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知识点题库

一战中率先使用下图中的新式武器的国家是(   )

A . 德国 B . 法国 C . 意大利 D . 英国
一战爆发后,远离欧洲的日本对德宣战。在对德通牒和宣战诏书中,日本声称是为了“永保东亚和平”及“维护日英同盟的利益”;日本首先发表演说强调日本参战是对德国鼓动干涉还辽的复仇战。这些行为

A . 反映了德日矛盾的激化 B . 意在掩盖参战意图 C . 维护了英日同盟的利益 D . 力图保护东亚和平
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推进到了第二阶段。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 1915年战争的重心转移到东线 B . 1916年战争的重心重新转移到西线 C . 1916年协约国已基本取得胜利 D . 日德兰海战后英国仍然掌握制海权
若为右侧漫画的标记“?”处补上文字说明,应写上(  )

A . 克里米亚 B . 凡尔登 C . 布列斯特 D . 萨拉热窝
凡尔登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索姆河战役被称为“索姆河地狱”,是因为两场战役(  )
A . 战役规模巨大 B . 双方投入兵力很多 C . 持续时间特别长 D . 伤亡人数特别巨大
下列关于极端民族主义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反理性 B . 反和平 C . 反民主 D . 反爱国
“缔约各方应个别或集体地保证按照以下条款的规定,德国和比利时间、德国和法国间边界维持现状,按照1919年6月28日《凡尔赛和约》所规定的上述边界不受侵犯……”该材料出自(    )

A . 《日内瓦议定书》 B . 《拉巴洛条约》 C . 《洛迦诺公约》 D . 《非战公约》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科,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摘编自【英国】李德·哈特《第一次世界大战》

材料二:

——摘编自【英国】李德·哈特《第一次世界大战》

  1. (1)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1914~1916年、l917~1918年世界大战的主要特点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l917~1918年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

20世纪上半期,有英国首相这样说道:“当我想起那4年可怕的战争(注:第一次世界大战),想到700万年轻人没能享受青春年华……我坚信在战争中没有胜利者.……我的首要职贵就是尽力避免在欧洲再次爆发大战结合所学推测,这一言论出现在下列哪个时间点最为合理?(    )
A . 1929年10月 B . 1938年7月 C . 1940年7月 D . 1942年1月
一战爆发后,远离欧洲的日本对德宣战。在对德通牒和宣战诏书中,日本声称是为了“永保东亚和平”及“维护日英同盟的利益”;日本首先发表演说强调日本参战是对德国鼓动干涉还辽的复仇战。这些行为意在(    )
A . 雪三国干涉还辽之耻 B . 掩盖参战意图 C . 维护英日同盟的利益 D . 谋求世界霸权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整个战役中,法国损失了约10万人,其他同盟国损失了2万人,德国损失了45,000人。这些损失还不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次进攻所蒙受的损失的一半。法国被认为是西方最强大的国家,它的迅速崩溃自然是一个最令人痛苦的打击。有人指责说,叛国和怯懦是造成这一巨大灾难的原因。虽然这些指责并不是完全没有根据的,但另一些因素似乎更具决定性。一个因素是苏—德条约的影响,这一条约使希特勒能将军队集中在一条战线上。1914年,法国曾得到在东线作战的沙俄军队相当大的援助;现在,法国必须单独与德国对抗,仅得到英国比较微薄的支持。

——《全球通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对法国的进攻特点有何不同。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中法国失败的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14年6月,一战爆发。8月,北京政府颁布的《局外中立条规》,宣告中国恪守中立,一切事宜,均按国际公法办理。1915年,协约国为打击德国在华势力,曾劝诱中国加入协约国阵营。袁世凯政府为摆脱日本控制,亦有参战打算,终因日本反对作罢。《朝日新闻》对中德问题有评论:“中国参与战事,将于和平会议得一席之地,而获与日本对等之投票权,则会议处分青岛等问题时,日本将不利。”

1917年2月德国宣布实行无限制潜艇战而致美国参战,协约国胜券已握。中国政府以中立国的身份,从维护国际公法和遵守人类公理道义原则出发,对德国无限制潜艇战提出严正抗议。协约国承认日本在中国山东的权利后,转而支持中国参战。北京政府内部却意见不一,演变出府院之争,最终段祺瑞掌握政局,决定参战。孙中山、梁启超、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等有识之士皆主张对德宣战并掀起舆论热潮。8月中国正式对德宣战。中国随即收回德奥在华特权,掀起对协约国的修约谈判。

——李志学《“一战”对德外交与中国加入国际体系》

  1. (1) 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参加一战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一战期间中国融入国际体系的认识。
“一战”以来,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格局越来越多地受到外部挑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7年,美国的参战是一个令人惊讶的变数。如果这场战争基本上是一起欧洲争端,那么许多美国人都会认为与美国无关,美国人理应继续享受和平。可是,随着大战持续进行,这项叫做孤立主义的政策却逐渐变得不切实际。到19世纪末,美国已经照搬了西欧国家的制造业和工业经济,西欧和北美变得越来越像对方。……其实,早在1915年威尔逊就向国会递交了一份咨文,建议增加陆军,扩大舰队和增加海军人员。美国人看出,如果不适时参战,战后世界将与美国无缘。

——引自【美】费尔南德斯·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等

材料二:残酷的战争俄国战前就已表面化的矛盾,战争武装了人民,沙皇政权土崩瓦解。列宁敏锐地意识到布尔什维克党革命的绝好时机来了。根据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俄国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条件显然尚未成熟。但是列宁从理论上和政治策略上促使布尔什维克党走上了一条全新的道路,使无产阶级能够在“十月”首先夺取政权,并在1918年退出大战,然后解决国同发展问题。……孙中山曾言:“有了俄国革命,世界人类便生出一个大希望。”从此,资本主义不再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唯一选择。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姚海《俄国革命》等

  1. (1) 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美国不再“继续享受和平”,介入“这场战争”的原因。
  2. (2) 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列宁为“促使布尔什维克党走上一条全新的道路”在理论上进行的重大探索,并说明俄国革命给“世界人类”带来“大希望”的理由。
进入20世纪,人类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中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亲历者。请回答:
  1. (1) 两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有什么不同?
  2. (2) 结合史实说明,两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国际地位的影响有什么不同?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下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征兵海报。当时巴黎街头到处可见征兵的海报。法国人约翰就在这时参军了。

 

材料二:亨利、科勒和约翰都是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老兵,下列分别是他们对战争的一段回忆:

亨利:很多战争场面我不愿再回忆。这次战役(凡尔登)消耗了法国许多最勇敢和最优秀的战士--法军伤亡46万人。但是德军也付出了差不多30万人的代价。

科勒:我们这场战役(索姆河)规模比你们那场还要大,伤亡人数比你们多了一倍。人死得太容易了,仅战争的第一天,英军就死伤了6万多人!真惨啊!

约翰:马恩河战役死的人也不少啊。战斗只有短短的5天,双方共伤亡34万多人,平均一天也超过6万人了。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首次使用飞机作战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法国人约翰最有可能去欧洲的哪条战线?作战的对手是谁?此外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有哪些战线?
  2. (2) 材料二中的对话及图片反映了战争的哪些方面?
  3. (3) 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开始大规模使用的新式武器主要有哪些。
  4. (4) 试分析新式武器在战争中的作用。
(加试题)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北部硝烟弥漫。对发生在如图甲区域的战役解读正确的是(   )

①标志着西线进入持久的阵地战

②是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

③德军意图通过此战迫使法国退出战争

④英法联军为了牵制德军发动这次战役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对比如图两幅地图,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欧洲版图变化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 . 德意志帝国失去的领土面积最大 B . 奥匈帝国的政治版图的变化较大 C . 民族自决原则得到了一定的肯定 D . 为欧洲国家间的新矛盾埋下隐患
某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收集到某一时期的欧洲版图,(见如图),该“时期”最有可能是20世纪(   )

A . 20年代 B . 30年代末期 C . 40年代后期 D . 80年代末期
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书生坐谈误国,可为浩欢,且外国猖獗至此,不亟亟焉求富强,中国将何以自立耶!千古变局,庸妄人不知,而秉钧执政亦不知,岂甘视其沈胥耶?鄙人一发狂言,为世诟病所不敢避。

——李鸿章《李鸿章全集》

材料二:1872年太政官发布废止幕府时代服饰的布告,自天皇以下,达官贵人纷纷在正式场合身穿西洋大礼服,洋服一时成为时髦衣着。饮食结构也在变化,幕府时代禁食牛肉被称为“开化的药铺”“文明的药剂”,“士农工商、男女老少、贤愚贫富等咸以不食牛肉为不开化”,牛肉火锅店里顾客盈门。一群群年轻人聚在店里大嚼牛肉,饮用葡萄酒,边用蹩脚的英语谈论时事,成为众人趋之若鹜的时尚。

——宋成有《新编日本近代史》

材料三:美国1929~1938年经济发展状况统计表

年份

1929年

1933年

1935年

1938年

国民生产总值(单位:亿美元)

912

560

831

854

失业率

3.2%

24.9%

20.1%

19.0%

材料四:我出生在那一九七八年,老爸说那一年变化真大,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的标准,安徽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早春的雷声震撼了华夏……

——电视剧《鸽子哨》的主题歌《我的一九七八》

  1. (1) 材料一说这一事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如何?请你写出一例为“不亟亟焉求富强”而兴办的军事工业。
  2. (2) 材料二体现了日本社会的变化,从中找出一例。这些变化和日本历史上发生的什么事件有关?随后日本对中国发动了哪场侵略战争?
  3. (3) 材料三的数据变化是美国的哪次改革结果,请写出这次改革的特点。
  4. (4) 材料四所提到的“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指的是哪次会议?“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从此什么政策逐步在全国推开?改革开放后,我国加入到哪一国际组织,开辟了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途径?
  5. (5) 结合四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的理解。
“8月4日,德军侵入比利时;8月21日至24日,德法双方在阿登森林等地激战,法军伤亡三十万人,被迫后撤;9月8日,英军抵达马恩河附近,德军腹背受敌;9月9日,德军右纵队撤退;9月10日,在凡尔登等地作战的德军奉命停止战斗。”上述战役(    )
A . 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B . 宣告了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的破产 C . 为盟军在法国敦刻尔克的撤退赢得了时间 D . 使法西斯德国处于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