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 知识点

前提:15世纪初,明朝经济繁荣,国力雄厚,成为世界强国。
目的:明成祖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换取海外的奇珍。
概况:
(1)时间:1405年到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
(2)路线: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3)活动:满载丝绸、瓷器、茶叶及金银货币等物品,赠送礼品,发展友好关系;开展贸易,互通有无,互补互利。
地位:郑和下西洋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意义: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
(1)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2)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3)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4)积累的丰富的航海经验。
(5)郑和本人的勇敢、不怕困难和卓越的组织领导能力等。

郑和下西洋 知识点题库

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与新航路开辟这一历史事件前后发生的(   )

A .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B . 明朝郑和七下西洋 C . 马可波罗来到中国旅行 D . 康熙帝领兵抵抗沙俄的入侵
《来自星星的你》主人公都教授于1603年8月25日(中国明朝后期)从外星球掉落到朝鲜大地。如果当时他到中国,最不可能(    )

A . 听郑和下西洋的故事 B . 了解科举制度 C . 学习活字印刷 D . 翻阅《红楼梦》
《全球通史》:“在15世纪早期这段异乎寻常的历史中,……航海业以其杰出的技术和惊人的范围,明确证明了中国在世界航海业中的领先地位”。能证明以上观点的是(    )
A . 郑和下西洋 B . 吴国船队到夷洲 C . 郑成功收复台湾 D . 清军进入台湾
明朝郑和的远航,时间长,规模大,沟通了和亚非欧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联系,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点(地区)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出发地点:刘家港

B.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的地区之一:红海沿岸

某历史兴趣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收集到一些资料。下面这组图片资料体现的主题是(    )

A . 唐朝的经济繁荣 B . 明朝的科技成就及影响 C . 古代的对外友好交往 D . 古代中国的民族关系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

——-威尔斯《世界简史》

材料二:中国丝绸从海路外传虽然开始很早,但只限于官方贸易。到宋代,除官方丝绸贸易外,民间商人向海外进行丝绸贸易的,也蓬勃发展。

材料三:郑和7次下西洋:

图片_x0020_51

材料四:(清朝前期)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的,管制甚严。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种种规章制度专为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

  1. (1) 唐朝时,对外友好往来的活跃是其“开放”“兼收并蓄”的表现之一,试举两例说明。
  2. (2) 根据材料二,宋代丝绸贸易有了有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设有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这一机构叫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的出发点是什么地方?最远达到什么地方?
  4. (4) 材料四反映了清政府实行的什么政策?该政策给清朝带来什么影响?
  5. (5) 唐朝和清朝对外政策有何不同?对此你有何感想?
某历史兴趣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收集到一些贷料。下面这组图片资料体现的主题是(    )

A . 古代的对外友好交往 B . 明朝的科技成就及影响 C .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D . 唐朝的经济繁荣
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友好往来是古代中国对外关系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丝绸之路是一条贸易之路,更是一条友谊之路。在中华民族同其他民族的友好交往中,逐步形成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特征的丝绸之路精神。

——习.平在2016年4月29日的讲话

材料二: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材料三:某历史文献记载:“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年,所历……三十余国,涉沧溟(大海)十万余里。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波狂澜。”

  1. (1) 据材料一,概括“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开辟“丝绸之路”的背景事件。
  2. (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伟大僧人”的名字及其留下的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3. (3) 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个朝代的哪一历史事件?据材料三,概括这一事件的特点。
“自永乐三年(1405年)(我)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以下对此材料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事件名称——郑和七下西洋 B . 起止时间——1405—1433年 C . 事件影响——促进友好交往 D . 事件性质——进行殖民掠夺
在古代,中国曾领先世界;在近代,中国受尽劫难;在当代,中国人民自强不息,正在为成为世界强国而努力奋斗。据此,回答问题。

【古代:灿烂辉煌篇】

材料一:

【近代:自强雪耻篇】

材料二: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重要的无非两件大事,一个是发展问题,一个是安全问题。国防,是人类社会发展与安全需要的产物,它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荣辱兴衰的根本大计。

——《中国国防历史与国防建设》

【当代:大国崛起篇】

材料三:60多年前,亚非29个国家和地区领导人出席了万隆会议,形成了团结、友谊、合作的万隆精神……亚非国家加强互利合作,能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积极效应。

——习.平在亚非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四:中国把自己的事办好,保持合理的发展,本身就是对世界巨大的贡献。而且中国还在越来越多地承担应尽的国际责任和义务。

——李克强总理答记者问

材料五:深圳市1980--2008年工业产值增长示意图。

材料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的十九大报告高举习.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引领亿万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摘自《人民日报》

  1. (1) 从材料一示意图,可以看出汉朝的海陆“丝绸之路”连通了中国与哪个大洲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自1405—1433年间,明代航海家郑和为扩大中国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率船队七下西洋,请问郑和船队最远到达什么地方?
  2. (2) 根据材料二,一百多年前,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兴建了哪些近代军事工业?(请举一例)。为加强海防,洋务派作了哪些努力?近代哪场战争的胜利洗雪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
  3. (3) 在材料三的这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哪一外交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在亚非等国的支持下,中国于1971年10月,取得了哪项重大的外交胜利?
  4. (4) 为了“把自己的事办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在农村改革中推行了什么制度?这个制度的推行有何意义?
  5. (5) 读图分析,请用一句话概括深圳特区前28年的经济发展状况。深圳特区的建立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发挥了什么积极作用?
  6. (6)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继续努力?
明朝永乐年间,国家强盛统一,政治较为清明,开展了大规模的外交和外贸活动。与之相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
A . 张骞出使西域 B . 班超经营西域 C . 玄奘西行天竺 D . 郑和下西洋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我国古代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广泛开展,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而且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宋朝采取奖励通商的政策,给予外国商人优惠待遇。当时的泉州,广州等地都设有“蕃坊”,专供外国商人居住。蕃坊的管理者由外商中最有德望的人充任,由朝廷任命。外国商人聚居的地方,还设立外商子弟学校,称作“蕃学”。

——摘自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

材料三:明朝前期,社会安定,国力雄厚。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的船队七下西洋.最后一次航行,船队正在穿越印度洋回国时,62岁的郑和病逝在他的宝船上

——摘自齐世荣《世界史》

  1. (1) 材料一中的图反映的是谁出行的路线?他及其弟子为后世留下的佛学经典著作是什么?
  2. (2) 依据材料二,说出宋朝政府海外贸易的政策和主要港口。宋朝在港口设立什么机构对海外贸易进行管理?
  3. (3) 依据材料三指出郑和下西洋的前提条件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郑和七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
  4. (4) 综合以上材料概括从宋代开始对外交往在线路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英国科学史专家李约瑟博士说:“中国海军在1100-1450年无疑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这里所说的“世界上最强大的中国海军”是指(    )
A . 忽必烈的船队 B . 郑成功的船队 C . 郑和的船队 D . 戚继光的船队
15世纪初,一位航海家七次进行远洋航行,成为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这位航海家是(    )。
A . 张骞 B . 鉴真 C . 郑和 D . 戚继光
唐、宋、元、明四个朝代我国的海外交往都比较繁盛,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 (1) 唐朝统治者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请举出唐朝对外友好交往的两件典型史实。
  2. (2) 宋朝时,海外贸易兴盛,四大发明中,用于海上交通并促进航海事业发展的是哪一发明?
  3. (3) 元朝时,意大利一位旅行家到中国,并写成了一部书,这位旅行家是谁?
  4. (4) 明朝对外关系既有友好关系又有战争冲突,请具体举出哪2件事例。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用明成祖的话来说就是“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国”,用《明史·郑和传》的话来说就是“示中国富强”。据此推断,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
A . 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 B . 发展海外贸易 C . 将儒家思想传播到海外各国 D . 进行殖民扩张
从古丝绸之路到现今的"一带一路",中国对外交流日益深入和扩大。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对外交往的范围更加广泛,且具有持续性;对外交往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使节来往、留学生、贸易交流、宗教往来等。唐朝频繁的对外交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促进了东亚、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

———摘编自袁行需主编《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材料二:宋元时期,在工商业发达的基础上,海外贸易有所发展,由于当时西夏、辽、金、蒙古与宋对峙,宋军费支出浩大,不能不谋求广开财源,注目于发展海外贸易。南宋偏安江南之 .后,中西陆路交通几乎断绝,海外交通空前发达。

——摘自《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三:1405-1433 年,郑和率船队 7 次下"西洋",规模之浩大,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

郑和7 次远航,船队最多时有船 200 多艘,最少的一次也有 60 余艘。其中最大的海船可乘千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海船。郑和的船队有严整的编队,船只分工明确,分别承担载人、载货、运粮、装淡水等任务,还有战船护航。仅首次下西洋时,就有 27000 多人,其中有使臣、官兵、航海技术人员、财务人员、宗教人士、翻译、医生 、厨师、工匠等。

材料四:清朝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 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做出严格的限制。(后)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

——材料三、四摘编自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

材料五: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互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习.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日本派到中国学习的使节,在当时称为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宋元时期海外贸易和海外交通发展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和能够实现远航的条件有哪些?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
  4. (4) 材料四中清朝的对外政策是什么?此政策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积极和消极影响?
  5. (5) 从材料五中概括丝路精神的核心。
  6. (6)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唐朝至清朝对外交往的变化趋势。
“15世纪初期的中国将领,几乎于葡萄牙人乘船绕过非洲抵达印度一百年前,就率领海军对印度洋做过七次远征。”材料描述的事件是(    )
A . 鉴真东渡 B . 玄奘西行 C . 郑和下西洋 D . 戚继光抗倭
明成祖是明朝第三位皇帝,在位期间开创“永乐盛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去虏之近,制虏之便,莫有如今日者也”,蒙古因素既是明朝迁都北京的真正意图,又是明朝迁都北京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定都北京之后,明朝的使命便是以北京为政治中心,将南方的经济重心与北方的政治和军事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全力构建新的“华夷秩序”,真正实现中国的“南北一体化”。

——摘编自田澍《明朝迁都北京与多民族国家治理》

材料二:在发展文化事业方面,明成祖采取了繁荣文化事业的政策。他尊儒纳士,兼用杂流,咏歌写赋…尤其令人称道的是,明成祖组织文人编纂了多种图书,其中最著名的是《永乐大典》。这是我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部类书,由3000文士历时5年编成,保存了我国15世纪以前大量的文化典籍。它不仅是我国的文化宝库中的珍品,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也享有崇高的地位。

——摘编自侯书森《权力史鉴》

材料三:汉唐是明成祖心目中的盛世。在他看来,“万邦无不归顺者,圣人之统也”。正如汉有“张骞凿空”一样,他派郑和数次出使西洋,正是为了实现他“帝王居中,抚驭万国”的雄心。明成祖命郑和“往东南诸国赏赐宣谕”,借以“敦睦邦交”。

——摘编自晁中辰《明朝对外交流》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从军事、经济角度分析明朝迁都北京后面临的问题,并归纳迁都对中华民族的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归纳明成祖繁荣文化事业的措施,并概括《永乐大典》的意义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的政治目的,并分析其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