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知识点题库

图像能直观地反映某些科学规律。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

A .      人体唾液淀粉酶的活性 B .         海波受热熔化 C .       稀硫酸中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 D .      加热KClO3与MnO2制氧气

某同学对冰加热,他将冰熔化成水直至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请结合图象写出两个相关物理知识点:

a

b .

如图中的丙、丁是反映晶体熔化和水沸腾规律的两个图象,其中 是反映水沸腾规律的图象,由图丁的AB段能反映出的规律是 

 通过热传播,某物体从固态变为液态,如图是该过程物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这是非晶体 B . 此过程是液化过程 C . t=0时刻物体内能为零 D . 0﹣t1这段时间,物体要吸热

  如图1是“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将试管放入大烧杯的水中,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1. (1) 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将试管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进行加热固体的好处是 .

  2. (2) 如图2所示为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正确的是 (选填“A”、“B”或“C”).

  3. (3) 该固体熔化的图象如图3,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的熔化过程用了 min,BC段该物质处于 态.

 在“探究冰和蜡溶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

  1. (1)

    如图甲所示,温度计的玻璃泡要 在固定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试管壁.

  2. (2) 若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 ℃.

  3. (3)

    图乙和图丙,是小明绘制的冰和蜡的熔化图象,则图 是蜡的熔化图象,判断的依据是 

  4. (4) 实验中小林同学发现冰熔化时间短,不便于观察熔化时的现象,在不改变原来实验装置的情况下,请你告诉她一种延长冰熔化时间的方法:

  5. (5) 细心的小丽发现:在图象乙中,物质第1min和第5min升高的温度不同,其原因是 

如图甲是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象.

  1. (1) 图甲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 ℃.

  2. (2) 由图乙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冰的熔点是   ℃,第7分钟处于 态.

  3. (3) 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 (选填“A”或“B”).

    A.寻找普遍规律               B.减小实验误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此时的温度计显示温度为11℃ B . 海波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 C . 从冰箱里拿出的雪糕会冒“白汽”,这是升华现象 D . 小明从游泳池里出来会感觉冷,这是蒸发吸热​
在电子技术中,经常用锡来焊接电路的接头。图2中,能正确表示锡在焊接过程中温度变化的是(  )

A . B . C . D .
某同学用图甲所示的装置观察海波和松香的熔化过程,并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温度,直到全部熔化后再过几分钟为止.该同学根据记录的数据分别绘制了这两种物化图象,如图乙、丙所示,其中图为松香的熔化图象,海波与松香在熔化过程中的主要区别是

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固体的熔化实验图象,固体甲第6分钟的状态是 , 由图象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的区别是

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小雪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象。

  1. (1) 该物质的熔点是℃。

  2. (2) 在第2分钟末该物质处于(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如图所示是某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准确的是(   )

A . 第5min时物质已全部熔化 B . 在BC段没有吸热,温度不变 C . 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48℃ D . CD段物质已处于气态
某兴趣小组把一固态物质加热后变成了液体,随后停止加热让它冷却变成固体,记录开始冷却后20分钟内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时间/分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温度/℃

95

89

84

80

70

80

75

71

67

64

60

  1. (1) 表格中一个时间的温度值读错了,请你指出:
  2. (2) 请你判断该物体是不是晶体?。说明理由:
  3. (3) 该小组成员甲和乙重做实验,并画出了同一固体的熔化图像如图所示。该物质在BC段(不包括端点)中,处于状态,此时该物质要(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4. (4) 观察并分析:乙所画图像是否错误?造成乙所画图像所示现象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盐水制冰是使用较早的制冰方法,制作出的盐水冰坚实、不易熔化、便于贮藏和搬运,吴兴区STEAM活动小组成员猜想:水中加入盐后会使凝固点降低。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们对此展开研究,实验设计如下:将相同质量的纯净水和一定浓度的盐水放入相同的A、B玻璃杯中再放入冰箱,每隔一定时间用电子温度计测出温度,并将温度数据记录表中。

  1. (1) 请在表中画出该盐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2. (2)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小明得出当盐水浓度越大,其凝固点越低的结论。你觉得在本实验中能得出该结论吗?请说明理由
  3. (3) 水结冰的过程其实是水分子在温度降低之后运动的幅度变小,水分子间易形成有规则的空间结构的缘故。当食盐溶于水时,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形成能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均匀的分散到水分子中去。水中加盐使其凝固点下降,从微观角度你觉得以下猜想不合理的是     
    A . 食盐溶于水中使水分子变小,不易形成有规则的空间结构 B . 食盐溶于水中,钠离子和氯离子会破坏水分子间的空间结构 C . 食盐溶于水中使水分子逐渐停止运动,导致水无法结冰
  4. (4) 根据该STEAM活动小组的实验结果,请试着解释: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以便融雪的原因是
下面是研究“水的沸腾”和“海波熔化”的实验。

 

  1. (1) 图甲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器材规格完全相同,将水加热相同时间后停止,图乙是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请根据图象分析,若不计热量损失,小明、小红从给水加热到水沸腾所需热量较多的是,(选填“小明”或“小红”)由图像可知,两名同学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不同,其原因是

    A.水的质量不同

    B.水的初温不同

    C.当地气压不同

  2. (2) 在做“海波熔化”的实验时,他们采用如图丙的实验装置,将装有海波的大试管放人上面实验的沸水中并取走酒精灯,温度计A和B分别测量海波和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根据两个温度计的示数,绘制出了海波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丁所示,由图象可知,在第8min时,大试管内的海波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第10min后,海波的熔化将 (选填“继续”或“停止”)。
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物质从固态开始加热,它们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加热时间都为 6分钟,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在 3 ~6min 内是液态 B . 甲是晶体,乙是非晶体 C . 在 4~6min 内,甲的内能保持不变 D . 在固态时,甲的比热容小于乙的比热容
在探究“冰的熔化特点”的实验中,如图甲所示是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图乙所示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关系图像,已知冰的质量为100g。

  1. (1) 图甲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
  2. (2) 物质在第5min具有的内能(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第7min时的内能。
  3. (3) 设相同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则BC阶段物质共吸收了J的热量。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

A . 甲图冰在熔化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但仍从外界吸收热量 B . 切断图乙中的传出神经,刺激感受器,不能产生反射但能够产生感觉 C . 丙图中烧瓶装入等量煤油,RA<RB , 可以探究电热与电阻大小的关系 D . 丁图将酒精与水各 10 克混合得到 20 克溶液,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将装有海波的大试管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如图a)。根据温度计A和B的示数,绘制了海波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b)。

  1. (1) 由图像可知,海波的熔点是℃。
  2. (2) 在5~8分钟之间,海波要从热水中热量,其温度保持不变,此时海波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3. (3) 第10分钟后,试管内仍有少量海波不能熔化,其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