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知识点题库

不借助仪器凭眼睛观察,有一定的局限性,下列有关观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用显微镜可扩大观察范围 B . 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天体能获得更准确的数据 C . 用放大镜观察指纹更清晰 D . 使用工具后的观察结果肯定正确
Fenton 法常用于处理含难降解有机物的工业废水。其原理是利用 Fe2+和 H2O2 的反应产生能降解污染物的活性成分。现运用该方法降解有机污染物 p-CP,探究有关因素对降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探究:控制 p-CP 的初始浓度相同,实验温度恒定在 25℃或 40℃(其余实验条件见下表),设计如下对比试验。

实验编号

实验目的

温度/℃

pH

浓度/(mg·L-1

H2O2

Fe2+

为②③提供参照

25

3

200

16.0

探究温度对降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40

3

200

16.0

   ▲     

25

10

200

16.0

  1. (1) 请将表格空白处填完整:
  2. (2) 实验测得 p-CP 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实验①、②表明

  3. (3) 研究发现,当温度过高时,由于 Fenton 法所用试剂 H2O2 会迅速分解而导致降解反应较难发生。请写出 H2O2 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4. (4) 为测定不同时间内有机物降解的浓度,需在不同时间从反应器中取样,并使所取样品中的降解反应立即停止下来。根据上图中的信息,给出一种迅速停止反应的方法:
小科同学借助于显微镜观察了三种不同生物的细胞,把观察结果绘制如右图,则这里小科采用的记录方法是(   )

A . 文字描述法 B . 表格记录法 C . 图形记录法 D . 以上都不是
随着高层建筑越来越多,高空坠物伤人事件的发生概率越来越高,小科对物体从高空落到地面的破坏力进行如下模拟探究:

实验器材:几张大小相同的普通白纸、表面涂有黑色粉末的篮球

实验过程:将同一个篮球从不同高度由静止释放,落到铺在地面的白纸上

实验序号

1

2

3

高度/m

1

1.5

2

篮球在白纸上留下的圆斑大小

  1. (1) 实验中,蓝球从高空坠落的破坏力可以通过反映出来。
  2. (2) 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同一物体从高空落到地面的破坏力与有关。
  3. (3) 请从安全角度出发写出一条建议
小明做了如下实验:
  1. (1) 按照如图所示的方法,让一束光沿半圆形玻璃砖的半径射到直边上,可以看到一部分光线的直边上折射到空气中,此时折射角入射角,另一部分光反射玻璃砖内。逐渐增大光的入射角,将看到折射光线离法线越来越,而且越来越弱,反射光越来越强。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使折射角达到90°时,光线就消失了,只剩下反射光线。他把这个发现与小刚进行了交流,最后他们去请教老师,老师告诉他们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折射角变成了90°时的入射角,叫临界角。于是他又用水进行了实验,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2. (2) 根据小明和小刚的探究,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或“×”)

    ①当光以任何角度从玻璃射到空气中时都能发生全反射

    ②当光从空气射到水中时,也会发生全反射

  3. (3) 根据上面小明的探究和已经学过的知识,请你总结一下发声全反射的条件是:①;②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对光合作用进行了探究。他们用氧18同位素分别标记水和二氧化碳中的氧元素,使它们分别成为含氧18的水(氧的相对原子量为18)和含氧18的二氧化碳。未标记的为原子量是16的氧原子,然后他们分两组进行实验,两组实验所用的植物、光照及其他条件都相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二氧化碳

生成的氧气

第一组

H2O

C18O2

O2

第二组

H218O

CO2

18O2

注:H218O---氧18水,C18O2---氧18二氧化碳,18O2---氧18氧气

  1. (1) 该实验所探究的问题是:光合作用释放的中的元素究竟是来自水还是二氧化碳?
  2. (2) 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3. (3) H218O这种水它的相对分子量是
某实验小组猜想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材料、横截面积、长度有关,为了“探究导体电阻与其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 (1) 该实验小组采用镍铬合金和康铜丝为对象,用如图所示电路进行探究,ab、cd是四种不同的金属丝。现有几根康铜合金丝和镍铬合金丝,其规格如下表所示:电路图中四种金属丝abc分别为上表中编号为CBD的金属丝,则d应选上表中的(用表中编号ABCDEF表示)。

  2. (2) 实验电路中为什么不接入电流表?
为了探究“赤霉素对大豆植株高矮特性的影响”。
  1. (1) 甲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生长正常、大小相同的大豆幼苗15株,测量高度后,置于按科学标准配制的培养液中,放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

    ②每天喷洒用清水配制的赤霉素溶液。

    ③20天后测量每株大豆的高度。发现平均高度增加了。

    实验结论:赤霉素有促进大豆植株增高的作用。

  2. (2) 乙同学认为甲的实验结果可信度不高,因为甲没有设置对照组。请你帮助设置对照实验:

    ①取的大豆幼苗15株,置于同样的培养液和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

    ②每天喷洒

    ③20天后测量每株大豆的高度,计算平均高度。

    实验结论:如果20天后,出现 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到“赤霉素有促进大豆植株增高作用”的实验结论。

某科技兴趣小组制作的“真空炮”模型如图甲所示。为了探究弹丸从管口射出的速度是否与弹丸的形状、质量、横截面积等因素有关?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在一根两端开口、内壁光滑、水平放置的透明塑料管左端管口处放置一枚质量为20克的弹丸(弹丸与透明塑料管形成封闭结构),管口两端各放置一块可自由开合的挡板。

②靠近右端管口连接一个抽气机,抽气一段时间后,迅速将挡板1打开,弹丸便可冲开挡板2从右端管口射出

③在透明塑料管壁两侧安装了多套光电传感计时器,测出弹丸在管中不同位置时的运动速度。

④保持弹丸形状相同,改变弹丸的质量,重复步骤①②③

⑤处理相关数据,得到“弹丸的质量与其射出管口的速度”如图乙

  1. (1) 实验中打开挡板1,弹丸就能运动起来的原因是
  2. (2) 根据图乙,本实验可的出的结论是
  3. (3) 为探究“弹丸”的横截面积对出射速度的影响,控制其他量不变,改变“弹丸”的横截面积,多次重复后,实验结果如图丙,实验中直径越小的弹丸出口速度越小,原因可能是
  4. (4) 你认为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弹丸从管口射出的速度?
为探究沙漠中的蝎子在白天为什么把身体藏在数厘米深的沙里这个问题,某同学做了一个模拟实验,并测得以下一组数据:

表面

2cm深处

4cm深处

6cm

深处

干细沙的温度(℃)

26

24

22

20

湿泥土的温度(℃)

24

23

22

21

根据所测得的数据,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A . 干细沙深度越深温度越低 B . 干细沙随深度降温比湿泥土快 C . 表面的湿泥土温度比干细沙的温度低 D . 干细沙的温度总比湿泥土的温度高
维生素C是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不同的饮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不同。下面是小明同学运用学到的实验方法测定橙汁、果味饮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

⑴查找资料:

①维生素是七大营养素之一,水果、蔬菜中含量较高。维生素C是酸性的。

②维生素C是一种无色易溶于水的有机物,能与碘水反应,使碘水褪色;

③淀粉遇到碘水变蓝色。

⑵实验试剂:碘水、淀粉溶液、已知浓度的标准维生素C溶液、蒸馏水

⑶实验过程:

步骤1:在4支试管中分别盛有3.0mL的下列物质:①蒸馏水,②标准维生素C溶液,③橙汁,④果味饮料。分别向4支试管中滴加2滴淀粉溶液。

步骤2:用4支相同的胶头滴管分别向①~④支试管中逐滴滴加碘水至刚好变色,并记录滴数。

⑷实验记录:

测定物质

滴入碘水的数量(滴)

1

8

15

5

试回答下列问题:

  1. (1) 维生素C溶液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现象:
  2. (2) 你认为小明测定的两种饮料中,的维生素C的含量较低;
  3. (3) 有的同学认为测定标准维生素C溶液是多余的,你认为呢?请说明理由:
  4. (4) 化学实验需要控制变量。下列             (填序号)情况会影响到测定结果。
    A . 各试管中滴加的淀粉溶液量不同 B . 被测试物质的体积不同 C . 各实验所用的试管的大小不同 D . 没有用同一规格的胶头滴管滴加碘水
  5. (5) 回顾与反思:实验中所用的淀粉溶液的作用是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最近 4 年来,在南美的亚马孙热带雨林里,发现了 441 个新物种,其中有很多有趣的物种,比如吃素的食肉鱼、身上有耀眼色斑的蜥蜴,只有大拇指指甲大小的青蛙等。

材料二:澳大利亚科研人员在昆士兰州发现了一个“失落的世界”,在这片与世隔绝了数百万年的雨林中找到了 3 个新物种,分别是叶尾壁虎、金色石龙子(一种蜥蜴)和一种居住在巨石堆中的蛙类。

  1. (1) 拇指大小的青蛙个子小,而每到夏天宁波农田里也会出现不少青蛙,这些青蛙却是比较大的,如何判断它们是否属于同一物种?
  2. (2) 根据已有知识,新物种的产生是由于       。(选填字母代号)
    A . 地理隔离 B . 出现天敌 C . 食物变化
  3. (3) 数百万年来昆士兰州的热带雨林始终得以生生不息的最主要原因是(选择生物基本特征的其中一个填写)。
小西家的车库里比较潮湿,经常有鼠妇爬来爬去,而车库外干燥的水泥路上却很少看见,鼠妇喜欢在湿的环境中生活吗?小西开展了如下探究。 

      

  1. (1) 查阅资料:鼠妇又称“灌虫”,它属于(选填“脊椎“或“无脊椎”)动物中的节肢动物门甲壳纲灌虫亚目。   
  2. (2) 作出假设:鼠妇喜欢湿的环境。 

    制定并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各放上一半湿的土壤和干燥的土壤,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该实验的变量是

  3. (3)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 

    环境

    第1 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干燥

    0只

    1只

    2只

    0只

    2只

    潮湿

    10只

    9只

    8只

    10只

    8只

    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鼠妇喜欢(选填“干燥”或“湿润“)的环境。

教室的窗玻璃是双层的。课间,同学在窗外敲玻璃时,小明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为此,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如图所示)。

②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下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共做10次。

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

  1. (1) 实验后,发现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这与实验中的哪一操作不当有关?
  2. (2) 小明改进后,重做了实验,获得了如下数据: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值

    玻璃球弹开的距离/cm

    单层

    79

    78

    82

    80

    73

    84

    84

    82

    81

    80

    80

    双层

    20

    23

    24

    24

    24

    25

    22

    22

    21

    25

    23

    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来反映的。

  3. (3) 实验中为了能使两种玻璃把玻璃球弹开的距离有较大的差异,请你提出一种可行的实验改进办法:
如图1,一束激光从某种玻璃中射向空气,保持入射点不动,改变入射角(每次增加0.2°),当入射角增大到41.8°时,折射光线消失,只存在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全反射,发生这种现象时的入射角叫做这种物质的临界角。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只发生反射,不发生折射。

 

  1. (1) 上述玻璃的临界角是
  2. (2) 折射光线消失后反射光线的亮度会增强,其原因是折射光消失后,入射光几乎全部变为反射光;当光从空气射向玻璃时,(填“会”或“不会”)发生光的全反射现象。
  3. (3) 一个三棱镜由上述玻璃构成,让一束光垂直于玻璃三棱镜的一个面射入,如图2所示,请在图中完成光路图。
小滨阅读课外资料得知:双氧水分解除了用二氧化锰还可用氧化铜等物质作催化剂,于是他对氧化铜产生了探究兴趣。

【提出问题】氧化铜是否也能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它是否比二氧化锰催化效果更好?

【设计实验】他以生成等体积的氧气为标准,设计了下列三组实验(其它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忽略)。

实验序号

KClO3质量

其他物质质量

待测数据

1.2g

/

1.2g

CuO         0.5g

1.2g

MnO2           0.5g

  1. (1) 上述实验应测量的“待测数据”是
  2. (2) 若实验②比实验①的“待测数据”更(填“大”或“小”),说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
  3. (3) 将实验②反应后的固体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称量仍得到0.5g氧化铜,若要验证氧化铜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验证氧化铜的不变。
  4. (4) 【预期结论】氧化铜也能作氯酸钾的催化剂。

    【评价设计】你认为小雨设计实验③和实验②对比的目的是

为探究网传烧烤类食品会产生苯并芘等有害物质的问题,杭州市市场监管管理局做了这样一组实验,“把若干鸡翅放在烤箱中,用电烤箱在180℃、230℃分别烤制10分钟、20分钟和30分钟进行试验。”根据实验结果讲解如何科学“撸串”。(苯并芘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致癌物)

序号

烤制方式

烤制时间(min)

苯并芘含量(ug/kg)

1

180℃电烤

10

未检出

2

20

1.2

3

30

3.6

4

230℃电烤

10

未检出

5

20

2

6

30

5.4

7

生鸡翅

0

未检出

  1. (1) 分析数据表格,空白对照实验是第组;
  2. (2) 由此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
  3. (3) 为了提高该探究实验的普遍性和严谨性,如何进一步完善?
  4. (4) 根据实验结果,对爱撸串的朋友有何科学烧烤建议?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温度对家蚕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关于这个实验的叙述中不疋确的是(   )

组别

A

B

C

蚕卵数(个)

1000

800

1000

培养温度(℃)

16

20

30

培养湿度(%)

75

75

75

孵化出蚕所需时间(天)

10

9

8

孵化率(%)

90

98

68

A . 这个实验的实验变量是温度 B . 这个实验存在的问题是蚕卵数不同 C . 从实验结果来看,最适宜蚕卵孵化的温度是30℃ D . 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孵化出幼蚕的速度越快
下图是市面出售的居家自测新冠抗原试剂盒,内有检测试纸。其测试原理是特制抗体的胶体金颗粒与病毒蛋白结合,可在检测区显色,如果没有检测到病毒蛋白则不显色,检测时质控区未显色则是无效检测,流程如下:

 

  1. (1) 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包括德尔塔、奥密克戎等,从传染病学角度看,毒株属于
  2. (2) 若感染者进行检测,则检测区和质控区的显色情况分别是
  3. (3) 目前我国正在推广新冠试剂盒自测。下列观点支持使用试剂盒自测的有         。 (可多选)
    A . 自我检测,易出现瞒报不报 B . 采样时,样本中病毒含量较低,无法正常显色 C . 自测用时短,成本低,适合居家隔离初筛 D . 感染者去特定场所做核酸检测易造成病毒扩散 E . 检测试剂盒灵敏度可达95%以上,已经达到推广标准
实施“双减”以后,在校就餐的同学们发现食堂配送餐盒的泡沫箱保温效果不是很好。某项目化学习小组开展了“在泡沫箱中添加蓄热材料是否会增强保温效果”的探究。已知该蓄热材料熔点是79℃。

实验步骤如下:

①取大小外观相同的夹层泡沫保温箱A和B,B箱夹层中加入蓄热材料,A箱不做处理。

②将A、B箱体均加热至80℃,箱内放入含等量水的相同烧杯,如下图所示:

③将A、B箱置于相同环境下,利用传感器实时记录水温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分钟)

0

30

60

90

120

150

180

210

A箱温度(℃)

80

70

61

54

47

41

35

30

B箱温度(℃)

80

79

79

76

68

60

53

45

  1. (1) 除温度传感器外,本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2. (2) 该小组通过实验得出“在泡沫箱中添加蓄热材料可以增强保温效果”的结论,请结合表中的信息,说明能得出该结论的证据是:
  3. (3) 请运用所学科学知识解释“泡沫箱添加这种蓄热材料后能增强保温效果”的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