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知识点题库

 溶解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①下表是KNO3、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100g水).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KNO3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Ⅰ.上表中的两种物质在40℃时,的溶解度较大;请用相应的数据列式表示该温度时KNO3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  (不要求计算).

Ⅱ.请写出一种将KNO3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

Ⅲ.20℃时,将20g NaCl放入5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

Ⅳ.从NaCl溶液中得到NaCl晶体的方法是

②用硫酸铜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完成下列填空(用编号表示).

所得三个溶液中: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溶液中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是 .

海水晒盐是海水在常温下蒸发得到氯化钠的过程。小柯用氯化钠溶液

模拟该过程,如图:

  1. (1) 乙烧杯中的溶液(选填“是”、“不是”或“可能是”) 氯化钠饱和溶液

  2. (2) 要加快氯化钠晶体析出,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   )
A . 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 B . 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分解制氧气 C . 向等质量的镁粉和铁粉中缓慢地逐滴加入稀硫酸 D . 碳酸钠和稀盐酸在烧杯中反应
t℃时,某硝酸钾溶液100g,恒温蒸发掉10g水,析出了2g晶体,再恒温蒸发掉10g水,又析出了4g晶体,则在t℃时,原来100g溶液是(饱和、不饱和)溶液,硝酸钾在t℃时的溶解度为g.
20℃时,将等质量的NaCl、KNO3分别放入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如图甲所示,升温到50℃时如图乙所示。NaCl、KNO3在20℃和50℃时的溶解度如表所示,则(   )

温度(℃)

20

50

溶解度(g)

NaCl

36.0

37.0

KNO3

31.6

85.5

A .   图甲烧杯①中的格液为20"C时NaCl的饱和溶液 B . 图乙烧杯①中的溶液为50℃时KNO3的饱和溶液 C . 图甲烧杯①中的溶液和图乙烧杯②中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 . 图甲烧杯②中的溶液和图乙烧杯①中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配制硝酸钾溶液时得到下表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

序号

温度/℃

水的质量/克

所加硝酸钾的质量/克

所得溶液的质量/克

28

10

4

14

28

10

6

14

60

10

8

18

A . 28℃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克 B . ①所得溶液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C .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①比②小 D . ③所得溶液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在学习过程中,总结规律要严谨、科学。下列总结出的规律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 . 酸溶液一定显酸性 B . 某物质一定温度时的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 . 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D . 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相同温度下,将两杯质量分数分别为a%与b%(a≠b)的硝酸钾溶液混合,关于混合后的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混合后溶液的质量分数c%=(a%+b%)/2 B . 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将改变 C . 混合后的溶液可能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D . 混合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肯定介于a%与b%之间
在蒸馏水中加入氢氧化钠颗粒,不断搅拌,用温度传感器记录溶解过程的温度变化如图a、c两点观察到溶液中有固体存在,b点固体完全消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75

A .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吸收热量 B . a、c两点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相同 C . b点时,该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 . d点时的溶剂质量大于a点时的溶剂质量
在研究物质溶解性的实验中,小明将5克硝酸钾加入10克水中,充分振荡后静置,现象如图甲。

  1. (1) 小明认为图甲试管中的溶液为该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判断的依据是
  2. (2) 对该试管进行加热,得到如图乙所示的溶液,此时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是。(不考虑水的蒸发,计算结果精确到0.01)
M是硝酸钾或氯化铵其中的一种,硝酸钾和氯化铵在不同温度(t0<t1<t2)时的溶解度如下图所示:

某科学兴趣小组用物质M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物质M是硝酸钾 B . 溶液①为不饱和溶液,溶液②和③为饱和溶液 C . 溶液②中溶质质量分数为37.5% D . 溶液①②③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②>③>①
如图是A、B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信息中正确的是(   )

A . 图中阴影部分表明A,B两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 . t1℃时,A,B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 . t2℃时,B物质的溶解度大于A物质的溶解度 D . t2℃时,等质量的A,B两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溶质的质量相等
在研究物质溶解性的实验中,小明将2g硝酸钾加入6g水中,充分振荡后静置,现象如图甲所示。

  1. (1) 小明认为图甲试管中的溶液为该湿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判断的依据是
  2. (2) 对该试管进行加热(不考虑水的蒸发),得到如图乙所示的溶液,此时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是
在温度不变时,某固体物质的溶液甲,经历如下变化:

据此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 此温度时,该固体的溶解度为30g B . 若将溶液丙蒸发10g水,析出的晶体的质量一定大于3g C . 溶液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 . 溶液乙和溶液丙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如图 1  可表示“M 与 N 的并列关系”,图 2  可表示“M 属于 N 的从属关系”。下列概念间的关系符合图 3 所示关系的是(    )

X

Y

Z

A

溶质

溶剂

溶液

B

悬浊液

乳浊液

溶液

C

压力

重力

浮力

D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浓溶液

A . A B . B   C . C   D . D
下列实验过程与图像描述相符合的一组是(   )
A . 向一定温度下某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钾固体 B . 向等质量的镁、锌中加入稀硫酸 C . 向稀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 . 向盐酸和氯化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氯化钠俗名食盐,是工业生产和生活的一种重要原料,也是实验室里常见的一种药品。表中是20℃时,氯化钠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请你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序号

水的质量(g)

加入氯化钠的质量(g)

溶液的质量(g)

10

2

12

10

3

13

10

4

13.2

10

5

m

  1. (1) m=
  2. (2) 在这4次实验中,得到的氯化钠溶液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填实验序号)。
  3. (3) 计算第3次实验得到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氯化钡是一种可溶性重金属盐,广泛应用于化工领域,其水溶液呈中性。工业上用毒重石(主要成分是BaCO3 , 所含杂质难溶于水,不与酸反应)制备氯化钡晶体。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室中制备氯化钡晶体的流程。

  1. (1) 关于上述实验方案的相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选填字母序号) 。

    A.氯化钡是一种有毒的重金属盐,使用时应注意安全

    B.步骤②将滤渣进行水洗,既能提高氯化钡晶体的产率,又能减少 Ba2+对环境污染

    C.可用重晶石(主要成分是 BaSO4)代替该实验流程中的毒重石,制备氯化钡晶体

    D.滤液Ⅱ是不饱和溶液

  2. (2) 滤液 Ⅰ中还有过量的盐酸,为防止浓缩时产生HCl气体造成污染,需要对滤液Ⅰ处理后再浓缩。处理滤液Ⅰ中过量的盐酸的方法:加入适量的(填物质名称) 。
氯化钡是一种可溶性重金属盐。广泛应用于化工领城,其水溶液呈中性。工业上用毒重石(只要成分是碳酸钡)制备氨化铜晶体。某实验小组模拟工业上制备氯化钡晶体的流程,设计了实验室中制备氯化钡晶体的方案。实验流程如图所示(该毒重石样品所含杂质难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

 

  1. (1) 步骤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滤液II是30℃时氯化钡的饱和溶液,请说明原因:
  3. (3) 关于上述实验方案的相关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 . 氯化钡是一种有毒的物质,使用时应注意安全 B . 该实验流程中得到的副产品二氧化碳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C . 可用重晶石(主要成分是硫酸锁)代替该实验流程中的毒重石制备氟化钡晶体 D . 步骤②将滤渣进行水洗,既能提高氯化钡晶体的产率,又能减少Ba2+对环境的污染
如图甲所示是一种简易的天气预报瓶,瓶内装有一定量的水和硝酸钾晶体,可根据瓶内晶体析出量来判断气温的大致变化。如将瓶子放置于20℃的坏境下,出现的现象如图乙所示。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也会出现如图丙、丁所示的现象。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三种情况下,外界温度最高的是丙图的环境 B . 从图乙到图丙,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C . 图丙中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 D . 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大小关系是:丙<乙<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