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社会生活 知识点题库

中国最早采用新的邮政方式是在(       )


A . 清朝中期     B . 清朝末期     C . 民国初期  D . 新中国成立初期
1922年,上海的一位女仆人给在北京的男主人打电话。下列通话符合该时期时代特点的是(     )

①“大人,您何时回来”

②“先生,小姐生病了”

③“老爷,北京的学生缠足的一定很多吧”

④“先生,夫人请您换一件中山装”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②④
孙中山是海峡两岸共同尊崇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一生中最突出的贡献是领导了辛亥革命。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为此海峡两岸将要举行盛大的纪念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同盟会革命纲领》

材料二  1911年10月10日,工程营革命党人正在为起义做准备,被一位反动排长发现后提前起义,迅速占领了楚望台军械库,夺取枪支弹药,随后,起义军汇集起来猛攻湖广总督衙门……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

材料三  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遂向参议院请辞临时大总统,并推荐说:“清帝退位,南北统一,袁君之力实多。”

                                                       ———《大汉报》历史记略

(1)依据材料一,说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这次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你知道它的名称吗?

(3)根据材料三,你能得到哪两个历史信息?

(4)你知道下列哪些旧习俗是辛亥革命后被废除的吗(     )

①跪拜礼  ②女子缠足  ③男子留发辫  ④“老爷”“大人”的称呼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与下图反映的剪辫风潮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公车上书 B . 戊戌变法 C . 辛亥革命 D . 北伐战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60 年,年满15 岁的上海少年康劭昀随父远赴美利坚合众国,康劭昀在美利坚合众国从摘棉工、开餐馆到后来开矿,历尽艰辛,最后创立了大康公司。大康公司艰苦经营,业绩斐然,康劭昀一家生活富裕,但是,令康劭昀魂牵梦绕的还是他的家乡——美丽的上海。在美利坚生活了65 年的康劭昀毅然决定回到祖国创业。他在离开家乡65 年后终于历经艰辛回到了上海。一下码头,上海的一切令他感到那样的陌生,一切都变了,变得那样的时髦和潮流,有的居然和美利坚一样现代,康劭昀激动地给儿子写信说,如今的上海太摩登了,城市发展、市民服饰和市民文化生活……

                 ——根据上海人物故事的相关历史整理改编

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联系当时的社会历史,展开合理想象,帮康劭昀续写他看到的上海城市的发展、市民的服饰变化以及市民文化生活的发展概况,并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说明理由。

下列表述是关于中国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内容,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介绍了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观点的著作是《海国图志》 B . 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在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这里的“黄金时代”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C . “皇帝倒了,辫子割了”八个字是少年瞿秋白对一事件功绩的概括,该事件指的是辛亥革命 D . 在1909年的一次通车典礼上,有代表充满豪情地说:“筑成此路,为中国人吐气矣!”此路应是京张铁路
19世纪80年代,一位住在天津的高官要与在上海的亲友取得联系,下列可以选择的最佳手段是(    )
A . 拍电报 B . 写封书信 C . 上网 D . 移动电话
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一方面的变化(    )
A . 交通 B . 通信 C . 文化 D . 社会习俗
1905年,李叔同为母亲办丧事,在《大公报》上发布声明,概不收受呢缎、轴幛、银钱、洋圆等物,可以送挽联、纪念诗文、花圈等;参加追悼会的人,不行旧礼,愿意者改行鞠躬礼。李叔同特意为母亲写了哀歌,整个仪式简朴感人。这一史实应纳入的学习主题是(    )
A . 断发易服 B . 移风易俗 C . 实业救国 D . 践行民权
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标语字把民国的“国” 改写为“囻”。

——宋军《申报的兴衰》

材料二:它使传统中国二千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

——费正清

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袁世凯身败名裂,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

材料三:民国建立后,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倒台。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传统价值观念开始失去在社会中的正统地位。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申报》庆祝的1912年元旦的重大政治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中国政治怎样的发展趋势?
  2. (2) 材料二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哪些重要成果?
  3. (3)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列举辛亥革命后“传统价值观念开始失去在社会中的正统地位”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列举两例)
  4. (4) 综合以上材料,用一句话概括辛亥革命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地位。
假如你生活在1916年的中国,可能会看到的情形有(   )

①人们出行乘火车

②在街上有人穿着中山装

③报纸上刊登黄埔军校招生的消息

④中学课程里开设了地理和数学课程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中国近代最著名的报刊是(    )
A . 《中外纪闻》 B . 《民报》 C . 《中外新报》 D . 《申报》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道光皇帝仅仅留下了几张宝贵的个人照片 B . 孙中山设计了中山装 C . 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定军山》 D . 辛亥革命后大兴剪辫之风
某导演筹拍电影《1912年北京故事》,反映中华民国的新气象。以下场景能够入选的是(   )
A . 一男子因为剪掉辫子遭到抓捕 B . 百姓到东交民巷县令处伸冤 C . 进京赶考的学子在读《新青年》 D . 人们相见大多行握手鞠躬礼
传统社会里,政府公文和私人信件常通过传递。清末,台湾省率先改驿为邮,在驿站的基础上创办了近代。民国时期。“”接管了“大清邮政”,国家邮政的专营权得到强化。
探寻历史原因和结果的逻辑关系,对历史进行合理解释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 法。下列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原因 结果
A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中国走上独立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
B 辛亥革命 “先生”的称呼取代“老爷”“大人”的称谓
C 北伐战争 抗日根据地建立
D 国共合作 解放战争胜利
A . A B . B C . C D . D
1905年,适逢京剧表演艺术家谭鑫培寿辰,北京丰泰照相馆老板任庆泰忽然触发了拍摄中国人自己电影的灵感,他将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的若干片段拍摄成电影。这部电影是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   )           
A . 有声电影 B . 无声电影 C . 彩色电影 D . 数字电影
20世纪20年代初,上海旗袍率先吸收欧美服装特点,由传统的宽松肥大、线条平直向窄腰短袖、时髦适体变化。这表明上海(     )           
A . 观念开放,崇洋逐新 B . 政治改良,革除陋习 C . 洋布流行,土布淘汰 D . 全盘西化,倡导民主
民国初年颁布的《服制》规定,官员不分级别,都以西式大氅或燕尾服作为大礼服,裤为西式长裤。材料表明这一规定(    )           
A . 打破了着装的等级界限,体现了平等原则 B . 限制了着装自由,侵犯人们的着装自主权 C . 传播了民主科学理念,促进人们思想解放 D . 促进中国服饰近代化,冲击传统生活习俗
下列20世纪初传入中国的交通工具中,迅捷便利,深受人们青睐的是(    )
A . 汽车 B . 飞机 C . 自行车 D . 轮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