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的中华文化 知识点题库

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中华各民族的文化(   )

①相互联系,趋于同一

②相互区别,独立发展

③相互交融,相互促进

④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②④
贴窗花,写春联,辞旧迎新;年夜饭,压岁钱,阖家团圆;发微信,拜大年,走亲访友;花各异,韵相同,岁岁年年。中国式过年魅力无穷,在于它(   )
A . 涌动着人们对中华民族强烈的认同感 B . 引导着现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潮流 C . 汇集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大全 D . 展现各民族和睦相处的美好图景
材料:在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中国项目中,属于少数民族文化的有:藏戏、青海热贡艺术、《格萨尔》史诗、新疆《玛纳斯》、蒙古族呼麦、侗族大歌、朝鲜族农乐舞、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在中国公布的第二批510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少数民族项目占48.6%。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文化?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人乐于回归传统节日,重新认知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不过,也有一些人只是热衷于过节享受,热衷于传统节日带来的商机,却忽视或歪曲其中的文化含义。这告诉我们在文化建设中要(   )。

①充分发挥政府的文化创造主体作用 

②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

③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和自信 

④正确对待传统文化,首先是继承其次是发展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竹书纪年》是战国时魏国的史书,是现今所知中国史学最早的一部具有通史性质的编年体史书。该书原称《纪年》,亦称《古文纪年》《汲冢纪年》等,北魏郦道元注《水经》引该书时以“纪年”与“竹书”连用,方有《竹书纪年》之称。《竹书纪年》等史书典籍(   )

①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②是中华民族重视历史经验的具体体现

③既保持了民族性,又体现了时代性

④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材料一 据加拿大《世界日报》报道,参加2011加拿大华裔青少年“文化寻根”夏令营的一行18人结束了十天在中国福建的夏令营活动,于2011年7月23日回到多伦多。在十天的夏令营活动中,除了诸子文化和茶文化等人们熟知的中华文化外,提线木偶、影雕等传统文化也让营员们大开眼界。同时营员们还品尝了地道的小吃,体验了中华美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这十天的夏令营活动中,营员们都感悟和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及其魅力所在,亲眼目睹了家乡近年来的发展与进步,对中国的现状和发展有了最直接的感性认识,对自己在中国的“根”也有了深刻的认同。

材料二 中华文化与西藏文化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一方面,以汉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文化对藏族文化有重要影响;另一方面,西藏文化也对中华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离开西藏文化,中华文化就不完整;离开中华文化,西藏文化就不会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中华文化的繁荣有赖于西藏和其他地区民族文化的繁荣,而中华文化的发展也必然有力地促进包括藏族文化在内的各地区各民族文化的繁荣。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试从文化生活角度告诉参加2011加拿大华裔青少年“文化寻根”夏令营的营员们,中华文化为什么博大精深,蕴涵着无穷的魅力。

  2. (2)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对于父亲,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称谓,比如有的地方叫“爹”,有的地方叫“大”,有的地方叫“爷(耶)”等等。对于这种现象,比较合理的解释是(  )

A . 文化的形成受制于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       B . 不同地区的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C . 各兄弟民族共同镕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D . 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都有强烈的认同感
20世纪初,西方戏剧大量进入中国,对此,中国戏剧一一拥抱。在吸收了西方话剧、歌剧、音乐剧、芭蕾的营养后,中国戏剧也走出了国门。用中国戏剧演绎的西方经典剧目受到了外国戏迷的欢迎。西方观众看这些耳熟能详的经典剧目时,注意更多的是极富表现力的中国式演绎方法,中国戏曲程式化动作传达出的中国美学精髓,吸引更多的外国人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的认识。

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极化背景下,促进文化繁荣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信,有专家认为“文化如人,有了性格就变得鲜活起来。一个人如果没有主见,只能是别人的影子受人摆布,文化亦如此。没有性格的文化就没了脾气,自然也不会有什么自信可言。如何让文化有性格呢,一是要传承,不忌本,传统文化最经典的东西继承下来;二是要吸收,只要有营养,对中华文化有益,尽管拿来;三是要创新,时代总是不断更迭,再优秀的文化都有属于它的时代,辉煌过后,总要重头来过,因此文化也要与时俱进,不断用最美的音符奏出中国丈化最强音。”

  1. (1) 结合材料,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背景下,如何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

  2. (2) 增强文化自信需要广大青少年的参与,试为广大青少年提四条合理化建议。

郑和七下西洋,祈“和顺万方,共享太平之福”,同时进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朝贡贸易;林则徐冷眼向洋看世界,魏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考察各国兴衰,指出“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早期西方海上列强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性贸易争夺海外市场和资,大力开发和经营海洋。美国海权论创始人马汉指出:“所有帝国的兴衰,决定性因素在于是否控制了海洋。”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以博大的胸襟面向世界,主张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根据材料的信息,请你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就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提出建议。

研究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就要对中华文化进行护根、承脉、铸魂、补钙。其中,护根,就是保护、涵养梳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承脉,就是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血脉。这是因为(    )

A .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 B . 中华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见证 C .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D .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文化中国·四海同春”是国家精心打造的慰侨文化品牌,力求为海外侨胞送去充满中华传统魅力的文化盛宴。连续九年春节在巴黎、悉尼、洛杉矾等多国多地开展慰侨访演。这一被誉为“海外春晚”的文化品牌,深得华侨华人的期待和眷恋,其原因在于(    )

①它传播了中华文化并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②中华文化厚重的底蕴激发了海外侨胞的文化归属感

③各民族文化间的差异让世界文化更加五彩缤纷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成立伪满洲国,大肆摧毁当地的文化机关,废除原有的教材和教学内容并代之以日伪的教材,强迫中小学生学习日语。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与消解中华文化的做法遭到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其通过奴化教育以维护殖民统治的企图始终未能得逞,是因为(  )

①中华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

②中华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③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之中

④中华文化的力量只有在民族危亡时才能凸显出来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在2018年央视春节晚会上,故宫博物院接受捐赠的《丝路山水地图》重新呈现在国人面前。《丝路山水地图》全面反映了明朝与西方的陆路交通情况,充分展示了明代中叶中国人丰富的世界地理知识。《丝路山水地图》(    )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

②作为文化的基本载体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

③进一步印证了世界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④有助于我国丝路考古等方面的研究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拥有3 000多年历史、作为中国最早成熟文字系统的甲骨文,已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评审,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甲骨文的入选(  )

①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②增进了各国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

③证明了汉字对传承中华文明的意义   ④对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具有积极作用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1月2日,习.平出席《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平指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制度不同,不是统一的障碍,更不是分裂的借口。“一国两制”在台湾的具体实现形式会充分考虑台湾现实情况,会充分照顾到台湾同胞的利益和感情。在确保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前提下,和平统一后,台湾同胞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等将得到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私人财产、宗教信仰、合法权益将得到充分保障。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两岸同胞要共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其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秉持同胞情、同理心,以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化育后人,弘扬伟大民族精神。

  1. (1)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结合材料,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对此加以说明。
  2. (2)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中华文化在两岸关系发展中的作用。
  3. (3) 请你结合实际,谈谈应如何为祖国和平统一作出自己的贡献。
2019年9月第十一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将在郑州市举行,这是我国级别最高、影响力最大的民族传统体育赛事。比赛项目均是各少数民族具有典型特色的传统项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将组团参赛。此举有利于(  )

①推动各少数民族文化在交流中渐趋融合

②在平等的基础上实现各民族文化共同发展

③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④促进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2019年1月2日,《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会议强调,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血浓于水、守望相助的天然情感和民族认同,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改变的。由此可见(   )

①两岸文化交流促进了人心相交,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②两岸同胞同根同源,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

③两岸同胞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决定了两岸必须统一

④历史实践是两岸同胞渴望统一情感产生的深层基因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民齐者强。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就是各民族同胞共同创造灿烂文化的历史。我国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结成了亲密的兄弟友谊,构筑了厚重多姿的文化基础,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关系,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鲜明特色。我们从中可以看到(   )

①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    ②各民族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

③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④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2021年8月18日,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开幕式文艺晚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每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都是精品力作荟萃,令人振奋和欣喜。这些精品力作(   ) 

 ①都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②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③能展示民族文化风貌,彰显民族文化的共性 

 ④能增进民族文化认同,逐渐消除民族文化的差异 

A . ②③ B . ①② C . ①④ D . 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