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知识点题库

“这个宪法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这部宪法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

A . 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B . 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 .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D . 明确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云南省福保村的村长说“现在做村官太累了,担子重、压力大。过去村委会主任是上面指派,只要把乡、镇的任务完成就行了。现在不同了,这个职务是老百姓给的,除了让上面满意,你更得对百姓负责”,以上村官任务的变化与哪一制度的实行有关

A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C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 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1986年吉林省梨树县北老壕村进行村委会换届,乡政府一改以往的做法,“不定框子,不定调子,不提候选人”,由村民直接提名确定候选人。这种选举方式被当地群众称为“海选”。这种选举办法推动了哪项制度的改革

A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 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C . 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D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美国《时代周刊》在1984年4月30日的杂志封面(图5)。封面标题为“CHINA’S NEW FACE-What Reagan Will See”(意为中国的新面貌,里根将会看到什么?)。里根这时来中国,可能会看到的标语是

A . 与火箭争速度,和日月比高低 B . 一国两制、和平统一 C . 开发浦东、开放浦东 D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学习了“一国两制”后,四位同学分别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最符合“一国两制”理论的是(   )

A . 甲:“一国两制”只适用于社会主义国家,不适用于其他国家 B . 乙:“一国两制”不会改变中国大陆的社会主义性质 C . 丙:“一国两制”会很快改变港、澳、台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D . 丁:“一国两制”的提出主要是为了解决港澳回归问题
钓鱼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和台湾一样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明朝初期,钓鱼诸岛就已明确为中国领土,明、清两朝均将钓鱼诸岛划为我国海防管辖范围之内。近代日本窃取钓鱼诸岛屿,划归冲绳县管辖。

材料二  1943年12月中、美、英三国发表的《开罗宣言》规定,日本将所窃取于中国的包括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在内的土地归还中国。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同年8月,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这就意味着日本将台湾、包括其附属的钓鱼诸岛归还中国。

材料三  江Z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强调指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儿女的共同心愿。”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二,近代日本是如何窃取中国钓鱼岛的?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国际法依据有?


  2. (2)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为了实现祖国统一和维护国家安全,建立起哪些基本政治制度?


  3. (3)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道路上,中国人民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成就取得的原因有哪些


  4. (4) 当前,影响祖国完全统一的最大问题是什么?这一问题解决的主要阻力是什么?为此中国政府在法律层面做了怎样的准备?


伴随着粮票的使用,各种与吃相关的票证接踵而来,有糕点票、饼干票、月饼票、豆制品票、糖票、肉票等出现,这种现象反映了(   )

A . 票证得多样性 B . 票证的地区性 C . 物品供应充足 D . 充分满足人们的生活
  1949年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回顾这段历史进程,老师制作了下表,并列举标志性史实如下:①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制定《共同纲领》  ④成立澳门特别行政区。根据表中示例,将标志性史实与历史进程匹配起来。(填写编号)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在日本帝国主义步步紧逼下,中华民族出现了空前的民族危机。著名歌曲《松花江上》就反映了这段悲惨的历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

材料二

材料三  1934年上海电通影业公司拍摄了一部以抗日救亡为主题的电影《风云儿女》。1935年春,由诗人田汉作词、音乐家聂耳作曲的《风云儿女》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问世。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把《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国歌。在此前的讨论会上,有代表认为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等句子已经过时,周恩来力排众议,坚持不改为好。

请回答:

  1. (1) 据上述材料,指出九一八事变给东北同胞带来的灾难。

  2. (2) 请列举从九一八事变到《义勇军进行曲》问世,中国军民奋起武装抗击日军侵略的两个事例。

  3. (3) 中国军民的抗争为什么无法阻止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4. (4) 据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贡献。

  5. (5) 你认为周恩来力排众议,坚持不改歌词,最有说服力的理由是

    A . 继承传统 B . 艰苦奋斗 C . 居安思危 D . 勿忘国耻

法律是最高的社会规则,掌控了法律就等于掌握了人类的命运。以下小明整理的有关法律研究性学习的部分笔记,请你为其甄别(    )

A . ①错误,②③正确 B . ①③正确,②错误 C . ①②错误,③正确 D . ①②③都正确
1979年1月30日,邓.小平访问美国期间在向参、众两院议员解释中国政府对台湾的方针时说:“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这反映出    (  )

A .   中国政府对台湾政策的重大变化 B .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基本成型 C . 国共第三次合作的条件渐趋成熟 D . 中美两国间的最大障碍已解决
1985年11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了《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向全体公民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五年规划》,并发出通知。同年11月2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十三次会议作出了《关于在公民中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决议》。这主要表明我国(    )

A . 构建恢复建立法制化秩序的社会基础 B . 人大和政府是推进法制化的决策机关 C . 重点解决法制化进程当中的焦点问题 D . 重视构建全民法制化教育的长效机制
2016年10月10日,国台办表示:是否接受“九二共识”,是检验台湾当局领导人所谓“善意”的试金石。只要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认同其核心意涵,两岸双方就可以平等协商、良性互动,两岸同胞就能赢得两岸关系发展的光明前景。材料中“核心意涵”指的是(    )

A . 一个中国 B . 和平统一 C . 一国两制 D . 平等协商
2015年11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平同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是两岸领导人的历史性会面与直接交流沟通,对于地区和平与稳定,引领未来两岸关系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促成此次“习马会”的政治基础是(  )

A . 一国两制原则 B . 和平统一原则 C . 和平共处原则 D . 一个中国原则
中国是一个政府主导型国家,引入和倡导协商民主,建构公共协商机制,通过各方平等自由的对话讨论和协商的过程,达到利益表达、利益协商和利益实现,应是当前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首选价值,这一民主政治制度初步建立的标志是(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C .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提出 D . 笫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五四’宪法开创新纪元,十年‘文革’遭遇磨难中断,十一届三中全会得以恢复发展,十八大以来制度日趋完善。如今您正充满生机活力,肩负着为人民当家作主的重托,迈着矫健步伐豪迈向前。”该诗赞颂的制度是(    )
A . 政治协商制度 B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 民主共和制 D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新中国成立后,针对旧的“国民党的六法全书及其一切反动法律”,作为政务院政法委员会主任的董必武指出“旧的必须彻底粉碎,断的才能顺利成长。”而对既有旧的法律从业人员、他的办法则是改造,从1949年下半年到1952年上半年有4000多名旧司法人员经过改造,被吸收到司法部门参加工作。在新的法律不能立即制定出来之前,董必武一方面指示“各级司法机关办案,有纲领、条例、命令、决议等规定的从规定;没有规定的,照新民主主义的政策办理。”使得新中国建立之初,国家各层面的运行都做到了“有法可依”;另一方面,在1949年至1953年间,他直接“参与和领导制订的各种法律、法令和条例就达到3000多种”,在1949年到1951年间,相继成立了中国政法大学、中央政法干部学校等,逐步创建了一套适合中国当时客观需要的多层次、多途径培养各种法律人才的法学教育系统。

——摘编自王立《董必武对中国法制的两大贡献解析》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初期董必武领导法制建设的措施,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董必武对新中国初期法制建设的贡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秦朝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民主和法制,这两个方面都应该加强,过去我们都不足。要加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没有广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我们吃够了动乱的苦头。

——1979.6.28日邓.小平《民主和法制两手都不能削弱》

  1. (1) 依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和秦朝分别实行什么地方制度?结合所学指出秦朝地方行政制度与西周相比有哪些变化?
  2. (2)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政治破坏的具体表现,试举两例史实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进展。
下表反映了1991—1993年台湾地区对祖国大陆的投资情况。导致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 《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B . 两岸隔绝状态开始打破 C . “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引 D . “一个中国”共识的达成
十一届三中全会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这个根本问题上,重新恢复和确认了中共八大的正确估计。十九大认为,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两次认识,都反映了(   )
A . 改革开放取得了伟大的成果 B . 拨乱反正推动中国社会进步 C . 社会发展一直忽视平衡问题 D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