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R技术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知识点

1.原理:①在80-100°C的温度范围内,DNA的双螺旋结构将解体,双链分开,这个过程称为变性。
②当温度缓慢降低后,两条彼此分离的DNA链又会重新结合成双链,称为复性(退火)
③PCR利用了DNA的热变性原理,通过控制温度来控制双链的解聚与结合,现在使用的PCR仪实质上也是一台能够自动调控温度的仪器。
2.条件
①10倍浓缩的扩增缓冲液
②模板:单、双链DNA均可。模板浓度过高会导致反应的非特异性增加。
③引物Ⅰ和引物Ⅱ:浓度过高易导致模板与引物错配,反应特异性下降。
④耐高温的TaqDNA聚合酶:酶量增加使反应特异性下降;酶量过少影响反应产量。
⑤4种脱氧核苷酸的等量混合液,dNTP浓度取决于扩增片段的长度,浓度过高易产生错误碱基的掺入,浓度过低则降低反应产量,整个过程中要控制温度3.
3.过程
在循环之前,常要进行一次预变性,以便增加大分子模板DNA彻底变性的概率。

变性:当温度上升到90℃以上时,双链DNA解聚为单链。
复性:50℃左右时,引物与单链DNA结合。
延伸:在72℃左右时,溶液中的四种脱氧核苷酸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新的DNA链。
从第二轮循环开始,上一次循环的产物也作为模板参与反应,并且由引物Ⅰ延伸而成的DNA单链会与引物Ⅱ结合,进行DNA的延伸,这样,DNA聚合酶只能特异地复制处于两个引物之间的DNA序列,使这段固定长度的序列呈指数扩增。
引物的序列及其与模板结合的特异性是决定PCR反应结果的关键。

4.实验操作
(1)
PCR反应体系:


(2)实验步骤





 

PCR技术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知识点题库

PCR技术通过对目的基因进行扩增,可以得到大量的目的基因,下面对该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遵循的基本原理是DNA半保留复制和碱基互补配对
②扩增仪内必须加入引物、原料和Taq酶
③每扩增一次,温度都要发生90℃75℃55℃的变化
④成指数式扩增,约为2n(n为扩增次数)

A . 一项 B . 二项 C . 三项 D . 四项
下面关于多聚酶链式反应(PCR)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PCR过程中需要引物,是为了使DNA双链分开 B . PCR的循环过程分为变性、复性和延伸三步 C . PCR过程中DNA合成方向是3'到5' D . PCR过程中边解旋边复制
新技术的建立和应用对生物学发展至关重要。下列技术(或仪器)与应用匹配正确的是(  )

A . PCR技术——扩增蛋白质 B . 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 C . 光学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的基粒 D . 花粉离体培养——培育多倍体植物
PCR技术扩增DNA,需要的条件是(    )

①目的基因 ②引物 ③四种脱氧核苷酸 ④DNA聚合酶等 ⑤mRNA ⑥核糖体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⑤ C . ①③④⑤ D . ①②③⑥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克隆的是(    )
A . 试管婴儿的培育 B . “多莉羊”的产生 C . 用胡萝卜的韧皮部细胞培养植株 D . PCR扩增
基因工程在农业中的应用发展迅速,基因可导入农作物中,用于改良该农作物的性状.通过多重PCR技术可扩增并检测转基因农作物的外源基因成分.多重PCR是在一个PCR反应体系中加入多对引物,针对多个DNA模板或同一模板的不同区域,扩增多个目的基因的PCR 技术.请回答:
  1. (1) 我国科学家将Bt毒蛋白基因、鱼的抗冻蛋白基因、控制果实成熟的基因导入农作物,可获得、延熟的转基因作物.
  2. (2) 引物是根据的一段核苷酸序列合成的,每种基因扩增需要一对引物的原因是.表是A、B、C三种基因的引物,据表分析,引物特异性主要体现在

    A基因

    引物1

    5′GCTCCTACAAATGCCATCATTGC3′

    引物2

    5′GATAGTGGGATTGTGCGTCATCCC3′

    B基因

    引物1

    5′TGAATCCTGTTGCCGGTCTT3′

    引物2

    5′AAATGTATAATTGCGGGACTCTAATC3′

    C基因

    引物1

    5′CCTTCATGTTCGGCGGTCTCG3′

    引物2

    5′GCGTCATGATCGGCTCGATG3′

  3. (3) PCR过程中温度从90℃降到55﹣60℃的目的是
  4. (4) 检测人员通过多重PCR技术确定农作物中是否含有A、B、C三种转基因.将A、B、C三种基因和待测的农作物基因样品进行PCR,扩增后的产物再进行电泳,结果如图.据图分析:含有三种转基因的农作物是,判断依据是

  5. (5) 与PCR技术相比,多重PCR技术的优势是
金属硫蛋白(MT)是一类广泛存在的金属结合蛋白,某研究小组计划通过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扩增获得目的基因,构建转基因工程菌,用于重金属废水的净化处理.PCR扩增过程示意图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从高表达MT 蛋白的生物组织中提取mRNA,通过获得用于PCR扩增.
  2. (2) 设计一对与MT基因两端序列互补配对的引物(引物1和引物2),为方便构建重组质粒,在引物中需要增加适当的位点.设计引物时需要避免引物之间形成,而造成引物自连.
  3. (3) 图中步骤1代表,步骤2代表退火,步骤3代表延伸,这三个步骤组成一轮循环.
  4. (4) PCR扩增时,退火温度的设定是成败的关键.退火温度过高会破坏的碱基配对.退火温度的设定与引物长度、碱基组成有关,长度相同但的引物需要设定更高的退火温度.
  5. (5) 如果PCR反应得不到任何扩增产物,则可以采取的改进措施有(填序号:①升高退火温度②降低退火温度③重新设计引物).
资料显示,近十年来,PCR技术(DNA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成为分子生物实验的一种常规手段,其原理是利用DNA半保留复制的特性,在试管中进行DNA的人工复制(如图),在很短的时间内,将DNA扩增几百万倍甚至几十亿倍,使分子生物实验所需的遗传物质不再受限于活的生物体.请据图回答:

  1. (1) 加热至94℃的目的是使DNA样品的键断裂,这一过程在生物体细胞内是通过酶的作用来完成的.通过分析得出新合成的DNA分子中,A=T,C=G,这个事实说明DNA分子的合成遵循
  2. (2) 新合成的DNA分子与模板DNA分子完全相同的原因是
  3. (3) 通过PCR技术使DNA分子大量复制时,若将一个用15N标记的模板DNA分子(第一代)放入试管中,以14N标记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连续复制到第五代时,含15N标记的DNA分子数占全部DNA总数的比例为
研究酶的化学性质和作用机理,有助于了解生命活动的规律并指导生产和生活实践.请冋答下列问题:

  1. (1) 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甲酶的化学本质最可能是
  2. (2) 在实际生产中,同定化细胞技术实质上固定的是.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时,常用的方法是上图2中[](填数字序号及名称).
  3. (3) 在生活实践中,酶制剂在洗衣粉中被广泛应用.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某品牌洗衣粉中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实验,并将结果用曲线图A、B表示(如图3).

    ①使用该加酶洗衣粉的最适宜温度为

    ②在0℃和75℃时,酶的催化效率基本都为零.但当温度再度恢复到45℃时,后者酶的催化能力已不能恢复,这是因为

  4. (4) 在现代生物工程中,可用酶在体外处理“蛋白质一DNA复合体”以获得包裹在蛋白质中的DNA片段信息,过程如图4所示.

    ①a、b过程中,酶作叫的部位依次是

    ②若将获得的DNA片段用PCR技术进行扩增,与细胞内的DNA复制过程相比,利用PCR技术扩增DNA时所需酶的不同之处是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PCR技术利用了DNA双链复制的原理 B . 胚胎干细胞具有体积大,细胞核大,核仁小等特点 C . 卵子的发生是从初情期开始 D . 基因文库就是基因组文库
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是体外酶促合成特异DNA片段的一种方法,由高温变性、低温退火及适温延伸等几步反应组成一个周期,循环进行,使目的DNA得以迅速扩增,其简要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PCR技术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PCR技术是在实验室中以少量DNA制备大量DNA的技术 B . 反应中新合成的DNA又可以作为下一轮反应的模板 C . PCR技术中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以指数方式扩增 D . 应用PCR技术与探针杂交技术可以检测基因突变
医学研究发现,人体肝细胞中产生的抗凝血酶Ⅲ在抗凝血、防血栓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研究人员通过培育山羊乳腺生物反应器大量生产抗凝血酶Ⅲ。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应从人的肝细胞中提取并分离mRNA,逆转录成单链DNA。根据已知的抗凝血酶Ⅲ基因的碱基序列设计特异性,经PCR和电泳,可得到大量抗凝血酶Ⅲ基因,此过程所用原料为
  2. (2) 重组后的人抗凝血酶Ⅲ基因表达载体由山羊β-酪蛋白基因启动子、抗凝血酶Ⅲ基因、标记基因和终止子组成,其中决定了人抗凝血酶Ⅲ基因只能在山羊乳腺细胞中特异性表达。
  3. (3) 山羊的ES细胞来自早期胚胎干细胞。在饲养层细胞上培养时,ES细胞具有的特性。将重组人抗凝血酶Ⅲ基因表达载体包埋在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脂质体内并转染ES细胞时,目的基因表达载体进入ES细胞的方式为
  4. (4) 对山羊进行同期发情和超数排卵处理,得到代孕母羊和多个卵母细胞,当卵母细胞培养至时,可去核并移入上述ES细胞的细胞核,完成核移植。为选择雌性胚胎,可在囊胚时取细胞做DNA分析用以鉴定性别。检测羊奶中是否含有抗凝血酶Ⅲ的方法是
Anti基因是小型猪器官表面抗原基因,人工合成的reAnti基因的模板链与Anti基因的模板链互补。科学家利用合成的reAnti基因培育出转基因克隆猪,用于解决人类器官移植时免疫排斥。
  1. (1) 利用PCR技术对reAnti基因进行扩增,其原理是 ,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用两种不同的限制酶切割reAnti基因和运载体DNA来获得不同的黏性末端,原因是
  2. (2) 猪胎儿成纤维细胞培养过程中,需要用 酶将组织分散成细胞悬液。培育转基因猪时,应使用 技术将含有reAnti基因的表达载体导入猪成纤维细胞。再将该转基因猪的细胞核注入期的卵母细胞中,构建重组胚胎。
  3. (3) 胚胎培养液中除了一些无机盐和有机盐外,还需要添加“两酸、两素”以及动物血清,其中的“两酸”是指
  4. (4) 用 技术检测出转基因克隆猪的细胞核DNA中含有reAnti基因,但器官表面不含有抗原,原因是
细胞的种类不同,特异性表达的蛋白质也不同,如效应T细胞可以产生干扰素,乳腺细胞可以分泌乳腺蛋白,膀胱壁细胞可分泌尿血小板溶素膜蛋白。其中效应T细胞产生的干扰素(IFN)具有抑制细胞分裂、调节免疫、抗病毒、抗肿瘤等多种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通过分析干扰素的氨基酸序列,可人工合成编码干扰素的序列,该序列(填“是”或“不是”)唯一的。利用PCR的方法对人工合成的干扰素基因扩增时,用方法使DNA变性。
  2. (2) 目的基因在血液中表达的转基因动物叫做血液反应器。由于某些物质进入血液会影响动物的健康,因此血液生物反应器比较适合生产(选填“胰岛素”“抗体”或“干扰素”中的一种或多种)。
  3. (3) 乳腺生物反应器的原理是外源基因与的启动子构建成基因表达载体,使干扰素基因在乳腺中表达,通过回收乳汁获得干扰素。
  4. (4) 膀胱反应器可将干扰素基因插入基因中,使干扰素分泌到尿液中。与乳腺反应器相比,膀胱反应器的优势表现在
通过咽拭子取样进行RT-PCR技术检测是目前临床上诊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疑似患者的常用方法,用于核酸检测的RT-PCR试剂盒的部分工作原理简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_x0020_100009

  1. (1) RT-PCR是指以病毒的RNA为模板通过过程合成cDNA,并对cDNA进行PCR扩增的过程。进行RT-PCR过程中,需要加入的酶有(写出两种)。
  2. (2) 在PCR反应体系中应加入种引物,子链的合成方向
  3. (3) 将新冠病毒不稳定的RNA转换成DNA后, 技术人员常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定量检测样本中病毒的核酸含量。其原理如图,在PCR反应体系中每加入一对引物的同时,加入一个与某条模板链互补的荧光探针,当Taq 酶催化子链延伸至探针处,会水解探针,使荧光监测系统接受到荧光信号,即每扩增一次,就有一个荧光分子生成。反应最终的荧光强度与 PCR 起始状态的含量呈正相关。

    图片_x0020_100010

  4. (4) 除核酸检测外,研究人员还研发了基于病毒蛋白的检测技术,该项技术的关键是生产出能与新冠病毒结合的特异性抗体。生产该种抗体的大致方案如下:

    ①向小鼠体内注射新冠病毒的抗原蛋白;

    ②分离免疫小鼠的B淋巴细胞,并与小鼠的骨髓瘤细胞融合,多次筛选、检测,最终获得所需杂交瘤细胞;

    ③将获得的杂交瘤细胞在体外条件下做大规模培养,获得大量的特异性抗体。

    上述生产抗体的方案中,步骤②中获得的杂交瘤细胞具有特点;步骤③中为防止细胞代谢产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应采取的措施是

  5. (5) 研究人员发现,某些情况下,新冠病毒可在不同动物身体内翻译出基本相同的多肽链,这是因为
为探究M基因的功能,科研人员将克隆得到的M基因导入拟南芥植株(自交繁殖),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通过过程a、b,采用法来获得了大量的M基因,过程b中需先加热至90~ 95℃然后冷却至55~60℃,冷却的目的是
  2. (2) 为获得转基因植物,采用法侵染拟南芥的花序。基本过程如下。

    ①过程d:将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其目的是

    ②过程e:将重组质粒导入农杆菌,再将含有重组质粒的农杆菌离心、富集,得到含有M基因的农杆菌液。

    ③过程f:在拟南芥植株产生大量花序时,将其花表面部分在农杆菌悬浮液中浸泡20~ 30s,3~4周后对转化拟南芥植株收种子(T0)。浸泡之前,需先剪去已经长成的角果(这些角果将来可发育成种子),原因是

    ④将收获的拟南芥T0种子,播种在含有的培养基上,能健康生长的幼苗含有

  3. (3) 采用农杆菌花序侵染的方法转化,一般只能将目标片段整合到一条DNA上。若要获得M基因稳定的突变体,需筛选出能稳定遗传的突变体。
近日,学术杂志《科学》在线发表了山东农业大学孔令让教授团队的重大学术突破成果。他们从小麦近缘植物长穗偃麦草中克隆出抗赤霉病关键基因Fhb7,成功将其转移至小麦品种中并获得稳定的赤霉病抗性。孔教授团队在全球首次揭示了其抗病分子机制,找到攻克小麦赤霉病的“金钥匙”。回答下列问题:
  1. (1) 若用PCR技术从长穗偃麦草基因组中克隆出抗赤霉病关键基因Fhb7,需要在PCR扩增仪中加入种引物,其作用是
  2. (2) 检测抗赤霉病基因Fhb7是否成功导入小麦细胞的方法是,该项技术用到的基因探针的制作方法是:在 上用放射性同位素等作标记。
  3. (3) 在深入研究的过程中,孔教授团队还发现了一个令人惊奇的科学现象——整个植物界没有发现Fhb7的同源基因,而在香柱内生真菌中发现了高度同源的基因。依据上述资料,推测长穗偃麦草中抗赤霉病基因Fhb7可能的变异类型是
  4. (4) 若用PCR技术获得Fhb7基因的同时,在该基因的两端分别插入限制酶EcoRI和BamHI的切点,尝试写出设计思路。
刍草是玉米是原始祖先,具有较强的抗病抗逆特性,为玉米育种提供了原始的遗传材料。研究发现大刍草基因组中有一个D基因仅在体细胞(2n)和精子中正常表达,在卵细胞中不转录。为研究D基因表达对卵细胞的影响,设计了实验。据图回答:

  1. (1) D基因在大刍草卵细胞中不转录,从基因结构角度推测其可能的原因是卵细胞中
  2. (2) 要构建大刍草的CDNA文库,应从大刍草中提取总RNA,原因是。由总RNA在相关酶的作用下获得D基因编码蛋白的序列。按如图所示构建重组表达载体。
  3. (3) 在过程①、②转化筛选时,过程中T-DNA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DNA上。
  4. (4) 从转基因植株未成熟种子中分离出胚,观察到细胞内仅含一个染色体组,判定该胚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形成的,而一般情况下大刍草卵细胞在未受精时不进行发育,由此表明
  5. (5) 在大刍草基因组中发现另一个B基因与其育性相关,为进一步研究B基因的功能,研究者将一段T-DNA插入到B基因中,致使该基因失活,失活后的基因记为b,现以野生植株和突变植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统计母本植株的结实率,结果如表所示:

    杂交编号

    亲本组合

    结实率

    a

    ♀BB×♂bb

    0.1

    b

    ♀bb×♂BB

    0.5

    c

    ♀BB×♂BB

    0.5

    ①表中数据表明B基因失活后使配子育性降低。

    ②让杂交a的F1给杂交b的F1授粉,得到F2。为验证F2植株的基因型,研究者据B基因、T-DNA的序列设计了3种引物,如图所示:

    随机选取F2植株若干,提取各植株的总DNA,分别用“引物I+Ⅲ”组合及“Ⅱ+Ⅲ”组合进行PCR,检测是否能扩增(完整的T-DNA过大,不能完成PCR扩增)

    如果引物“I+Ⅲ”组及“Ⅱ+Ⅲ”组进行PCR均可完成扩增,则相应植株的基因型为

    如果,则相应植株的基因型为BB。

金属硫蛋白(MT)是一类广泛存在的金属结合蛋白,某研究小组计划通过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扩增获得目的基因,构建转基因工程菌,用于重金属废水的净化处理。PCR扩增过程示意图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从高表达MT 蛋白的生物组织中提取mRNA,通过获得用于PCR扩增。
  2. (2) 设计一对与MT基因两端序列互补配对的引物(引物1和引物2),为方便构建重组质粒,在引物中需要增加适当的位点。设计引物时需要避免引物之间形成,而造成引物自连。
  3. (3) 图中步骤1代表,步骤2代表退火,步骤3代表延伸,这三个步骤组成一轮循环。
  4. (4) PCR扩增时,退火温度的设定是成败的关键。退火温度过高会破坏的碱基配对。退火温度的设定与引物长度、碱基组成有关,长度相同但的引物需要设定更高的退火温度。
  5. (5) 如果PCR反应得不到任何扩增产物,则可以采取的改进措施有(填序号:①升高退火温度       ②降低退火温度       ③重新设计引物)。
大引物PCR定点突变常用来研究蛋白质结构改变导致的功能变化。单核苷酸的定点诱变仅需进行两轮PCR反应即可获得,第一轮加诱变引物和侧翼引物,第一轮产物作第二轮PCR扩增的大引物,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两轮PCR过程中退火时的温度不一样 B . 单核苷酸的定点诱变所属变异类型为基因重组 C . 第二轮PCR所用的引物是第一轮PCR的产物DNA的两条链 D . 利用该技术将某功能蛋白的结构改变属于蛋白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