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 知识点题库

阅读《采薇》一诗,完成下列小题。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犭严狁之故。不遑启居,犭严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犭严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1. (1) 对这首诗中词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靡室靡家,犭严狁之故”,指明了创作的背景。“靡室靡家”,形容在外孤苦行军的感受,“犭严狁之故”表明了出征的原因。 B .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表现战争的激烈和思家之情。“未定”是因敌人还在进犯,“靡使归聘”没有人可委托打听家里消息。 C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点明出征时是春天。“依依”形容柳丝轻柔,随风摇曳的样子,似乎是为人送行,又似乎表示挽留。 D .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说归来时是冬天。“霏霏”是形容雨和雪下得很大,似乎表示欢迎,又似乎表示内心的忧伤。
  2. (2) 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诗歌的前三章,以重章叠唱并循序渐进的方式,抒发了戍边战士的思家盼归之情;并随着时间的一推再推,这种心情越发急切难忍。 B . 第四、五章追述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写出了军容之壮,戒备之严,全篇气势为之一振。其情调,也由忧伤的思归之情转为激昂的战斗之情。 C . 这首诗写的是戍边战士的生活和思想,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想象他们戍边时的苦况,对从军生活的厌倦,保家卫国的坚定态度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D .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两句是直接描写,“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两句是直接抒情,但感情是克制的、平和的,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特点。
  3. (3) 诗歌从“采薇”写起,这跟“曰归曰归”的思乡情有何关系?

  4. (4) 清人方玉润评此诗时说:“此诗之佳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言可喻。”请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虞美人

秦观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注】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却不为世所用,一生仕途抑塞。

  1. (1)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 虞美人是著名的词牌之一,原为唐朝教坊曲,最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后来配乐歌唱逐渐形成固定曲调。 B . 词的开篇“和露”两个字,让人想到碧桃的枝叶上挂着的晶莹的露珠,把水灵灵的碧桃呈现在读者面前。 C . “轻寒细雨情何限”中,寒是“轻寒”,雨是“细雨”,诗人以动衬静,写出了春天风物宜人的特点。 D . “不道春难管”,跟上一句构成对比,春光是如此美好,但是却不能长留在人间,表达了无奈和忧愤之情。 E . 词的最后两句说的是因为春光易逝,便不免生出为花沉醉痛饮的想法,“只怕”一句更表达出惜春伤花之意。
  2. (2) “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句描绘了碧桃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西江月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这首词写于元丰三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后的第一个中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引《古今词话》云:“东坡在黄州,中秋夜对月独酌,作《西江月》词”。

  1. (1) 下列对本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感叹人生的虚幻与短促。以梦喻世事,不仅包含了不堪回首的辛酸往事,还概括了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怀疑、厌倦。 B . “新凉”,不仅指自然节候的变化,同时也是指人生命运的起伏不定、变幻莫测。这句话把自然与人生结合起来,寄意深刻,韵味悠远。 C .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作者撷取萧瑟秋风、纷飞落叶这两个典型的秋色秋景,慨叹被贬后的无聊,以哀惋的笔调道出人生百无聊赖之情。 D .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点出了作词的时间与主旨。“中秋”以想象中的乐景写哀情,使哀情稍为缓解;“北望”点出了作词的主旨──忧国之心,身世之感。 E . 本首词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以景寓情,情景交融。全词通过对新凉风叶、孤光明月等景物的描写,由秋思及人生,触景生情,感慨悲歌,情真意切,令人回味无穷。
  2. (2) 本首词与《赤壁赋》为苏轼同一时期作品,《赤壁赋》中作者的内心已趋于平淡、释然,本词的思想感情是否与其相同,试结合“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句加以分析?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刺巴郡守诗

《华阳国志》

狗吠何喧喧,有吏来在门。披衣出门应,府记欲得钱。

语穷乞请期,吏怒反见尤。旋步顾家中,家中无可为。

思往从邻贷,邻人言已匮。钱钱何难得,令我独憔悴。

A . 诗歌从“狗吠”落笔,写不知何处大而杂乱的狗叫声,引得“吏来”,劈空而至,“狗吠”也是为了暗示悍吏的凶暴淫威。 B . “语穷乞请期,吏怒反见尤”,这两句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了主人哀求的可怜和悍吏的苦苦相逼。 C . “邻人言已匮”一句看似平常,却由点及面,使诗歌的主题更典型,更有普遍性,同时也增强了作品的思想性。 D . 诗歌主要采用了白描的技法,以叙述来代替描写,把诗人的主观感受和评价融化在客观的叙述中,让事物本身直接感染读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暮归①

杜甫

霜黄碧梧白鹤栖,城上击柝复乌啼。

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

南渡桂水阙舟楫,北归秦川多鼓鼙。

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注释】①本诗创作时间有两种说法,一说是诗人大历元年后逗留夔州期间所作,一说是诗人在大历三年作于湖北省公安县。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首句的“黄”字,本指入秋后树叶的颜色,此处活用为动词,描绘梧桐在秋霜浸染下变成黄色。 B . 诗人在月色下回家,听到远处传来百姓捣洗白练的声音,觉得百姓的生活分外艰辛,心生悲哀之感。 C . 颈联写诗人南渡和北归都行不通的尴尬处境,反映诗人心中迫切结束在长江一带漂泊的强烈愿望。 D . 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契合律诗“起、承、转、合”的写法,格律严谨,情感真挚,富有意蕴。
  2. (2) 本诗尾联与作者的另一首诗作《登高》的尾联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孔巢父①赴河南军

皇甫冉

江城相送阻烟波,况复新秋一雁过。

闻道全师征北虏,更言诸将会南河。

边心杳杳乡人绝,塞草青青战马多。

共许陈琳②工奏记,知君名宦未蹉跎。

【注】①孔巢父,少时苦学,后辞官归隐,与李白、裴准等隐居徂徕山,号“竹溪六逸”。 ②陈琳,归附曹操后,管记室,军国书檄多为陈琳所作。

  1. (1) 首联描绘了一幅怎么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 (2) 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满江红贺王帅宣子①平湖南寇

宋•辛弃疾

    笳鼓归来,举鞭问、何如诸葛。人道是、匆匆五月,渡泸深入。白羽②风生貔虎噪,青溪路断鼪鼯泣。早红尘、一骑落平冈,捷书急。

    三万卷,龙头客③。浑未得,文章力。把诗书马上,笑驱锋镝。金印明年如斗大,貂蝉元自兜鍪出④。待刻公、勋业到云霄,涪溪石。

    选自《稼轩词编年笺注》

(注)①王帅宣子:指王佐,王佐字宣子,1179年以潭州知州身份平定陈唄叛乱。②白羽:裴启《语林》 云“诸葛武侯乘素舆,葛巾白羽扇,指麾三军③龙头客:指科举时代中状元的人,王佐为宋高宗绍兴十 八年进士状元。④貂蝉:指侍从贵臣所着冠上之饰;兜鍪:古时战士的头盔。

  1. (1) 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笳鼓归来”既描绘了王佐得胜归来时军乐演奏的景况,也照应了本词题目中的*贺". B . “貌虎噪""雜賠泣,巧用比喻和对比,着力表现了我军勇武强大和敌军的不堪一击。 C . “浑未得,文章力”写王佐建功却非凭文章,词人敬佩中也暗含对朝廷不识才的遗憾。 D . “笑驱锋铀”写王佐指挥情状,同“谈笑间,檣橹灰飞烟灭"写周瑜有异曲同工之妙。
  2. (2) 本词上片“何如诸葛”'渡泸深入” “白羽风生”三处皆涉及诸葛亮,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李六景俭自河东令授唐邓行军司马,以诗贺之

白居易

谁能淮上静风波,闻道河东应此科。

不独文词供奏记,定将谈笑解兵戈。

泥埋剑戟终难久,水借蛟龙可在多?

四十着绯军司马,男儿官职未磋砣。

【注】①着绯:穿红色的官服,唐制:文武三品以上服紫,四品服深绯,五品服浅绯,六品服深绿,七品服浅绿,八品服深青,九品服浅青。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开门见山,交代写作缘起。“谁能”二字看似发问,实为肯定其卓越的才能。 B . 颔联正面描写,赞美了李景俭具备“文可治世、武可定邦”的才华,充满敬佩之情。 C . 尾联含蓄地表达了作者虽居低位、被贬江州,但仍思报国却壮志难酬的愤慨之情。 D . 诗歌整体语言风格通俗易懂、明白晓畅,真挚地表达了对友人升迁的欣喜之情。
  2. (2) 诗歌颈联不仅手法精妙,而且意蕴深刻,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中 , 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 , 双双金鹧鸪

[注释]①小山重叠:小山似的眉毛皱着或是画的眉脱落、褪色。②金明灭:额上画的黄色颜料脱落斑驳而或明或暗。③罗襦:丝绸短袄。④鹧鸪:鸟名,叫声嘶哑,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

  1. (1) “菩萨蛮”是词牌名,以下不属于词牌名的选项是()
    A . 八声甘州 B . 水调歌头 C . 滚绣球 D . 踏莎行
  2. (2) 以下对本词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 全词写闺怨之情,却不着一字点破,隐含在主人公的动作、容貌、服饰的描写中。 B . 前两句(小山-香腮雪)连用三个比喻形象展现了晨起时慵懒的美女形象。 C . “弄妆”是指女子慢慢地一丝不苟地反复妆扮,不停摆弄,自我欣赏。 D . 本词按先后顺序叙写了女子起床、化妆、梳洗、照镜和着装的完整过程。
  3. (3) 赏析末句“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的艺术效果。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洞庭南馆

张祜[注]

一径逗霜林,朱栏绕碧岑。

地盘云梦角,山镇洞庭心。

树白看烟起,沙红见日沉。

还因此悲屈,惆怅又行吟。

【注释】张祜:有“海内名士”之誉。早年曾寓居姑苏。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辟诸侯府,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寓居,爱丹阳曲阿地,隐居以终。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描绘了春天美丽的景色,“朱”“碧”等表颜色的词语让画面感更强烈。 B . 颔联连用“盘”“镇”两个动词真切地描绘了洞庭南馆周围山、湖的地理形势。 C . 尾联表面上是在悲慨屈原身世,但实际上暗含自悼之意,诗人禁不住惆怅又行吟。 D . 全诗容量大,有景物,见节令,含人事,且开阖有度,情感真挚动人,情韵俱佳。
  2. (2) 本诗颈联富有特色,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苦笋

陆游

藜藿盘中忽眼明 , 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征殊媚妩 , 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人看到盘中摆放的一对剥去外皮的竹笋,洁白鲜嫩,不禁眼前一亮。 B . 诗的三、四两句既是对苦笋的直接描写,又有所引申,使苦笋人格化。 C . 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 D . 全诗以议论收尾,指出人才养成既需要发展空间,也要经受风雨磨炼。
  2. (2) 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下列对《苏幕遮》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首词上阕描绘雨后风荷的神态,下阕写小楫轻舟梦归,清新淡雅,别具一格。 B . 这首词即景抒情,“荷”是全词关键,“荷”贯穿上下阕,情由“荷”生,“荷”是情所依。 C . 这首词上阕语言形象,层次分明。例如:消溽暑—呼晴—干宿雨—风荷举。 D . 这首词想像神奇,手法巧妙,最后借发问把渔郎引入梦境,抒发思乡之情。
阅读下而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独山梅花

王安石

独山梅花何所似,半开半谢荆棘中。

美人零落依草木,志士憔悴守蒿蓬。

亭亭孤艳带寒日,漠漠远香随野风。

移载不得根欲老,回首上林颜色空。

【注释】①上林为秦汉时皇家园林。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句“何所似”三字,既引出了下文,又投射了作者初见独山梅花时内心的别样感受。 B . 次句相略描写独山梅花,半开半谢,花期将尽,生长于刑棘中,寂寞无主,备受冷落。 C . 颈联采用视觉嗅必相结合的方式描写梅花虽孤犹艳,虽远犹香,寒日野风之中更见其精神。 D . 居联抒发了独山梅花不得移救而其根欲老、因自己颜色空无而只得回望上林的深沉感慨。
  2. (2) 该诗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予以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游襄阳①怀孟浩然

白居易

楚山碧岩岩,汉水碧汤汤。秀气结成象,孟氏之文章。

今我讽②遗文,思人至其乡。清风无人继,日暮空襄阳。

南望鹿门山,蔼若有余芳。旧隐不知处,云深树苍苍。

[注]①襄阳:孟浩然的故乡,后孟浩然隐居于鹿门山。②讽:背诵。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歌开篇写景,“岩岩”“汤汤”摹写山的高峻、水的浩荡,为表达怀人之情作铺垫。 B . 作者游历襄阳,思念孟浩然,不禁感叹当地山水的灵秀之气,涵养了孟诗的独特气韵。 C . 这首五言古诗,融写景、叙事、抒情为一体,语言清新自然,于平白之中见古朴。 D . 最后四句作者展开想象,鹿门山云树苍茫,孟浩然归隐之处无从寻觅,不由感慨万千。
  2. (2) “清风无人继,日暮空襄阳”两句如何表达怀人之情?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中吕)普天乐·江头秋行

赵善庆

稻粱肥,蒹葭莠。黄添篱落,绿淡汀洲。木叶空,山容瘦。沙鸟翻风知潮候,望烟江万顷沉秋。半竿落日,一声过雁,几处危楼

【注释】①危楼,高耸的阁楼。

  1. (1) 下列对这首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一、二两句写江边庄稼肥硕茂密,江渚上蒹葭萧疏秀美,显现出秋景的生机与诗意。 B . 三、四句中的“添”“淡”两字,生动展现出由夏入秋时大自然色彩的渐变过程。 C . “山容”之所以“瘦”,是因为深秋时节木落千山,山峰才显露出突兀嶙峋的轮廓。 D . 整首曲写了作者江头秋行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的惊喜之情,句式整齐而又活泼。
  2. (2) 《江头秋行》是写景名作,作者是怎样描写景物的?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各题。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点出昭君故乡的自然环境,“群山万壑赴荆门”从正面描写昭君形象,这雄伟的山川,正是她那坚强性格的象征。 B . 颔联由首联的“村”而到“人”,营造出了昭君墓那种悲凉萧瑟的氛围,写尽了昭君一生的遭遇,给人一种沉重之感。 C . 颈联写皇帝昏庸致使昭君遗恨千古。昭君不忘故土,魂魄月夜归来,“空”字写出了对故国的思念,突出遗恨之深。 D . 诗人借咏昭君村古迹怀念王昭君,表达了对王昭君的深切同情,同时寄托了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流露出忧伤的情怀。
  2. (2) 本诗颔联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村行

杜牧

春半南阳西,柔桑过村坞。

娉娉垂柳风,点点回塘雨。

蓑唱牧牛儿,篱窥茜裙女。

半湿解征衫,主人馈鸡黍。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春半”交代了村行时间是春色烂漫的季节,“南阳西”交代了村行的地点。 B . 遍村柔桑,欣欣向荣。“过”写出柔桑生长的姿态和鲜嫩的状态,活灵活现。 C . 诗人戴着蓑笠唱着牧歌,看见篱边穿着红裙子的农家少女,充满了乡野情味。 D . 行路征人,解松半湿的衣衫,主人摆出丰盛的饭菜招待客人,表现了农村的人情美。
  2. (2) 诗歌的颔联极其精妙,请简要赏析,并说明其在诗歌结构上的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注释】斛斯山人:复姓斛斯的隐士。松风:古琴曲,即《风入松曲》,此处也有歌声随风而入松林的意思。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起首两句中的“暮”和“归”两字表明,直到天色已晚,诗人这才踏上归途。 B . 三四句意思是说,诗人看到青翠的山岭被夜色笼罩,油然而生苍茫寥廓之感。 C .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两句中,“入”和“拂”两字赋景物以人的情态。 D . 这首诗虽然写的是探访友人的琐事人情,但却依然表现出李白诗歌朗俊豪爽的风格。
  2. (2) 有人认为本诗不同于一般的田园诗写田园风景,另有深意,请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

辛弃疾

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介。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一夏。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话说?

【注释】①淳熙八年(1181年),辛弃疾被劾去官后居于江西上饶带湖十年之久,本词作于此间。②诗人初到带湖曾题“盟鸥”: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意在表明归隐决心。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全词即景抒情,情景相生,上片博山道中的风景清新秀美,下片酒家周围的环境清脱俗。 B . “风景怎生图画”道出山中美景非画图能足,以虚写实,情景交融,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C . “青旗”四句既交代词人去处,又呼应下片“午醉醒时”,点出词人隐居生活的消夏状态。 D . 此作“效李易安体”,重在学易安“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也有稼轩语之雄浑粗犷。
  2. (2) 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溪居①

柳宗元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②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③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①溪居:溪指冉溪,在今湖南省永州市,当时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作者曾于此筑室而居,并改称冉溪为“愚溪”。②南夷: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这里指永州③榜:船桨,这里作动词。

  1. (1)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陶诗描绘了“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隐士形象;柳诗描绘了“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的贬谪者形象。 B .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和“夜榜响溪石”都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突出了环境的幽静,表达了乡居生活的闲适与满足。 C . 陶诗首两句真诚率直,诗人的本性与淳朴的乡村、宁静的自然有一种内在的共同之处,表现了诗人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 D . 柳诗末两句写诗人独来独往碰不见行人,于是放声高歌,声音清越,在碧空久久回荡;语言清新晓畅,却又意在言外,耐人寻味。
  2. (2) 两首诗分别是如何表现“闲居”生活的?“闲”的内涵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 , 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