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知识点

1、背景: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    
2、战国时期的主要思想派别、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1)墨家:创始人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    
(2)儒家:代表人物是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民贵、君轻”)
(3)儒家:代表人物是荀子,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4)道家:代表人是庄子,主张:治国要顺其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的人格。    
(5)法家:代表人是韩非,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核心思想是法治,最先被统治者所采用——秦始皇)    
3、影响: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知识点题库

“百家争鸣”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高峰。对此贡献杰出的代表人物是(   )

A . 孔子 B . 孟子 C . 董仲舒 D . 李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歌颂世俗生活,主张……,以自由平等反对封建特权和等级制度。
——北师大版九上教材
材料二 “我不同意你所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伏尔泰语录》
材料三 社会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不同学派称为“诸子百家”。
——北师大版七上教材
请回答:
(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是哪一历史事件的反映?
(2)结合所学概括指出材料一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出现的共同历史背景。
(3) 受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影响,18世纪末,西方出现了哪些重大的革命运动?
(4)请概括上述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性质的根本区别与作用的共同之处。

“失败是成功之母”体现的是诸子百家中哪一家的思想(     )

A . 道家 B . 儒家 C . 兵家 D . 法家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大动荡的时期,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各种学说蓬勃兴起,出现了学术思想领域的繁荣景象。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 (1) 提出“世间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的思想家是谁?他的学说集中记录在哪部书中?

  2. (2)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他作为大教育家又提出了什么教育主张?(举一例即可)

  3. (3) 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是哪一学派的思想?这一学派的集大成者是谁?这一学派的思想后来成为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制王朝的治国思想,这一王朝是?

在“百家争鸣”的时代,社会影响最大的是儒墨两家,故有“非儒即墨”之说。然而秦朝统治者践行的却是法家思想,其原因在于(  )

A . 主张兼爱反对战争 B .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C . 提倡法治专制集权 D . 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下列主张属于儒家学派的是(    )

A . “无为” B . “仁” C . “法与时移” D . “兼爱”、“非攻’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的是(    )  

A . 儒家思想 B . 法家思想 C . 墨家思想 D . 道家思想
代表思想家:

思想家

地位

思想主张

墨子

墨家的

创始人

主张“”“”,要求人们互爱互利;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提倡节俭

孟子

儒家的代表

主张实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反对一切的战争

荀子

主张实行“”,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庄子

道家的

代表

强调治国要顺应,认为人生应追求,要保持独立的人格

韩非

法家的

集大成者

强调以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专制统治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的流派(  )
A . 儒、道、墨、法 B . 墨、儒、法、道 C . 法、儒、道、墨 D . 道、法、墨、儒
学习历史有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
A . 孔子“有教无类”,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 B . 夏桀暴政,人民怨声四起 C . 西周灭掉商朝,实行分封制 D .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以来,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的局面。

材料二:泉城广场齐鲁文化长廊中有12尊山东历史名人雕像,其中有四人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们是孔丘、孙武、墨翟、孟轲。

  1. (1) 材料一中“社会急剧变化”主要指什么?
  2. (2) 请从材料二中找出战国时期的儒家学派思想家,并说出其主张有哪些。
  3. (3) 孔丘的言论被收集在哪本书里?有哪些教育思想?
经济活动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

——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传》

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战国策·秦策》

材料三:“时海内大乱……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八十七《晋纪九》

  1. (1) 材料一人名中蕴含了丰富的时代信息,据此你可以推论春秋时期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一现象引发了急剧的社会变革,由此导致了当时思想领域怎样的局面?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君治秦”的历史作用。
  3. (3) 材料三反映了西晋末年怎样的历史现象?该现象对我国以后的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 (4) 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法家、纵横家等都开办私学,聚徙讲学,各家在讲学活动中创立了新的学派,在理论上自成体系,标新立异。其中以儒家和墨家的规模比较大。儒家设立的私学,首推孔子。据史书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摘编自曲士培《中国大学教育史》

材料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子曰:由!诲汝知之呼!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材料三  孟子认为“大丈夫”是人生的最高目标,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孟子所谓的“大丈夫”具备四种重要的德行。“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全力发展此“四端”,便会成为具有浩然之气的“大丈夫”。

——摘编自《中国通史》

材料四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浑然一体,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1. (1) 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墨家和法家的代表人物各一位。
  2. (2) 材料二中的“子”是指谁?材料内容包含了哪些值得借鉴的学习方法?
  3. (3) 据材料三指出孟子认为“大丈夫”应具备怎样的道德规范?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孟子的政治主张。
  4. (4) 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如何正确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治民无常,唯治为法……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该思想流派所持的治国理念是(    )
A . 以德治国,反对刑罚 B . 无为而治,崇尚自然 C . 以法治国,厉行赏罚 D . 兼爱非攻,提倡节俭
社会发展促进思想解放,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道德经》

材料二:战国时期,各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

材料三:他主张“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还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认为取得民心才能的天下,并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材料四  他们主张实行“法治”,以法治国,加强中央集权,提出重赏罚,重农战,主张顺应时代潮流,实行变法改革。这些思想为中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1. (1) 材料一是中国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他创立了哪一思想流派(学派)?
  2. (2) 材料二中的“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是指什么事件?根据材料指出,这一事件有何影响?
  3. (3) 材料三中的“他”是谁?他是哪一学派的代表人物?
  4. (4) 材料四是中国哪一学派的主张?战国时期这一学派的著名代表人物是谁?
  5. (5) 通过探究,你认为思想解放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著名的学者张维为认为:为什么西方老是读不懂中国,从根本上讲,是意识形态的偏见和欧洲中心论的视角,使西方无法理解一个在数千年没有中断的伟大文明基础上形成的现代国家。以下材料均摘编自其文章《中国,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所谓“民族国家”,在西方政治话语中几乎就等于“现代国家”。18﹣19世纪期间,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政治运动在欧洲兴起,“民族国家”亦随之兴起。欧洲最早形成的“民族国家”可以说是法国。

在亚洲,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也形成了“民族国家”,加入欧洲列强,并在1894﹣1895年的甲午战争中击败了作为传统国家的中国。

材料二  1895年甲午战争的惨败,给中国人民带来前所未有的耻辱……中国面临的不是强与弱,而是更严峻的存与亡的问题了。朝野上下发出了“保国、保种”的呼声。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又进一步道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

梁启超于1902年首先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中华民族是我国境内所有民族从千百年历史演变中形成的、大融合的结果。汉、满、蒙、回、藏等民族融为一家,形成了多元混合的统一大民族。后来孙中山等革命派也接受了梁启超关于“中华民族”的观点。

材料三  中国既是古老文明,也建成了现代国家,两有的长处结合在一起,这就是今天的中国。所以我用的是“文明型国家”。“文明型国家”具有超强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不会跟着别人亦步亦趋,不合照搬西方或者其他任何模式,它会沿着自己特有的轨迹和逻辑继续演变和发展。这种“文明型国家”的政治和经济模式在很多方面过去与别人不一样,现在也与众不同,今后还是自成体系。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最早形成“民族国家”的原因,并指出日本明治维新的局限。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概念的时代背景,并分析其积极意义。
  3.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哪一繁荣局面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列举两例新中国“与众不同”的民主政治制度。
2019年3月24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向到访的中国国家主席习.平赠送了一份特殊礼物—1688年法国出版的首部《论语导读》法文版原著。该特殊礼物反映出法国很早就有学者宣传(   )
A . 儒家思想 B . 墨家思想 C . 道家思想 D . 法家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整个社会处于动荡与巨变之中,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社会政治经济急剧变动的时代,也是哲人辈出的时代,又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兴盛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人的本性是什么,围绕这些问题,诸子各派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争鸣辩论,为后世留下了一座极为丰富珍贵的思想宝库。

——《高中语文读本》必修三

材料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材料三: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学派相互抨击,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法家思想、兵家……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学术的繁荣,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岳麓版课标教材《历史》必修三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和各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
  2. (2) 材料二体现的是哪家学派代表人物的道德观念?这一学派的创始人是谁?
  3. (3) 依据材料三,简述“百家争鸣”出现的重要意义。
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寸代”。这是因为战国时出现了(    )
A . 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B . 诸侯争霸局面 C . 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D . 商业繁荣局面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一言论体现了对立双,方可互相转化的哲学思想。这一言论出自下列哪一著作(    )
A . 《道德经》 B . 《论语》 C . 《孟子》 D . 《韩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