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知识点题库

在“诸子百家”中,儒家学派对后世影响最大,这一学派的创世人是( )


A . 孔子 B . 老子 C . 墨子 D . 韩非子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它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极大地影响了东亚和东南亚思想文化的发展,是世界文明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谁?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2)儒家思想和儒生在秦始皇时期遭到了怎样的厄运?
(3)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代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发挥和改造,提出了什么主张? (2分)从此以后儒家学说在中国取得了怎样的地位?

回答有关百家争鸣的问题:

  1. (1)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谁?请说出他的主张。

  2. (2) 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请写出代表其思想的著作名称及其思想要点。

  3. (3) 法家思想代表了战国后期的历史潮流。请写出法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主张。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同学对各种主流思想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封建正统思想的奠基者”“法治思想的建立者”“朴素辩证法的提出者”“兼爱非攻的倡导者”,按顺序它们分别应代表(    )

A . 儒、道、墨、法 B . 法、儒、道、墨 C . 儒、法、道、墨 D . 道、法、墨、儒
如图是位于苏州市中心观前街的玄妙观,创建于公元276年,是当时全国最大的道观(道教宫庙).至今己有1700多年历史,所以被称为“江南第一古观”。观内保存着一尊老君像石刻,乃是唐宋时期作品。老君的原型应该是(    )

A . 老子 B . 孔子 C . 墨子 D . 韩非子
某班在编演有关“百家争鸣”的历史剧中,扮演韩非子应说的台词是(    )

A . 强调“以礼治国” B . 主张“礼仪教化” C . 强调“以法治国” D . 主张“无为而治”
情境分析:分析下列情境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 (1) 情境一:孔子离开鲁国,带着一批学生周游列国,希望找个机会实行他的政治主张。他先后到过卫国、曹国、宋国、郑国、陈国、蔡国、楚国。这些国家的国君都没有用他。孔子在列国奔波了十四年,碰了许多钉子,年级也老了、末了,他还是回到鲁国,把精力放到整理古代文化典籍和教育学生上面。

    分析:该情境中孔子会向各国的国君宣传哪些主张?这些国家的国君为什么都没有重用孔子?请列举孔子整理的两部文化典籍。

  2. (2) 情境二:公元前1世纪的某一天,古罗马的执政官凯撒大帝穿着灿若朝霞的丝织长袍进入剧场,在场的百官及贵夫人们惊叹声此起彼伏,觉得凯撒大帝简直“帅呆”了。于是穿中国锦衣绣服,成为当时男女贵族的流行时尚。

    分析:情境中凯撒大帝的丝袍是通过中国对外交流的一条重要商路得到的。这条商路被称为什么?谁开辟了这条商路“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为管理西域的军事、政治,保护往来商旅而设置了什么机构?”

孔子是中国文化名人,他的思想博大精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判读下面三张关于他的图片,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

①他是思想家,四处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②他是教育家,推动了我国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 ③他认为人才应有多种优良素质,主张“兼爱”、“非攻”④他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倡法治和改革

A . ①②③ B . ①② C . ②③ D . ②③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是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等

材料二: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陆续灭了六国,采用法家为主、兼蓄并用其他学派思想的做法,追求“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格局。

——摘编自韦政通《中国思想史》等

材料三:秦始皇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还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现经济集中化……

——斯托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护“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

——《“大一统”之梦》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
  2. (2) 秦朝在地方上以什么制度取代了分封制?它在中央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3. (3) 概括材料二中秦统治者创新制度所具有的历史条件。
  4. (4) 秦始皇最先将谁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国?
  5. (5) 秦始皇是如何“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的?
“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
A . 国家繁荣,社会稳定 B . 统治暴虐,人民抱怨 C . 人民安家乐业 D . 社会急剧变化
下列哪一项是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    )
A . 私学的兴盛 B . 诸侯国的兼并战争 C . 社会大变革 D . 人的解放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有一位思想家提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他善于从正反两面思考问题。
 

材料三


材料四:“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 (1) 图中所示人物是谁?他创立了什么学派?他的言论被整理在哪一部著作中?
  2. (2) 请简要概括材料一中人物的思想?
  3. (3) 对于材料一中人物提出的思想,秦汉两朝统治者的态度截然不同,请你用史实证明这一观点。
  4. (4) 材料二中的思想家是谁?他是什么学派的代表人物?
  5. (5) 材料三中的人物是谁?他提倡什么?他的思想得到哪国国君的赏识?
  6. (6) 上述材料出自哪一著作?他的作者是谁?
军事格言“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出自(  )
A . 《论语》 B . 《道德经》 C . 《孙子兵法》 D . 《孙膑兵法》
中西人文精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时至今日,在各自的文明发展中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人文”主义思潮主要指的是儒家思想的两位代表人物的核心思想。其一是孔子的“仁”的思想,其二是孟子的“民本”思想。不管是孔子的“仁”,还是孟子的“民本”,都体现了关注人,重视人的作用。在这个时期强调个人道德的重要性,而不是再次强调神的重要性,认为人有了道德才配天命,而“德”却是用来“保民”和“爱民”。其他如道家、墨家等,都有强烈的人文关怀。

——摘自《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材料二: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新启蒙思潮首倡人文主义,也从此奠定了西方人文主义的基本传统。从词源说,Humanism (人文主义、人本主义或人道主义)源于拉丁语Humnitas(人文的),其基本精神在于强调尊重人,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的利益。它的批判矛头直接指向封建意识形态、等级制度和宗教神学。

——摘自《中西人文主义精神比较》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和墨家是如何体现人文关怀的?
  2. (2) 文艺复兴的先驱是谁?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文艺复兴并非简单的“复兴”?
  3. (3) 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中西人文主义思想的基本精神是什么?有什么现实意义?
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曾经说过:“从孔子那里我读到一颗爱心;在孟子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墨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在韩非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
  1. (1)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韩非的“冷眼”体现在什么地方?
  2. (2) 在政治上,孟子是怎样继承和发展孔子学说的?
  3. (3) 春秋战国是一段诸侯割据争霸、战争硝烟频仍的时期,关于战争,各家观点不一,浅谈墨家的看法。
  4. (4) 有人认为,在日益现代化的今天应该完全抛弃孔子的思想,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请说出观点并说明理由。
某班同学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他们拟定了以下研究题目。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 . 《孔子办学:谱写古代教育新篇章》 B . 《铁型牛耕: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C . 《春秋争霸:加强了周天子的王权》 D . 《诸子百家:筑就中华民族的精神》
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是民族赖以生存的支柱。

材料一:

图片_x0020_100010

材料二:这是一些脍炙人口的故事,这是一些必须铭记的姓名,这是一些仍在闪光的思想,这是一些难以忘却的情怀。这也是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何况这场大辩论,还留下了那么多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留下了建设家园的美好理想,应对变革的思想资源,凝聚民心的价值体系,指导人生的智慧结晶,让我们受益至今。

——易中天《百家讲坛》

材料三: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焚书之命,行偶语之刑”,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四:(汉武帝)继位之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又于第五年设置五经博士,启用好儒术的田蚡为相。田蚡把博士中不治儒学的人一律开除,招聘数百名儒生补充进来……到了西汉末期,超过三万名儒生进入皇家学术机构。

——摘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材料五: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徳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摘自习.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 (1) 请写出图一文物所属的远古居民的名称。图二的文字碎片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请写出它的名称。图三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最大的青铜器,请写出它所属的朝代。
  2. (2) 材料二中“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指的是战国时期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写出其发生的社会原因。
  3. (3) 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有何影响?反映了诸子百家中哪家思想?
  4. (4) 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推崇的治国思想是什么?为此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
  5. (5) 根据材料五,概括指出习总书记要求我们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正确的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
  1. (1) 黄帝联合一些部落,在涿鹿与炎帝展开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最后炎帝失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
  2. (2) 公元前841年,周幽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
  3. (3) 在原始社会后期,我国的许多地方就出现了青铜器。
  4. (4) 春秋时期发生了一些著名战役,如: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
  5. (5) 战国时期道家 代表人物是老子,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我国商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文化文明成就突出,灿烂繁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 分)

材料一:商周时期文明成就

   ②    ③

示例:我选文物③,它是西周青铜器利簋,腹内铭文记述了牧野之战,见证了武王伐纣的历史。

材料二:鼎最初作为食物器皿,逐渐演化为重要的祭祀礼器,直到成为家国宝器。西周时期的用鼎制度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士三。春秋战国时期, 风气大开,思想活跃,鼎的纹饰更加简练舒朗,神兽形象纷纷登场,宴饮、征战等纹饰明显增多。

——据 CCTV-10《百家讲坛》

材料三:作为一个坚定的孔子的信徒……荀子又是诸子中的一个综合者,他批评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但同时对于庄子的天论,有很多的吸收,因此发展出“天人之分”的学说。

——严文明《中华文明史》(第一卷)

  1. (1) 上图所示是具有代表性的商周时期的文物,展现了中华文明勃兴之际的成就。请仿照示例,任选①②中的一件文物,进行说明。
  2. (2) 材料二反映了哪些重大史实?试举一例。鼎在我国历史上有何象征意义?
  3. (3) 写出材料中荀子和庄子分别所属的学派,并根据材料概括战国时期思想发展呈现的特点。
党中央要求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衷心拥护。战国时期有一学派的主张与此主张相符,这一学派是(   )
A . 儒家 B . 道家 C . 墨家 D . 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