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知识点题库

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对整个大战的进程和结局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下列项中对“三大战役”的表述正确的有 (    )

①“三大战役”的战场都涉及法国北部

②“三大战役”都是德军主动发起的

③法军总司令霞飞曾指挥凡尔登战役

④索姆河战役是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

A . ①②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1916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决定性的一年,符合这一年情况的是 (    )
A .   同盟国处于进攻状态 B . 战争局势有利于协约国 C . 协约国开始使用坦克 D . 同盟国控制制海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6年民主党竞选广告说:“我们在工作——而不是在打仗!活着而且很快乐——而不是当炮灰,是要威尔逊与光荣的和平?还是要休斯的战争?如果你要光荣的和平,选举威尔逊!而这就是持续的繁荣。”当年总统大选结果:威尔逊当选。

1917年,威尔逊在国会发表参战演说,宣称“这场战争是德国以其行动强加到美国身上的”,建议国会“宣布德意志帝国政府最近的行为,事实上无异是对于美国政府及其人民作战”,“这是美国唯一的选择”。

——(美)基辛格《大外交》

材料二  美国战后对外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遏制苏联,不再对德国嫉恶如仇,而是扶植德国。它设法重建资产阶级政党,力图保持德国原有工业结构、复兴德国经济,同时积极策划美占区与英法占领区的合并。法国在70年中3次受德国之害,对德国的东山再起最为警惕。为了保证自己在西欧的地位,法国力主分割德国,拒绝西方3区合并,但是这种对德强硬政策缺少相应的实力作基础。当时的法国实际上已经沦为二流国家,战争的破坏和战后初期的困难使法国不得不接受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摘自吴于崖、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 (1) 阅读材料一,指出美国对参战问题态度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在处理战败国德国的问题上,美法两国的主张有何不同?结合所学史实回答20世纪50年代法德关系有何发展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6年6月24日,索姆河战役序幕拉开。英法联军一如既往地采用对敌人的防御工事进行毁灭性炮击的古典战术。在德国人称之为“钢铁熔铸的7天7夜”里,英法联军共发射了150万发炮弹,这一数字,竟是战前英国一年生产量的总和,但德国人未被击溃。战至7月10日,英军已付出了10万多人的巨大伤亡,法国也不敢孤军深入,整个索姆河一线形成了拉锯战式的胶着状态。

材料二  9月15日清晨,英国在浓雾的掩护下起用坦克。它碾毁机枪阵地,越过战壕,冲破铁丝网,将工事压得支离破碎。一举突破了德军5公里的防线。然而,好景不长。刚刚进入10月份,索姆河地区便下起了滂沱大雨。连绵的秋雨使道路变得泥泞不堪,弹坑和堑壕里全是积水,低地更是一片沼泽,重炮和其他的重型武器陷在泥潭里。11月8日,交战双方的指挥官们终于沮丧地下达了停止交战的命令。至此,历时4个多月,双方投入兵力近百万的索姆河战役宣告结束。

——以上材料摘编自李德·哈特《第一次世界大战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出版

  1. (1) 根据以上材料,概括1916年6-11月索姆河战役的主要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索姆河陷入僵持乃至“停止交战”的主要因素。
  3. (3)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一战的性质?
  4. (4) 一战中最惨烈,时间最长的战役?一战后建立的国际体系是什么?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联军总司令法国元帅福煦称赞华工“是第一流的工人,也是出色士兵的材料。他们在现代炮火下,可以忍受任何艰难,保质保量地完成各种任务”。材料主要说明(   )
A . 赴法华工的表现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 . 赴法华工为协约国赢得战争胜利作出了贡献 C . 中国的参战是协约国赢得战争的主要原因 D . 中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并收回了一些主权和利益
历史上欧洲版图的变化往往与大规模战争有关。与欧洲国家数里骤然增加有关的战争是(   )
A . 拿破仑战争 B . 普法战争 C . 第一次世界大战 D . 第二次世界大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19年初,梁启超到欧洲游历,此时的欧洲一片战后的荒凉景象,贫富分化和劳资矛盾尖锐。他描述到“全社会的人心都陷入怀疑、沉闷、畏惧之中”,“西方文明已经破产”。

——梁启超《欧洲心影录》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加速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觉醒,使民族问题从欧洲反对民族压迫的国内问题变为各被压迫民族、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从帝国主义压迫下解放出来的国际问题,即民族殖民地问题。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史研究》

英国为了战争的需要,向埃及订货,从而促进了纺织、制糖、酒精、制革、榨油、面粉、砖瓦、造纸等轻工业的发展。埃及的资本家随之加快了经营商业、参加外国股份公司及土地买卖和集中资本的过程。……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从印度征召了100多万人,运走了数百万吨粮食和军用物资,还强迫印度负担了几亿英镑的军费,印度人民深受其苦。1918~1919年,印度农业歉收、疾病流行,1 000多万印度人丧生。印度人民与英国殖民者的矛盾激化。

——世界近代史相关资料

材料二   亚洲民族民主运动新高潮中的主要事件:

地区

事件

东亚

①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年7月)

②国共第一次合作(国民大革命)(1924~1927.7.15)

东南亚

印度尼西亚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斗争

越南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斗争

西亚

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反对英法占领的斗争

南亚

印度甘地和国大党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中亚

阿富汗抗击英国侵略的斗争

  1. (1) 根据材料一所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这一时期亚洲民族民主运动有哪些新特点?
1917年11月8日,列宁在第二届全俄苏维埃大会上“特别向人类三个最先进的民族,这次战争中三个最大的参战国……的觉悟工人呼吁”,号召他们坚定有力地支持俄国工人,“把和平事业以及使被剥削劳动群众摆脱一切奴役和一切剥削的事业有成效地进行到底”。“三个最大的参战国”是指(    )
A .  英国、法国、德国 B . 美国、英国、日本 C . 美国、英国、中国 D . 英国、德国、中国
1914年7月29日,美国驻伦敦大使致函威尔逊总统:“如果真的发生一场大战,欧洲的进步将遭受重大挫折,而美国领导世界的时代会提前到来”。能够支持这一预言的史实有(   )
A . 战后美国开始支配欧洲事务 B . 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C . 美国在国联中地位举足轻重 D . 美国获得了德国部分殖民地
民族主义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起着不同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民族主义起初是一种人道的、宽容的信条,这种信条不是建立在各种民族主义运动相竞争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手足之情这一概念的基础上。但是,在19世纪后半世纪,它变得愈来愈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其原因在于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影响,在于俾斯麦用马基雅维利式的外交手腕和他所称的“铁血”战争成功地统一了德国,并建立起了德意志帝国。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1919年6月28日和约签订当天,德国各右翼报纸普遍在头版加上了表示哀悼的黑色镶边,《德意志报》更是在头版鼓吹:“复仇!德意志民族!”没有一个德国人将条约视为一项“既没有胜利者也没有失败者”的公平的解决方案来接受它,所有德国人都打算一有机会就立即摆脱至少是和约的某些部分。法西斯纳粹的“族民共同体”不过是一个极端民族主义的、极端独裁专制的、极端反动的法西斯国家,可是它居然迷惑和吸引了德意志民族大部分芸芸众生。1933年希特勒的上台不是德国“历史的中断”,纳粹的思想意识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20多年统治德国的政治思潮基本一致。

--据刘自强《<凡尔赛和约>与战后德国民族复仇主义的勃兴》等整理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希特勒拖到反人类战争中去的德意志民族遭到了正义的报复,国家被摧毁,民族被分裂。但是接受了历史教训的德意志民族在争取民族统一的精神鼓舞下,在短短的十几年重又东山再起,进入世界先进工业国行列,而强大的民族亲和力最终冲决外力人为的藩篱,使分裂达整四十年的德意志民族再度统一起来。

--摘自丁建弘《德国通史》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列举俾斯麦用“铁血”战争击败的三个对象,并阐述民族主义与德国统一的关系。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阐述《凡尔赛和约》与纳粹党上台之间的关联,概括“1933年希特勒的上台”产生的严重后果。
  3. (3) 简述二战后德意志“民族被分裂”的表现。根据材料三,概括促成“德意志民族再度统一起来”的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一:20世纪初的欧洲,大多数强国都被卷入了关税战和对外国市场的竞争中,由于他们竭力寻求新的殖民地,以确保剩余资本和产品有海外市场。这些殖民地的竞争转而又促成了相互冲突的联盟体系的形成,加上欧洲被统治的少数民族不断高涨的民族主义愿望,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战争的到来。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一战爆发后,西方列强在华均势被打破,中国的命运被控制在日本手里。一些先进中国人决心利用一战,奋力一搏,北洋政府高官梁士诒就在1915年提出了“以工代兵”的外交策略。而此时,西方列强已为战争付出沉重代价,法国和英国意识到这将是一场持久战和整体战,战争的结局将取决于经济、军事实力和人力资源,而中国正是可以为两国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的国度。从1916年开始,中国为英法提供了14万精壮华工,从事军工生产、物资运输、修筑战壕等工作。1917年8月,中国历经三年的参战努力,正式向德奥宣战。之后,中国不仅宣布废除与德奥两国所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收回德奥两国在华租界、终止支付庚子赔款,而且取消了德奥在中国的治外法权。因为华工的到来,英法在大战紧要关头免去了人力资源匿乏的后顾之忧。因为华工的存在,中国外交宫才能够在巴黎和会上义正词严地要求国际社会还中国以公道,并最终帮助中国政府以平等的身份走向世界。

——摘编自徐国琦《“危”“机”与“苦”“力”:一战华工的故事》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爆发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华工参加一战的背景。
  3.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华工参加一战的作用。
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历史带来了空前灾难,造成了巨大破坏。下列关于两次世界大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战前都形成了两大军事侵略集团 B . 战后才开始出现社会主义国家 C . 战争性质是帝国主义非正义战争 D . 战后都形成了国际关系新秩序
1917年,中国用“以工代战”的形式,站在协约国一方参加战争。中国参战的意图是(    )
A .   缓解国内北洋军阀的统治危机 B . 提高中国劳工地位 C . 战后收回日本攫取的山东主权 D . 支持英法盟友作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期间,为维持战争所需,法国和英国政府都组织输入了中国工人,他们被称为“一战华工”。约14万名华工被招募至西线战场工作。1917年8月中国向德国宣战后,在法华工开始在前线,挖掘尸体以便于日后把他们埋入军人公墓;他们还向前线运送弹药。甚至有些人就留在了法国兵和英国兵的战壕中修缮掩体,维护机枪阵地。1918年期间,华工们负责挖掘英国士兵的战壕,掩埋尸体,建造飞机场。战争结束时,约有300名华工献出了生命。当时法国社会党人马里尤斯穆泰注意到:“华工的这种参与是非常珍贵的。数以千计的中国人,在我们的工厂中工作,使得我们可以在军队中雇佣同样数量的法国工人。”此后中国得以列席巴黎和会及在华盛顿会议上收回部分利权,某种意义上不能不承认,是因为华工参战。

——摘编自多米尼克马亚尔《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法国的中国劳工》

  1. (1)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华工”在西线战场的主要活动。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一战华工”的历史贡献。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英日两国于1902年1月30日签署了主要是针对俄国的《英日同盟条约》。因为双方的互有所需,该条约于1905、1911年两度得到续订。1904年,日本利用同盟的保障发动对俄国的战争,并取得了胜利。1914年,日本借英日同盟的名义向德国宣战,出兵中国山东,取代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日本逐步由亚洲强国走向世界强国。自1915年起,英国等协约国向日本订购军需物资,到1918年,在短短约四年时间之内,日本对外贸易增加了3倍。但是,一战后,英国许多官员对待英曰同盟的态度可以概括为,“英王陛下政府应该避免在中国承担支持日本'特殊利益'的义务最终,在美国的强力推动下,英日同盟在华盛顿会议上最后被四国同盟所取代。

—摘编自王蓉霞《再谈英日同盟及其解体》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日同盟对日本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日同盟被取代的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西线先后发生了三次重大战役,下图标注序号的地方正确对应这三次重大战役发生地且符合发生时间顺序的排列是(   )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② C . ②③④ D . ④②①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进入最后阶段。战场上的失利加剧了德国内部的政治危机。同年11月,德国爆发了“十一月革命”,德国皇帝宣布退位,逃往荷兰。当时的德国皇帝是(    )
A .   威廉一世 B . 威廉二世 C . 威廉三世 D . 查理一世
“这一重大战役由法国陆军元帅霞飞筹划,它不仅拯救了巴黎,也击碎了德国的施里芬计划,对于协约国法国德国军队的最终获胜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对“这一重大战役”的解读正确的是(   )

①发生在马恩河地区

②促使西线进入相持阶段

③战役期间德军已在东西两线作战

④是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

A . ①② B . ①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③④
下图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示意图。据图可知,图中①②处对应的国家是(    )

A . 奥地利,英国 B . 塞尔维亚,荷兰 C . 西班牙、美国 D . 奥匈帝国,英国
“东线德军以少量兵力牵制俄军,从而将俄军限制在东普鲁士边境,而在西线,占绝对优势的德军右翼以闪电战穿越比利时平原和荷兰南部的‘马斯特里赫特盲肠地带’,绕着梅斯—蒂永维尔这条主轴,向西南方向做大规模的弧面回转运动,然后进入法国北部”。直接导致上述德军的“速决战”方案破产的是(    )
A . 马恩河战役 B . 凡尔登战役 C . 索姆河战役 D . 莫斯科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