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的中华文化 知识点题库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本土培养的科学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

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疾,困扰来了人类几千年。20世纪60年代末,治疗疟疾的常用药物——氯喹或奎宁的药效已经减弱,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升高。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中国政府启动了研制治疗疟疾药物的“523项目”,中医研究院成立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组参加研究工作。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小组与全国7个省市、30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最终使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了疗效高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

屠呦呦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是我们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

  1. (1) 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的知识说明我国科学家是如何发现疟疾新疗法的。

  2. (2) 结合文化生的知识,谈谈屠呦呦团队的发现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示。

  3. (3) 在世界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为什么要坚定中华文化自信?请列举两条理由。

西域的晕染画法在唐代传入中原,影响了汉族的美术。壮族妇女编织的壮锦,土家族妇女编织的西兰卡普,以及在布依、苗、水族等众多少数民族中流传的蜡染工艺,都与汉族的名绣相媲美并享誉中外。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

A . 我国少数民族文化比汉族文化更有特色   B . 我国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C . 我国少数民族创造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D . 汉族文化是由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组成的
第五届海峡两岸清明文化论坛于2015年3月21日举行。论坛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清明文化传承创新”为宗旨,以“天人合一与清明文化”为主题,交流探讨清明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观念,对于两岸同胞共同传承、弘扬、丰富清明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由此可见(  )

①文化对经济和政治具有推动作用

②各民族文化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逐渐趋同

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两岸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澳门第十二届妈祖文化旅游节与江西省政府合办。借助这一平台,赣澳两地人民与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同根情谊更加深厚,交流合作更加密切,发展前景也更加广阔。上述材料(   )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体现了中华各民族文化从个性差异走向共性同一

③反映了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

④表明了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精神财富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背景下,促进文化繁荣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信,有专家认为“文化如人,有了性格就变得鲜活起来。一个人如果没有主见,只能是别人的影子受人摆布,文化亦如此。没有性格的文化就没了脾气,自然也不会有什么自信可言.如何让文化有性格呢,一是要传承,不忘本,传统文化最经典的东西继承下来;二是要吸收,只要有营养,对中华文化有益,尽管拿来;三是要创新,时代总是不断更迭,再优秀的文化都有属于它的时代,辉煌过后,总要重头来过,因此文化也要与时俱进,不断用最美的音符奏出中国文化最强音。”

  1. (1) 结合材料,谈谈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背景下,如何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

  2. (2) 增强文化自信需要广大青少年的参与。请为广大青少年提出合理化建议。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全球观众对选秀节目已经深感疲惫之时,《中国好声音——TheVoice of China》大型励志音乐评论节目一夜“爆红”,创同时段收视高峰。“好声音”的节目形式来自荷兰,制作方花费巨资从荷兰引进了全套节目版权和设备,但“好声音”不是单纯模仿和复制欧美的节目模式,而是充分运用数字化手段和社交网络媒体,并利用合理、系统的创新机制进行了中国化本土改造,讲中国人自己的故事,寻找中国独有的精神气质。大胆的创意,新奇的构想,“腕”级的评委,严谨的管理,亲民的视角,牢牢锁住了观众的眼球。

材料二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对自己的文化充满自信心和自豪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始终保持自己的特色,并且通过吸收外来文化,形成了多民族文化共同发展的文明形态。然而,经济全球化与政治多极化的今天,中国文化面临着外来文化的冲击,要面对西方风俗习惯、价值观、宗教信仰等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中国文化在全球化下的境遇,既让我们感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压力,同时又激发了我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归属感。面对全球化,中国应当保持我们的文化特色,并借鉴外来文化优势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以一种开放的姿态融入多元文化的大环境当中,尊重和理解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从而实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1. (1) 透视《中国好声音》音乐评论节目的成功,有人感慨地说:“综艺节目的成功,借鉴欧美的成功模式是一个必由之路。”你是赞成还是反对?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评析该观点。

  2. (2) 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说明中国文化应怎样以开放的姿态融入多元文化的大环境中。

  3. (3) “借鉴外来文化优势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以一种开放的姿态融入多元文化的大环境当中要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在求真务实上下功夫。”这对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哪些哲学启示?

2015年,在德国波恩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十九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土司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已达到48项,继续稳居世界第二位。据此回答小题。

  1. (1) 中国申请将中国土司遗址加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原因是(  )

    ①它对于研究中华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②保护它,可以使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免遭破坏③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④它是中国和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之一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2. (2) 中国社科院专家认为:“在古代,对于大国,如果不分层次、类型去管理,很难维持国家的持久强大和统一。”直到明清采取“改土归流”前,土司制度都是维系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制度之一。此次联合申报的土司遗址,是“土司”的行政与生活中心聚落遗存,是“土司制度”的珍贵物证,见证了古代中国对多族群聚居地区管理和多元文化保护的独特智慧。下列观点最符合我国古代实行“土司制度”管理民族地方蕴含的辩证法智慧的是(  )

    ①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②矛盾的普遍性是特殊性的基础和总结,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二者相互联结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④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和谬误相伴而行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2016年9月4日晚,G20杭州峰会文艺演出——大型水上情景表演交响音乐会《最忆是杭州》上演,演出节目包括交响乐、舞蹈、越剧、古琴大提琴合奏、钢琴独奏等共9个曲目,整场音乐会中西合璧、精美绝伦,完美诠释了杭州所承载的人文内涵与科技创新。材料表明(  )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文艺工作者是文艺创新的主体

③文化创新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

④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有助于文化创新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①④
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各族人民都有着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B .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C . 中华文化只有民族特性,没有共性 D . 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
从莫高窟到兵马俑,从北京天坛到安阳殷墟,从曲阜孔子庙到布达拉宫……这些壮美风景令人敬畏。从老人家常去做的中医针灸,爷爷奶奶随口哼唱的昆曲、粤剧,到生活中的珠算、皮影戏……我们感知到,中华文化已融入民族的血液。可见(    )

A . 中华儿女对中华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B . 中华文化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C . 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D . 各民族都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对我国各民族文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 风格各异的民族文化显示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 B . 民族文化只能得到本民族的认同 C . 民族文化既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又有中华文化的共性 D . 各民族先进文化都是中华文化之瑰宝
2018年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一甲子岁月轮回,“山歌好比春江水,这边唱来那边和”的山歌依然传唱不息。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侗族的楼、花山岩画、刘三姐歌谣、河池铜鼓、靖西壮锦......八桂大地上的民族文化绚丽多姿、底蕴深厚,携手描绘了多民族和睦相处的美丽画卷。材料说明(   )

①不同文化相互借鉴、逐渐趋同           ②各民族文化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③中华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各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就是要对中华文化充满自信。中华文化自信的底气源于(    )

①中华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中华文化比其它民族文化更优越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强大生命力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已经采用“四诊”。唐代的孙思邈总结前人的理论并结合自身的经验,收集了5000多个药方。两宋时期,设立了翰林医学院,医学分科接近完善。近年来,中西医相互补充、取长补短,中医获得了新的发展,2012年中医在澳大利亚获得了合法地位,正式纳入国家医疗体系。

材料二在到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非物质文化遣产保护名录》的中国项目中,属于少数民族文化的有:藏戏、青海热贡艺术、《格萨尔》史诗、新疆《玛纳斯》蒙古族呼麦、侗族大歌、朝鲜族农乐舞、新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在中国公布的第二批510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少数民族项目占48.6%

  1. (1) 请结合材料一中医的发展过程,谈谈你对中华文化的认识。
  2. (2) 结合材料二,运用“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分析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文化?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

《礼记·表记》记载:“般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般人用甲骨进行占卜,祈问鬼种,事后将所问之事契刻于甲骨上。因此,记载渔捞、征伐、农业诺多事情的龟甲,才能在后世重见天日,成为研究中国文字的重要资料。但商亡之后,占卜在周代逐渐绝迹,其文字也逐渐不为人所知。目前已知的甲骨文单字有4300字左右。经过120年来几代研究学者的不断考证,相对能够确定含义的单字有1500个左右。

目前,甲管文研究界仍在努力释读一些尚未确认含义的关键字,“这些关键字的解读,有助于我们了解我们祖先的社会和文化,有时一块甲骨上就一两个字是‘栏路虎’,一旦破译了这些关键字,我们就能够了解整片甲骨中的内容,进而了解我们此前不知道的历史”。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以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习.平强调,新形势下,要确保甲学文等古文字研究有人做、有传承。希望广大研究人员发扬老一辈学人的家国情杯和优良学风,深入研究甲骨文的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为推动中华文明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1. (1)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对甲骨文进行研究和应用的意义。
  2. (2)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请你为如何为现代生活增加甲骨文元素提两点合理化建议。
我国的“二十四史”记述了传说中的黄帝到明末各个朝代历史概貌。“二十四史”的修撰与刊刻,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可以源源不断汲取的智慧源泉。这佐证了(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②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

③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④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时代价值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水书”是水族先民创制的一种独具一格的雏形文字,水族语言称其为“泐睢”。它是水族民间知识、民间文化的综合记录与反映,涉及天文历法、原始信仰、伦理道德、生产生活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流传于西南地区的水族聚居地。水书文化(   )

①具有鲜明民族性,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②是水族先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并享用的文化

③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见证

④具有明显的区域性,是由水族生存的地理环境决定的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艺术瑰宝。其中民歌就有蒙古族的《嘎达梅林》、藏族的《北京有个金太阳》、彝族的《阿喽喽》、苗族的《敬酒歌》等几十种。从中我们可以看到(  )

①中华各民族文化的个性寓于共性之中  ②伟大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③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④各民族文化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2019 年 10 月 1 日至 7 日,我国举办了首届越剧小镇戏剧节。浙江越剧、山西蒲剧、广西桂剧、福建高甲戏、浙江瓯剧五个地方剧种的剧目在浙江嵊州施家岙村轮番亮相。下列对材料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

①该戏剧节进一步凸显了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②地方剧种折射出“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特点

③举办戏剧节旨在见证中华文化一脉相传

④各地方戏剧都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2020年8月18日,第9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开幕式文艺晚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每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都是精品力作荟萃,令人振奋和欣喜。这些精品力作(   )

①都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②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③能展示民族文化风貌,彰显民族文化的共性

④能增进民族文化认同,消除民族文化的差异

A . ②③ B . ①② C . ①④ D . 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