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知识点题库

柏拉图认为,在理想的社会中,由“贤人”统治国家,武士们保卫国家,农民和手工业者负责生产。据此我们可以推断柏拉图

A . 对雅典民主政治状况持肯定态度 B . 赞同抽签选举办法 C . 主张按照人的品德确定社会分工 D . 主张实行直接民主
关于亚里士多德的从教生涯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曾教授于马其顿帝国的建立者亚历山大 B . 在马其顿创立了吕克昂学园 C . 教学方法别具一格,被称为“逍遥学派”的思想家 D . 教授学生自然科学和伦理学
公元前323年的雅典城郊外,常常可以看到一位60多岁的老人,身边跟随着十多位青年热烈地讨论着。“老师,您再讲讲‘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老人缓缓地说道:“如果你的钱包在你的口袋里,而你的钱又在你的钱包里,那么,你的钱肯定在你的口袋里,这不正是一个非常完整的‘三段论’吗?”请你猜猜这位老人最有可能是(   )

A . 苏格拉底 B . 柏拉图 C . 亚里士多德 D . 普罗塔哥拉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亚里士多德集古代知识于一身,在他死后几百年中,没有一个人象他那样对知识有过系统考察和全面掌握。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他的思想曾经统治过全欧洲。恩格斯称他是“最博学的人”。

问题:

  1. (1) 说明亚里士多德是“最博学的人”。
  2. (2) 指出亚里士多德在古希腊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
柏拉图的思想对西方世界有深远的影响。以下对其思想的评述,正确的是(  )

A . 为雅典的民主制度进行了辩护 B . 《理想国》启示了近代民主思想 C . 开创了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传统 D . 认为概念世界优先于现实世界
御医之家的出身对亚里士多德的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使其有机会出入王宫,接触广泛的文化知识         B . 为其一生中的学习提供了一定物质基础 C . 使其具有良好的古代生物学、生理学素养 D . 为其将来的从政打下良好的基础
亚里士多德曾提出了自己的“中庸”之道,他认为任何事物都有三种状态,即过度、不及和中间。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他在政治上是(  )

A . 反对民主制的激进派 B . 反对奴隶制的激进派 C . 温和的民主派 D . 激进的民主派
亚里士多德认为,物质受形式的支配,只有属于精神世界的形式,才赋予物质以确定性和现实性。这种观点(  )

A . 动摇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 B . 典型的唯心主义哲学观点 C . 具有鲜明的唯物主义性质 D . 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与形式之间的关系
柏拉图说:“这里的公民灵魂变得非常敏感,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束,他们就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不管成文的还是不成文的。”对上述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

A . 绝对的自由影响到法律的尊严 B . 民主为雅典的繁荣提供了制度保障 C . 雅典政治受到人性的负面影响 D . 公共活动中的主观化、情绪化明显
柏拉图认为,让哲学家的智慧受缚于法律僵硬的形式和教条,就等于让真知服从于“意见”,让大智慧屈从于习俗与偏见。法律是因为一般人固有的缺陷而设立的,而哲学家却没有这样的缺陷。柏拉图的上述观点(   )

A . 提倡哲学家主导法律的制定 B . 强调人的尊严和权威 C . 表达对现实不良政治的不满 D . 开创理性主义的传统
美国学者肯·沃尔夫在《大历史视野》中比较东西方古代两位哲学家的观点时指出:(他们)的观点中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不免叫人惊讶.(比如)两者都不支持民主自治政府,但却都相信绝时的道德真理的存在,并且相信人们居住在和平与和谐中的可能性。(他们)两人都相信只有那些已经具有美德的人才能创建一个井井有条、和睦的政治社会。沃尔夫比较的两位哲学家是( )

A . 老子和苏格拉底 B . 孔子和柏拉图 C . 孟子和亚里士多德 D . 韩非和柏拉图
一位希腊先哲认为,当人类没有对肉欲的强烈需求时,心境是平和的,肉欲是人性中兽性的表现,是每个生物体的本性,人之所以是所谓的高等动物,是因为人的本性中,人性强于兽性,精神交流是美好的、是道德的。据此可判断该先哲是(    )

A . 普岁泰格拉 B . 苏格拉底 C . 柏拉图 D . 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曾问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叫他到麦田走一次,在途中要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麦穗,但只可以摘一次,不得回头。结果柏拉图走到麦田尽头才发觉手上一棵麦穗也没有。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那就是爱情”。这则故事反映了苏格拉底(    )
A . 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B . 强调理性,并主张认识自我 C . 对爱情提出更高的美德要求 D . 否认绝对权威,并批判道德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张问仁于孔子)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

材料二:除非哲学家成为我们这些国家的国王,或者我们目前称之为国王和统治者的那些人物,能严肃认真地追求智慧,使政治权力和聪明才智合而为一;那些得此失彼、不能兼有的庸庸碌碌之徒,必须排除出去,否则……对国家甚至我想对全人类都将祸害无穷,永无宁日。

只有当你能为你们未来的统治者找到一种比统治国家更善的生活时,你才可能有一个管理得好的国家。因为,只有在这种国家才能由真正的富人来统治。当然他们不是富有黄金,而是富有幸福所必需的那种善和智慧的生活。

——柏拉图《理想国》

材料三:国家就是家庭与公民结合成为一种完美自足的生活,所谓完美自足的生活就是说幸福与荣誉的生活。政治社会的存在是为了高贵的行为,而不是仅仅为了单纯的共同相处。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政治思想。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柏拉图的政治主张。
  3. (3) 根据材料三,归纳亚里士多德关于政治的思想主张。
柏拉图学园的门上写着一行字:“不懂几何学者不许人内。”这说明(    )
A . 学园主要是研究数学的学校 B . 柏拉图办学重视自然科学知识 C . 几何学在当时已被人们普遍接受 D . 柏拉图主张运用自然科学治国
柏拉图认为,很多戏剧为了迎合观众的趣味,把人性中的无理性部分当作重点的模仿对象,这些作品亵渎神灵、丑化英雄,同时摧残理性、滋养情欲。他意在强调(    )
A . 人文精神易造成思想混乱 B . 戏剧应该取消以净化社会 C . 文艺衰微是由于民主泛滥 D . 文学艺术必须要富涵美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7世纪当科技革命出现时,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热情地赞同通过科学追求“知识与技能”,但他同时指出,这种追求应该“谦卑和仁慈”地进行,不是“为了心情的愉悦,或为了竞争,或为了比别人优越,或为了利益、名誉、权力或为了生命的利益和价值”,并提醒人们注意科技的潜在性,提防它的危险。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孔子针对礼崩乐坏、社会动荡,就伦理和政治重建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他提出“克己复 礼”,主张恢复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而柏拉图的《理想国》中说:“正义就是在国家中做正当的事,当每一个个人只作一种对国家有关的工作,而这个工作又是最适合他的天性时,这个国家就有了正义。所以这样一来,每个人不必兼做多种职业,而是各人做特殊适合的工作,......”。由此可见,孔子和柏拉图二人主张共同点是(   )
A . 强调等级,重建有序社会 B . 恢复国家社会的繁荣 C . 构建民主和谐的社会 D . 重构社会道德价值观
如何看待个人修养,东西方思想家中有的认为“谈论别人的隐私是最大的罪恶”,有的认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有的思想家提出:“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下列人物中,明确表达上述主张的有(   )

①苏格拉底         ②亚里士多德      ③孔子            ④王守仁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下列关于孔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相同之处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都是教育家   ②都提倡中庸之道   ③都主张民主政治  ④他们都是伟大的思想家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①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