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 知识点题库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材料二 法家,春秋战国时代一个以君权为核心,法制为手段的思想学派,它盛行于春秋战国时代,为秦朝最为采用。
材料三 识图答题:

  1. (1) 材料一是谁的观点?他所代表的学派思想何时正式确立为我国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被成功实践的事件?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秦朝实行的哪一项政治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3. (3) 请说出图1中的历史人物及其贡献。

  4. (4) 请指出图2和图3分别是我国古代哪两项科技发明?

  5. (5) 如今“哈韩”、“哈日”等风频频来袭,作为当代中学生请谈谈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芈月传》序幕中,芈月对秦军大声疾呼:“你们有多少努力,就有多少回报!”战国时期,秦国的军队特别富有战斗力,有“虎狼之师”之称,其主要原因是(    )

A . 将领冲锋在前的表率作用 B . 作战武器锋利先进 C . 战场立功将士国家赐给田宅和爵位 D . 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变法是战国时期的主旋律,其中发生在楚国变法是(    )

A . 管仲改革 B . 李悝变法 C . 商鞅变法 D . 吴起变法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变法推动了社会进步,其中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的社会改革是(    )

A . 尊王攘夷 B . 百家争鸣 C . 实行分封制 D . 商鞅变法
变法促进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大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观察春秋战国时期考古发现:

 

材料二:阅读史书:

材料三:“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商君

请回答:

  1. (1)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得出这次变法背景中的哪些信息?

  2. (2) 材料二中“教民耕战”指的是这次变法中的哪些具体措施?

  3. (3) 引用材料二中的一句话,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

  4. (4) 据材料三,你认为商君最值得你学习的是哪种精神?

某校七年级(2)班的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这课时,表演了一出历史短剧。下列各项中,错误的是(  )

A . 甲同学扮演秦孝公任命商鞅主持变法 B . 乙同学扮演被国君派往地方任职的官吏 C . 丙同学扮演获得军功的大将接受爵位 D . 扮演秦孝公的甲同学向全国颁旨:禁止土地自由买卖
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说:“秦国新法十年,秦民大悦……秦成为第一大强国。”“推行新法”的代表人物是    (    )
A . 管仲 B . 商鞅 C . 秦始皇 D . 北魏孝文帝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战国初期,秦国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和赋税改革,都晚于其余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落后于齐、楚、燕、赵、魏、韩六个大国。为了增强秦国实力,在诸侯国的争霸中处于有利地位和不被别国吞并,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

商鞅,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其变法内容有: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准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战;推行县制。其在秦执政二十余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

  1. (1)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并归纳出商鞅变法在当时产生了哪些影响?
  2. (2) 从材料中能看出商鞅变法获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3. (3) 依据材料指出商鞅变法的内容中,能反映中央集权思想的措施是什么?
  4. (4) 通过学习谈谈你对于变法或改革的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

材料二:他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要求,于公元494年将都城迁到洛阳。之后大张旗鼓地进行改革,他规定:官员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通婚。

  1. (1) 材料一反映的是哪场改革运动?其主要的作用有哪些?
  2. (2) 材料二中的“他”是指哪一位历史人物?这场改革有哪些作用?
  3. (3) 任何改革运动要成功,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试从两场改革的历史背景出发,回答两场改革各顺应了怎样的时代要求?
商鞅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A . 使秦国富强起来 B . 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C . 得到了秦国国君的支持 D . 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材料二:为了便于学习和接收汉族先进的文化……孝文帝要求南迁的鲜卑人……一律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之中。

  1. (1) 材料一中的“卫鞅”指谁?他改革的时间是?
  2. (2)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卫鞅改革的措施。
  3. (3) 材料一中的改革有什么影响?
  4. (4) 材料二中的孝文帝是哪个朝代的人?他的改革有什么作用?
  5. (5) 根据上述材料,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颁布法令,……努力从事农业,耕种和纺织生产粮食不帛多的,可以免除劳役和赋税;从事工商业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做奴婢;贵族没有军功,不能享受世袭特权;……集中小乡镇为县,设置县令、县说丞管理,共三十一个县。

材料二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对商鞅变法的评价,小明和小芳产生了分岐(见图)

  1. (1)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材料指出,对后世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影响最深远的哪一项措施?
  2. (2) 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商鞅变法?为什么?
  3. (3) 据材料二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
  4. (4) 结合你的学习经验,归纳历史上变法(改革)成功或失败应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
  5. (5) 这次变法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这对当今社会的发展有什么重要启示?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

——《战国策.秦策》

材料二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1. (1) 材料反映的是战国时期一次著名的变法,这次变法的名称叫什么?材料一中“商君”指的是谁?他是在哪个国君的支持下进行变法的?
  2. (2) 这次变法对国家的强大有哪些积极作用?
  3. (3) 材料二中,哪些改革直接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哪些改革提高了人们劳动积极性?
  4. (4) 结合当前改革开放,谈谈商鞅变法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什么。
经济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图片_x0020_100013

材料二

图片_x0020_100014

材料三

图片_x0020_100015

材料四

图片_x0020_100016

  1. (1) 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2. (2) 材料二反映的是商鞅变法中的什么措施?他的变法措施中对秦国封建制的确立和巩固起了关键作用的又是哪一项?
  3. (3) 这一水利工程的名称叫什么?它的修建有何意义?
  4. (4) 材料四是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请问是什么?
  5. (5) 综合上述材料,说一说促进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商鞅规定:秦国的士兵只要斩获敌军“甲士”(军官)一个首级,就可以获得一级爵位“公士”、田一顷、宅一处。斩杀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最高是二十等爵“彻侯”,有封地并可征收租税。这一规定使秦国(    )

①军队战斗力大大提高    ②军功地主大量涌现

③宗室贵族势力加强    ④统治基础得以扩大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为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舌战守旧群臣图

材料二: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

  1. (1) 在历史学习中,通过对历史现象之间联系的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清晰地认识历史,发现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请将下面示意图中的空格补充完整。

    A      B     C     D

  2. (2) 材料一中,商鞅代表的是哪个阶级?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这些“守旧群臣”利益损害最大的是哪一项?
  3. (3) 材料二中“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是指什么?材料认为其产生怎样的影响?
  4. (4)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教民耕战”的具体措施和作用是什么?
  5. (5) 通过学习商鞅变法,结合当今改革开放,谈谈商鞅变法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

材料二  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材料三  (太和)十有八年……革衣服之制。十有九年……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

  1. (1) 材料一中辅佐“桓公”改革最终称霸的贤相是谁?
  2. (2) 材料二反映的是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商鞅后来被车裂而死,其改革成功了吗?请说明理由。
  3. (3) 据材料三概括改革的措施。此次改革在历史上有何影响?
  4. (4) 综上所述,一次改革能否成功,取决于哪些因素?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1. (1) 材料一反映的是哪次变法?是在谁的支持下进行的?
  2. (2) 图二是我国古代哪一重要工程?是谁主持修建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 385 年,秦献公夺取政权,接着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制定户籍制度,建立了四个县,削弱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为后来的商鞅变法做了准备。公元前 361 年,秦孝公即位,痛感"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决心进行改革。就在此时,商鞅来到秦国。他以"强国之术"说服了孝公,孝公让他主持变法。

材料二∶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秦惠王即位,商鞅被旧贵族"车裂"而死。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商鞅主持变法的有利条件。
  2. (2)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商鞅变法?为什么?
  3. (3)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你认为商鞅变法是成功还是失败了?并说出你的理由。
《商君书•境内》对商鞅变法有着这样的记载:“能得甲首(指敌军甲士之首)一者,赏爵一级,益田一顷,益宅九亩。”从材料中所反映的措施来看,商鞅变法有利于(    ) 
A . 加强中央行政权力 B . 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C . 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D . .减轻老百姓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