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句 知识点题库

下列诗句朗读音节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B . 念去去/千里/烟波 C . 便纵/有/千种/风情 D .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相州昼锦堂记

                                                                                            [宋]欧阳修

       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若季子不礼于其嫂,买臣见弃于其妻。一旦高车驷马,旗旄导前,而骑卒拥后,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而所谓庸夫愚妇者,奔走骇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于车尘马足之间。此一介之士,得志当时,而意气之盛,昔人比之衣锦之荣者也。

       惟大丞相魏国公则不然。公,相人也。世有德,为时名卿。自公少时,已擢高科、登显仕。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余光者,盖亦有年矣。所谓将相而富贵,皆公所宜素有,非如穷厄之人侥幸得志于一时,出于庸夫愚妇之不意,以惊骇而夸耀之也。然则高牙大纛不足为公荣,桓圭衮冕不足为公贵;惟德生民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播之声诗,以耀后世而垂无穷。此公之志,而士亦以此望于公也。岂止夸一时而荣一乡哉!

      公在至和中,尝以武康之节来治于相,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既,又刻诗于石遗相人。其言以快恩仇、名誉为可薄,盖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而以为戒。于此见公之视富贵为如何,而其志岂易量哉!故能出入将相,勤劳王家,而夷险一节。至于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其丰功盛烈,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闾里之荣也。

      余虽不获登公之堂,幸尝窃诵公之诗,乐公之志有成,而喜天下道也。于是乎书。

      尚书吏部侍郎、参知政事欧阳修记。

注释:①高牙大纛:高大的旗帜、气派的仪仗。

  1. (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是一项是   (      )

    A . 世有德,为时名卿            令:美,好 B . 其言以快恩仇、名誉为可薄    矜:注重,珍重 C . 惟德生民而功施社稷          被:及,遍及 D . 不动声色而天下于泰山之安    措:处置,安排
  2. (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 . 得志当时               匹夫之有重社稷也 B . 又刻诗于石遗相人       且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C . 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     所以遣将守关者 D . 而喜天下道也           化而为鸟,其名
  3. (3) 下列各项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读书人没有跻身仕途,在“困厄闾里”之时,总是被世人轻视侮辱;而他们一旦做了大官,高车驷马,衣锦还乡之时,世人就会惊骇、羡慕了。 B . 大丞相魏国公不认为“高牙大纛”是荣耀的事,也不把“桓圭衮冕”看得多么高贵,然而他追求“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希望能对后世产生有益的影响。 C . 第三部分,既详写了昼锦堂的经过,也盛赞了大丞相魏国公的的卓著功业和卓越才能,称颂魏国公是“社稷之臣”,他的功业是“邦家之光”,远不只是“闾里之荣”。 D . 本文在写法上颇有特色,最突出的是文章高论宏载,雄驾今古。文章既不从昼锦堂写也不从魏国公的为人和功德写起,而是把视野投向社会,对封建社会古今皆同的社会观念进行概括和议论。
  4. (4) 把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

    ②于此见公之视富贵为如何,而其志岂易量哉!

  5. (5) 用“/”给下面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断句。

    柳子厚诗,在陶渊明下,韦苏州上,退之豪放奇险则过之而温丽靖深不及也所贵乎枯淡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若中边皆枯淡亦何足道。

    ——节选自《评陶韩柳诗·苏轼》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曲之佳处,不在用事,亦不在不用事。好用事,失之堆积;无事可用,失之枯寂。要在多读书、多识故实,引得的确、用得恰好,明事暗使、隐事显使,务使唱去人人都晓,不须解说。又有一等事用在句中令人不觉如禅家所谓撮盐水中饮水乃知咸味方是妙手。《西厢》《琵琶》用事甚富,然无不恰好,所以动人。《玉玦》句句用事,如盛书柜子,使人厌恶。

(节选自王骥德《曲律·论用事》有删改)

  1. (1) 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
  2. (2) 文段中《西厢》《琵琶》的作者分别是(姓名)。
  3. (3) 结合材料,概括曲中“用事”的要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傅喜字稚游,河内温人也。少好学问,有志行。哀帝立为太子,成帝选喜为太子庶子。哀帝初即位,以喜为卫尉,迁右将军。是时,王莽为大司马,乞骸骨,避帝外家。上既听莽退,众庶归望于喜。喜从弟孔乡侯晏亲与喜等,而女为皇后。喜执谦②称疾。傅太后始与政事,喜数谏之,由是傅太后不欲令喜辅政。上于是用左将军师丹代王莽为大司马,赐喜黄金百斤、上将军印绶,以光禄大夫养病。

    大司空何武、尚书令唐林皆上书言:“喜行义修洁,忠诚忧国,内辅之臣也。今以寝病,一旦遣归,众庶失望,皆曰傅氏贤子,以论议不合于定陶太后故退。百寮莫不为国恨之。忠臣,社稷之卫。百万之众,不如一贤,故秦行千金以间廉颇,汉散万金以疏亚父。喜立于朝,陛下之光辉,傅氏之废兴也。”上亦自重之。明年正月,乃徙师丹为大司空,而拜喜为大司马,封高武侯。

    傅太后欲求称尊号,与成帝母齐尊。喜与丞相孔光、大司空师丹共执正议。傅太后大怒,上不得已,先免师丹以感动喜,喜终不顺。后数月,遂策免喜曰:“君辅政出入三年未有昭然匡朕不逮而本朝大臣遂其奸心咎由君焉其上大司马印绶,就第。”傅太后又自诏丞相、御史曰:“高武侯喜无功而封,内怀不忠,附下罔上,与故大司空丹同心背畔,放命圮族,亏损德化。罪恶虽在赦前,不宜奉朝请①,其遣就国。”后又欲夺喜侯,上亦不听。

    哀帝崩,平帝即位,王莽用事,免傅氏官爵归故郡,晏将妻子徙合浦。莽白太后下诏曰:“高武侯喜姿性端悫②,论议忠直。虽与故定陶太后有属,终不顺指从邪,介然守节,以故斥逐就国。传不云乎?‘岁寒然后知松伯之后凋也’。其还喜长安,以故高安侯莫府赐喜,位特进,奉朝请。”喜虽外见褒赏,孤立忧惧,后复遣就国,以寿终。莽赐曰贞侯。

(选自《汉书》,有删节)

【注释】①奉朝请:给予闲散大官的优惠待遇。②端悫(què):正直诚谨。

  1.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君辅政/出入三年/未有昭然匡/朕不逮/而本朝大臣遂其奸心/咎由君焉 B . 君辅政出入三年/未有昭然匡朕不逮/而本朝大臣遂其奸心/咎由君焉 C . 君辅政/出入三年/未有昭然匡朕不逮/而本朝大臣遂其奸/心咎由君焉 D . 君辅政出入三年/未有昭然匡/朕不逮/而本朝大臣遂其奸心/咎由君焉
  2. (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外家亦称外戚,帝王的母亲和妻子方面的亲戚,与皇族宗亲没有丝毫关系。外戚一般要远离朝政,以消猜忌。 B . 从弟,就是堂弟。古人以共曾祖父而不共父亲又年幼于己者的同辈男性为从弟;若不共祖父则为从祖弟,若共祖父则为从父弟。 C . 陛下,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帝,就告诉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所以用“陛下”最初的含义就是代称做些人,后来才转指皇帝。 D . 谥,就是谥号。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都是由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傅喜深受成帝和哀帝赏识、亲近。大司马王莽以年老为由辞官避嫌后,百姓把希望都寄托在担任太子庶子的傅喜身上。 B . 在堂弟傅晏的女儿成为太后后,傅喜多次劝止她不要干预朝政。但傅太后施弄手段,导致傅爯盘受虚衔,远离朝政。 C . 傅喜劝谏不避亲,反对傅太后称辟做法。皇帝推重傅喜,试图用免去师丹官职的做法来触动他,但傅喜没有顺从。 D . 王莽执政后,免去了傅氏家族的官职爵位,遣返傅氏回郡,却肯定了傅喜的忠诚正直,赏赐府第,令他留守长安。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百万之众,不如一贤,故秦行千金以间廉颇,汉散万金以疏亚父。

    ②虽与故定陶太后有属,终不顺指从邪,介然守节,以故斥逐就国。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赤壁赋

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 (1) 下列四项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举酒(引申为劝酒)客              (任凭)一苇之所如 B . 苏子(忧愁凄怆)然                正襟(危险)坐 C . (使……跳舞)幽壑之潜蛟          (使……哭泣)孤舟之嫠妇 D . 则天地(竟,简直)不能以一瞬      相与(交错)枕藉乎舟中
  2. (2)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B .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C .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D .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3. (3)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赋”这种文体,讲究文采和韵律,兼有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宋代的赋进一步趋向散文化,称为“文赋”,如欧阳修的《秋声赋》、苏洵的《阿房宫赋》等都是宋代有名的赋。 B . 唐代古文运动是我国一次文体改革运动,到了宋代继续提倡这种改革,出现了被世人称诵的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C . 斗:南斗星,星宿名,泛指天空。牛:牵牛星,星宿名。二十八星宿是古代汉族天文学家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 D . 匏樽:亦泛指饮具。匏 :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比葫芦大,对半剖开可做水瓢。樽: 古代的盛酒器具。
  4. (4)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②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 , 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

    顷之,征著作郎,不就。既绝州郡觐谒,其乡亲张野及周旋人羊松龄、宠遵等或有酒要之,或要之共至酒坐,虽不识主人,亦欣然无忤 , 酣醉便返。未尝有所造诣 , 所之唯至田舍及庐山游观而已。

    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又不营生业 , 家务悉委之儿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以宋元嘉中卒,时年六十三,所有文集并行于世。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六十四,有删节)

【注】①属文:写文章。②自况:记述自己的情况。③三径:院子里的小路,借指归隐者的家园。④督邮:汉代各郡的重要属吏,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宣达政令兼司法等。⑤无忤:不违逆。⑥造诣:到访。⑦融然:与万物融为一体的样子。⑧生业:谋生的职业。⑨畜:同“蓄”,收藏。

  1. (1) 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 B .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 C .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 D .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
  2. (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曾孙”指儿子的孙子,也就是孙子的儿子,陶潜的曾祖父是大司马陶侃。 B . “令”又叫县令,古代是一县的最高行政长官,陶渊明曾担任过彭泽县令。 C . “州”和“郡”都是古代的行政区划名称,其行政长官的级别与县令相当。 D . 帝王年号纪年是古代常用的纪年法,“义熙”“元嘉”都是晋代帝王的年号。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陶潜少时有个性。他有志向,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聪明洒脱不受约束,任性率真,性格清高。 B . 陶潜为人有骨气。督邮到县,下官劝他装束整齐前往拜见,但他决不为了多得五斗米而低声下气。 C . 陶潜喜欢喝酒。他任彭泽令时曾令公田全部种秫谷,归隐后经常出席一些酒场,喝到酣畅才返回。 D . 陶潜喜欢琴趣。他收藏了一张没有装饰的琴,每逢朋友酒会,他就摸着琴唱歌,陶醉于琴趣之中。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②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张臣,榆林卫人。起行伍,为队长。矫捷精悍,搏战好陷坚。从千总刘朋守黄甫川。寇丧马被围,臣单骑驰救,射中其魁,夺马载朋归,由此知名。旋代朋职,屡战跨马梁、田家梁、西红山等,并有功,宣府膳房堡守备。寇尝大入,环攻堡,欲生得臣。臣召麾下酌水为酒,欢呼歌饮,寇莫测所为,不敢登。臣夜决围出,取他道以归。上官壮之,擢延绥入卫游击将军。隆庆元年九月,土蛮大入昌黎、卢龙,游骑至滦河。诸将莫敢战,臣独勒兵赴之。辽帅王治道曰敌众我寡往必无利臣不顾率所部千人擐甲直驰呼声震山谷,寇以数骑尝,奋前斩之。追至棒槌崖,斩首百十余级,坠崖死伤者无算。事宁,蓟镇诸将悉获罪,臣以功增秩二级。万历初,录秋防功,进署都督佥事。炒蛮潜入古北口,参将范宗儒追至十八盘山,战 , 余众被围。臣急偕游击高廷礼等驰救,寇始去,坐镌一枝。五年春,以总兵官镇守宁夏。顺义王俺答报怨瓦刺,欲取道贺兰,臣不可,俺答恚,语不逊。臣夜决汉、唐二渠水,道不通,复陈兵赤水口,俺答乃从山后去。三岁互市,毋敢哗者。阅边给事中以苛礼责望,劾罢之。十一年,小阿卜户犯黑峪关,守将陈文治以下俱逮系。诏起臣副总兵,驻守马兰峪。会朵颜长昂屡扰边,蓟镇总兵官杨四畏不能御,乃调四畏保定,而徏臣代之。长昂雅惮臣,使其从母土阿、妻东桂款关乞降,乃抚赏如初。时诸部长桀鹜甚,经略郑洛专主款。臣以为不足恃,上书陈八难、五要。且以创重乞归 , 帝不许。后二年,谢病去。臣更历四镇,名著塞垣,为一时良将。

    《明史·列传·卷一百二十七》

  1.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辽帅王治道曰/敌众我寡往/必无利臣/不顾/率所部千人擐甲直驰/ B . 辽帅王治道曰/敌众我寡往/必无利/臣不顾/率所部千人擐甲直驰/ C . 辽帅王治道曰/敌众我寡/往必无利/臣不顾/率所部千人擐甲直驰/ D . 辽帅王治道曰/敌众我寡/往必无利/臣不顾率所部/千人擐甲直驰/
  2. (2) 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迁”在古代指官职的变动,可指升职,也可指降职。 B . “殁”通“没”,古人对死的一种委婉说法,它使用的对象和“崩”相同。 C . “给事中”秦始置,为加官,所加之官或为御史大夫、三公、将军、九卿等。 D . “乞归”在古代是指官员请求辞职回归故乡。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张臣独闯敌营,作战勇猛。为营救千总刘朋他单骑冲入敌阵,用箭射中敌人首领,夺马载刘朋而回。 B . 张臣用兵机智,巧设疑阵。在任膳房堡守备时,面对敌兵,他让士兵以水代酒,欢呼歌吟,让敌人摸不清情况,从而不敢轻易进攻。 C . 张臣仕途畅通,一路飙升。他从一个队长,升任千总、守备,一直到四镇的总兵,没有败仗,没有降职。 D . 张臣威名远扬,不战而胜。朵颜长昂进攻蓟镇边境时,因张臣换防蓟镇而内心惧怕,因此派亲人请降。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寇尝大入,环攻堡,欲生得臣。

    ②顺义王俺答报怨瓦刺,欲取道贺兰,臣不可,俺答恚,语不逊。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阳城,字亢宗,北平人也。家贫不能得书,乃求为集贤写书吏,窃官书读之,昼夜不出房,经六年,乃无所不通。既而隐于中条山,远近慕其德行,多从之学。闾里相讼者,不诣官府,诣城请决。陕虢观察使李泌闻其名,荐为著作郎。德宗令长安县尉赍束帛而召之。寻迁谏议大夫。初,未至京,人皆曰:“阳城山人今为谏官,必能以死奉职”。人咸畏惮之。及至,诸谏官纷纭言事,细碎无不闻达,天子益厌苦之。而城与客日夜痛饮,人莫能窥其际,皆以虚名讥之。有造城所居,将问其所以者。城知其意,引之与坐,辄强以酒。客辞,城辄引自饮,客不能已,乃与城酬酢。客或时先醉仆席上,城或时先醉卧客怀中,不能听客语。时德宗在位多不假宰相权而左右得以因缘用事于是裴延龄以奸佞相次进用诬谮时宰毁诋大臣陆贽等咸遭枉黜无敢救者城乃伏阁上疏,论延龄奸佞,贽无罪。德宗大怒,将加城罪。时顺宗在东宫,为城独开解之,城赖之获免。金吾将军张万福乃造城曰:“诸谏议能如此言事,天下安得不太平?”然德宗朝夕欲相延龄,城辄沮之,竟坐延龄事改国子司业。城既至国学,与诸生日笃。有薛约者,尝学于城,以言事得罪,徙连州。城与约饮酒诀别。德宗闻之,以城党罪人,出为道州刺史。太学生二百七十人诣阙乞留,吏遮止之,疏不得上。在道州,以家人法待吏人,不以薄书介意。赋税不登,观察使数加诮让,遣判官督其赋,至州,怪城不出迎,以问州吏,吏曰:“刺史闻判官来,以为有罪,自囚于狱,不敢出。”判官大惊,驰入谒城于狱,曰:“使君何罪!某奉命来候安否耳。”判官不自安,辞去。顺宗即位,诏征之,而城已卒,士君子惜之。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二·阳城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时德宗在位/多不假宋相权/而左右得以因缘用事/于是裴延龄以奸佞进用/诬谮时宰/毁诋大臣/陆赞遭枉黜/无敢救者/ B . 时德宗在位/多不假宋相/权而左右得以因缘用事/于是裴延龄以奸佞进用/诬谮时宰/毁诋大臣/陆赞遭枉黜/无敢救者/ C . 时德宗在位/多不假宋相/权而左右得以因缘用事/于是裴延龄以奸佞/进用诬谮/时宰毁诋大臣/陆赞遭枉黜/无敢救者/ D . 时德宗在位/多不假宋相权/而左右得以因缘用事/于是裴延龄以奸佞/进用诬谮/时宋毁诋大臣/陆赞遭枉黜/无敢救者/
  2. (2) 下列对文中画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束帛,古代用为聘问、馈赠的比较贵重的礼物。以束帛召见足见皇帝对阳城之器重。 B . 东宫,中国古代宫殿之称,因方位得名,王子大多居住于此,故又以东宫借指王子。 C . 诸生,古代经考试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如太学学习的生员,泛称诸生。 D . 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如《陌上桑》“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脚踞”中的“使君”。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阳城律己苦读,品德受人推崇。他于贫寒中经过六年刻苦学习,学问渊博;德行深受人们仰慕,从学者众多,甚至人们有官司也请求他裁决 B . 阳城担任谏官,敢为陆贽鸣冤。他初为谏官时,日夜与客痛饮,不以国事为念;后为改变人们对他的印象,当陆贽蒙冤时,他挺身而出为其辩护。 C . 阳城重情重义,和诸生感情深厚。学生薛约以言事获罪,被流放连州,阳城与其饮酒诀别,触怒德宗,被贬为道州刺史,太学生为他求情也于事无补。 D . 阳城巧施妙法,应对督收赋税。他任道州刺史时,因征收赋税不力数次遭到上司责备;当上司派判官督收赋税时,他自囚于狱,使判官不安而去。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有造城所居,将问其所以者。城知其意,引之与坐,辄强以酒。

    ②然德宗朝夕欲相延龄,城辄沮之,竟坐延龄事改国子司业。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珏,字待价,幼孤,事母以孝闻。甫冠,举平答。李绛为华州刺史,见之,曰:“日角珠廷,非庸人相。明经 碌碌,非子所宜。”乃更举进士高第。河阳乌重胤表o以拔萃补渭南尉,擢右拾遗。穆宗即位,荒酒色,景 陵始复土,即召李光颜于邠宁,李想于徐州,期九月九日大宴群臣。珏与宇文鼎等同进曰:“道路皆言陛下追光 颜等,将与百官高会。且个珂未改,陵土新复,三年之制,天下通丧。今同轨之会适去,远夷之使未还,遏密弛 禁,本为齐人,钟鼓合飨,不施禁内。夫王者之举为天下法不可不慎且光颜憩忠劳之臣方盛秋屯边如令访谋猷 付疆事召之可也岂以酒食之欢为厚邪帝虽置其言,然厚加劳遣。开成中,杨嗣复得君,引珏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与李固言皆善。三人者居中秉权,乃与郑覃、陈夷行等更持议。一好恶,相影和,朋党益炽矣。珏数辞位,不许。 帝尝自谓:“临天下十四年,虽未至治,然视今日承平亦希矣!”珏曰:“为国者如治身,及身康宁,调适以自助,如 恃安而忽,则疾生。天下当无事,思所阙,祸乱可至哉? ”始,庄恪太子薨,帝意属陈王。既而帝崩,中人引宰相议 所当立,珏曰:“帝既命陈王矣!”已而武宗即位,人皆为危之。珏曰"“臣下知奉所言,安与禁中事?”帝新听政珏数称道《无逸篇》以劝。宣宗立,内徙郴、舒二州,以本亍寒专分司东都。迁河阳节度使,罢横赋宿逋百余万。 以吏部尚书召,珏去镇,而府库十倍于初。俄署淮南节度使。江淮旱,发仓廩赈流民,以军羡储杀半价与人。 卒,年六十九,赠司空,谥曰贞穆。

(节选自《新唐书•李珏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夫王者之举/为天下/法不可不慎/且光颜/恕忠劳之臣/方盛秋屯边/如令访谋猷/付疆事召之/可也/岂以 酒食之欢为厚邪/ B . 夫王者之举/为天下法/不可不慎/且光颜/想忠劳之臣/方盛秋屯边/如令访谋猷/付疆事/召之可也/岂以 酒食之欢为厚邪/ C . 夫王者之举/为天下法/不可不慎/且光颜/懇忠劳之臣/方盛秋屯边/如令访谋猷/付疆事召之/可也/岂以 酒食之欢为厚邪/ D . 夫王者之举/为天下/法不可不慎/且光颜/恕忠劳之臣/方盛秋屯边/如令访谋猷/付疆事/召之可也/岂以 酒食之欢为厚邪/
  2. (2)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明经,在唐代,明经是考试科目,主要考查传统经书的内容,与进士科是并列科目。 B . 幕府,本指将帅在外的营帐,后亦泛指军政大吏的府署,被召入幕府的人士称幕僚。 C . 元朔,旧历一年的第一个朔日,即正月初一日。文中的“元朔未改”指的是还没改年号。 D . 太子宾客,是居东宫的太子延请的一批陪同自己从事游赏、宴饮、作诗活动的客人。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李珏相貌非凡,深被赏识。他尚未成年,参加明经科考试,华州刺史李绛认为他额角宽阔,天庭饱满,应该 参加进士科考试,将来一定能有所作为。 B . 李珏劝谏新君,晓以情理。刚登基的穆宗打算将一些地方要员请入朝中宴饮,李珏认为先君去世不久,坟 土尚新,大宴群臣违背丧制,是不应该的。 C . 李珏请辞要职,远离朋党。深得新君信任的杨嗣复将李珏安排在权力的核心位置,与政敌郑覃、陈夷行等 人形成对立,李珏几次辞职,但未被批准。 D . 李珏为政一方,体恤百姓。他任河阳节度使时,停止征收额外和拖欠的赋税;任淮南节度使时遇旱灾,他 开仓济民,还将多余的粮食折价卖给百姓。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临天下十四年,虽未至治,然视今日承平亦希矣!

    ②帝新听政,珏数称道《无逸篇》以劝。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孙谦字长逊,东莞莒人也。少为亲人赵伯符所知。谦年十七,伯符为豫州刺史,引为左军行参军,以治干称。父忧去职,客居历阳,躬耕以养弟妹,乡里称其敦睦。出为句容令,清慎强记,县人号为神明。

    泰始初事建安王休仁休仁以为司徒参军言之明帝摧为明威将军巴东建平二郡太守郡居三峡 , 恒以威力镇之。谦将述职,敕募千人自随。谦曰:“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何烦兵役,以为国费。”固辞不受。至郡,布恩惠之化,蛮獠怀之,竞饷金宝,谦慰喻而遣,一无所纳。 及掠得生口,皆放还家。俸秩出吏民者,悉原除之。郡境翕然,威信大著。齐初,为宁朔将军、钱唐令,治烦以简,狱无系囚。及去官,百姓以谦在职不受饷遗,追载缣帛以送之,谦却不受。每去官,辄无私宅,常借官空车厩居焉。明帝将废立,欲引谦为心膂,使兼卫尉,给甲仗百人,谦不愿处际会,辄散甲士,帝虽不罪,而弗复任焉。天监六年,出为辅国将军、零陵太守,已衰老,犹强力为政,吏民安之。先是,郡多虎暴,谦至绝迹。及去官之夜,虎即害居民。谦为郡县,常勤劝课农桑,务尽地利,收入常多于邻境。九年,以年老,征为光禄大夫。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每朝见,犹请剧职自效。高祖笑曰:“朕使卿智,不使卿力。”

    谦自少及老,历二县五郡,所在廉洁。居身俭素,床施蘧除屏风,冬则布被莞席。夏日无帱帐,而夜卧未尝有蚊蚋,人多异焉。年逾九十,强壮如五十者,每朝会,辄先众到公门。力于仁义,行己过人甚远。从兄灵庆常病寄于谦,谦出行还问起居。灵庆曰:“向饮冷热不调,即时犹渴。”谦退遣其妻。有彭城刘融者,行乞疾笃无所归,友人舆送谦舍,谦开厅事以待之。及融死,以礼殡葬之。众咸服其行义。十五年,卒官,时年九十二。

(节选自《梁书·卷五十三·列传第四十七》,有改)

  1. (1) 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泰始初/事建安王休仁/休仁以为司徒/参军言之明帝/擢为明威将军/巴东建平二郡太守/ B . 泰始初/事建安王休仁/休仁以为司徙参军/言之明帝/擢为明威将军/巴东建平二郡太守/ C . 泰始/初事建安王休仁/休仁以为司徒参军/言之明帝/擢为明威将军/巴东建平二郡太守/ D . 泰始初/事建安王休仁/休仁以为司徒参军言之/明帝擢为明威将军/巴东建平二郡太守/
  2. (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父忧,丁父忧,与“丁母忧”合称丁忧;原指遭遇父母丧事,后多指官员不离官位居丧。 B . 蛮夷,古代泛指华夏民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包括南蛮、北狄、西戎和东夷,又称“四夷”。 C . 俸秩,指俸禄。古代皇朝政府按规定给予各级官吏的报酬,其主要形式有土地、实物、钱币等。 D . 从兄,指的是父亲的亲兄弟或堂兄弟的儿子中比自己年龄大的,是父亲的侄子,是自己的堂兄。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孙谦博闻强记,很有才干。他自小就被亲戚赵伯符所赏识,十七岁时,由豫州刺史赵伯符推荐做了左军行参军,从此步入仕途。 B . 孙谦做官很有威信。他在任巴东、建平二郡的太守时,以威力镇之,后广施恩惠,推行教化,从而威信大增,深受蛮人与獠人亲近。 C . 孙谦为官济廉,生活简朴。他做官多年,从不接受百姓的礼物,甚至没有私宅,每次离职时,只能借官府空着的车马棚居住。 D . 孙谦为人敦睦,努力施行仁义。客居历阳时,他曾躬耕以养弟弟妹妹;到晚年,他善待生病的从兄,还把对从兄不好的妻子休了。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谦为郡县,常勤劝课农桑,务尽地利,收入常多于邻境。

    ②有彭城刘融者,行乞疾笃无所归,友人舆送谦舍,谦开厅事以待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方孝孺,字希直,宁海人。孝孺幼警敏,双眸炯炯,读书日盈寸。长从宋濂学,濂门下知名士皆出其下。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洪武十五年,以吴沉、揭枢荐,召见。太祖喜其举止端整,谓皇太子曰:“此庄士,当老其才。”礼遣还。二十五年,又以荐召至。太祖曰:“今非用孝孺时。”蜀献王闻其贤,聘为世子师。及惠帝即位,召为翰林侍讲。明年迁侍讲学士 , 国家大政事辄咨之。临朝奏事,臣僚面议可否,或命孝孺就扆前批答。时修《太祖实录》及《类要》诸书,孝孺皆为总裁。燕兵起,廷议讨之,诏皆出其手。

    建文三年,燕兵掠大名。孝孺曰燕兵久顿大名天暑雨当不战自疲今其奏事适至宜且与报书往返逾月使其将士心懈我谋定势合进而蹴之不难矣。帝以为然,命孝孺草诏,遣大理寺少卿薛嵓驰报燕。比至,燕王不奉诏。

    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诏征四方兵,命诸将集舟师江上。而陈瑄以战舰降燕,燕兵遂渡江。帝忧惧,或劝帝他幸,图兴复。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乙丑,燕兵入,帝自焚。是日,孝孺被执下狱。

    先是,成祖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成祖颔之。至是欲使草诏。召至,悲恸声彻殿陛。成祖降榻,劳曰:“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孝孺曰:“成王安在?”成祖曰:“彼自焚死。”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曰:“国赖长君。”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弟?”成祖曰:“此朕家事。”顾左右授笔札,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成祖怒,命磔诸市。孝孺慨然就死,时年四十有六。

(选自《明史·方孝孺传》,有删改)

【注】①扆(yǐ):宫殿内设在门和窗之间的大屏风。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孝孺曰/燕兵久顿/大名天暑/雨当不战/自疲/今其奏事适/至宜且与报书往返逾月/使其将士心懈我/谋定势合进/而蹴之/不难矣 B . 孝孺曰/燕兵久顿大名/天暑雨/当不战/自疲/今其奏事/适至宜/且与报书往返逾月/使其将士心懈/我谋定/势合进而蹴之/不难矣 C . 孝孺曰/燕兵久顿/大名天暑/雨当不战自疲/今其奏事/适至宜/且与报书往返逾月/使其将士心懈我谋定/势合进而蹴之/不难矣 D . 孝孺曰/燕兵久顿大名/天暑雨/当不战自疲/今其奏事适至/宜且与报书/往返逾月/使其将士心懈/我谋定势合/进而蹴之/不难矣
  2. (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侍讲学士”,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官职之一,主要配置于内阁或翰林院,辖下有典簿、侍诏等,主要任务为文史修撰、编修与检讨。 B . “檄”,檄文,古代用于征召的政府公告或声讨、揭发罪行等的文书,文中特指声讨敌人或叛逆的文书。 C . “大理寺”,官署名,掌刑狱案件审理。北齐定制,以大理寺为官署名,大理寺少卿为大理寺级别最高的官员。 D . “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分言之,社为土神,稷为谷神,旧时亦用为国家的代称。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方孝孺年轻的时候机警敏捷,每天坚持勤奋读书;成年以后,他曾先后跟从宋濂学习,宋濂学生中很多著名人士都比不上他。 B . 方孝孺举止端庄严肃,才华出众,因此得到了明太祖和惠帝的重用;惠帝常向他咨询国家大事,甚至请他在朝廷上批复奏事。 C . 明成祖起兵后,方孝孺力主抵抗,也曾建议惠帝使用缓兵之计,但没有成功;燕兵渡江以后,方孝孺仍然坚持抵抗,最终失败。 D . 明成祖请方孝孺草拟诏书,方孝孺认为明成祖不应该取代帝位,并连续三次质问他,坚持不拟诏书,最终惹怒了明成祖而被杀害。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

    ②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成祖怒,命磔诸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吴起为西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韩赵宾从,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①魏公主,而害吴起。公叔之仆曰:“起易去也。”公叔曰:“奈何?”其仆曰:“吴起为人节廉而自喜名也。君因先与武言曰:“夫吴起贤人也,而侯之国小,又与强秦壤界,臣窃恐起之无留心也。”武侯即曰:“奈何?”君因谓武侯曰:“试延以公主,起有留心则必受之。无留心则必辞矣。以此卜之。”君因召吴起而与归,即令公主怒而轻君。吴起见公主之贱君也,则必辞。”于是吴起见公主之贱魏相果辞魏武侯武侯疑之而弗信也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要在强兵,破驰说之言从横者。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注释】①尚:娶。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于是吴起见公主之贱/魏相果辞魏武侯/武侯疑之而弗信也/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B . 于是吴起见公主之贱/魏相果辞魏武侯/武侯疑之/而弗信也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C . 于是吴起见公主之贱魏相/果辞魏武侯/武侯疑之而/弗信也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D . 于是吴起见公主之贱魏相/果辞魏武侯/武侯疑之而弗信也/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2. (2) 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河,古代专指黄河,今指一般河流,这属于词义扩大。 B . 侯,古代爵位之一。我国古代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 C . 《史记》是东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 D . 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吴起有杰出军事和政治才能。他做西河太守,有很高的声名。魏相田文也承认多方面不如吴起。 B . 吴起能及时认识到自身不足。当田文反问后,吴起知道自己不如田文,认可田文为魏相国。 C . 吴起在魏为将时,遭魏相忌恨,魏相用仆人计策,在武侯面前进谗言,然后又让公主当面斥责吴起,要让吴起离开。 D . 吴起变法令楚国国力强大,但吴起的变法也招致了楚国贵族的怨恨,为自己埋下了杀身之祸。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

    ②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与韩荆州书  李白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 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所以龙蟠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 , 即其人焉。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皆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曩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 , 即辟荀慈明,既下车,又孔文举;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或为侍中、尚书,先代所美。而君侯亦荐一严协律,入为秘书郎,中间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之徒,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白每观其衔恩抚躬,忠义奋发,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傥急难有用,敢效微躯。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白谟猷筹画,安能自矜?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若赐观刍荛①,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庶青萍、结绿②,长价于薛、卞之门。幸惟下流,大开奖饰,惟君侯图之。

【注释】①刍荛:割草为刍,打柴为荛,刍荛指草野之人。作者借以谦称自己的作品。②青萍、结绿:青萍: 宝剑名。结绿:美玉名。薛:薛烛,古代善相剑者;卞:卞和,古代善识玉者。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 B . 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 C . 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 D . 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周公:本文用“周公吐哺”之典故赞美韩荆州礼贤下士。 B . 干:比试之意,“干诸侯”指李白与诸侯比试剑术、一决高下。 C . 下车:官吏初到任、刚到工作的地方,称之为“下车”。 D . 辟:皇帝征召人才为“征”,公卿或州郡官府征召人才为“辟”。
  3. (3)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头借用天下谈士的话——“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赞美韩荆州谦恭下士,识拔人才。 B . 接着作者毛遂自荐,介绍自己的经历、才能和气节。文章表现了李白“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的气概和“日试万言,倚马可待”的自信。 C . 作者为了得到韩荆州的赏识,一改他平日不卑不亢的性格,不惜笔墨对韩荆州的德行、学问和文章进行恭维,并赞扬韩荆州选拔了三十几人。 D . 文末作者提出请韩荆州阅读自己的作品,并愿意当面呈上,就像薛烛相青萍宝剑,卞和识璞玉一样,希望自己也能得到韩荆州的赏识。
  4. (4) 有人说:“如果没有李白,我们会少用很多成语。”李白是一位语言巨匠,他创造了不少表现力极强的成语,此文中就有不少流传至今的成语。请你给文中画横线的3个成语解释含义。

    龙蟠凤逸

    颖脱而出

    倚马可待

  5. (5) 把下列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梦游天姥吟留别》)

    ②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琵琶行并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昌者,沛人也,其兄曰周苛,秦时皆为泗水卒史。及高祖起沛,击破泗水守监,于是周昌自卒史从沛公。沛公以周昌为职志。从入关,破秦。沛公立为汉王,以周昌为中尉。

汉王四年,楚围汉王荥阳急,汉王遁岀,去,而使周苛守荥阳城。楚破荥阳城,欲令周苛将。苛骂曰:“若趣降汉王!不然,今为虏矣!”项羽怒,烹周苛。于是乃拜周昌为御史大夫。

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昌尝燕时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主也。”于是上笑之,然尤惮周昌。及帝欲废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固争之,莫能得。而周昌廷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①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上欣然而笑。既罢,吕后侧耳于东厢听,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是后,戚姬子如意为赵王,年十岁。居顷之,赵尧②侍高祖。高祖独心不乐,悲歌,群臣不知上之所以然。赵尧进问曰:“陛下所为不乐,非为赵王年少而戚夫人与吕后有隙邪?备万岁之后而赵王不能自全乎?”高祖曰:“然,吾私忧之,不知所出。”尧曰:“陛下独宜为赵王置贵强相,及吕后、太子、群臣素所敬惮乃可。”高祖曰:“然,吾念之欲如是,而群臣谁可者?”尧曰:“独昌可。”高祖曰:“善。”于是徙御史大夫周昌为赵相。高祖崩,吕太后使使召赵王,其相周昌令王称疾不行。使者三反,周昌固为不遣赵王。于是高后患之,乃使使召周昌。周昌至,谒高后,高后怒而骂周昌曰:“尔不知我之怨威氏乎?而不遣赵王,何?”昌既征,高后使使召赵王,赵王果来。至长安月余,饮药而死。周昌因谢病不朝见,三岁而死。

(选自《史记·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有删节)

【注释】①期期:口吃结巴貌。②赵尧:当时担任符玺御史。

  1.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昌尝燕时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 B . 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昌/尝燕时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 C . 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昌尝燕时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 D . 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昌尝燕时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
  2. (2) 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指直系亲属,文中的“从”与《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从”的意思相同。 B . 职志,是秦、汉军队中掌管旗帜的官员。职,意为“掌管”;志,意思是“旗帜”。 C . 陛下,帝王卫士在皇宫陛下两侧进行戒备,后演变为对帝王的尊称。陛,指台阶。 D . 跪,古人两膝着地,臀部落在小腿上,稍欠身子即为跪。跪谢,即跪着感谢对方。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周昌征战有功,历任多种官职。他随着高祖入关破秦,曾经跟随高祖打败了项籍,先后被高祖封为卒史、职志、中尉、御史大夫以及赵王相国等官职。 B . 周昌性情耿直,尤为高祖畏惧。高祖曾让周昌评价自己是个怎样的君主,周昌直说高祖就像夏桀、商纣一样的君王,高祖虽然笑了,但特别畏惧周昌。 C . 周昌极力劝谏,反对另立太子。高祖想废除太子另立戚姬之子,周昌在朝廷劝谏时态度强硬;皇上问他理由,周昌愤怒地说,这样做不行,臣不奉诏。 D . 周昌一片忠心,设法欲保赵王。吕后曾多次派使臣去召见赵王,周昌坚决不送赵王回京,为此遭到吕后贵骂:赵王饮药而死之后,周昌托病不见吕后。
  4. (4)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苛骂曰:“若趣降汉王!不然,今为虏矣!”项羽怒,烹周苛。

    ②既罢,吕后侧耳于东厢听,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祖 , 沛丰邑中阳里人也,姓刘氏。高祖为人,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吏,为泗上亭长。高祖常徭咸阳,纵观秦皇帝,喟然大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矣!”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辟仇,从之客,因家焉。沛中豪杰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萧何为主吏,主进,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上坐。萧何曰:“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竟酒,后。吕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自爱。臣有息女,愿为箕帚妾。”

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骊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亭,止饮,夜皆解纵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徒中壮士愿从者十余人。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困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妪何哭,妪曰:“人杀吾子。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者赤帝子斩之,故哭。”人乃以妪为不诚,欲苦之,妪因忽不见。后人至,高祖觉。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诸从者日益畏之。

(选自《汉书·高帝纪》)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困卧/ B . 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困卧/ C . 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困卧/ D . 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困卧/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高祖”即汉高祖刘邦,高祖是刘邦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起的名号。 B . “谒”是进见时用的名帖,又称“名刺”“名帖”,类似于后来的名片。 C . “季”是刘邦的字,古代有一定身份的人除了有名,还有字,如屈原名平字原。 D . “坐上坐”就是坐在职位最高的位置上,“上坐”的“坐”是座位的意思。
  3. (3)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汉高祖有胸襟,有气量,但到了壮年,才当上泗上亭亭长,他在观看秦始皇出行时,发出了“大丈夫当如此矣”的感慨。 B . 沛县的豪绅和官吏们为奉承县令的贵客,都去送礼,高祖向来瞧不起这种做法,所以一个钱也没带,却假称“贺礼一万钱”。 C . 吕公善于相面,看到高祖面相后就很敬重他。酒宴结束送客的时候,吕公告诉高祖要保重自己,并愿意把女儿许配给高祖。 D . 高祖押送民夫到骊山服役,不少民夫半路逃跑,他估计等到达骊山时民夫将全都跑光,于是他放走民夫,自己也准备逃命。
  4. (4)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单父人吕公善沛令,辟仇,从之客,因家焉。

    ②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5. (5) 汉高祖刘邦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选文内容和课文《鸿门宴》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邵,字茂宗,会稽太守裕弟也。初为晋琅邪内史王诞龙骧府功曹,桓玄徒诞广州,亲故咸离弃之,变乱饥馑,惟邵馈送其妻子,其情重如是。桓玄篡位,父敞先为尚书,以答事微谬,降为廷尉。及武帝讨玄,邵白敞表献诚款,帝大说,命署其门曰:“有犯张廷尉者,以军法论。”王谧为扬州,召邵为主簿。刘毅为亚相,当世莫不辐凑,独邵不往,帝益亲之,转太尉参军。

帝巡燕地,回京。贼反围城,然百姓临水望贼,闲然不惧。帝怪之,以询邵,邵曰:“寇迫京师,然主上反于燕地,今无复恐耳。”帝喜,寻补州主簿。及武帝伐刘藩邵直庐即夜诫众曹曰大军当大讨汝可各修舟船仓库及晓取办旦日帝求诸簿署应时即至怪问其速,诸曹答曰:“昨夜受张主簿处分。”

穆之卒,朝廷恇惧,便欲发诏以司马徐羡之代之,邵对曰:“今诚急病,宜须北咨。”武帝重其临事不挠,有大臣体。十四年,以世子义符镇荆州,邵谏曰:“储贰之重,四海所系,不宜处外。”从之。谢晦反,遗书要邵,邵不发函,驰使呈帝。

王华与邵有隙,及华参要,亲旧为之危心。邵曰:“子陵方弘至公,必不以私仇害正义。”是任也,华实举之。及至襄阳,筑长围,修立堤堰,开田数千顷,郡人赖之富赡。丹、淅二川蛮屡为寇,邵诱其帅,因大会诛之,悉掩其徒党。既失信群蛮,所在并起,水陆断绝。子敷至襄阳定省,当还都,群蛮伺欲取之。会蠕蠕国遣使朝贡,贼以为敷,遂执之,邵坐降号扬烈将军。卒,追复爵邑,谥曰简。临终,遗命祭以菜果,苇席为轜车,诸子从焉。

(节选自《宋书·张邵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及武帝伐刘藩/邵直庐/即夜诫众曹/曰/大军当大讨/汝可各修舟船仓库/及晓取办/旦日/帝求诸簿/署应时即至/ B . 及武帝伐刘藩/邵直庐/即夜诫众曹曰/大军当大讨/汝可各修舟船仓库/及晓取办/旦日/帝求诸簿署/应时即至/ C . 及武帝伐/刘藩邵直庐/即夜/诫众曹曰/大军当大讨汝/可各修舟船仓库/及晓取办/旦日/帝求诸簿署/应时即至/ D . 及武帝伐刘藩/邵直庐/即夜诫众曹曰/大军当大讨/汝可各修舟船/仓库及晓取办/旦日/帝求诸/簿署应时即至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主簿。主,掌管;簿,文书。一般是指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事的佐吏。 B . 储贰。亦作“储副”“储君”,指太子。本文中是指武帝刘裕世子刘义符。 C . 定省。早上省视问安,晚间服侍就寝。指封建社会侍奉上官的日常礼节。 D . 爵邑。爵位和封邑(或者特指封邑),是古代帝王赐给诸侯或功臣的恩赏。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张邵知情重义,患难见真情。王诞被贬广州的时候,已经众叛亲离,战乱之中,唯有张邵不计个人得失,在他落难时候,给他的妻儿送粮送衣。 B . 张邵悉心任事,多有建树。武帝讨伐刘藩,能提前谋划;在襄阳任上,兴修水利,开垦土地,使百姓富足。清剿丹、淅蛮寇徒党,根治了乱源。 C . 张邵忠于武帝,持重老成。刘穆之去世时,张邵力主向刘裕请示然后再定夺;在世子镇守荆州的事情上,力主稳妥处之,得到武帝的信任看重。 D . 张邵为人正气,有行为操守。刘毅做亚相的时候,人们争相迎奉,唯独张邵不去巴结逢迎;临终叮嘱子辈薄葬,以菜果祭祀,用苇席铺饰灵车。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寇迫京师,然主上反于燕地,今无复恐耳。

    ②谢晦反,遗书要邵,邵不发函,驰使呈帝。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丁内外艰 , 执丧累年,毁瘠如礼。神宗即位,擢为翰林学士,光力辞。帝曰:“古之君子,或学而不文,或文而不学,惟董仲舒、扬雄兼之。卿有文学,何辞为?”初,光常患历代史繁,人主不能遍览,遂为通志八卷以献。英宗悦之,命置局秘阁,续其书。至是,神宗名之曰《资治通鉴》,自制《序》授之,俾日进读。《资治通鉴》未就,帝尤重之,以为贤于荀悦《汉纪》,数促使终篇。及书成,加资政殿学士。

凡居洛阳十五年,天下以为真宰相,田夫野老皆号为司马相公,妇人孺子亦知其为君实也。帝崩,赴阙临,卫士望见,皆以手加额曰:“此司马相公也。”所至,民遮道聚观,马至不得行。起光知陈州,过阙,留为门下侍郎。苏轼自登州召还,道人相聚号呼曰:“寄谢司马相公,毋去朝廷,厚自爱以活我。”

元祐元年复得疾,诏朝会再拜,勿舞蹈[注]。免朝觐,许乘肩舆,三日一入省。光不敢当,曰:“不见君,不可以视事。”辽、夏使至,必问光起居,敕其边吏曰:“中国相司马矣,毋轻生事,开边隙。”光欲以身徇社稷,躬亲庶务,不舍昼夜。宾客见其体羸,举诸葛亮食少事烦以为戒,光曰:“死生,命也。”为之益力。病革,不复自觉,谆谆如梦中语,然皆朝廷天下事也。是年九月薨,年六十八。曰文正。京师人罢市往吊鬻衣以致奠巷哭以过车及葬哭者如哭其私亲都中及四方皆尽像以祀饮食必祝。配飨哲宗庙庭。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注:舞蹈:古代臣子朝拜帝王时做出特定的舞蹈姿势,是一种礼节。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
    A . 京师人罢市往吊/鬻衣以致奠/巷哭以过车/及葬/哭者如哭其私亲/都中及四方皆尽像以祀/饮食必祝 B . 京师人罢市往吊/鬻衣以致奠/巷哭以过/车及葬/哭者如哭其私亲/都中及四方皆尽像以祀/饮食必祝 C . 京师人罢市往吊/鬻衣以致奠/巷哭以过车/及葬/哭者如哭其私亲/都中及四方皆尽/像以祀饮食必祝 D . 京师人罢市往吊/鬻衣以致奠/巷哭以过/车及葬/哭者如哭其私亲/都中及四方皆尽/像以祀饮食必祝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还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丁内外艰,丁内艰是父亲死了守制,丁外艰是母亲死了守制。古人在父母去世后要守丧,断绝一切娱乐活动。 B .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同《史记》一样都是通史。 C . 谥,是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死后被追加的称号。朝廷以“文正”对司马进进行一种褒扬的评价。 D . 配飨,即合祭,祔祀,指功臣祔祀于帝王宗庙,功臣死后附于帝王旁享受合祭,是古代帝王奖赏功臣的一种形式。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司马光学识渊博。他曾完成通志八卷,神宗认为他像董仲舒、扬雄一样善文章又有学问,不同意他的极力推辞,提拔他为翰林学士。 B . 司马光爱君忧国。他编纂《资治通鉴》希望国君能以史为鉴;宋神宗亲赐书名、亲自撰写(序),并下令置局秘阁,让他继续写这部书。 C . 司马光恪尽职守。在他患病时,皇帝特意下诏命免除他上朝朝拜,准许他坐肩舆,三天到一次朝廷。司马光不敢接受,认为不见国君不能够处理政务。 D . 司马光鞠躬尽瘁。他在病中仍然亲自过问朝廷事务,分昼夜地工作;甚至病危已不再有清醒意识时,说的还都是国家的大事。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资治通鉴》未就,帝尤重之,以为贤于荀悦《汉纪》,数促使终篇。

    ②光欲以身徇社稷,躬亲庶务,不舍昼夜。

  5. (5) 司马光深受百姓爱戴体现在哪些方面?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①贞观初,太宗从容谓侍臣曰:“周武平纣之乱,以有天下;秦皇因周之衰,遂吞六国。其得天下不殊,祚运长短若此之相悬也?”尚书右仆射萧瑀进曰:“纣为无道天下苦之故八百诸侯不期而会周室徽六国无罪秦氏专任智力蚕食诸侯平定虽同人情则异”太宗曰:“不然,周既克殷,务弘仁义;秦既得志,专行诈力。非但取之有异,抑亦守之不同。祚之修短,意在兹乎!”

②贞观二年,太宗谓黄门侍郎王珪曰:“隋开皇十四年大早,人多饥乏。是时仓库盈溢,竟不许赈给,乃令百姓逐粮。隋文不怜百姓而惜仓库,比至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炀帝恃此富饶,所以奢华无道,进致灭亡。炀帝失国,亦此之由。凡理国者,务积于人,不在盈其仓库。古人云:百姓不足,君孰与足?但使仓库可备凶年,此外何烦储蓄!后嗣若贤,自能保其天下,如其不肖,多积仓库,徒益其奢侈,危亡之本也。”

③贞观九年,北蕃归朝入奏:“突厥内大雪,人饥,羊马并死。中国人在彼者,皆入山作贼,人情大恶。”太宗谓侍臣曰:“观古人君,行仁义、任贤良则理;行暴乱、任小人则败。突厥所信任者,并共公等见之,略无忠正可取者。颉利复不忧百姓,恣情所为,朕以人事观之,亦何可久矣?”魏征进曰:“昔魏文侯问李克:‘诸侯谁先亡?’克曰:‘吴先亡。’文侯曰:‘何故?’克曰:‘数战数胜,数胜则主骄,数战则民疲,不亡何待?’颉利逢隋末中国丧乱,遂恃众内侵,今尚不息,此其必亡之道。”太宗深然之。

④贞观九年,太宗谓魏征曰:“顷读周、齐史,末代亡国之主为恶多相类也。齐主深好奢侈,所有府库用之略尽,乃至关市无不税敛。朕常谓此犹如馋人自食其肉,肉尽必死。人君赋敛不已,百姓既弊,其君亦亡,齐主即是也。然天元、齐主若为优劣?”征对曰:“二主亡国虽同,其行则别。齐主暗弱,政出多门,国无纲纪,遂至亡灭。天元性凶而强,威福在己,亡国之事,皆在其身。以此论之,齐主为劣。”

(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齐主:指齐后主,名纬,世祖之子。②天元:北周宣帝,自称天元皇帝。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纣为无道/天下苦之/故八百诸侯不期而会/周室微/六国无罪/秦氏专任智力/蚕食诸侯/平定虽同/人情则异/ B . 纣为无道天下/苦之/故八百诸侯不期而会/周室微/六国无罪/秦氏专任智力/蚕食诸侯/平定虽同/人情则异/ C . 纣为无道/天下苦之/故八百诸侯不期而会/周室微/六国无罪/秦氏专任智力蚕食/诸侯平定/虽同/人情则异/ D . 纣为无道天下/苦之/故八百诸侯不期而会/周室微/六国无罪/秦氏专任智力蚕食/诸侯平定/虽同/人情则异/
  2. (2) 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贞观,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首创。明清以后多用年号称呼皇帝,如嘉靖皇帝、康熙皇帝。 B . 朕,在先秦时代,“朕”是第一人称代词,不分尊卑贵贱,人人都可自称“朕”;古代皇帝从秦始皇开始,把“朕”专用做皇帝的自称。 C . 中国,古代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莅中国而抚四夷也”(《齐桓晋文之事》)与“吾辈处今日之中国”(《与妻书》)中“中国”意义相同。 D . 府库,古代国家贮藏文件、物资、金帛等处所的通称。贮文书档案的为府,贮金帛财货、武器的为库。如《鸿门宴》“籍吏民,封府库”。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唐太宗与近臣讨论周王朝与秦王朝灭亡的原因时认为,周与秦守护天下的方式是不相同的,这也就影响了国运的长短。 B . 唐太宗认为,隋文帝不怜惜百姓却过度地重视积累财富,灾年也不开仓赈民,这也直接导致了隋炀帝的亡国悲剧。 C . 唐太宗认为颉利不体恤百姓,恣情所为,必然灭亡;魏征引述李克的典故,表达了经常发动战争会使民生疲弊导致灭亡的观点。 D . 唐太宗认为末代亡国的君主,所做的坏事多数都很类似。魏征也比较了天元、齐主两个亡国之君做法的区别,并认为齐主更差一些。
  4. (4) 唐太宗君臣善于以史为鉴,请结合本文概括他们从前代的兴亡中汲取了哪些治国的智慧。
  5. (5)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齐桓晋文之事》)

    ②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谏太宗十思疏》)

    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烛之武退秦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孙何,字汉公,蔡州汝阳人。何十岁识音韵,十五能属文,笃学嗜古,为文必本经义,在贡籍中甚有声,王禹偁尤雅重之,闻于时。淳化三年举进士,及第又得甲科,解褐将作监丞、通判陕州。历右正言,改右司谏。真宗初,何献五议,上览而善之。咸平二年,举入阁故事 , 何次当待制。是冬,从幸大名,诏访边事。何疏曰:“陛下嗣位以来训师择将精兵倍于前代而德棣烽尘未息此殆将帅或未得人边奏或有壅阏邻境不相救援糗粮须俟转输之所致也将帅者何?或恃勇无谋,或忌功玩寇,但全城堡,不恤人民。边奏者何?护塞之臣,固禄守位,老幼杀伤,托言他盗。不救援者何?缘边州县,如辅车唇齿之相依,托称兵少不出,或待奏可乃行。俟辇输者何?敌骑往来,焱驰鸟逝,赢粮景从,万辆方行,迨乎我来,寇已遁去。此四者,当今急务。”真宗览而嘉之。俄户部判官,出为京东转运副使,又择州县守宰,省三司冗员,遴选法官,增秩益奉。未几,徙两浙转运使,加起居舍人。景德初,代还,判太常礼院。俄与晁迥、陈尧咨并命知制诰。何先已被疾,勉强亲职。一日,奏事上前,坠奏牍于地,俯而取之,复坠笏。有司劾以失仪,诏释之。何惭,上章求改少卿监,分司西京养疾,上不许,第赐告,遣医诊视。医勉其然艾,何答曰:“死生有命。”卒不听。是冬卒,年四十四。上在澶渊,闻之悯惜,录其子言为大理评事。何乐名教,勤接士类,后进之有词艺者,必为称扬。然性褊急,不能容物。在浙右专务峻刻,州郡病焉。好学,著《驳史通》十余篇,有集四十卷。

(节选自《宋史·孙何传》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陛下嗣位以来/训师择将精兵/倍于前代/而德棣烽尘未息/此殆将帅或未得人/边奏或有壅阏/邻境不相救援/糗粮须俟转输之所致也/ B . 陛下嗣位以来/训师择将/精兵倍于前代/而德棣烽尘未息/此殆将帅或未得人/边奏或有壅阏/邻境不相救援/糗粮须俟转输之所致也/ C . 陛下嗣位以来/训师择将精兵/倍于前代/而德棣烽尘未息/此殆将帅或未得人边奏/或有壅阏/邻境不相救援/糗粮须俟转输之所致也/ D . 陛下嗣位以来/训师择将/精兵倍于前代/而德棣烽尘未息/此殆将帅或未得人边奏/或有壅阏/邻境不相救援/糗粮须俟转输之所致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故事,先例,该词在此文中含义与“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中含义相同。 B . 权,暂代官职,文中表示古代官职任命或调动的词语还有判、改、出、徙、加等。 C . 西京,文中指洛阳,北宋时期实行两京制,首都汴梁称“东京”,洛阳称“西京”。 D . 浙右,即浙江东部,中国古代地理上以东为右,以西为左,如“淮左”“江右”等。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孙何年少多才,闻名于时。他十岁即懂音韵,十五岁能写文章,专心治学,好读古书,在同年贡生中很有声名,深受王禹偁推重。 B . 孙何善于献言,深受赏识。真宗初年,他向皇上进献五条奏议,咸平二年冬,他上疏奏陈边境弊病,都得到真宗的赞赏。 C . 孙何简政裁冗,精于吏治。他在出任两浙转运使时,挑选州县守宰,减少三司多余官员,审慎选拔法官,并提高官阶,增加俸禄。 D . 孙何抱病就职,看淡生死。被任命为知制诰时,他虽疾病缠身,仍勉强上任,医生劝他保养身体,他淡然面对,认为生死自有命定。
  4.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恃勇无谋,或忌功玩寇,但全城堡,不恤人民。

    ②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5. (5) 《望海潮》结尾,柳永表达了对孙何的美好祝愿。柳永的祝愿是否会成真?请结合这篇传记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文王观于臧,见一丈人钓,而其钓莫钓;非持其钓有钓者也,常钓也。文王欲举而授之政,而恐大臣父兄之弗安也;欲终而释之,而不忍百姓之无天也。于是旦而属之大夫曰:“昔者寡人梦见良人,黑色而髯,乘驳马而偏朱蹄,号曰:‘寓而政于臧丈人,庶几乎民有廖乎!’”诸大夫蹴然曰:“先君王也。”文王曰:“然则卜之。”诸大夫曰:“先君之命,王其无它,又何卜焉!”遂迎臧丈人而授之政。典法无更,偏令无出。三年,文王观于国,则列士坏植散群,长官者不成德。列士坏植散群,则尚同也;长官者不成德,则同务也。文王于是焉以为大师,北面而问曰:“政可以及天下乎?”臧丈人昧然而不应,泛然而辞,朝令而夜遁,终身无闻。

(节选自《庄子·田子方》)

文本二: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①之大,两涘②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③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④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⑤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⑥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节选自《庄子·秋水》)

【注释】①泾流:无阻的水流。②涘:河岸。③河伯:河神。④若:海神的名字。⑤虚:同“墟”,指所居之处。⑥尾闾:泄海水之所。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B .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C .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D .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丈人,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丈夫,古代可以指成年男子。少年,古代指小孩。 B . 列士,周代对上士、中士、下士的统称,职责为献诗讽喻君主。文中泛指各级官员。 C . 北面,面向北。古代君主坐北面南,臣立在君对面,这里表示对臧丈人的尊重。 D . 大方,指见识广博、懂得大道理或有专长的人。与“贻笑大方”中的“大方”意义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当周文王问臧地老者的治国方法是否可以在全天下推广时,臧地老者不作回应,早上颁布实施法令,而到晚上就遁匿了,最终也没再听人说起过。 B . 文王并非看准臧地老者的才华,而是看好他钓鱼的心态。说明文王虽未与之言,却已是心灵相通了。臧地老人治国的成功正合文王无为治国之意。 C . 《庄子·秋水》写了河神小却自以为大,海神大却自以为小,说明了事物认知的相对性,批驳了河神在自满后不能自我反省,反而沾沾自喜。 D . 《庄子·秋水》里的寓言是庄子虚构的,宣扬了庄子的认识无止境的哲学思想。文中的河伯被设为庄子思想的对立面,北海若则是庄子自己的化身。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②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5. (5) 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庄子的主张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