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重心的南移 知识点题库

历史上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于(    )


A . 西汉    B . 魏晋南北朝   C . 唐朝中后期  D . 南宋
阅读材料:

材料一:经过自东吴以来至南朝刘宋时期二百余年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三吴地区的生产发展已经赶上并局部地超过北方,并在实际上形成了我国的一个新的经济中心——江南经济区。

材料二:明朝人方孝孺曾言: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犹以为怪……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皆化而同之。   

  1. (1) 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什么为这一重大变化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   

  2. (2) 材料二反映了元朝时期的什么历史现象?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个新民族,它的名称是什么?   

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经历了一个由北向南转移的过程,至南宋时期最终完成。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有(    )

①南方为少数民族政权,政治清明

②南方战乱相对较少

③北方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④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②④ D . ③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根据环境决定论者的说法,我国经济重心由北而南的转移,纯然受着我国南北地理条件的差异所决定。但人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的必要成分,也能影响到社会的发展,促进或延缓社会发展的进程。

——摘编自张家驹《两宋经济重心的南移》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完成经济重心南移的朝代。
  2. (2) 你是否同意材料中“环境决定论者”的观点?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下边示意图(注:图中南指南方、北指北方)表明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①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    )

A . 汉朝 B . 唐朝 C . 宋朝 D . 元朝
某校计划组织一次“感悟湖州”主题研学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列准备工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活动一】识历史地图,明悠久历史

【活动二】律诲料卡片,传湖州文化

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文化之邦——湖州

湖州钱三漾遗址出土了世界上迄今发现的最早丝织品。1292年,旅居中国多年的意大利旅行家①(人物)到湖州,写道:“这里居民温文尔雅,衣绫罗绸缎,恃工商为活。”

宋代,湖州是全国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着“②”的谚语。

湖州还是茶文化、湖笔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长兴顾渚山曾建有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贡蔡院,被列为“文房四宝”之首的湖笔产于湖州善琏

【活动三】读湖州历史,晓湖学发展

1042年起,北宋教育家胡瑗主持湖州州学。他主张“明体迭用”,提倡仁义礼乐等封建伦理纲常和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并强调培养实际应用能力;他主张“因材施教”,开启我国分科教学之先河,他的学说被世人誉为“湖学”。

  1. (1) 湖州筑城之初属于哪一诸侯国管辖?图中诸侯国林立的局势与哪制度的实行有关?
  2. (2) 完善上面资料卡中空白的内容。

     。

  3. (3) 有人认为:胡瑗的思想是对孔子思想的传承与发展。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简要评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

材料二: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由是二十年间,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

  1. (1) 材料一中“秦皇”“宋祖”指的是谁,写出他们的名字。
  2. (2) 用经济方面的具体史实说明唐太宗是如何实现材料二中“存百姓”这一思想的。唐太宗“二十年间”的统治获得了怎样的誉称?
  3. (3) 绘制历史简图是历史学习的一种基本技能,它能将复杂的历史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列历史简图能较准确展示两宋时期江南经济发展概况的是 。(填字母)

    从上图所说的历史现象可以看出我国经济重心发生了什么变化?

  4. (4) 综合上述材料,给今天巩固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哪些启示?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时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繁荣。当时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士人读书风气盛行,教育事业也因此发展,文学艺术繁荣。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日本、大食、天竺等国纷纷遣使到唐朝……日本先后13次派出遣唐使,使团庞大,居各国之首。

材料二: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说:“历史上,唐代是任何外国人在首都都受到欢迎的一个时期。”在长安有八千余名外国留学生以及成千上万的波斯、阿拉伯、欧洲商人。外国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可以在朝廷做官,可以和中国人通婚。他们带来了世界各地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给传统的华夏文化注入了新的血液……这种局面的出现是由于唐王朝对外来文化采取了兼容并包的结果。

材料三:宋朝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时代。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公元960年宋代兴起,中国好像进入了现代,一种物质文化由此展开。货币之流通,较前普及……火焰器之使用,航海用之指南针……船只使用不漏水舱壁等,都于宋代出现。”

  1. (1)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士人读书风气盛行”主要是由于唐朝继续推行了什么制度。材料中提到“文学艺术繁荣”,请结合课本知识,列举几位代表人物及作品名字。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时“外国人在首都都受到欢迎”的表现。请结合课本知识,列举一位能说明这则材料的外国人名字
  3. (3) 根据材料三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所说,列举出宋代自信和创造力的突出表现。
《南宋社会生活史》中记载:“其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该材料反映的宋代特征是(    )
A . 权力高度集中 B . 商品经济活跃 C . 思想百花齐放 D . 对外交流频繁
两宋时期造船业水平很高的城市不包括(  )
A . 广州 B . 泉州 C . 大都 D . 明州
宋代经济较唐代发达,城市繁荣,商业兴盛。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①宋朝重视科举考试   ②北宋东京消除了居民区与商业区的界限

③北宋出现纸币“交子”   ④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商标广告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文物是一定时代的产物,承载大量的历史信息。下列四个不同时期的历史文物,将它们按照产生的先后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

A . ④③①② B . ②④①③ C . ④①③② D . ①④②③
如下图所示,它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北宋前期的中国四川地区。“它”是(    )

A . 圆形方孔半两钱 B . 五铢钱 C . “交子” D . 开元通宝
随着交通运输科技跻身世界强国之列,我国走向世界的名片由古代的“丝绸”“瓷器”“茶叶”变成“中国路”“中国桥”“中国港”“中国车”。其中“瓷器”这张名片的辉煌时代出现于(    )
A . 宋朝 B . 元朝 C . 明朝 D . 清朝
下面示意图显示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①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  )

A . 南朝   B . 唐朝   C . 北宋   D . 南宋
民以食为天。下列古代各类成果中,为粮食问题作出重要贡献的是(    )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人口户数(节选)

材料二:

两宋时期,战争频繁,中原军民英勇抗击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南扰,致使北方不少地区“州县皆空”,而南方则“江、浙、湖、湘、闽、广,西北流寓之人遍满”。

材料三:广州、泉州、明州、扬州是唐朝著名的四大港口贸易,主要输出丝织品、瓷器、茶叶、铜器等几十种商品。到了宋代,进出口货物多达410种以上,对外港口贸易达20多处,还增设专门机构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宋高宗曾评价这一机构:获利最厚,所得动以百万计。

  1. (1) 材料一中西汉至南宋的人口户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2) 材料一中的变化折射出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怎样的发展趋势?根据材料二,分析这一趋势发生的原因。
  3. (3) 写出材料三中“专门机构”的名称,并依据材料概括北宋海外贸易的特点。
读下表《中国古代人口地理分布的变化》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分析该表,得出的信息错误的是(  ) 

       

西汉(公元2年)

唐朝(752 年)

南宋(1210 年)

黄河中下游地区

42.8

32.3

53.2

江淮地区

15.2

23.4

45.6

西南地区

3.9

7.1

9.2

A . 人口数量总体上呈增长趋势 B . 黄河中下游地区始终是我国人口密集的地区 C .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呈现南移的趋势 D . 黄河中下游地区始终是我国经济最繁荣的地区
社会进步离不开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发展往往要依赖诸多因素的推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统治者 农业措施
唐太宗 减轻农民劳役负担
宋真宗 派人从福建运了万斛占城稻,分给江南等地农民种植。
清初统治者 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材料二:从东汉后期起,由于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人口大量南迁,加上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南方进入经济开发时期。两宋时,南方经济总量超过北方,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

材料三: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摘编自陈锋、张建民主编《中国经济史纲要》

  1. (1) 材料一中图片是隋朝开凿的什么水利工程?起到什么作用?
  2. (2) 据图二回答,唐、宋、清初农业发展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3. (3) 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
  4. (4) 根据材料归纳出现这种变化趋势的原因有哪些?
  5. (5) 材料三中“第一次商业革命”中出现的最早的纸币是什么?
  6. (6) 请根据以上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进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
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公元960年宋代兴起,中国好像进入了现代,一种物质文化由此展开。”这里的“物质文化”的展开主要有(     )

①纸币的流通    ②火器的使用 

③指南针的普遍使用    ④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