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 知识点题库

2019年7月14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印发《关于加强综合治理从源头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的意见》,进一步健全完善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以习.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将解决执行难确定为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这:(   )

①说明中国共.产.党监督立法机关依法履行职能

②表明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③有利于发挥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核心作用

④能够推动依法治国,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2020年2月5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召开。习.平总书记强调,“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这是因为(   )

①依法治国是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②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优势可以转化为疫情防控的治理效能

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④依法防控是党依法行政、依法治理能力全面提高的体现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2020年2月23日,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在北京召开。习.平强调要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会议强调,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时期,依法科学有序防控至关重要。这次疫情发生以来,各级党委和政府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积极开展防控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但也有一些地方和部门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进退失措,出台的一些防控措施朝令夕改,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严重妨碍疫情防控的违法犯罪行为,群众对此不满意。实践告诉我们,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维护社会大局稳定。2020年2月24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决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在应对疫情中应该如何做到依法防控,依法治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下表反映了该法典的主要立法进程:

时间

活动形式

主要成果

2014年10月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

提出编纂民法典

2016年6月

习.平总书记主持

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

确定了民法典编纂工作的总体考虑、

工作步骤、体例结构等重大问题

2018年8月

2019年12月

编纂民法典

过程中

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

10次累计收到102万条意见

立法调研

27次

2020年5月

十三届全国人大

第三次会议

1290名代表提出3049条意见

修改民法典草案100多处

审议、表决并高票通过民法典

注:民法典既注重民事法律制度、行为规范的科学设计,又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法制度、民法规范,展现中国人民的价值追求。

  1. (1) 基于上述信息,有法学专家认为:“民法典的制定符合民主立法、科学立法、依法立法的要求。”运用全面依法治国的知识对上述观点加以分析说明。
  2. (2) 《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民法典系统整合了新中国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

    质量互变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人民日报》对民法典的评价如何体现这一基本规律?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说明。

    (链接: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民法典将人格权制度独立设为一编,强调人格权保护,这既是民法典的一大亮点,也是一个重大的制度创新。人格权编对利用深度伪造技术带来的“换脸”问题予以积极回应,明确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同时,明确对自然人声音的保护参照适用上述规定。这表明(   )

①权利与义务是实现公民利益的手段②我国公民的权利有物质保障

③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④我国的人权得到尊重和保障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民法典姓“民”,意味着它以民为本,充分反映了人民的利益诉求,最大化地谋求人民的利益,全面保障人民的权利,这是民法典的特色所在,也是民法典立法宗旨和目的所在。有人认为,民法典的制定,开启了中国公民权利保护的新时代。

请运用所学内容,简要分析该观点的合理性。

万古奔腾的长江,承载着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孕育着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然而一段时期以来,长江流域一些地方,人与自然争水,生态流量难以保障,出现了河湖生态系统萎缩、生境退化等问题。如何用法治力量守护长江,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党的十九大对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作出了总体部署,《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作为首部全国性流域法律,历经三次审议,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于2021年3月1日正式施行。此部法律从规划与管控、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修复、绿色发展、保障与监督、法律责任等方面作出了系统规定,同时也为检察机关办理涉长江案件提供了更明确的政策指向和更充分的法律适用依据。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清如淀。”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时代,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用法治力量来守护长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依法治国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根本途径。当代中国的立法正朝着法律体系逐步完善、立法质量逐步提高的目标迈进,而公民对立法的有序参与在进一步扩大。

2020年11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在山西太原出席第二十六次全国地方立法工作座谈会并讲话。他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平法治思想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法律保障。栗战书强调,全国人大、地方人大在立法工作中都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准确学习领会习.平法治思想,自觉把立法工作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来考虑、来谋划、来推进。要坚持立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回应人民群众对立法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在立法中为什么要坚持立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回应人民群众对立法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

上海市《垃圾分类管理办法》正式实施以来,垃圾分类从46个重点城市增加到294个地 级以上城市。各个城市加快建立完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 圾分类系统,制定出台生活垃圾分类政策及管理规范,初步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 全面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上述做法体现了( )

①坚持依法治国,实现社会生活民主化、法治化

②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行政水平和办事效率

③推动多方参与,提高社会治理效能和治理水平

④协调城乡发展,保障城乡居民享有同等的权利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公交地铁霸座、遛狗不拴绳、共享单车乱停放等不文明行为将被规范,并受到相应惩处。2019年11月,《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草案)》提请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对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②该条例须经市人大代表审议并通过——人大代表行使立法权

③开展一次为期20天的促进文明行为社会问卷调查——为立法提供民意参考

④条例通过后由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对严重不文明行为开展联合惩戒——依法执政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法者,治之端也。”习.平总书记深刻总结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提出“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这一重大命题。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走对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其核心要义,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将保障人民权益作为根本目的。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要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结合材料,说明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通过制度设计将家庭教育由传统“家事”上升为新时代的重要“国事”,填补了家庭教育领域的立法空白。

结合材料,运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的知识分析各方力量应如何助力家庭教育促进法有效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节选)

第二章  家庭责任

第十四条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用正确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九条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发现未成年人存在严重不良行为或者实施犯罪行为,或者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正确实施家庭教育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根据情况对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予以训诫,并可以责令其接受家庭教育指导。

第五十三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等法律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五十四条  违反本法规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结合材料,运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的知识分析各方力量应如何助力家庭教育促进法有效实施。

新经济新业态不是“法外之地”。近年来,国内多位知名网络主播因偷逃税款被国家税务机关查处。由此可见(   )

①科学立法需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

②执法严明要求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程序从事执法活动

③建设法治社会需要社会主体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不得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逍遥法外”,不得凌驾于“法律”之上,搞特权;任何人违反法律,都必依法予以追究,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这说明,全面依法治国要(   )
A . 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 B .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 . 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徳治国相结合 D .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1. (1)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
  2. (2) 我国具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华法系源远流长,我国最早制定成文法是在(  )
    A . 春秋战国时期 B . 西汉时期 C . 秦统一六国时期 D . 唐朝时期
  3. (3) 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已生效的法律共有260多部,其中绝大多数是改革开放以来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这体现了(  )
    A . 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发挥了立法职能 B . 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正逐步落实 C . 法律成为调整社会关系的根本手段 D . 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取得巨大成就
  4. (4) 在现代社会,法治国家意味着国家权力依法行使,国家各项工作依法展开。下列行为与之一致的是(  )
    A . 人民: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B . 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执政 C . 监察委:坚持科学民主依法立法 D . 法院:推进公正司法维护正义
文物安全是文物保护的红线、底线和生命线,是文物事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为此,国家出台和实施了很多保护文物的政策和措施,下列文物保护措施与依法治国原则对应正确的有(   )

①国家文物局设立 12359 文物违法举报电话——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②开展“寻找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活动——坚持社会治理法治化

③李某犯盗掘古墓罪,被判有期徒刑三年——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④教育部发布《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② D . ③④
全面依法治国是促进社会公平、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面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显得更加突出、责任更加重大。这表明(   )

①全面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②全面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重大问题的重要举措

③中国共.产.党要担负起科学立法、保证执法的主要职能

④法治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均衡配置城乡法律服务资源,加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脱贫地区公共法律服务建设,推进“乡村振兴,法治同行”活动。此举有利于(   )

①强化法律服务供给,完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②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③形成一个层次分明、结构协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④保证人民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时获得及时的法律帮助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近年来,针对平台经济领域中的突出问题,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明确规则、划清底线、加强监管,完善平台经济治理体系,让平台经济在法治轨道上有序运行。由此可见(    )

①良法善治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②国家保障公民的知情权

③法治能为经济保驾护航    

④我国用法治方式为企业松绑减负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地方组织法是关于地方人大、地方政府的组织和工作制度的基本法律,是宪法关于地方政权建设规定的立法实施,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行使职权、履行职责的重要法律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政权机关工作和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多次召开座谈会,听取多部门、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所提出的有关议案、意见、提案和各方建议,不少被吸纳进草案。2022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决定》,新修改的地方组织法于2022年3月12日起施行。

材料二:甲公司设计并生产的一款灯具,其外观高度模仿了乙公司设计并建造的雕塑作品。同时为了提高该款灯具的市场销量,甲公司在产品标签上注明设计者为国内某知名设计师胡某,而胡某对此却毫不知情。

  1. (1) 地方组织法的修改坚持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请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与法治》的有关知识对此加以分析说明。
  2. (2) 结合材料二,运用《法律与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说明本案中甲公司侵犯了当事人的哪些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