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的中华文化 知识点题库

“要么在和家人团聚,要么在回家团聚的路上。”这是对亿万中国人为了能与家人吃一顿年夜饭,不管多远都奔波回家团聚情结的真实写照。这种情结体现了(    )
A . 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B . 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地域性 C . 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D . 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独领风骚
“公期”是海南的传统民俗节日。以前每逢“公期”,人们都要拜祭“公祖”,举行“过火山”“上刀梯”“贯铁杖”等仪式。今天,人们移风易俗,利用这一民俗节日“赛红歌”“赛书法”“赛技能”,建设和谐文化,倡导文明新风。这表明民俗节日(   )。

①体现了民族心理和情感,富有民族文化韵味

②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集中展示了本区域文化,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④是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雷峰塔、峨眉山金顶、灵隐铜殿等中国当代铜建筑艺术的奠基人、新时期杰出的爱国主义者朱炳仁先生在《云彩》中写道:天上一抱云彩/信步舒卷/你剪我裁/相际洒人间/你落西湖三潭/我去日月双潭/西岸东岸/三潭双潭/你是汪伦/我是李白/知我深浅/懂你甘甜/西湖潭印月/日月湖印潭/你我同是/天上一抱云彩。这首诗(    )

①表达了两岸人民对祖国统一的热切期盼

②表明两岸同胞对同根文明和文化的认同

③表明两岸所有人都赞同一个中国的原则

④体现出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既是国家战略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对世界作出的郑重承诺,作  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将继续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文化学者认为,中国选择走和平发展道路,体现了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因为(   )

①“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华民族吸收一切外来文化 

②“以和为贵”的和谐文化培育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的民族禀性 

③中华文化崇尚“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④崇尚“和而不同”的中华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之中

A . ①④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2015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十九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土司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已达到48项,继续稳居世界第二位。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土司遗址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能从根本上发掘土司遗址的经济价值④世界遗产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①④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表达了中华民族(    )
A . 民族文化的广泛认同感 B . 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C . 民族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D . 民族文化的普遍继承性
“中国人设计园林的艺术确实是无与伦比的。欧洲人在艺术方面无法和东方灿烂的成就相提并论,只能像对太阳一样尽量吸收它的光辉而已。”18世纪英国著名建筑师威廉·查布斯的看法反映了中华文化(    )
A . 源远流长,底蕴深厚 B .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C . 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D . 博采众长,异彩纷呈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中,神秘、朦胧、圣洁的藏族文化是一株永不凋零的雪莲花。民主改革50多年来,党和国家对西藏民族民间文化遗产进行了大规模抢救、搜集、整理、研究和出版,使西藏传统文化得以系统、清晰、完整地保存。这是因为(  )

①我国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③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西藏民间文化遗产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A . ①②③ B . ①②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习.平主席提出了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四点主张,彰显了包容并蓄、融合共生的中国智慧,体现了宽广的世界视野、深厚的人文情怀。

    “面向未来,我们应该把握大势、顺应潮流,努力把亚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习.平主席在演讲中,讲述亚洲各国山水相连、人文相亲的历史传统,阐述亚洲各国相似的历史境遇、相同的梦想追求,强调建设一个和平安宁的亚洲、一个共同繁荣的亚洲、一个开放融通的亚洲,是亚洲人民共同的期待,也是亚洲各国共同的责任。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世界好,亚洲才能好;亚洲好,世界才能好。把握大势、顺应潮流,坚持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让和平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光芒熠熠生辉,续写亚洲文明新辉煌。

  1. (1) 习.平提出的四点主张,为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贡献了中国方案。运用文化生活知识,任选其中两点主张,阐述坚持这些主张对续写亚洲文明新辉煌的必要性。
  2. (2)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有关知识,说明亚洲各国应如何承担自己的责任,让和平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动力源源不断。
  3. (3) 中国愿同各国开展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为更好传承文明提供必要支撑。请你分别列举一例你所在市的文化遗产,并为保护该遗产给出合理方案。
月球地理实体命名,通常是谁先探测,谁优先命名。2019年2月15日,我国完成嫦娥四号着陆点命名,月球又增加了“天河基地”“织女”“泰山”等五个中国“景点”,为国内外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提供了位置标准和基础数据。这些结合古人瑰丽想象的命名(    )

①传承了中国古代天文科技文化

②扩大了我国科技成就的国际影响力

③决定着科技工作者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④体现了我国科技具有实用性和综合性特点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我国有修史的传统,在夏商时期就有史官,史官的设置使得中华文明得以传承下来。在清代,全国各省、府、州、县都开馆修志,甚至一些家庭现在还保留续修家谱的习惯,“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继承这一传统是基于(  )

①文化典籍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整理文化典籍有利于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
④阅读文化典籍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中华文化

A . ①④ B . ③④ C . ①② D . ②③
2019 年 12 月 20 日,澳门邮电局发行了纪念“澳门回归祖国 20 周年”的主题邮品,包括一套四枚邮票和一枚小型张,图案以跳脱而明丽的线条勾勒出金莲花、港珠澳大桥、大三巴牌坊、妈祖阁古庙等澳门新旧景观,将澳门中西融合、繁荣发展的含义融于方寸之间。这些邮品(   )

①反映了澳门的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②彰显了澳门与祖国血脉相承的地域文化

③展现了澳门以中华文化为主的多元共融文化色彩

④全面展示了澳门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成就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目前,我国重点保护和发展人口较少民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代表性项目,如高山族的拉手舞,布朗族的弹唱、蜂桶鼓舞,怒族的达比亚舞、仙女节,毛南族的打猴鼓舞、花竹帽编织技艺……材料从一个侧面表明(   )

①我国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

②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③中华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④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格萨尔代表着藏族民间文学的最高成就,近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启动重点文化工程《格萨尔》史诗抢救保护项目,打造民族传统文化的玉树名片。这是因为(   )

①传统文化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

②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

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A . ①④ B . ③④ C . ①② D . ②③
儒家思想同中华民族形成发展中所产生的其他思想文化一道,记载了中华民族在建设家园的奋斗中的精神活动、理性思维、文化创造,反映了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繁荣昌盛的重要滋养。由此可以看出儒家思想(   )

①植根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之中 ②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来源于中华民族的社会实践活动 ④是民族文化发展的精神根基和精神纽带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②③ D . ①④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1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下列对公元1世纪时期的中华文化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中华文化能够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 ②儒家学说已经确立了至尊地位

③汉字已经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 ④中华文化已经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多方言是我们的文化特征。各民族语言文字、地方语言文字共同成就了中华民族文化表达的丰富性,每一种语言文字都有深厚的情感基础和文化根基,都值得珍视。这表明(   )

①各不相通的民族语言文字是交流的障碍    ②中华各民族文化有着各自的民族特色

③我国各民族都有各自的地方语言和文字    ④各民族文化都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我国是一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艺术瑰宝。其中民歌就有蒙古族的《嘎达梅林》、藏族的《北京有个金太阳》、彝族的《阿喽喽》、苗族的《敬酒歌》等几十种。从中我们可以看到(    )

①中华各民族文化的个性寓于共性之中②伟大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③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④各民族文化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如右图)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新形象、新梦想。在“BEIJING2022”字体的形态上汲取中国书法与剪纸的特点,增强了字体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力。该设计(   ) 

 

 ①坚持了国际化和现代化的创作导向 

 ②诠释了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价值追求 

 ④彰显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良渚文化中发现了具有数千里之外的西辽河流域红山文化特征的玉器;晋南陶寺文化中更是同时存在西北甘青地区的齐家文化、东北辽河流域的小河沿文化、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或黄河下游海岱地区的大汶口一龙山文化的重要因素。这表明(    )

①我国不同区域的文化互动交流    
②中华文化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③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    
④海纳百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特质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