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的创立 知识点题库

隋唐时期一系列创新为社会发展注入了生机勃发的活力,下列创新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

①三省六部制      ②科举制          ③曲辕犁和筒车  ④雕版印刷术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的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

材料二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评价八股取士时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成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1. (1) 材料一中费正清对科举制持怎样的态度?请表明你的观点。

  2. (2) 材料二中顾炎武的观点与材料一中费正清的观点是否矛盾?请说明你的理由。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朝中央机构示意图。

材料二:(清朝时期)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的,仅限于□□一处口岸,且管制甚严。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种种规章制度专为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

——摘自(美)基辛格《论中国》

材料三:

 

  1.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明朝中央机构与过去比较发生的重大变化是什么?这一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怎样的发展趋势?

  2. (2) 材料二评述的是清朝时实行的什么政策?材料中“仅限于□□一处口岸”空缺处所指的口岸名称是什么?

  3. (3) 材料三图片反映了我国哪个朝代创立的什么制度?这一制度到了明清发生什么变化?

  4. (4) 上述三则材料所反映的问题和近代中国逐渐落后与世界有关系吗?这对我国现阶段的发展有什么启示?

隋朝以来,历朝统治者都沿袭使用科举制度,其根本原因是科举制(    )
A . 有利于选拔人才 B . 有利于巩固专制统治 C .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D . 得到不断的完善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说过:“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你知道中国通过考试选官德制度从何时开始的吗(    )
A . 秦汉时期 B . 魏晋时期 C . 隋唐时期 D . 宋元时期
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最能体现这一论断的制度是( )           
A . 创立郡县制 B . 确立三省六部制 C . 开创科举制 D . 确立王位世袭制
童谣“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说出了察举制(通过推荐考察选拔人才)的害处,通过“分科举人”考试来选拔人才开始于( )           
A . 隋朝 B . 唐朝 C . 宋朝 D . 元朝
科举制度是一种(    )
A . 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B . 监督官吏的制度 C . 通过考试考核官吏的制度 D . 发展教育事业
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1300多年,发挥了重要作用,后来被历史淘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唐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内容。……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之十开辟了登仁之途……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材料二: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仁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

——丁韪良《西学考略》

材料三:中国进入近代以后,剧烈的社会大变动迫切需要大批与时休相适应的人才,……而科举制度依旧执迷于八股文,小楷试贴,所取之人内不能兴国富帮,外不能御侮抗敌。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1. (1) 据材料一,概括科举制的特点,并简要指出科举制的积极作用。   
  2. (2)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3. (3) 据材料三,指出科举制“被历史淘汰”的主要原因。   
孟德斯鸠在评价中国某一制度时指出:“皇帝通过考试等途径选拔官员,凡是具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论出身如何,都有通过考试成为官吏的机会.”该制度在隋唐时期的作用不包括(    )
A . 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 B . 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 C . 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 D . 使专制集权统治极度膨胀
某人在隋唐时期参加科举考试时要考诗赋,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位皇帝在位时期(    )
A . 隋炀帝 B . 唐太宗 C . 唐玄宗 D . 武则天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要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    )
A . 投笔从戎,获取军功 B . 参加科举考试 C . 到各地讲学,著书立说 D . 投靠名门大族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朝中央机构示意图。

材料二:(清朝时期)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的,仅限于一处口岸,且管制甚严。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种种规章制度专为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

——摘自(美)基辛格《论中国》

材料三:

图一

图二

  1.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明朝中央机构与过去比较发生的重大变化是什么?这一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怎样的发展趋势?
  2. (2) 材料二评述的是清朝时实行的什么政策?材料中“仅限于□□一处口岸”空缺处所指的口岸名称是什么?
  3. (3) 材料三图片反映了我国哪个朝代创立的什么制度?这一制度到了明清发生什么变化?
  4. (4) 上述三则材料所反映的问题和近代中国逐渐落后与世界有关系吗?这对我国现阶段的发展有什么启示?
唐朝的盛衰
  1. (1) 617年,隋朝贵族李渊在太原起兵,攻下长安。618年,朝建立。
  2. (2)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君主,年号 。他从农民战争中认识到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的教训。他曾在吃饭时告诫太子,如果想常有饭吃,就不要加重的负担。他把君主和人民分别比作舟和水,认为“”。因此,唐太宗非常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
  3. (3) 唐太宗以著称。他任命富有谋略的和善断大事的做宰相,人称“”。他还重用敢于直言的。贞观年间,农民占有一定土地,赋役负担减轻,政治也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逐步增强,历史上称为““。
  4. (4) 唐太宗在位期间,国家政治体制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最重要的是沿袭和完善了隋代的 制。
  5. (5) 唐代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贞观时期进一步完善了隋代创立的制度,成为最重要的考试科目。
  6. (6) 唐玄宗统治前期,年号,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时期,历史上称为“”。
  7. (7) 唐玄宗统治后期,政治逐渐混乱,爆发了以边防将领安禄山和史思明为首的叛乱,史称“”。从此,唐朝开始由盛转衰。
唐朝中央设国子监主管学校工作,统管京师六学。律、书、算学为明法、明字、明算输送考生,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为进士、明经两科输送考生。对该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 学校教育服务于科举制 B . 学校教育内容为儒家经典 C . 科举制促进了文学的发展 D . 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在唐代,考中进士即具备做官资格,由于宰相多是进士出身,时以应考进士科最为人崇慕,报考人数最多。科举考试允许普通人报考,为庶族中小地主,乃至出身寒微的平民知识分子开辟了一条升官的路。一一摘编自《中国古代文化史》

联系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唐朝科举制的作用。

自606年开始,中国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公平、最科学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并以此影响着教育和整个社会……观察家默德赫斯评论说:“该制度是真正值得赞赏和模仿的。”“该制度"确立于( )           
A . 隋文帝时期 B . 隋炀帝时期 C . 唐太宗时期 D . 武则天时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风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该诗体现了(  )
A . 分封制度的血缘和等级特点 B . 八股取士的腐朽和文化专制 C . 行省制度的首创和高效特点 D . 科举制度的公平和机会均等
隋唐历史的阶段性特征最准确的应概括为(   )
A . 繁荣与开放 B . 光照四邻 C . 民族关系的发展 D . 对外交流的频繁
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    )
A . 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 B . 选官制度阻断贵族人仕 C . 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 D . 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