术成就。
“在唐朝虽然每年平均只有二三十人通过考试,但……这一制度为天资聪颖却非士族豪门出身的人提供了机会。”材料主要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实行有利于( )
A . 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B . 扩大统治阶级基础 C . 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D . 禁锢了士人头脑
“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材料反映我国古代创造的一项人才选拔制度是(    )
A . 分封制 B . 郡县制 C . 科举制 D . 行省制度
学者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该“制度”是指(   )
A . 禅让制 B . 分封制 C . 科举制 D . 行省制
科举制度实行了1300年(606—1905年),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相对来说是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明清两朝,不少有特殊成就的人未能通过科举考试,如宋应星、李时珍、曹雪芹等。对该材料解读错误的是,科举制( )           
A . 创立于隋朝,废止于清朝末年 B . 在历史上曾经推广到世界各国 C . 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才选拔的公平、公正性 D . 为政府选拔人才的同时,也埋没了其他方面的特殊人才
某同学为探究“唐朝兴盛的原因”,收集了一些资料,请你帮助他完成学习任务单。

皇帝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措施(部分)

政治

经济

文教

唐太宗

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唐玄宗

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改革税制

将诗赋作为进士科考试主要内容;编修经籍

材料:据统计,《全唐诗》有诗歌48900多首,诗人2200多人。其中进士是盛唐时期诗人创作队伍中的生力军。诗家风格既有“摩诘之高妙,太白之俊逸,昌黎之奇崛,义山之窈眇”,又有“如郊之寒,如岛之瘦,如李贺之诡奇”;而杜诗则包罗万象,集众家之长。翻检唐诗,题材有边塞诗、山水田园诗、讽喻诗、怀古咏史诗等等,描述内容从朝廷大政到市井风情,举凡三教九流、生活琐事等都被唐诗囊括殆尽。

  1. (1) 比较与概括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能力之一。请阅读上表内容,概括这些措施的相同之处。
  2. (2) 依据上述材料,请你指出张帆教授的观点。结合所学,用史实说明他的观点。
  3. (3) 依据上述材料,概括唐诗的特点。结合所学,从多个角度分析唐诗兴盛的原因。
  4. (4) 上述言论出自唐朝哪位统治者?这些言论体现出他的什么统治思想?
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表格中史实和推论逻辑关系正确的一项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秦始皇统一货币

五铢钱成为通用货币

B

汉武帝减轻农民负担

出现“开元盛世”

C

唐太宗开创科举制

选拔人才标准发生变化

D

宋太祖崇文抑武

削弱了军队战斗力

A . A B . B C . C D . D
古代中国历朝历代的治国措施各具特点,统治者通过不断调整措施来维护王朝统治和国家稳定。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 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材料二   从本质上看,宋代只不过是残唐五代的延续,宋代之所以国祚长久,没有短命而亡,只是因为宋太祖断绝了武人专政的传统……宋代的中央政府管理体系多头分权,效率并不很高。

——摘编自许倬云《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

材料三   元朝对全国的统治,结束了此前 500 年间中国国内五六个民族或区域性的政权并存、互相割据纷争、战乱频仍的时代,促进了全国范围内的和平发展和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走向。元朝所管辖地区各有不同的经济形态和文化特点,因此在治理模式和统治方式上也体现出因地制宜的特点。

——摘编自尚衍斌《元代疆域治理的历史镜鉴》

  1. (1) 根据材料一,推断唐朝实行的这两种制度分别指的是什么。以及“公开选拔人才”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   是什么?
  2. (2) 宋在与其他民族政权交往的过程中,屡屡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这与宋朝实行的什么政策有关?根据   材料二,说一说这一政策的积极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元朝的行政区划与疆域管理制度是什么。在治理模式和统治方式上体现出什么特点?并举一例说明。
中国政治历史上人才选拔不断公正规范化。下列各朝代关于人才选拔与任用的措施,表述错误的是(    )

A

西汉

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太学

B

唐朝

开创科举制,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考试科目

C

北宋

采取崇文抑武的策略,选拔大批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官吏

D

明清

采取八股取士,格式愈益严格,文章越发空虚

A . A B . B C . C D .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