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前夜危机 知识点题库

士农工商,变成“商贾大于农工”,商人的地位提升。下列对此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 人口流动性增大、传统农耕社会已经发生变化 B . 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商业成为社会重要组成部分 C . 人们的观念发生变化,更多人想成为商人 D . 士人重视商人,“重农抑商”完全改变
清乾隆皇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函中有这样几句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此言论表明,当时统治者实行的政策是(    )


A . 闭关锁国     B . 开放五口通商 C . 重商轻农    D . 君主专制
清政府规定:“外国商船只准在广州一口通商贸易;对中国出海的商民限期返回,如逾期不归则不准回国。”该规定说明清朝(    )


A . 禁止对外贸易  B . 实行闭关锁国 C . 加强思想控制 D . 鼓励商业发展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夷船)将来只许在广州收泊贸易,不得再赴宁波,如或再来,必令原船返棹至广,不准入浙江海口。

──乾隆二十二年(1757)清廷旨令

材料二:诸欧治定功成,其新政新法新学新器,绝出前古,横被全球。

──康有为

材料三:清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

──《南京条约》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怎样的对外政策?

(2)结合材料二并联系所学知识,说说与中国相比,西方国家“新”在哪里?

(3)综合三则材料,谈谈这段历史带给我们的启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歌曲《爱我中华》中唱道:“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清朝前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下面是清朝前期疆域结构示意图,请你在字母处补充完整。

  1. (1) 五十六个民族中的藏族主要生活在西藏地区。唐朝时汉藏两族友好交往的典型事件是 ;西藏成为中国正式的行政区是在 (朝代)。   

  2. (2) 五十六个民族中的 形成于元朝,满族在宋元时称 族。   

  3. (3) 五十六个民族中的高山族主要生活在台湾地区。该地区在中国古代史上曾被 (国家)占了38年,后被民族英雄 收复;1684年清政府设置 进行管辖,隶属福建省。   

  4. (4) 清朝前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下面是清朝前期疆域结构示意图,请你在字母处补充完整。

    A.    B.    C. 。   

  5. (5) 为加强对A、B两地区的管辖,乾隆帝、康熙帝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明清时期,世界形势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在这个背景下,明清时期的对外交往出现了与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不同的新局面。下列关于明清时期的对外交往的评价,错误的是(    )

A . 西方科学技术、思想在向中国传播 B . 东方思想文化逐渐被西方所了解 C . 中国与世界的距离在逐渐加大 D . 中国富强、发达的科学技术影响整个世界
郑和说:“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海上。”下列可  用来佐证这一观点的论据有(    )

①张骞出使西域——西汉疆域的扩大

②丝绸之路的开辟——汉唐盛世的出现

③清朝的海禁政策——近代中国的落伍

④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等国的崛起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顺治十三年(1656年):皇帝敕谕浙江、福建、广东……各督抚镇:海上逆贼郑氏等窜伏海隅,至今尚未剿灭,必有奸人暗通线索,……资以粮物,若不立法严禁,海氛何由廓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一粤省之澳门矣。自此只留广州一个港口与外商贸易。

材料二:康熙皇帝曾写过这样一副挽联:“四镇多贰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材料三:清雍正帝诏书曰:“朕观四民(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最为贵……而工贾皆其末也”;王夫之著书曰:“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

  1. (1) 材料一反映了清初政府实行了哪一政策?引用材料,概括实行这一政策的原因有哪些?

  2. (2) 材料一中的“海上逆贼”和材料二中的“海外孤忠”指的是谁?请分别说出两种评价的史实依据。

  3. (3) 材料三体现了雍正帝、王夫之在经济主张上有着怎样的不同?

清朝前期实行的闭关政策指的是(    )
A . 实行重本抑末政策 B . 禁止开展对外贸易 C . 排斥西方一切事物 D .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清明实行限制对外贸易政策,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这一政策(    )
A . 巩固了清朝的统治 B . 导致中国落后于西方 C . 促进中外经济交流 D . 避免了西方殖民入侵
小明同学在学习完某历史内容后,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他所学习的内容是(    )

A . 清代边疆管理的加强 B . 八股取士制度 C . 清代君主权力的加强 D . 闭关锁国政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缕缕的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历史已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

——摘自《世界史》

材料二: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

年代

农业税收入

工商业杂税收入

1849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3281

77

969

23

材料三:“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来货物以通有无。”

——清乾隆帝致英国乔治三世的信函

  1. (1) 材料一中“厂房轰鸣”的场景最早出现在哪个国家?从此,历史跨进了一个怎样的“新时代”?请列举“新时代”的两例科技成果。
  2. (2) 结合材料二,三,说说晚清时期,中国形式始落后于世界的原因。
  3. (3)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东南亚一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一些纪念郑和的遗址,当地人民纪念郑和的主要原因是(    )
A . 郑和下西洋比欧洲人早了半个世纪 B . 郑和下西洋有敢于冒险的航海精神 C . 郑和下西洋使这些地方成为明朝的属地 D . 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当地的交流
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当时中国的经济主体仍是(     )
A . 商业 B . 手工业 C . 农业 D . 工商业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石门刻石:“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

——李斯

材料二:直到18世纪中叶,中国最发达地区与英国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质量等方面出现很大的相似性,但正是18世纪东西方出现了大分流。

——彭慕兰《大分流》

材料三: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结构。
  2. (2) 根据所学知识找出18世纪中叶中国与英国的“相似性”。
  3. (3) 结合材料三,分析材料二中东西方出现大分流的原因。
某校初中历史兴趣小组开展“明清历史”专题学习班会。请你参与:

【政治体制】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图一),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抗击侵略】明朝后期至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中外交往】明朝时期国力强盛,加强了与海外各国的联系。

  1. (1) 图一指的是哪一机构?这一机构设置的目的是什么?
  2. (2) 明朝和清朝为抗击外国侵略进行了哪些战争?(请各举一例)
  3. (3) 图二反映明朝中外关系史中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这一壮举有何重要意义?
图片是对历史形象而直观的反映。阅读明清时期相关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D.

  1. (1) 图A和图B分别反映了哪两位中国古代民族英雄?
  2. (2) 明清两朝修建图C和图D这两处建筑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3. (3) 请结合所学知识,列举除上述4幅图片以外的两例清朝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管理的史实。
  4. (4) 结合所学知识,综合上述4幅图片拟一个合适的主题。
根据正反方观点,推断该辩论赛的主题是(    )

    正方

在抵御西方殖民者侵略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反方

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导致国家的闭塞。

A . 重农抑商 B . 对外开放 C . 闭关锁国 D . 文化专制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其原因表述错误的是( )           
A . 国家完全不具备远洋航行的经验和技术 B . 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西方殖民者的侵犯 C . 统治者惧怕沿海反清势力与国外势力勾结,危及清朝统治 D . 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对外交流
近代中国历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争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前期的中国

材料二:某条约规定:中国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

材料三:在列强入侵面前,仁人志士为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而英勇抗争。请完成人物解读。

  1. (1) 根据图片分析近代中国落伍的原因。
  2. (2) 该条约签订于哪一次战争?这次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