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知识点题库

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张衡说过:“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厚,而耻智之不博。”这句古训告诉我们(   )。

A . 要勇于直面生活中的道德冲突 B . 要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陶冶 C . 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D . 要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宣传和弘扬雷锋精神,必须紧紧围绕和全部融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才能让雷锋精神的内涵得到丰富、外延得到拓展,才能让雷锋精神始终与时代发展主旋律同步,始终与人民精神需求同步。这意味着雷锋精神(   )。

①历久弥新,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顺应时代,展现了平凡道德实践的经济价值

③凝聚力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④植根群众,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

材料一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以下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关注人们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抓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着力铸牢人们的精神支柱;坚持联系实际,区分层次和对象,加强分类指导,找准与人们思想的共鸣点、与群众利益的交汇点,做到贴近性、对象化、接地气;坚持改进创新,善于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搭建群众便于参与的平台,开辟群众乐于参与的渠道,积极推进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和基层工作创新,增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材料二 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A市开展了系列实践活动:大力宣传先进典型,评选表彰道德模范,树立道德标兵;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梳理和萃取中华文化中的思想精华,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不断发扬光大等。这些活动的开展,对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 (1) 结合材料一,分析上述原则体现了怎样的辩证思维。

  2. (2) 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A市开展系列实践活动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3. (3)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请以此为主题拟写一份发言提纲。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下表左列信息为某班学生为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所提建议,请按右列需要填写内容。

建议

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

①积极探索文化发展规律,充分挖掘中华文化自身发展潜力,充分肯定自身文化价值。

②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创新文化宏观管理体制。

③为人民群众提供广阔舞台,调动人民群众在文化创造中的积极性

④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提升文化创新水平

2016年央视猴年春晚为我们奉献了一出精彩的文艺大餐,但是不同民族、地区、年龄、性别、职业的人,对每年春晚的评价也有所不同,要求越来越高。这表明(  )

A .   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 B . 要博采众长,生产适合所有人文化需求的产品 C . 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就是先进文化 D . 文化建设必须面向世界、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016年2月19 日,习.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治国理政大事,要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引导新闻舆论工作者做党的政策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这要求党的新闻舆论工作(  )

①坚持党性原则,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②必须立足实践,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③必须明辨是非,在价值选择基础上做好价值判断

④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价值需求.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7年的春季新学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读本免费发放到全吉林省义务教育阶段5937所中小学的55837个班级,成为中小学生每日诵读和举办经典诵读活动的重要辅助资料。据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读本由吉林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和一线中小学教师历时两年编写而成,于2016年12月正式出版。编写的目的在于通过让中小学生诵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诗文、解析中华传统价值观主题、体味传统节日等方式,来启蒙、开智、立德。让学生掌握和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成果,以养成以人文底蕴为核心的文化基础,成为具有深厚文化基础、更高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的人。

材料二: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2月7日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迎来总决赛。经过一个半小时的角逐,16岁上海女生武亦姝一路过关斩将,成为诗词大会本季冠军。以诗词知识竞赛为主的《中国诗词大会》大爆荧屏,它创新性地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实现了诗词娱乐化,用健康的娱乐化方式实现了“扩群”,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习.平总书记说,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中华文化软实力。文化自信之于国家与民族的意义和分量,是不言而喻的。

  1. (1) 有人认为,“有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就能培养优秀的学生。”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结合材料一运用意识作用的原理说明理由。

  2. (2) 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对增强文化自信的作用?

  3. (3) 结合材料,就学校教育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提两条具体措施。

2016年5月17日,习.平在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时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下列对文化自信理解正确的是(    )

①文化自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

②文化自信是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③文化自信决定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的实现

④文化自信表现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信心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防大学教授颜晓峰认为十九大报告的“新”意在于:“十九大将标注出历史与未来汇合转折、党的历史与民族历史融合贯通、全面小康和现代化承接递进的大写坐标。”我国过去5年的辉煌成就,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逐步发展的成就;5年来的历史性成就,聚集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雄厚基础;5年来的历史性变革,酝酿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新变化。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世界,更好构建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1. (1)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否定观知识,说明颜晓峰教授论断的合理性。
  2. (2) 结合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新时期我们应如何增强文化自信。
  3. (3) 请试举两例近五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文化成就。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文明和谐,关乎家庭成员褔祉,也关乎社会文明进步。2016年5月15日,2016全国“最美家庭”评选结果揭晓。“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历代先贤在建功立业的同时,都重视家庭建设,流传至今的大量优秀家风、家训、家书,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积淀着深厚的民族文化,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人们在晒家风、讲家史、赛文明中寻找家庭幸福的密码,从中体认基本的伦理道德规范,进而形成向上向善的共识。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落细落小的过程,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 (1)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开展“最美家庭”评选活动。
  2. (2) 请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谈谈我国应如何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习.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意气风发,形成了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浓厚氛围。要做到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就要(    )

①提高思想觉悟水平和学习国外先进科学文化能力

②保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并坚持用来作为行动指导

③运用哲学的思维方法加强学术领域的深入研究

④立足中国实际、回答时代问题、推进理论创新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必须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这表明(   )

①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②发展文化事业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③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④加强文化建设需要进一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2019年9月24~25日,乡关何处·传统村落“空心化”问题及其对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天津大学举行。海内外专家学者以及来自传统村落基层的众多保护工作人员、志愿者、村民代表近百人齐聚一堂,为面11盏“空心化”问题的传统村落研究可行的对策。

自2012年以来,由中国国家住建部牵头、多部委参加并甄选的“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至今已评选出6800多个传统村落。它们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鲜明的地域民族特色,是国家确定保护的农耕时代创造的历史文明遗产,是中华民族根性的家园。

村落“空心化”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自工业革命开始,西方乡村社会就开始瓦解。现代城市的崛起,大量吸引乡村的劳力与人口,村落的“空心化”便开始出现。可以说,村落“空心化”是人类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必然。保护传统村落,世界上许多国家所采取的办法是,把那些古老的、有价值的建筑从已经“空心化”的村落中剥离出来进行保护。

  1. (1) 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阐述保护中国传统村落这一“根性的家园”的文化意义。
  2. (2) 依据材料,运用社会发展规律的知识,谈谈你对村落“空心化”的认识。
考察敦煌莫高窟期间,习.平总书记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作出重要指示,中国传统文化并没有摒弃外来的东西,但是我们要坚持我们的民族特色;优秀文化要发扬光大,同时也要学习外来的优秀文化。这要求我们在发展文化的过程中(    )

①坚定文化自信,让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②面向世界,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外来的特色文化

③兼收并蓄之时,要坚持以我为主和为我所用

④坚持求同存异,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抖音”要抖正能量,“抖音”在传播快乐的同时,必须坚持清理违规视频,禁封违规账号的做法,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用户,宣传具有社会正能量的人、物、事,为用户营造健康、绿色的网络环境。对此必须(   )

①积极发展公益性网络文化,消除传媒的商业性

②深入开展道德教育,提高网民的思想道德修养

③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净化网络社会文化环境

④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全方位提升文化竞争力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在乡村的田野、沸腾的工地、城市的街头,人们挥舞着国旗放声高唱:“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尤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那美妙的旋律、动人的歌声,让人热泪盈眶,爱国激情油然而生。《我和我的祖国》如此感人,主要是因为 ( )

①它大大增强了人们的精神力量    ②它契合了人们的爱国情感需要

③它蕴含着人们内心的价值认同    ④它来源于人们的社会生活实践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目前,我国农村短视频用户规模约为2亿左右,刷短视频、直播带货、做主播成为乡村新潮流。一些短视频主播或用镜头记录自己的家庭和村民的日常生活、劳动场景,或通过短视频传授一些农业技术知识,表现出“深爱着家乡,深爱着脚下的土地”的强烈身份认同感。有网站还举行了“寻找乡村手艺人”短视频征集活动。来自五湖四海的手艺人,利用短视频、图文等形式,展示了传统工艺的魅力(如下图)。

短视频流行的同时,伴生的一些社会问题也不容忽视,如部分主播过度炒作、农村留守儿童沉迷其中等。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1)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要分析短视频进入农村的积极意义。
  2. (2) 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以“让短视频这一新事物成为乡村文化建设的阵地,而不是社会隐忧”为主题,完成一篇短评(200字左右)。
三年来,人民日报社坚守党报人的初心和使命,锐意改进创新,推进媒体融合,扩大地域覆盖面、扩大人群覆盖面、扩大内容覆盖面,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脚上有泥土,笔下有真情”,全体同志牢记内容为王的媒体理念,深入基层一线,现场采访评论,抢滩主阵地;创新改版升级,丰富报道呈现,直播、 VR全景、虚拟现实、竖屏短视频、互动H5、音乐快闪、线下体验馆,将人民日报办出新水平……随着媒体融合向纵深推进,人民日报已经不仅仅是一张报纸,而是涵盖了报、网、端、微、屏等10多种载体、综合覆盖受众达7.86亿的“人民媒体矩阵”,人民日报客户端、法人微博、微信公众号的影响力均居全国媒体前列。

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人民日报的改革创新经验对主流媒体做大做强的启示。

社会主义国家,落后文化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主要是因为(   )
A . 市场经济的多元化 B . 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冲击 C . 我国曾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 D . 各种思想相互冲击、相互融合
2021年国庆节以来,以抗美援朝战争中长津湖战役为背景的电影《长津湖》引发观影热潮。打破多项中国影史纪录。这部影片以史诗巨制的规模再现战争场面,增强了人们对民族精神的文化认同,致敬了伟大精神。这说明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要(   )
A . 讲好中国故事,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 B . 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C . 以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为根本目的 D . 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