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 知识点题库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就必须与时俱进,敢于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孝文帝召见群臣,说:“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和罢官。”

材料三:  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经济方面

保护农工商业,提倡开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发展科学技术

政治方面

广开言路,准许民众上书言事;精简机构,裁汰冗员,澄清吏治

文教方面

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文;鼓励兴办学堂,创设京师大学堂;提倡办报、译书、出国留学

军事方面

整顿陆海军,裁减冗兵,采用新法练兵,增强海防实力

──摘自中华书局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四:兹依照本法令……所指导的办法,将用以束缚定居在地主领地上的农民和家务农奴的农奴制度永远废除。

材料六:  1978年12月18日的北京,白雪皑皑,空气新鲜。在“文革”结束之后,中国面临向何处的重大历史关头,在这里召开了一次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极为重要的会议……中国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对该国历史发展具有什么进步意义?

材料五:过去的西洋文明史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

──1868年某日本官员

  1. (1) 材料一记载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次改革?这次改革对秦国起到了什么作用?

  2. (2) 孝文帝的改革在历史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 (3) 拉开这场维新运动序幕的是什么?请写出这场维新运动的一位代表人物。

  4. (4) 材料四是俄国颁布的法令,它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有什么作用?

  5. (5) 材料五反映的是日本近代史上的哪一重大改革性历史事件?

  6. (6) 材料六指的是哪次会议?这次会议做出了怎样的伟大决策 ?

  7. (7)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17日在北京表示,改革进入攻坚期,因为要触动固有的利益格局。“现在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但是,再深的水我们也得趟,因为别无选择,它关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中国的发展根本上要靠改革,必须全面深化改革。结合以上内容,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根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
A . 确立县制 B . 奖励生产 C . 废除井田制 D . 废除贵族世袭特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礼者不足多。

﹣﹣商鞅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请回答:

  1. (1) 材料一表明商鞅什么思想?他的思想体现哪一学派的观点?
  2. (2) 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至少两点,不得摘抄原文)
  3. (3)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是如何为“始皇”“并天下”奠定基础的?
  4. (4) 引用材料中一句原话来说明商鞅变法的主要依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材料二: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卫鞅虽遭不幸,但新法仍然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益强盛。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卫鞅”指的是谁?“孝公”是哪一时期哪国的国君?
  2. (2) 材料一中“卫鞅”的主张是什么?变法取得哪些成就?
  3. (3) 根据材料二,分析变法为什么遭到旧贵族的强烈反对?
  4. (4) 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商君变法”的结局如何?有人说,“商君”被车裂意味着“商君”变法的失败。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事末利(工商业)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隶)……。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

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东汉·王充《论衡》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的原因。
  2. (2) 材料二中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什么措施?除此之外,商鞅变法在经济、政治以及军事方面还有什么措施?(各举一例即可)
  3. (3)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相继变法,其中秦国商鞅变法最为彻底。下列属于商鞅变法的内容的是(    )
A . 奖励军功 B . 颁布均田令 C . 宣布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D . 实行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
观察秦朝疆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问题

  1. (1) 图中A是秦朝的都城 , B是秦长城西起点:,C是秦长城的东起点:
  2. (2) 请在以下示图中填出秦朝疆域的四至.

  3. (3) 填出下图中A,B,C分别是战国七雄中的哪几个诸侯国.

  4. (4) 战国时期各国进行了变法,其中以哪国的什么变法最为成功,说说此次变法的历史意义。
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秦国封建制度的确立起决定作用的是(    )
A . 废除旧贵族特权 B . 奖励耕战 C .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D . 建立县制
商鞅变法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其主要内容不包括(    )
A . 改穿汉服 B . 奖励军功 C . 建立县制 D . 奖励耕织
商鞅变法废除了旧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秦国以后兼并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下列措施中对战斗力提升帮助最大的是(  )
A . 废除井田制 B . 废除世袭特权 C . 奖励军功 D . 改户籍制度
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主要原因是(    )
A . 全国使用铁制工具 B . 大兴水利工程 C . 商鞅变法 D . 推广牛耕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种。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

材料二:

鲜卑姓

汉姓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贺兰

丘穆陵

独孤

步六狐

尉迟

  1. (1) 材料一中的“商君”是指谁?
  2. (2) 材料一反映了商君的哪些改革措施?(说出三项即可)
  3. (3) 材料二中的表格与哪一次改革有关?这次改革对民族关系的发展有何历史作用?
  4. (4) 通过上述改革,谈谈你从改革中得到什么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斌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柘,畦畎相望,连宇高甍,阡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

材料三:(北魏孝文帝)曰:“国家兴自北土,徒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 (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回答:

  1. (1) 材料一中的“商君”实行变法是受到了谁的支持?这次变法中有关土地制度方面的改革内容是什么?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3. (3) 材料三反映了孝文帝采取的什么重要举措。他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
  4. (4) 结合以上两次改革,你认为改革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在秦国所领导的变法运动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他在开始实行变法时,为了取得老百姓的信任和支持,先“立木”取信于民,以严明法令。“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是对他令出必行的做法给予高度的赞扬。但变法遭到没落奴隶主黃族的反对,最后他被车裂而死。

材料二:按照在前我杀敌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相应的耕地、住宅和官职,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貴族特权。几是努力从事农业生产、多缴租税者,免其徭役。

  1. (1) 材料一中的“他”是谁?谁任用他进行变法?
  2. (2) 材料二中变法内容最能得到哪些阶层的支持?
  3. (3)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这次变法对秦国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改革是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改革是一种普遍的历史现象,改革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历史发展相始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论语》

材料二: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秦集史》

材料三:“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1. (1) 材料一是哪位霸主通过改革使得富国强兵实现了称霸的目的?
  2. (2) 材料二中的商鞅变法处于我国哪一历史时期?变法得到哪位君主的支持?这次变法有什么作用?
  3. (3) 材料三的哪个少数民族什么改革事件?材料反映的是改革措施中的哪项?这次的改革起到什么作用?
  4. (4) 综合三则材料,请你谈谈上述改革给我们什么启示?
“确立县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军功……”;“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以上材料叙述的是(   )
A . 商鞅变法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B . 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 C . 西周分封制和孝文帝改革 D .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和孝文帝改革
历史上的变法改革,不管变法者结局如何,总是以推动历史发展的居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生记·商君列传》记载:“……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家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下面对商鞅变法的两种不同评价,也都出自《史记·商君列传》:

“(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欢喜、高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家丰衣足食。”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恨者。”

材料二:

图片_x0020_100007

  1. (1) 结合材料一或者所学知识指出秦国百姓因为变法的哪一条措施而高兴?宗室贵戚又因为哪一条措施而怨恨?
  2. (2) 你对商鞅变法有何基本评价?
  3. (3) 依据材料二,孝文帝改鲜卑姓为汉姓的目的是什么?
  4. (4)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孝文帝改革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我国拥有许多世界级文化遗产,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
  1. (1)

    (精湛的工艺)

    材料一 

    结合所学,按照所给示例,选择材料一中的任两副图片加以说明(不可选择图3)。

    示例:图3的商鞅方升是战国时期秦国至秦朝的标准量器,反映了商鞅变法和秦朝巩固统一的历史。

  2. (2)

    (智慧的遗存)

    材料二 

    上面图片所反映的重要著作分属四个朝代,请将相关字母填入下列中国历史沿革示意图对应的表格中

  3. (3)

    (惊世的工程)

    材料三  春秋时期,吴国最初出于军事需要,在扬州附近开凿了一条沟通长江和淮河的“邗沟”。秦以后,改建了邗沟新道,为以后大运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隋代为了转运江淮地区粮草,加强东北地区边防,解决北伐高丽转运粮草的需要,隋炀帝开凿永济渠,重修江南河,形成了以洛阳为中心,北达今天的京津地区,南达太湖流域,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的运河,成为中国东部地区南北交通的最重要通道。这不仅使运河沿途城市经济发展,唐代的东都洛阳、北宋汴京、南宋临安都处于这个运河之上,而且大运河也成为维系唐宋政治中心正常运转的生命线。

    根据材料三中文字所描述结合所学,把下面的隋朝大运河示意图补充完整。

    ①城市名称(三点):

    A涿郡今() B()(中心) C余杭(今杭州)

    ②四段运河名称(从北向南顺序):

    a永济渠b() c邗沟 d(

  4. (4)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历史作用。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力推改革]

材料一:

商君洽参,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叁策一》

材料二:

鲜卑姓改为汉姓

鲜卑姓

汉姓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贺赖

丘穆陵

独孤

步六狐

贺楼

 [探究改革]

材料三: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说:“秦国新法十年, 秦民大悦,路不拾遗,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秦成为第一强国。

材料四: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了“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的多元文化融合景象。

  1. (1) 材料一中“商君”是谁?材料中的哪一句为改革的推进营造了公平的社会环境?
  2. (2) 材料二中的姓氏改变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再列举出该事件中的一项措施。
  3. (3) 材料三中“民勇于公战”与改革中施行的哪一政策有关?依据材料指出“秦国新法”的实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4. (4) 结合材料四,请你归纳材料二所反映的这场改革产生的影响?
  5. (5) 通过上面的分析与探究,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均能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A . 顺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 B . 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 C . 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D . 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