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知识点题库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14年8月,英国正式向日本提出请求,在战时保护英国在远东的航运,日本根据《英日同盟条约》向驻守青岛的德军发出最后通牒。9月,日军主力进攻胶州湾,由970名官兵、240名中国劳工等组成的英军也抵达战场,英日联军向青岛外围发起进攻。11月,德国守军外,虽然殊死抵抗,但寡不敌众,宣布投降。于是,英国与日本彻底消除了德国在东亚大陆的最后据点,保证了远东海上交通线的安全。英军指挥官巴纳德迪斯顿准将战后抵达东京,受到自日俄战争胜利以来日本民众最为热烈的欢迎。英日两国海军部在战后互致贺电赞赏对方海军在战斗中的表现,这使得英日接下来的海军合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摘编自胡杰《英国视角下的英日一战海军合作》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日在青岛之战中合作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青岛之战的结局对英日两国的影响。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陆军希望找到一种方法,能让他们快速突破战壕、铁丝网等防御体系,为此他们甚至想到给拖拉机装上火炮和机枪。这个异想天开的方案让海军大臣丘吉尔很兴奋,立即下令陆战舰委员会参与设计,并亲自领导研发了一种他称为“水箱”的东西。这种“东西”最早出现在 (    )
A . 马恩河战役 B . 凡尔登战役 C . 索姆河战役 D . 日德兰海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这一结论的最主要依据是(    )
A . 交战双方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 B . 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 C . 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要压倒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D . 英德矛盾是导致战争爆发的主要因素
美国总统威尔逊在1916年7月10日的演说中说:“我们对全世界提供相当大的款项, 应当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并且要全凭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管理这个世界。”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
A . 为美国参加一战后的一次演说 B . 反映美国称霸世界的意图 C . 意在维护世界和平和正义 D . 表明美国已放弃中立政策
1914年,德军实施“施里芬计划”,企图速战速决,但这一计划未能得逞,1914年底,西线战争进入对峙相持阶段。下图 条线中最能反映1914年底之后相持形势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3

A . B . C . D .
马恩河战役使双方陷入旷日持久的阵地战,德国参谋总长毛奇向德皇报告说:“陛下,我们已经输掉了战争。”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 . 英法比军队战斗力相对强大 B . “施里芬计划”破产,德军将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 C . 俄军在东线发动进攻 D . 当时战略主动权已经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1914年8月,德军根据“施里芬计划” 进攻法国,企图短时间内结束战斗。但是他们没有想到不到一个月他们的计划就破产了。其原因是(   )
A . 凡尔登会战打破了德国人的美梦 B . 马恩河迟滞了德国人的进攻 C . 巴黎率先投降 D . 德国内部发生了革命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爆发后的两年半时间里,英国对德国实行海上封锁。为扭转被动局面,德国准备在海上寻找机会与英国进行决战。1916年初,德国舰队制定了一个进攻性计划。5月30日,英国舰队接到了“德国舰队将于次日出航”的绝密情报,并制定对应作战计划:命令舰队于31日下午到达丹麦日德兰半岛附近海域,以期与德舰队相遇并交火。在日德兰海战中,德国舰队以损失6艘的代价,击沉英军14艘,使德军成攻摆脱了英军的追击。英国舰队成功地将德军封锁在了德国港口,使得后者在战争后期几乎毫无作为。此后,德国和其他海上强国开始研发争夺制海权的新型力量和探索新的战法。二战中出现的潜艇破袭战和航母海空决战正是这一探索的产物。

——摘编自江泓《日德兰海战全过程》等

  1. (1) 日德兰海战结束后,交战双方都宜称自己是胜利者。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历史解释。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战争与科技关系的认识。
如图所示为英国人阿瑟·摩尔兰德所绘漫画《最糟糕的就在我们身后》,反映的是1918年8月协约国与同盟国之间的一次会战。结合所学,分析此时战争形势,正确的是(   )

注:撤退的德军士兵与追击中的坦克

A . 坦克决定了战争胜负 B . 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破产 C . 东线战事胶着,转入持久阵地战 D . 协约国在西线大规模反攻,战线已推进到马恩河一线
口述史是近年来方兴未艾的一种研究方法。纪录片《他们已不再变老》整理了大量一战老兵的采访录音,为观众呈现了极度真实的战争体验。下列表述符合士兵个人感受的是(   )

①倘若一名军人1914年退伍回家,1917年又重新回到战场,他完全认不出来这是同一场战争。

②我有两次中毒气,但是我并不担心,我只能尽力做到最好。

③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④塞尔维亚那儿发生的枪杀,不是塞尔维亚和奥匈帝国自己的事儿吗。

A . ②③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
早在1905年,德国就制订了“施里芬计划”,打算速战速决,6周内打败法国。但这一 战略计划最终破产,其破产的标志是(   )
A . 马恩河战役 B . 凡尔登战役 C . 索姆河战役 D . 1914年俄军攻势
第一次世界大战最初爆发时,大国决策者都抱着短期必胜的心理,但战争的进程完全走向他们主观意志的反面,最终形成了长期阵地战的僵局。标志德国“速决战”破产的战役发生于下图中的(   )

A . ①处 B . ②处 C . ③处 D . ④处
2003年8月4日,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发生一起侵华日军遗留毒气(芥子气)泄漏伤人事故。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王毅约见日本驻华大使阿南惟茂,向日方再次提出严正交涉。毒气首次应用于战争是下列的哪场战役?( )
A . 索姆河战役 B . 马恩河战役 C . 凡尔登战役 D . 色当战役
1918年初,德军逼近彼得格勒。苏俄被迫接受德国提出的割地赔款条件,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大战,赢得了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时间。有历史学家借“布列斯特和约”的寓意,把新经济政策称为“农民的布列斯特”。这说明苏维埃政权(    )
A .   已把农民视为当前最危险的敌人 B . 确定武装对抗是处理内政的方针 C . 通过妥协让步维护革命根本利益 D . 开辟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
下列简笔画能够形象反映一战爆发前世界形势的是(    )
A . B . C . D .
列宁曾精辟地指出:“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 . 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纯属历史偶然 B . 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十月革命的爆发创造了条件 C . 20世纪初的俄国没有任何爆发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 D .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是历史的巧合
下表所示为1914年8月~1916年12月德国采取的部分措施。这反映出当时德国(   )

时间

措施

1914年8月

成立战时工业委员会和战时原料管理处

1915年7月

颁布《强制卡特尔法》,当局有权强迫各企业加入垄断组织

1916年12月

最高统帅部发布《兴登堡纲领》,规定留在工厂的劳动者不准随便流动;所有工厂必须服从战争需要,生产军需品

A . 不断强化战争动员力度 B . 在军事上处于劣势 C . 竭力压制国内反战情绪 D . 垄断组织挑起一战
图是德国皇帝和奥匈帝国皇帝对1914年某个突发事件的看法。这个突发事件指的是(    )

A . 三国同盟的形成 B . 三国协约的形成 C . 萨拉热窝事件 D .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孤立主义(中立主义)思想影响了美国一百多年,下列关于这一思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乔治·华盛顿告别辞中开美国孤立主义之先导 B . 一战后期,美国放弃中立态度,卷入欧战中 C . 强大的孤立主义势力导致美国并未加入国联 D . 为避免卷入欧洲纠纷,美国缔结《洛迦诺公约》
生铁、钢、煤是战争中的重要军事储备,下表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国军需品的生产量情况表,导致生产量变化的原因是(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国军需品的生产量情况表(单位:百万吨)

1914年8月1日

1917年

协约国

同盟国

协约国

同盟国

生铁

22

22

50

15

19

21

58

16

394

331

851

340

A . 中国对德宜战 B . 俄国率先退出一战 C . 美国放弃中立 D . 德国元气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