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 知识点题库

改革创新历来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财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太和)十有八年,……革衣服之制。……十有九年,……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

──《魏书•高帝纪下》

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楚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四: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五:1982年,(南海)大沥公社实行包产或包干到户,即按人口、劳动力或者按人口比例分包耕地到户,分包户实行经营自主,除必须完成上调任务以外,盈亏自负。……生产面貌均有明显起色,生产者也从过去统一排工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经营其他产业。

──《南海县志•农业》第十四卷

  1. (1) 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其中涉及民生问题的措施是哪项?

  2. (2) 据材料二,概括孝文帝促使鲜卑族“汉化”的主要措施。

  3. (3) 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的主要相似之处?

  4. (4) 据材料五简要分析80年代农村土地经营方式的变化,该变化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什么积极作用。

  5. (5)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请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1. (1) 请写出促进秦国历史发展的一次重大改革和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
  2. (2) 为巩固统治,秦始皇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和地方分别实行怎样的统治措施?这套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 (3) 在文化、交通方面,秦始皇采取了哪些值得称道的统治措施?
  4. (4) 为了巩固北部边疆地区,秦始皇又采取了哪些重要举措?
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就其深度、广度、影响,两者可媲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很清楚秦国羸弱的根源在哪里,简单地说是三个“低下”,一个“落后”。三个“低下”,一是生产力低下,二是行政效率低下,三是军队战斗力低下。一个“落后”是生产关系落后。要改革的话,肯定要从这四方面下重手。

——摘自《“商鞅变法”精神实质的再思考》

材料二: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树根),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国之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材料三: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是继续保存拓跋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北魏统治者必须作出抉择。

——白寿彝《中国通史》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商鞅为了解决三个“低下” 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对秦国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判断,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3.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孝文帝成功处理好“最大问题”具有哪些作用?
  4. (4) 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对改革有何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下图商鞅舌战守旧群臣

材料三:旧贵族由于既得利益受到损害,他们与太子串通一气,诽谤商鞅。……他被诬陷“谋反”,惨遭“车裂”。他虽然不幸,但新法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卫鞅”指谁?孝公是哪国国君?
  2. (2) 材料二中,商鞅代表了哪个阶级?他舌战的对象代表的又是哪个阶级?
  3. (3) 结合所学,你认为商鞅变法中哪条内容损害了这些“守旧群臣”的利益?
  4. (4) 材料三中的哪句话说明这次变法取得了成功?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这次变法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至少答出2点)
  5. (5) 通过学习商鞅变法,你认为商鞅变法对我们国家现在的发展有什么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除奴隶主贵族的世卿世禄制,取消宗室的特权,按军功的大小重新规定官爵的等级和待遇。下级士兵在战争中勇敢杀敌的,也可以得到官爵。

材料二:在法律上承认土地私有和买卖。凡是劳动好,生产粮食和布帛多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

材料三:全国设31个县,官吏由中央直接任免,同时进行户口编制。

请回答:

  1. (1) 以上法令措施出自于哪次变法?这次变法开始于哪一年?
  2. (2) 请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此次变法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3. (3) 这次变法给秦国带来怎样的变化?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当今的中国的崛起更离不开大胆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问题。

【制度创新】无论是古代还是近现代,为了国家的稳定统一,经济的发展中国均采取了一系列制度创新。

【经济创新】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

【文化教育创新】

    “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中心”。让我们与历史进行亲密接触,寻找其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

  1. (1) 战国时期,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各诸侯国进行了一系列变法,下边图片代表了什么变法?秦统一六国后,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在地方上实行了什么行政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2) 筹建新中国成立时,对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打算设立了什么制度?为了解决祖国统一问题,邓.小平提出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
  3. (3) 观察下图,指出以下两种生产工具出现的时期

  4. (4) 根据上图和所学知识,说出我国宋、元时期的主要文学形式是什么?
读图,回答问题。

  1. (1) 请分别写出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最东、最南、最西和最北的诸侯国的名称。
  2. (2) 根据图片及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政治上的主要特点。
  3. (3) 最后完成“扫六合”的是哪个诸侯国?这个诸侯国能够“扫六合”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4. (4) 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个诸侯国,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战国初期还有十几个诸侯国,到公元前221年,实现了“四海一”。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什么趋势?
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中国历史上的多次改革,也深刻影响王朝的兴衰,推动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无市,则民乏矣。无末(工商业)利,则本业何出?“

——选自《管子》

材料二:“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选自《史记·商君五列传》

材料三:汉武帝在开发利源方面最重要的还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包括……新货币的发行以及盐、铁、酒的专利等,这套新经济政策的设计者是桑弘羊、孔仅等。

——傅乐成《中国通史》

材料四:(北魏孝文帝)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1. (1) 根据材料一回答:管子(管仲)指出治国的首位是什么?“本业”指的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涉及到那次变法?这次变法中有关土地制度方面的内容是什么?变法中的哪项措施激励人们“勇于公战”?
  3.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货币的具体称谓是什么?“新货币的发行以及盐、铁、酒的专利”分别指什么措施?(不得照抄原文)
  4. (4) 根据材料四,指出北魏孝文帝采取的举措?
  5. (5) 综上所述,你认为改革成功的因素是什么?
中央电视台《国家宝藏》栏目展示了文物“商鞅方升”(下图)并介绍了它的前世今生。这一文物是商鞅变法中哪一项举措的佐证(   )

 

A . 加重刑罚 B . 奖励农耕 C . 推行县制 D . 统一度量衡
下图是商鞅变法时颁布的铜方量,经测定,该方量容量是202.15毫升。请问此项措施对秦国发展的直接影响是(    )

A .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B . 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C . 促进了文化的进步 D . 削弱了贵族的势力
小明同学参加“历史智多星”竞赛活动,抽取的一道试题为“为什么能推动秦国壮大的商鞅,自己却不能趋利避害,最终被车裂?”对此正确的解读是(    )
A . 触犯旧贵族的利益 B . 改革违背历史潮流 C . 秦孝公不再重用之 D . 推行法令流于形式
制定恰当的政策有利于国家的富强、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孝公用商君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三: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贺楼

步六孤

贺赖

  1. (1) 材料一反映了战国时期的什么历史事件?说说其措施及作用。
  2. (2) 客观评价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人物。
  3. (3) 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的什么措施?该事件有何意义?
  4. (4) 说说材料一和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的相同点。
经济政策影响着经济的发展水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是商鞅变法的内容(部分)

类别

内容

经济

⒈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⒉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⒊统一度量衡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清朝对出海贸易的商船载货重量有严格的限制,甚至规定只准带铁锅一口,每人只许带铁斧一把;船上所有人员必须详细登记姓名、年龄、面貌、履历、籍贯等;船只预先规定往返日期,每人每日只许带米两升。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的哪一措施反映了重视农业生产的政策?当时广泛使用的哪种农业耕作方式,使社会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
  2. (2) 材料二是对哪一经济政策的描述?从社会发展角度对该政策进行评价。
我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的君王,有的勤政爱民,有的荒淫无道。(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并加以改正)
  1. (1)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2. (2) 禅让制代替世袭制,开创“家天下”局面的是启。
  3. (3) 公元前841年,因为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 暴君是周幽王。
  4. (4) 打败商朝暴君,建立西周的的英明君主是周武王。
  5. (5) 约公元前1046年,汤建立商朝,商朝很快强大起来。
  6. (6) 公元前356年,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商鞅开始变法。
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封建制度的确立影响最大的是(   )
A .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B .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C .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D . 改革户籍,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经济活动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商君治秦,……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战国策》

材料四: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五:汉武帝下令:“……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釱(一种刑罚)左趾,没入其器物。”

——《汉书·食货志》

  1. (1) 根据材料一,说出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这则材料所反映的两项内容。
  3. (3) 根据材料三以及所学知识,分析商君治秦的历史作用。
  4. (4) 根据材料四以及所学知识,说出秦统一中国后采取哪些措施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5. (5) 根据材料五及所学知识,说出汉武帝在经济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有人曾经说“商鞅相孝公,为奉开帝业”。这一评价旨在说明(    )
A . 商鞅变法成效巨大 B . 孝公确立皇帝制度 C . 春秋时期诸侯称 D . 战国时期大国争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位秦国国君即位以后,决心图强变革,便下令招贤。商鞅向他提出了一整套富国强兵的发展策略,深得他的信任。在他的支持下,一场给秦国社会变化带来新气象的变法开始了。

材料二:秦二世时,有900多贫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遇上大雨冲毁道路,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误期要被处斩,大家揭竿而起举行了起义。

材料三:秦朝末年的统治使人民处于无法生活的境地,反秦浪潮不断高涨,项羽和刘邦领导的军队不断强大,项羽英勇善战,将秦军主力歼灭,刘邦抓住机遇率军直抵秦都,秦朝统治者被迫出城投降,秦朝灭亡。

根据下列提示回答问题:

  1. (1) 材料一中的“秦国国君"指谁?为了达到“强兵”目的,对有军功的人是如何奖励的?
  2. (2) 材料二中的农民在哪里“揭竿而起”?这次有何地位?
  3. (3) 材料三中“项羽歼灭秦军主力”的战役是哪一次?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争夺帝位的战争被称为什么?
  4. (4) 通过以上材料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感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等。

材料二: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

  1. (1) 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个时期的什么变法?
  2. (2) 材料一变法内容的实施有什么作用?
  3. (3) 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哪个时期的什么改革?
  4. (4)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的感悟。
贾谊的《过秦论》记载:“(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这里记载的是历史上的哪一次变法(    )
A . 商鞅变法 B . 孝文帝改革 C . 管仲改革 D . 王安石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