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知识点题库

“行进中男人们睡着了,很多人丢失了他们的靴子,他们蹒跚而行,眼里充满了血丝。所有的人都一瘸一拐,所有的人都瞎了;他们筋疲力尽;甚至对身后轻轻落下的毒气弹的呼啸声也充耳不闻。”这首战地诗歌描写的状况,最早可能出现于 (    )
A . 马恩河战役 B . 凡尔登战役 C . 索姆河战役 D . 日德兰海战
1919年2月,法国在和平会议上提交备忘录:“危险来自德国拥有莱茵河左岸和莱茵河上的桥梁。”为解决此“危险”,协约国所作的决定有 (    )

①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

②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为非军事区

③同意法国与小协约国签订同盟条约

④建立法国保护的“莱茵共和国”

A .   ①② B . ①②③ C . ③④ D . ②③④
对于欧洲近代史上的某场战争,哲学家罗素评论说“英国人一般是赞成战争的”,法国作家阿兰写道“这个战争是美好的,正义的和伟大的”,德国艺术家托马希望“此次战争之后,将会出现一个自由、美丽、幸福的德意志”,这场“战争”是(    )
A . 英法七年战争 B . 普法战争 C . 第一次世界大战 D .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加速大战进程的事件有(    )

①美国对德宣战  ②俄国爆发十月革命  ③协约国力量增强,加强对德打击

A . ①②③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①②
下图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形势图。一战爆发后,形成了西线、东线和南线三条 战线的作战态势。其中,西线作战双方是(  )

A . 英法和德意 B . 英法意和德奥 C . 英法和德国 D . 英法和德奥
1916年,德军在某地发动了一场战役,试图将其作为“碾碎法军的磨盘”。该地位于下图中的(  )

A .   ①处 B . ②处 C . ③处 D . ④处
[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5年,美国盟军总司令部向日本下达指令,禁止日本媒体对广岛、长崎两地遭受核轰炸的惨状进行舆论报道;全面禁止日本从事一切原子能研究的活动。1951年,美日等国正式签署《旧金山和约》,条约中并无禁止或限制日本从事核研究的内容。1954年,日本成立了原子能利用准备调查会,调查会很快确立了建造国产小型实验用原子能反应堆的基本方针。同年,美国修订的《原子能法》生效,该法规定,美国可与其他国家开展核能国际合作,但合作协定必须规定核材料及设施禁止用于制造核武器及其他军事目的。1955年《日美核能研究合作协定》正式生效,标志美国将日本纳入其核政策体系。同时,日本也成功地从美国得到了研究所用的核材料及其相关技术。

——据尹晓亮《日美核能合作的历史缘起(1945-1955)》整理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不同时期美国对日本的核政策及其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50年代后,美国核政策调整对日本的影响。
一战中的某次战役是一次典型的阵地战、消耗战。法军累计参战兵力达 60 多个师,德军累计参战 46 个师,双方伤亡人数总数总计70 余万,故有“绞肉机”之称。该战役的发生地 位于图中的(    )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对当时的中国而言可谓一次重大“危机”。若把握得好,中国则可能一举摆脱内外枷锁,以平等身份进入国际社会;若把握得不好,则会坠入深渊。当时,急切寻找新的国家认同、加入国际潮流的浪潮在中国波涛汹涌,中国有一批学贯中西及对国际体系有深刻认识的精英,对中国不利的现存的国际秩序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正在崩溃。从1916年到1918年,一支至少由14.5万名来自山东、河北、浙江等省份的中国人组成的非武装后勤组织——华工军团,被派往法国分别配属到法国、英国和美国军队中。他们用汗水、鲜血和生命,使中国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他们用爱国热忱和政治智慧,使得北洋政府屈从日本的妥协方案曝光;他们和国内民众遥相呼应,迫使中国代表团拒绝签署巴黎和约;他们和北京、上海的青年们,同样是五四运动的先驱者。

——摘编自《华工军团的血色浪漫》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国社会普遍希望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和有利条件。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华工军团”的历史贡献。
凡尔登战役之所以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是因为(   )
A . 此役双方伤亡人数达到七十多万 B . 使用了坦克 C . 动用了新式武器 D . 规模最大
“自1900年,德国统治精英内部一直企图占领法国、比利时、俄罗斯的领土,并且在非洲和海外挑战英国的殖民地······面对国内社会民主党势力日益强大,可能把帝国推向民主共和的局面,萨拉热窝暗杀正好为德国宣战找到了借口。”这反映了德国发动一战主要是由于(   )
A . 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B . 国内民主势力强大 C . 法西斯势力的上台 D . 英德商业竞争激烈
法国将军福煦曾经称赞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中国劳工:“第一流的工人,可以培训成一流的军人,在现代战争下堪称楷模。”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 . 中国工人的作战英勇 B . 法国缺乏作战的兵力 C . 中国劳工技术水平高 D . 华工对协约国贡献大
1918年1月,一种流感从美国暴发,随美军进入欧洲。随着战事和全球经贸往来,流感传播到了很多欧洲国家,波及亚洲和北非国家。由于战争双方封锁信息,只有西班牙有大量报道,所以被称为“西班牙流感”。到7月病毒发生变异,致命病毒使流感瘟疫在全球各地几乎同时暴发,死亡人数远超战争,这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原因之一。这表明(   )
A . 瘟疫的命名有明显政治目的 B . 全球化促使了瘟疫发生 C . 一战和全球化加速瘟疫传播 D . 一战的结束具有偶然性
下列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三条战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西线是指法国北部、比利时到波罗的海南岸的战线 B . 东线是英、俄军队对战德、奥军队 C . 南线在巴尔干地区,主要是塞尔维亚对战奥匈军队 D . 1916年西线战场发生了凡尔登战役和马恩河战役
一战前,德国按速决战思想制定了作战计划,提出“必须避免两线同时作战,德国必须扑在最强大最有力最危险的那个敌人即法国身上,迅速击溃它”。下列项中,导致该“作战计划”破产的因素有(    )

①比利时和法国军队的顽强抵抗

②俄军出人意料地攻入东普鲁士

③英国很快参战

④新型武器坦克的使用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14年8月,威廉二世宣称:“当国家投入战争时,一切政党应该停止争吵,我们大家都是兄弟。”德国报摊上出现了印有口号的明信片,例如“一枪干掉一个俄国佬!”“一脚踩死一个英国佬!”等。德国在战争初期的胜利,使大多数德国人相信,在同年圣诞节前战争就会结束。1915年,德军进攻重点转向东线。由于未能消灭俄军主力,1916年德军进攻的重点放在西线。2月21日,发生凡尔登战役,历时七个月。7月,英法军发动索姆河战役,历时五个月。从5月31日到6月1日,英国在北海同德国进行大规模海战,制海权仍由英国控制。1917年2月德国实行“无限制潜艇战”,标志着德国的战争危机。经济困难,人民生活穷苦,陆海军士兵对军官们的特权怀有敌意,有组织的工人也开始反对继续战争。由此看,德国是不能打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的。

——摘编自丁建弘著《德国通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德国是不能打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的原因。
“众弟兄,大家来听,你我下欧洲,三年有零,光阴快,真似放雕翎。……(德国王)吞欧洲,早在他心上,起祸端奥国储皇,塞国少年党,暗把他伤,滔天祸,从此开了场”,这是流传于山东的一首华工出洋歌。歌词中描绘的情形大致出现于(    )
A . 欧洲革命时期 B . 二战时期 C . 一战时期 D . 拿破仑战争时期
与近代欧洲的历次战争不同,一战的规模、血腥程度及影响,都远远超乎当时人们的想象。战争持续四年多,战争中,大工业催生出大量的新发明、新武器得以广泛地试验和应用的主要原因是(    )
A . 同盟国实力强大 B . 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C . 世界市场的形成 D . 民主自由思想的发展
阅读“欧洲列强对华商品输出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时间

国别

减少比例

1915年与1914年相比

欧洲列强

约1/5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英国

1/2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法国

1/3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德国

停止出口

A . 一战期间,日本加紧侵略中国 B . 中国人民抵制德货,导致德国停止对中国输出商品 C . 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 . 一战削弱了英国和法国的实力
下表为一位高一学生整理的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学习笔记,其中错误之处是(    )

战争时间

1914—1918年

战争目的

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

战争性质

反抗欧美建立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斗争

战争结果

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A . 战争时间 B . 战争目的 C . 战争性质 D . 战争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