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 知识点题库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二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材料三 经济特区的设立,是国家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步骤。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实验场,经济特区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1. (1) 材料一上图中所示航海活动是哪一位航海家的壮举? 他所率领的船队最远到达了哪些地方?

  2. (2) 上述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哪个朝代实行的什么政策?

  3. (3) 1980年,我国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请列举出其中两个。

  4. (4) 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到什么启示?

九年级某班在以“我国的对外交往”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中,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制作了以下表格,请你一起参与。

历史时期

对外交往状态

对外交往史实

交往通道

典型事例

汉朝

对外开放

陆路为主

丝绸之路

唐朝

海陆并举

1.①

2.鉴真东渡日本

宋、元、明前期

海陆为主

1.海上“陶瓷之路”

2.②

明中后期、清

④实行海禁政策,限制海外贸易

  1. (1) 在表格中①、②、③处填入合适的内容。

  2. (2) 在明清国力衰退后,我国出现了边疆危机,涌现了很多民族英雄,试举一例。

  3. (3) 图中该④处的政策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

  4. (4) 由不同时期的对外政策产生的影响,我们从中得出什么认识?

郑和描述船队远航的情景时说:“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波狂澜,若履通衢……”郑和的船队能在黑夜里辨识航向主要是因为(    )

A . 郑和的船队庞大 B . 明朝的造船技术先进 C . 指南针用于航海 D . 水手有高超的驾驶技术
阅读下列所给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一为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图二为文成公主入藏。

材料二:1793年,中国中央政府正式颁行了一个法律形式的文书,记载有如下内容:驻藏大臣督办藏内事务,应与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平等共同协商处理政务.所有噶伦(政务委员)以下的官员以及活佛隶属于驻藏大臣,无论官职大小都须服从驻藏大臣的命令。

材料三: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国的进步与发展,也促使以后的经济跟不上。

请回答:

  1. (1) 请你根据材料一的图一写出郑和下西洋到达地区的路线。

  2. (2) 文成公主入藏的事件发生在哪个时候?它的作用是什么?

  3. (3) 材料二反映了哪个皇帝制定了哪个措施,它有何作用?

  4. (4) 从上述材料中,你有什么启发?

读下列丝绸之路和郑和下西洋示意图,回答问题。

  1. (1) 丝绸之路的开路先锋是谁?这条交通要道为什么称为“丝绸之路”?

  2. (2) 唐宋以来海上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越来越重要,出现了明代郑和七次下西洋的壮举。请简要分析产生这一壮举的社会条件。

  3. (3) 清初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贸易。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近二百年。谈谈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产生的历史影响。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联系与交流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开放与包容是各国文明进步的重大理念。根据地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丝绸之路线路图》

材料二:《宋代海外贸易路线图》

材料三:郑和作为明朝的使者,每到一地,都代表明朝皇帝拜会当地国王或酋长,同他们互赠礼品,向他们表示通商友好的诚意。据统计,明成祖在位22年,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亚非国家使节来华共318次,盛况空前。中国的茶叶、瓷器、纸张、纺织、造纸、印刷等物产,以指南针为代表的科技发明,四书五经、书画等为代表的中华书籍,成为物质文化交流的重要的产品。郑和同各国商民交换货物,平等贸易,购回当地的特产象牙、宝石、珍珠、珊瑚、香料等,促进和刺激了民间贸易

——《三宝太监西洋记》

材料四: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承接古今、连接中外,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因为,它既传承以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古丝绸之路精神,又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21世纪时代潮流,将“中国梦”与“世界梦”进行有机地衔接,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全球性影响力

——陈凤英《习.平“一带一路”构想战略意义深远》

  1. (1) 丝绸之路最远到达什么地方?哪一人物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2. (2) 宋代时期中外交往主要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收入颇丰。2007年12月,被命名为“南海一号”古沉船成功被打捞出来,经过考古研究发现,这是一艘八百多年前沉没在广东的宋代商船。为我们研究宋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南海一号”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请你张开想象的翅膀,结合《宋代海外贸易路线图》,完成下列表格。

    对“南海一号”古沉船的猜想

    从哪里出发

    远洋贸易应具备哪些条件

    可能装载着哪些货物

    当时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

  3. (3) 根据材料三,分析郑和下西洋的积极影响?
  4. (4) 据材料四,指出今天在共建“一带一路”的进程中应如何弘扬丝绸之路精神。
阅读下列所给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一为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图二为文成公主入藏。

材料二:1793年,中国中央政府正式颁行了一个法律形式的文书,记载有如下内容:驻藏大臣督办藏内事务,应与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平等共同协商处理政务.所有噶伦(政务委员)以下的官员以及活佛隶属于驻藏大臣,无论官职大小都须服从驻藏大臣的命令。

材料三: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国的进步与发展,也促使以后的经济跟不上。

  1. (1) 请你根据材料一的图一写出郑和下西洋到达地区的路线。
  2. (2) 文成公主入藏的事件发生在哪个时候?它的作用是什么?
  3. (3) 材料二反映了哪个皇帝制定了哪个措施,它有何作用?
  4. (4) 从上述材料中,你有什么启发?
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交通的改善,科技的进步,推动了世界各国互联互通,人类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互通有无、密不可分的整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西汉时期,从中国向西眼神的丝绸之路将中国与世界联系起来。

材料二  汉武帝以后,还开辟了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这就是近世所说的“海上丝绸之路”。明朝,海上丝绸之路发展迅速,最著名的是郑和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解决了陆路的不便性(因为陆路会经过许多较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又中国东南沿海有季风助航,增加了由海路通往欧陆的方便性)。

——摘编自百度

材料三  郑和的船队到达各地,先会见当地的国王、首领,赠送礼品,表示通好的愿望,邀请他们访问中国。接着,就同当地的官府和商人开展贸易。在古里进行交易时,国王派人和他们商议货价,写成合约,最后握手、击掌为定,不再悔改。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  自顺治十八年(1661年)起,清政府为防反清将士郑成功,下令东南沿海禁海(禁止出海)迁界(向内迁移界墙,深圳地区两次共内迁80里),新安县被撤消,大部分地区被迁空,全县人口仅剩北部山区2172户。南头古城除城墙外,城内房屋均遭拆毁,其建筑材料用于修建界墙。

  1. (1) 根据图5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沟通了哪两个大洲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在当时,丝绸之路上的使者、商人主要通过什么运输工具运载货物?西汉时期丝绸之路得以开通,你认为哪一历史人物的功劳最大?说说你的理由。
  2. (2) 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宋朝因从事海外贸易而闻名世界的两大商港。宋朝为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的港口设立的管理机构是?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明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发展迅速的原因。
  3. (3) 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根据材料三,概括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4. (4) 材料四中的现象与封建社会末期统治者实行的哪一对外政策有关?这一政策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什么严重危害?
郑和下西洋时所携带物品中深受当地欢迎的是(     )
A . 甘薯 B . 瓷器 C . 玉米 D . 马铃薯
“郑和这次远航共有船只六十二艘……每船可容千余人……船上有航海图、罗盘针……只要不抢掠宝船的货物,或先向郑和的舰队袭击,郑和是不使用武力的。”材料表明“郑和这次远航”的特点不包括(   )
A . 利润丰厚 B . 规模较大 C . 技术先进 D . 和平交往
文化交流是世界文化进步的一个重要条件。

材料一:商业的沟通从来就是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传统的中国出口商品,传递着东方的风物人情和社会景象。它们走进西方的日常生活,融入了欧洲的饮食、服饰文化……外销商品的定购与生产,使西方的宗教故事、神话传说传入中国民间,而且造就了一批掌握了西方绘画技艺的大师。

——摘编自吴建雍《清前期中西贸易中的文化交流与融合》等

材料二:

打破了以往人类文明区域性分割和孤立发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类联系起来,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的进程……它大大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世界的人种地理分布、宗教与文化格局开始发生重大变化……开始了欧洲对世界征服和侵略的历史。

——摘自马世力《世界史纲》

材料三:鉴于当时的国际形势,新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对象首先是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1955年,中国艺术团访问了法国、意大利、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同年7月,日本松山芭蕾舞团首次来华演出。……“这一段时间的对外文化交流往往扮演了非常重要的‘开路先锋’和‘外交先行官’的角色”。

——摘编自张登德《20世纪50年代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

材料四:

在数千年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诗经》、《论语》、《塔木德》、《一千零一夜》、《梨俱吠陀》、《源氏物语》等名篇经典,楔形文字、地图、玻璃、阿拉伯数字、造纸术、印刷术等发明创造,长城、麦加大清真寺、泰姬陵、吴哥窟等恢宏建筑……都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各种文明在这片土地上交相辉映,谱写了亚洲文明发展史诗。——《习.平在亚洲文明大会上的讲话》

  1. (1) 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特点。结合所学,说出中国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史实。
  2. (2) 依据材料二,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3. (3) 依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原因。
  4. (4) 依据材料四,任意选取一篇经典,一项发明创造或者是一座恢宏的建筑,进行介绍。要求明确时间,内容及其影响。
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
国与国之间如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样,不能彼此孤立,需要互相交往。让我们徜徉历史长河,沿着古人足迹,探寻历史的真谛,启迪人生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3分)

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材料二:“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1405—1433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

材料三:“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致英国国王的信

  1. (1) 依据材料一,写出唐太宗被各族首领尊奉为什么?他在位期间推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2. (2) 依据材料二指出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前提。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郑和下西洋船队最远到达的地区。
  3. (3) 材料三中“天朝”推行的对外政策是什么?该政策造成了什么后果?
  4. (4) 对比以上两种对外交往方式,谈谈你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的国家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欧洲、非洲也都有往来……有官方外交往来,公派及民间留学,国家间贸易;也有民间往来,还有佛教的传播等。

材料二: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有一些地名、庙宇是以“三宝(郑和为‘三宝太监’)命名的,如泰国有“三宝塔寺”,马来西亚有“三宝镇”,马六甲有“三宝庙”,新加坡有“三宝山”。

材料三:马戛尔尼是英国18世纪政治家、外交家。1793年,他以庆贺乾隆八十寿辰为名出使中国,建议中国对西方商业开放。乾隆帝听后严词拒绝,说了这样一句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隋唐时期对外交往有哪些特点。
  2. (2) 材料二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从材料二中你能概括提取哪些历史信息?
  3. (3) 材料三中乾隆帝的心态产生的社会经济根源是什么?他的观点导致了什么对外政策的实行?
  4. (4) 对比材料一、二和材料三的不同后果,谈谈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明朝时有一位航海家,用友好的行动征服了沿海沿途几乎所有的国家。这位航海家是(   )
A . 郑和 B . 徐光启 C . 朱棣 D . 戚继光
2013 年 9 月和 10 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平分别提出建设“新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 。这一倡议, 顺应了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从古至今,海陆两条丝绸之路在世界版图上不断延伸,传播着文明和友好。

【文明交汇】

材料一:唐代中国,是世界文化的重心,是世界历史演进的总动脉。融合域 外文化的唐文化成了世界性文化,深为当时世界各国人民所向往。…他们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唐文化传播四方,促进了中外文化大交流。

-摘自《中外文化交流史》(王介南)

【经贸繁荣】

材料二:时间转回宋代那些满载着中国瓷器和丝绸的商船,从广州或泉 州出发后,经南海海域,运送到菲律宾、占城、波斯湾等地,再 由波斯商人把这些中国商品销往西亚各地甚至欧洲。

材料三:郑和七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 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 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他人一分 财富。

【封闭落后】

材料四:清朝…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 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作出了严格的限制。(后)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

  1. (1) 根据所学列举“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把唐文化传播四方”的史实各一例。
  2. (2) 材料二反映了宋朝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请将下列知识卡片填写完整。
  3. (3) 材料三中体现的平等交往、互惠贸易的方式,在当时有何积极的作用?
  4. (4) 根据材料四分析,清朝政府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5. (5) 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唐朝至清朝,我国对外政策的变化。
某校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正在进行“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他们的活动,共同探究。

步骤一:中华民族一家亲

材料一 :(唐太宗打败东突厥,俘获其首领利可汗)太宗当面数明她的罪状后,还是授予官爵,赐给田宅,……对东突厥各部的首领,唐朝也给予优厚待遇,仍令他们管理旧部,朝廷里也大量任用突厥贵族为官。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后来,双方议和,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西夏设太学,译汉文书,积极吸取中原文化。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犹以为怪,……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

﹣﹣(明)方孝孺

材料四: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元朝疆域巨大,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摘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

步骤二:对外交往促发展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纵观中国历史,我国自汉唐始便是海洋强国,宋元延续了发达的对外贸易,直至明朝转折,清朝衰退,由海洋强国变为海洋弱国,其中教训深刻。

  1. (1) 材料一表明唐太宗采取了怎样的民族政策?请再举一例体现唐太宗奉行此政策的史实。
  2. (2) 材料二中的元昊是哪个民族的首领?在他建立西夏政权时,还有哪个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北宋并立?你认为“双方议和”的积极意义何在?
  3. (3) 材料三反映了元朝时期的什么历史现象?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个新民族,它的名称是什么?
  4. (4) 元朝统治者为加强对今西藏、台湾地区的管辖,设置的相应的管理机构分别是什么?
  5. (5)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学生应该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6. (6) 写出郑和远航最远到达的地方?分析郑和远航的影响?
  7. (7) 材料二反应了中国的对外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8. (8) 以史为鉴,你认为我们应该从以上史实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对外交往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是中国古代外交非常活跃的时期。唐朝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发达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唐朝又以兼容并包的开放政策吸纳外来文化之精华。在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灿烂的中华文化深深地影响了友好邻邦,使中国成为东方文化的渊源。

材料二: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

材料三: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有一些地名、庙宇是以“三宝”命名的,如泰国有“三宝塔寺”“三宝城”,马来西亚有“三宝镇”,马六甲有“三宝庙”, 爪哇有“三宝庙”“三宝井”“三宝洞”,新加坡有“三宝山”。

材料四:清初规定:出海商船所带的货物不能超过500石,只准带铁锅一口,每人只许带铁斧一把....外商不得在广州自由出入,... 凡外来的一切人员、船只、货物及缴纳等事宜皆由政府委派的人员担保。

材料五:明清时期中外交往的部分史实

明朝中期

戚继光抗倭

1553年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清朝初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

17世纪中期

沙俄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

  1. (1) 材料一中谈到“唐朝以兼容并包的开放政策吸纳外来文化之精华”,同时“唐朝灿烂的文化深深地影响了友好邻邦"请列举史实证明以上两个观点(各列举一个即可)。
  2. (2) 依据材料二概括宋元时期中外交通的特点,依据所学结合具体史实谈谈宋元时期中外交通发达的影响?
  3. (3) 材料三中提及“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有一些地名、庙宇是以“三宝”命名的”请利用所学解释这一现象。
  4. (4) 材料四体现了清朝怎样的外交政策?结合所学回答这样的外交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 (5) 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我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发展趋势,并谈谈你的感受。
公元前138年,(人物)率领随从西出长安,踏上了前往西域的征程。自从他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明成祖称帝后,派(人物)率领船队出使西洋,主要目的是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
“他的第一次远航,比哥伦布首航早八十七年,比达·伽马开辟东方新航路早九十三年,比麦哲伦从美洲航行到菲律宾早一百一十六年。”“他”是中国古代的(   )
A . 鉴真 B . 郑和 C . 戚继光 D . 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