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知识点题库

“你下岗,我上岗”这句出现在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的话语,令全体国人激动不已的主要原因是

A . 从此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 B . 开创了香港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 C . 标志着中国完成了祖国的统一大业 D . 为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
2009年11月10日,“台湾江苏周”暨首届台功经贸合作论坛在台北揭幕。此次江苏代表团访台,签订了年度双向旅游十万人次的合作计划,更带来突破三十亿美元的对台采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它为两岸交流提供了新的渠道
②“一国两制”得到台湾民众的大力拥护
③海峡两岸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④合作共赢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口号反映时代特色。“谁敢反对毛主席,就砸烂谁的狗头!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打倒旧政府”“砸烂公检法”,这些“文革”期间的口号反映的本质问题

A . 中国社会出现了严重混乱 B . 人民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 C . 阶级斗争已发展到党内 D . 民主与法制横遭践踏
20世纪80、90年代,我国推动民主制度建设的主要举措是(     )

A . 新政协的召开 B . 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 实行基层民主选举 D . 将“依法治国”正式写入宪法
在1953年出版《毛.泽东选集》时,毛.泽东对其于1945年发表的《论联合政府》的报告进行了大规模修改,其中明确提出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在未来国家政权中的领导地位(而这在原来的报告中是没有明确提到的),并删去了有关“联合政府不是国民大会中的多数党组织一党的政府”的论述。与上述变化有着直接关联的历史背景是

A .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开始实施 B . 中共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已经形成 C .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已经初步建立 D . 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起步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和“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强调中国已在理论和实践中发展出一种不同类型的民主,即代表性民主,而不是代议型民主。吸引世人对民主政治课题的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故今日欧洲各国,什九皆属虚戴君主之共和政体也……其为制也,有一世袭君主称尊号于兆民之上,与专制君主国无异也。而政无大小皆自内阁出,内阁则必得国会多数信任于始成立者也。——梁启超《新中国建设问题》

材料二:民国初年,一时间,“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党会既多,人人无不挂名一党籍”。……1913年第一届国会选举,国民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正当宋教仁(国民党竞选负责人)踌躇满志地准备组阁时,还没待第一届国会召开,就被袁世凯派的刺客暗杀于上海火车站。——《近代中国人对民主道路的探索》

材料三:我们的国家是属于四个民主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动的封建阶级、官僚资产阶级的分子不能列入人民的范围。等到他们彻底悔悟和改造后才能取得人民的资格。中国的少数民族也应该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内,承认他们的自治权。因此,我们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国名是很恰当的。——《关于人民政协的几个问题》

  1. (1) 材料一中“虚戴君主之共和政体”是指什么:据材料概括其特点。

  2. (2) 据材料二,指出民国初年政治领域的新现象,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昙花一现的原因。

  3. (3) 据材料三,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特点。与西方相比,“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政治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材料

结论

A

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我国确认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文革”期间,我国未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遭到彻底破坏

C

1982年,中共确立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形成

D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获得通过

我国基层民主得到加强和扩大

A . A B . B C . C D . D
1945年12月,美国关于日本战争赔偿问题的文件规定:拆迁日本的工业设备,并把日本的工业生产能力维护在20年代后半期的水平,日本人的生活水平不高于亚洲的其他国家,1949年美国政府决定大幅降低对日本的赔偿要求,1950年5月停止战争赔偿计划。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政策出现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帮助日本恢复经济,推行民主改革 B . “冷战”局面的加剧和中国政治形势的变化 C . 加紧孤立、封锁和威胁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D . 扶植日本,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2015年10月以来,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多次率团访问祖国大陆。2013年2月,连战率团访问大陆,被定调为“走春访老友”,这表明海峡两岸(    )
A . 长期的隔绝状态开始被打破 B . 达成了一个中国的共识 C . 实现政府间人员的直接交往 D . 合作与交流不断的加强
政治制度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及安、史既平,武夫战将以功起行阵,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大者连州十数,小者尤兼三四,所属文武官,奚自置属,未尝请命于朝,力达势盛,遂成尾大不掉之势……自宋以臣知州事,历代因之,遂无复弱干强枝之患。宋太祖及赵普之计虑(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深矣,而议者徒谓宋之弱由此,是但知御侮力薄,不足以自强,而不知消患于未萌。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在政府权力的制约方面,(美国)联邦宪法采用了在同一体制内对于政府权力进行两向分割,即对联邦和州政府的权力进行纵向分割,在联邦政府的层次上依三权分立的原则对中央政府的权力进行横向分割。通过联邦制和三权分立体制形成了对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克服邦联体制下美国面临的社会危机,同时形成了新的国家体制。

——王希《原则与妥协》

材料三:第一章:总纲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

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依法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有思想、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讯、人身、居住、迁徙、宗教信仰及示威游行的自由权。

第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废除束缚妇女的封建制度。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教育的、社会的生活各方面,均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实行男女婚姻自由。

  1. (1) 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指出,安史之乱后唐代出现了什么现象?宋太祖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这种解决方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在国家体制方面的创新表现。
  3. (3) 以上内容出自哪一历史文献?简要说明该文献的历史地位。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颁布的5年中.各级人民法院共审结行政案件近50万件,已受理的行政案件几乎涉及所有行政管理领域。全国法院行政案件受案数从1992年的27 125件,增加到2001年的100 921件,原告的败诉率从35.93%下降到28.61%。材料主要说明我国( )
A . 民主法制建设日趋完备 B . 政治腐败案件不断增加 C . 法制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D . 民主法制建设亟待完善
学者胡鞍钢将当代中国的核心决策机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称为“集体总统制”,而山东大学学者甄鹏撰文指出这一机构可称为“集体宰相”制。据此判断,这两种观点都认为中国在政治建设的新时期(    )
A . 实行了“集体元首”制度 B . 重视解决权力过度集中的问题 C . 重视借用传统政治制度 D . 强调人民代表大会的法定地位
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构想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现在在香港、澳门成功实践。
1991年2月,台湾“国家统一委员会”通过了“国统纲领”,设计两岸统一的进程为:“近程——交流互惠阶段,中程——互信合作阶段,远程——协商统一阶段。”这说明当时(    )
A . “一国两制”构想付诸实践 B . “九二共识”得到认同 C . 台湾当局认同“一个中国” D . 台独势力主导台湾政局
1990年台湾成立“国家统一委员会”,次年又提出了“国家统一纲领”,后经台湾当局行政部门会议讨论通过。上述措施表明台湾当局(    )
A . 推动两岸“三通” B . 认同“一国两制”方案 C . 坚持一个中国 D . 积极响应“九二共识”
下列标语口号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按其提出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砸烂公检法”②“长期共存,互相监督”③“和平统一祖国”④“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①③④ C . ①③②④ D . ④③①②
新中国实行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其直接目的在于(  )
A . 贯彻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发展的政策 B . 对少数民族实施特殊的保护 C . 维护民族大团结,防止可能出现的民族压迫情况 D . 满足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1986年,吉林省梨树县北老壕村进行村委会换届,乡政府一改以往的做法,“不定框子,不定调子,不提候选人”,由村民直接提名确定候选人,这种选举方式被当地群众称之为“海选”。这种选举办法完善了(  )
A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 . 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D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018年10月23日,国家主席习.平出席港珠澳大桥的开通仪式,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澳门和珠海的桥隧工程,港珠澳大桥的顺利完工并通车从根本上反映(   )
A . 中国的桥梁建设领先于世界 B . 有利于香港、澳门和内地的交往 C . 有利于粤港澳大湾区 建设 D . “一国两制”的实践推向更大成功
有学者指出:“正确认识一国与两制的关系,还须处理好两制间的关系。香港、内地两制之间的确存在很多差异,这些差异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短期不易消融,但又都受到宪法和基本法的保护,在一国之内长期共存。”这表明“一国两制”在实施过程中(   )
A . 求大同、存大异 B . 求大同、存小异 C . 模糊性、长期性 D . 理想化、实践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