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 知识点题库

2011岁末,中国第一部海洋文化纪录片《走向海洋》在中央电视台多个频道隆重推出,收视率节节攀升,今年又在全国多家电视台重播。一道独特而醒目的海洋文化景观,激起国人对相关历史的追溯。请回答:

  1. (1)

    1405年,郑和率领60(或大小200)余艘船只,载着2万多人和大量物资下西洋。这向人们昭示了什么?

    航行的蒸汽轮船

  2. (2) “使人类活动的舞台逐渐由大陆扩大到海洋,相对隔绝的欧、亚、非、美洲开始联接成一个整体。”这是对世界近代史上哪一重大事件的评价?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哪个国家首先开启了蒸汽轮船航行的历史?

  3. (3) 清政府推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海上活动带来了哪些危害?

下列有关郑和下西洋的发言,其中正确的是(  )

甲:和平使者,扬威异域       乙:探寻新路,寻找黄金        丙:友好往来,促进交流       丁:殖民先驱,海盗鼻祖。

A . 甲和丙 B . 甲和乙 C . 乙和丁 D . 丙和丁
他的足迹,“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他是(    )
A . 张骞 B . 郑和 C . 戚继光 D . 郑成功
1405~1433年,率船队七下西洋,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航海家是(   )
A . 张骞 B . 玄奘 C . 鉴真 D . 郑和
请你在下面的比例尺上给大家标出郑和七次下西洋所处的时段(   )

A . A B . B C . C D . D
观察下列航海路线图,在这条航线上从事航海活动的著名航海家是(    )

A . 达·伽马 B . 麦哲伦 C . 哥伦布 D . 郑和
习.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文化上的体现是: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丝绸之路开创性地打通东西方大通道,首次构建起世界交通线路大网络;……推动了科学技术的交互传播;助推了多样性文化交流,是东西方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相互浸染、相互包容的重要纽带。

——摘自《求是》

材料二:唐代中国,是世界文化的重心,是世界历史演进的总动脉。融合域外文化的唐文化成了世界性文化,深为当时世界各国人民所向往。……他们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唐文化传播四方,促进了中外文化大交流。

——摘自《中外文化交流史》(王介南)

材料三:郑和七下西洋,海上丝绷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他人一分财富。

——《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

  1. (1) 材料一中“打通(陆上)东西方大通道”的是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什么历史意义?
  2. (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他们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把唐文化传播四方”的史实各一例。归纳唐朝的对外政策有何特点?
  3. (3) 据材料三,郑和与海外各国交往有什么特点?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读下图,比较甲、乙两次远洋航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乙的航海时间比甲早了近100年 B . 都促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 C . 航行目的都是殖民扩张掠夺财富 D . 都促进了不同区域间的文明交流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众多领域都曾领先于世界。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上。

【丰富的遗产】

材料一  如图

【创新的制度】

材料二  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科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英国大百科全书》

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孙中山

【兼容并蓄的态度】

材料三  古代中国对外交往简表

时间

史实(部分)

西汉

开辟丝绸之路;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唐朝

玄奘西行天竺;A    东渡日本,遣唐使来华

元朝

马可·波罗来华

明朝

B    先后七次下西洋

【领先的理念】

材料四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yuan tuo)、鱼、鰍鳝孕别之时,罔罟(gu)、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这段话的大意是说,在植物开花生长的季节不得进山砍伐,在鼋、耄、鱼、泥鰍、鳝鱼等繁殖的季节不得将渔网、毒药投放在湖泊、河泽之中,确保这些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发育,之后才能获得这些自然资源)——《荀子》

  1. (1) 材料一图一是战国时期我国修建的一项水利工程,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人类请指出该水利工程的作用。图二、图三是两宋时期商业繁荣下的文明成果,请你任选一幅图,从其反映的角度列举出一条这一时期商业繁荣的具体表现。
  2. (2) 材料二中的“考试制度”是我国选官制度的一大创新,其正式创立的标志是什么?宋代出现了“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氛围,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这与宋初实行的哪一政策有关?
  3. (3) 依据所学知识,写出A、B处对应的人物。
  4. (4) 材料四反映了中国古代很早就关注自然问题,请写出春秋或战国时期持有这种主张的一位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写出一位思想家及其主张即可)。
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属于历史评价的是郑和下西洋(    )
A . 先后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B . 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C . 比欧洲航海家远航早了半个多世纪 D . 载有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各类物品
中外交流是文明发展的重要方式,不同的对外政策往往会导致不同的结果。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片_x0020_100008

材料二: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几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由提海道清宁,番人仰赖者,皆神之赐也。

——摘编《中国古代史资料选集》

材料三:清朝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认为天朝“物产丰盈”,不需要外洋货物……这一政策使中国远离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潮流,一直到鸦片战争中国大门被列强的炮火轰开。

  1. (1) 根据材料一,请回答宋代对外贸易的主要通道是什么?宋代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叫什么?
  2. (2) 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哪一对外交往史实?这一事件体现了我国古代外交的什么传统?
  3. (3)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清政府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产生了怎样的严重恶果?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片_x0020_100007

材料二:

图片_x0020_100008

材料三:固步自封是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很大的消极作用。它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四: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文明交流互鉴应该是对等的、平等的,应该是多元的、多向的。……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促进亚洲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

——习.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时期促进中外交流的两件史实分别是什么?
  2. (2) 结合所学,指出郑和远航最远到达哪里?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一历史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清朝采取的对外政策。根据材料三指出,该政策产生的影响。
  4. (4) 根据材料四,概括文明交流互鉴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国际联合考古团队于2017年在非洲的曼达岛挖掘出了拥有中国血缘的人骨遗骼和“永乐通宝”铜钱,还在附近发现了自称是中国水手后代的“瓦上加人”。这可证明(   )
A . 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的交融 B . 戚继光远赴非洲抗击倭寇 C . 郑成功打败了荷兰的侵略者 D . 郑和下西洋到达非洲海岸
“15世纪初,一位航海家七次远洋航海,依靠宝船和友谊留下千古佳话”,这段话中提到的航海家是(    )
A . 鉴真 B . 玄奘 C . 郑和 D . 戚继光
1415年,郑和及其船队在归国途中帮助了苏门答腊国王平定了叛乱,达到了“诸番镇服” 的效果。随后,非洲东海岸和东南亚诸多国家纷纷来华朝贡贸易。由此可见,郑和下西洋(   )
A . 提高了明朝的国际影响力 B . 促进了人类航海事业的发展 C . 平定了东南沿海倭寇叛乱 D . 推动了明朝朝贡贸易的发展
人类不断突破自身生活的区域,走向更广阔的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主要出口丝织品种物产,如来自中亚的毛皮、毛织品的玻璃、珊瑚、珍珠……也出口肉桂、大黄和优质铁。作为回报,中国也得到了各、玉石和牲畜,来自波罗的海的琥珀角,以及来自罗马诸省的玻璃、珊瑚、珍珠……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欲耀兵异域(外国),示中国富强。

——摘编自《明史・郑和传》

材料三: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摘自[德]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材料四: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摘自[德]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 (1) 材料一所述中西方贸易得益于哪一条商道的开辟?对当时社会发展有何意义。
  2. (2) 材料二所述事件的目的是什么?归纳其在人类航海事业的作用。
  3. (3) 材料三中最先实现“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是哪位航海家?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探寻新航路对世界发展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明交流互鉴共享】

材料一:

15世纪以来,各洲之间国际流通中的商品种类大大增加。贸易的扩大促进了股份公司的出现和发展。客观上推动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摘编自《文化交流与传播》

【冲突对抗人类浩劫】

材料二:30年代的世界局势并未像美国所希望的那样向前发展,反而出现了越来越不利于美国的变化,最终迫使美国走上了反法西斯战争的道路。局势的变化首先表现在美国主张的“欧洲均势”政策被打破。……其次,美国在远东地区的利益日益受到威胁和损害。

——据刘国玲《论二战中美国从中立到参战的原因及其影响》

【合作共赢中国智慧】

材料三:

2015年,习.平出席第70届联合国大会,发表了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2017年2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中。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16世纪东西方加强世界联系的两件大事。简要说明世界联系加强的重大意义。
  2. (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美国的“希望”是什么。试从当时世界局势角度分析有哪些“不利于美国的变化”,又是什么事件“最终迫使美国走上了反法西斯战争的道路”的。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所倡导的原则和理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外交关系中,如何运用这些原则和理念?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朝)船队遵行“不可欺寡,不可凌弱,共享太平之福”的原则,每到一处,访问当地的首领,赠送礼物,表达友好交往的意愿。同沿途国家发展贸易,宣扬明朝国威。所到之处,受到当地人民的欢迎,返航时,许多国家和使节搭乘他们的船只,前来中国进行友好访问。

——据徐作生《郑和宝船扬帆世界》整理

材料二:“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能轻易放过的。”

——【英】《安德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材料三:在一路开拓的过程中,欧洲人在非洲沿海建立殖民地,并开始掳掠非洲人为奴,将其通过“死亡航线”运回欧洲进行贸易,而其生存环境尤为恶劣:“船舱难以忍受的拥挤、令人室息的闷热,生病的奴隶被抛进海里淹死……”

——据许倬云《大航海与西方的崛起》整理

材料四: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为此,我愿提出4点主张。第一,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第二,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第三,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第四,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习.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深度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节选)(2019年5月15日)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船队受到当地人民欢迎的原因。
  2. (2) 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英国利用“中国的禁烟运动”这一“战争机会”发动了哪次战争?战后强迫中国签订了哪一不平等条约?
  3. (3) 材料三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4. (4)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深度文明交流互鉴的认识。
“郑和时代的中国,则是真正承担了一个文明大国的责任:强大却不称霸,播仁爱于友邦,宣昭颁赏,厚往薄来。”从材料中不能解读出的信息是( )
A . 郑和下西洋为明王朝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 B . 郑和是传播和平的使者,他传播的是“以和为贵”“四海一家”的中华文明 C .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D . 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同海外各国的友好关系
明朝时,郑和能够完成七次下西洋壮举的主要原因是(    )
A . 国力强盛 B . 造船技术高超 C . 地理和航海知识丰富 D .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