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书坑儒”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异同 知识点题库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材料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请回答:

  1. (1) 材料一是何时谁人所言?他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2. (2) 材料二是何时谁人所言?他的突出贡献是什么?
  3. (3) 这两人的思想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是典型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中央权力的巩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二 凡是不属于孔子的儒家学说范围之内的学说,都要加以禁止,使它们不能发展。不正确的邪说灭绝之后,纲纪才能统一,法令制度才能明确,民众才知道应该遵守什么。
——董仲舒(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吏部负责选用、考核管理,户部管理户口、赋税,礼部长官礼仪,兵部负责军政,刑部掌管刑法、诉讼,工部负责土木兴建。三省六部间既分工合作,集思广益,提高效率,又互相牵制,加强了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 (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元史·地理志》

  1. (1) 诗中的秦王指的谁?作者赞美他的什么功绩?他为管理国家创立的制度是什么?

  2. (2) 上述材料是董仲舒给汉武帝提的什么建议? 此建议在中国史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3. (3) 材料三是对我国古代哪一种制度的描述?这种制度的有什么优点?

  4. (4) 元朝是我国国土最辽阔时期,为此元政府创立的新的行政管理制度是什么?该制度的最高行政机构是什么?

自古至今,东西方政治制度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发展历程,并呈现不同的发展态势。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倘使我们说,这种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也是可以的。
——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策创新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并以此淘汰了已成为社会发展桎梏的绝对君主制。新政体……形式也还是13世纪末以来英国政府的传统形式,但其实质内容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1777年的《邦联条例》是为管理新的美利坚合众国而准备的第一份文件,它允许中央政府对纯国家事务有管辖权,而将其他所有事务交给各州管理。这一安排并没有给国家政府控制诸州的足够权力,这一缺点在1785至1787年的大萧条时期变得尤其明显。面对当时的困境,联邦政府发现自身几乎束手无策。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我认为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正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我们若不着重本身人事,专求模仿别人制度,结果别人制度,势必追随他们的人事而变,我们也还得迫随而变,那是何等的愚蠢。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回答:
(1)材料一中 “秦汉是一个大变动”指的是秦朝创立了何种政治制度? 汉武帝时在思想方面是如何加强这种制度的?
(2)材料二中“一种全新的政体”指的是何种政体? 该政体通过哪一法律文献得以确立?
(3)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新生的美国是通过哪一文件解决材料三中所面临的“几乎束手无策”的困境?
(4)结合以上材料,分析材料四,你能得出什么启示?(不得照抄原文)

在我国历史上,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存在了两千多年,影响深远。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还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现经济集中化。……——斯托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护“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大一统”之梦》

材料三:唐太宗常说“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

唐太宗问魏征:“何谓明君?”魏征:“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太宗以为然。并说:“主欲知过,比籍忠臣。”

材料四: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材料五: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下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1. (1) 秦始皇最先将谁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国?

  2. (2) 秦汉统治者各是如何“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的?

  3. (3) 材料三体现了唐太宗的哪些执政理念?请各举一例说明他是如何践行这一理念的?

  4. (4) 材料四中的“帝”指哪位皇帝?请指出丞相这一官职设立的朝代?

  5. (5) 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这一机构的设立标志着什么?

中国从古到今,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相辅相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位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国。他废除了所有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任命,并向政府负责的官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唐太宗

材料三:北宋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来自淮河以南地区。淮南每年向都城汴京运送粮食六百万石,丝绸、茶叶等物品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京城。……南方地区经济持续发展,支撑了南宋半壁江山。

材料四:清朝……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作出了严格的限制。(后)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

  1. (1)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新皇帝”是谁?为巩固统治,这位“新皇帝”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2. (2) 这个新皇帝和西汉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都加强了思想,其各自的措施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二指出,这种制度叫什么?其到了明清之后,开始僵化,请写出其僵化的表现。

  4. (4)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到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出现了怎样的变化?概括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5. (5) 根据材料分析,清朝实行的是什么政策?另一方面,清朝时期,政治方面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其标志是哪个机构的设置?

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者的根本着眼点是(    )

A . 钳制思想,摧残文化 B . 加强文化专制 C . 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D . 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
秦始皇与汉武帝的做法最大的不同是(  )

A . 开发边疆地区 B . 对待匈奴的态度 C . 政治制度 D . 对待儒学的态度
董仲舒提出,与儒学相异的学术“皆绝其道”,使文化的一统与政治的一统相一致。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  )
A . 焚书坑儒 B . 八股取士 C . 设立太学 D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材料二:统一思想,归本儒家,便是要使全国人有一致的信仰,让大家在相同的目标下,致力于共同的利益,所以统一思想是有其必要的。……因此,我们平心而论,董仲舒统一思想,尊崇儒术的呼吁,其功当多于过。

——李威熊《董仲舒与西汉学术》

材料三:……僇力本(农桑)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四: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北周政权,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的曙光。……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交融的基础之上。

请回答:

  1. (1) 以上材料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思想主张?谈谈这种思想主张对当今社会有什么作用?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的学说在公元前2世纪是怎样发展为“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的?
  3. (3) “商君”的行为体现了哪家的思想?据材料三回答商君采取了哪一经济措施?
  4. (4) “从平城到洛阳”后,孝文帝推行的“汉化”政策对民族关系发展有何历史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兼爱”(互爱互利)、“非攻”(反对不义战争),“尚赞”(选贤举能)等思想至今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

材料二: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的书籍一律销毁。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儒生和方士活埋。

——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1. (1) “兼爱”“非攻”是春秋战国时期哪个学派的观点?
  2. (2)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春秋战国时期哪个学派的观点?它体现了这个学派的什么核心思想?
  3. (3)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史实?
  4. (4) 根据材料三,请问现代化治国的方略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 (1) 请列举秦朝、西汉、明清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分别是什么?
  2. (2) 清朝为了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了维护国家的领土和主权做了很多努力,请从平定叛乱、反抗外来侵略、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统治三个方面各列举一例。
嬴政统一全国后“自以为功过五帝,地广三王”,下列哪一项不能反映他的功绩(   )
A . 统一文字 B .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C . 开疆拓土 D . 焚书坑儒
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影响深远。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秦始皇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非常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还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现经济集中化……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护“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

材料四:唐太宗常说:“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唐太宗问魏征:“何谓明君?”魏征说:“君之 所以明者,兼听也。”太宗以为然,并说:“主欲知过,比藉忠臣。”

材料五: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材料六  故宫某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1. (1) 材料一认为“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是千年古国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指的是什么制度?秦朝和元朝在地方管理体制上分别实行的是什么制度?
  2. (2) 秦始皇最先将谁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国?
  3. (3) 秦汉时期,统治者是如何“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的?
  4. (4) 材料四体现了唐太宗的哪些执政理念?请举一例,说明他是如何践行这一理念的。
  5. (5) 材料五中的“帝”指哪位皇帝?请指出丞相这一官职设立和废除的朝代。
  6. (6) 导游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这一机构的设立标志着什 么?
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说:“自从儒家成为官方承认的学问,并可以作为晋身之阶后,表面上看来儒家是胜利了,但实际上却使它逐渐丧失了其独立的批评与自由,……”材料中作者认为儒学的发展(    )
A . 推动了封建教育的发展与繁荣 B . 吸收了道家、法家等各派的合理成分 C . 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D . 成为了维护统治的工具
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杰出的封建帝王。但他们在处理下列某个问题时态度截然相反,这个问题是(   )
A . 国家统一 B . 经济措施 C . 中央集权 D . 儒家思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片_x0020_100005

材料二  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问只许收藏秦吏、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的书籍一律销毁。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儒生和方士活埋。

材料三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家思想;同时他重视教育,在中央兴办太学,在地方兴办国学。

材料四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 (1) 根据材料一,孔子提出了怎样的治国主张?孔子在教育对象和教育方法两方面对教育事业留下了什么“绝大影响”?
  2. (2)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史实?这一史实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 (3) 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但其目的相同,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4. (4) 依据材料四,归纳“百家争鸣”出现的重要意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如何正确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因为有诸侯存在)。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材料二:偃说上(汉武帝)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材料三: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系“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秦汉以后)即使是在分裂割据的年代里,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各族统治者和民众的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

  1. (1) 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纷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为解决这一问题,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
  2. (2) 材料二中的“上从其计”后采取了什么措施解决了地方对中央的威胁?除此之外,为了监督地方官员汉武帝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3. (3)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秦朝统治者用以“规范,整齐”思想的措施是什么?汉武帝选择的“统治思想”是什么?他们采用不同统治思想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4. (4) 为了解除北方匈奴的威胁,秦始皇、汉武帝各采取了什么措施?
  5. (5) 综上所述,概括指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在儒家思想争取官方认可的东周时期,人们对孔丘表示尊敬的称呼通常是“孔子”、“孔夫子”。汉武帝时期,经济发展和国力强大要求思想上的统一,儒家思想正好适合此时的要求,于是孔子成为了被神化的“圣人”。由于封建统治者一直假借孔子之名灌输钳制人们思想和个性的封建文化,为冲破旧的落后的传统文化束缚,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发起了“打倒孔家店”运动。

——摘编自王荣芳《从孔子称谓看儒家思想地位的变化》

  1. (1) 图一中的人物是谁?他有哪些贡献让后人把他视为“万世师表”?
  2. (2) 根据材料二回答:从东周到近化,偶家思想的地位有何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图三

材料二:“书籍被烧毁,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 郭沫若

材料三:“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 董仲舒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图一、二、三分别反映秦朝采取哪些措施巩固统一?
  2. (2) 材料二所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的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历史事件,“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的什么历史事件?
  3. (3)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跟哪一位皇帝有关?为加强中央集权他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4. (4) 材料三中的“孔子之术”指的是哪一学派?创始人是谁?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5. (5) 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秦汉两个朝代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分别是什么?其根本目的又是什么?
秦汉四百余年的孕育与熔铸,为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奠定了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只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秦汉的方士与儒生》

材料二: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分成三十六郡,以后又陆续增设至四十余郡,在郡下设县。 这些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单位。

——《秦汉史》

材料三: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

——《汉书》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不要人民读书”和汉武帝“只要人民只读一种书”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 
  2. (2) 材料二中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在地方实行什么制度? 这项制度对后世有怎样的影响?
  3. (3) 材料三中“主父”指的是谁?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