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权膨胀 知识点题库

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都会采取一些措施以加强君主专制。下列属于清朝雍正皇帝采取的措施是(    )

A . 废除丞相 B . 增设特务机构 C . 迁都北京 D . 设立军机处
明太祖认为,秦始皇置丞相,却很快亡国。为强化皇权,以秦为鉴。明太祖采取的措施是(    )

A . 废除丞相制,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B . 废除丞相制,撤销六部 C . 废除丞相制,设置军机处 D . 废除丞相制,设置东厂
八年级学生张强对同学说:“明朝的官员没有隐私权,太可怕了!”他评述了明朝哪项措施造成的后果(    )

A . 焚书坑儒 B . 设置厂卫等特务机构 C . 八股取士 D . 大兴文字狱
这一机构的办事特点是“勤、速、密”,且“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决策权由皇帝控制。该机构出现在(    )
A . 唐朝 B . 宋朝 C . 明朝 D . 清朝
从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到清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所反映出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 . 社会秩序动荡 B . 边疆防御巩固 C . 专制皇权强化 D . 地方权力膨胀
读下列中国、英国发展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英发展形势示意图

材料二:“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所以才在人们中间成立政府……那么,人民就有权利来改变它或废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

  1. (1) 材料一的示意图中A、B时间段中国所处的朝代分别是什么?英国在C阶段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发生这一重大事件使英国取得了哪个相应的重大成果?
  2. (2) 中国经济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经过A、B两个发展阶段后却远远落后于西方列强。请从鸦片战争前中国的政治、对外政策两个方面分析其落后的原因。
  3. (3) 材料二的内容出自什么文献?该文献的通过颁布标志着什么?
清朝许多知识分子不过问政治的主要原因是(    )
A . 对残酷的文化专制恐惧 B . 反封建的民主思想流行 C . 接受东林书院议政的教训 D . 受八股取士科举制度束缚
服饰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如图是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帽式,你从中得到的确切信息是(    )

A . 朱元璋有统一全国的野心 B . 此举的目的是促进民族融合 C . 明朝极力加强专制皇权 D . 明朝百姓服饰都有统一规范
“厂卫”制是明代强化君主专制统治的“特色”。据《明史·职官五》记载:锦衣卫“掌侍卫、缉捕、刑狱之事,……盗贼奸宄,街涂沟洫,密缉而时省之。”就其职责而言,历史上对“厂卫”之士的最准确评价应该是(    )
A . 皇家卫士 B . 国家栋梁 C . 帝王奴才 D . 朝廷鹰犬
材料一:美国大美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材料二:明清思想家顾炎武曾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回答:

  1. (1) 材料一中所说的考试制度始于何时?在此之前,官员的选拔依据主要是什么?
  2. (2) 你认为科举制度产生了哪些积极的影响?
  3. (3) 材料二中,顾炎武为什么要抨击科举制度?
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丞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钱穆认为皇帝成为“政府里的真正领袖”是因为 (    )
A . 唐朝设政事堂 B . 元朝设中书省 C . 明朝废除丞相制 D . 清朝设军机处
清朝那些事儿,有辉煌,有凄惨,有温情;清朝那些事儿,让我们起敬,让我们心痛,让我们回味。请你将以下的提纲补充完整。

话说清朝那些事儿

屹立世界东方

①清朝是哪一民族建立的?写出此民族的一位杰出首领。

奠定中华版图

②此政权在哪一年迁都北京,从而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强化君主集权

③哪一机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皇权的进一步强化?

抗击外来侵略

④清朝时期,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其法律依据是什么文件?这一文件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

多民族的统一

⑤清政府在西藏、新疆、台湾设置的机构或官职分别是什么?

落伍的步伐

⑥哪一政策的推行,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

我国历史上政治体制经历了从图示一到图示二的发展变化,这种发展变化与明太祖的一项治国措施有直接关系的是(    )

A . 废除丞相制,设置军机处 B . 废除丞相制,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C . 设置殿阁大学士 D . 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新旧力量的交替中,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阅读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新力量

资料一:革命给某些旧工业中心带来了贫穷、失业和不满,但是在整体上却给国家带来了财富、机会和繁荣,并且注定要改变中世纪英格兰的面貌。

——《经济史评论》

⑴资料一中的“革命”是指什么革命?它给西方国家带来哪些变化?

⑷结合新旧力量的对比,综合三则资料,我们可以获得哪一启示?

资料二:近代日本不仅没有沦为西方工业化“中心”的边缘或者半边缘,反而跻身当时世界强国之列,并分享西方建立的现代殖民体系利益,因而被认为是一个“稀有的例外——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⑵近代日本“没有沦为西方工业化‘中心'边缘或者半边缘”的原因是什么?

旧力量

资料三:尽管从中国自身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来看,明清农耕文明的繁盛超越前代,但横向比较,清前期的中国已经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落伍了。——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

⑶中国在“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落伍”的表现有哪些?

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下列图1到图3的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A . 封建制度的完善 B . 生活习惯的变化 C . 社会文明的进步 D . 君主权力的强化
“缩减通商口岸,由多口通商变为一口通商,并受到行商制度和海关制度的严格限制”。以上材料反映的清政府对外政策是( )           
A . 实行“重商抑农”政策 B .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C . 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D .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盖隐然执政之府也。”这里的“执政之府”是(       )
A . 市舶司 B . 中书省 C . 锦衣卫 D . 军机处
某校开设拓展性课程“历史的变迁----政治制度的革新”,同学们进行了探究性学习活动。

【图示梳理】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绘制了中外政治制度示意图。

【史料实证】结论:政治制度的革新是否顺应历史潮流,关乎当时社会的发展。

观点1    英国“光荣革命”用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观点2    黄宗羲认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呼吁士人普遍参政、议政,提出“以天下为主,君为客”,立“天下之法”,废“一家之法”等主张。

  1. (1) 图1显示的政治制度有何特点。
  2. (2) 补充图2中①处内容,并写出该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集权管理制度怎样的演变趋势。
  3. (3) 根据观点和相关史实,论证上述结论。
专制主义政治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把国家的一切权 力高度集中于最高统治者之手,二是排斥任何形式的 监督。下列各项中最符合这两个基本特征的是( )
A . 秦朝的郡县制 B .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C . 元朝的行省制 D . 清朝的军机处
据史书记载,明初朱元璋为解决君相之争,对丞相胡——摘自某学者的记录惟庸抄家灭族,并对行政制度作了重大改组。“重大改组”体现在(   )

①实行三省六部制     ②废除丞相制度      

③设立锦衣卫        ④设立军机处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