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 知识点题库

阅读材料:

材料一:15世纪末期,欧洲已经形成比较强大的民族国家,如英国、法国、葡萄牙和西班牙。任何事业都可以在国家的赞助下进行。当时的 天文地理知识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古希腊地理学家的地圆学说日益流行,在航海方面,欧洲的造船技术得到了很大改善,中国发明的罗盘针在欧洲已经得到了应用, 在大海中航行可以不迷失方向,这使远程航海成为可能。同时在欧洲出现了一批敢于冒险的航海家和赞助者。

材料二: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 ﹚明成祖命郑和(原姓马,小字三保,云南昆阳(今昆明市晋宁县)人。)率领庞大的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组成的船队远航,访问了30多个在 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每次都由苏州刘家港出发,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他一共远航了有七次之多。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 时,在船上因病过逝。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亚非贸易的发展,传播了文明,造福人类。
下列结论均是正确的 , 请你仔细阅读上述材料,如果该结论是从上述材料中得出的,请在括号中填“对”;如果是上述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中填“错”。

  1. (1) 15世纪末,西欧国家急于开辟新航路的原因是因为奥斯曼帝国控制着东西方贸易的要道,阻隔了西欧各国通往东方的传统商路。[     ]


  2. (2) 15世纪末,西欧国家已经具备了远程航海的条件。[     ]


  3. (3) 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历史迈出了从分散走向整体的关键性一步。[     ]


  4. (4) 郑和的远航,促进了明朝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


  5. (5) 是世界上空前的主动的和平外交,加强了我国与海外诸国的联系。[     ]


“他们绕东南亚航行到印度,有些船继续西航到亚丁和波斯湾口,而个别船则驶入非洲东岸的一些港口。我们应该记得,在这一时期,葡萄牙人只是刚刚开始沿非洲海岸探寻航路。”“他们”是指谁率领的船队(   )

A . 迪亚士 B . 达·伽马 C . 哥伦布  D . 郑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船,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交通工具。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船可能承载着一个故事,一段历史,甚至一个民族的兴衰荣辱。

【友谊之船】

材料一:图一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日本馆里展出的遣唐使船,它是中日友好交往的纪念,也是中日友好交流的见证。

材料二:图二是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时的宝船。郑和曾率领规模巨大的船队七次出海远航,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侵略之船】

材料三:图三是1840年英国的兵船。这些兵船穿越茫茫大海撞开了中国的大门。它载着侵略者的贪欲,也载来了中国人民的灾难。清政府这艘古老之“船”开始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革命之船】

材抖四:1921年,中国嘉兴南湖上的一艘游船(图四)也开始启航,宣告了一个“伟大的巨人”呱呱坠地,中国从此走向光明!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从中所获取的历史信息。

  2. (2) 材料三中的蕞尔小国的“兵船”击碎了“天朝上国”的迷梦,昭示了古老中国的衰落。请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任意一个角度,简要分析清朝衰落的原因。

  3. (3) 请从社会性质的角度指出材料三中英国兵船的入侵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并指出后来清政府是怎样向西方“坚船利炮”看齐的?

  4. (4)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嘉兴游船上诞生的“伟大巨人”所对应的历史事件;并指出上述“船”的图片有何价值?

【辉煌的盛世】

材料一:汉武帝执政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形成了辉煌的“西汉盛世”,汉武帝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诸多首创精神和积极的治政态度……他两次派遣使团出使西域,建立起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丰富和充实了华夏文明。

材料二:唐太宗开创的 “贞观之治” 昌盛局面, 在她统治时期继续向前发展, 国力强盛,为以后的“开元之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史家称她的统治有“贞观遗风”,郭沫若称赞她的统治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材料三:郑和七下西洋,没有侵略和掠夺,只有友谊交往和馈赠,是名副其实的和平与友谊之旅……数百年来,东南亚各国各种郑和庙宇香火旺盛,各种遗迹经久不损。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具有“首创精神”的一项措施。率领“使团”出使西域的是谁?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她”对我国科举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所做的贡献是什么?说出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或者虚心纳谏的一个事例。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了什么地方?郑和下西洋为什么被称为“名副其实的和平与友谊之旅”?

  4. (4)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封建社会出现“盛世”的主要原因。 (至少答出两点)

在历史长河中,东西方文明在相互交流碰撞中前进,国家与地区在战争与冲突中博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郑和下西洋四处探访,对拥护明朝的各国君主提供协助,但并未试图攻占或殖民他国……郑和下西洋得以证明,当时欧洲并未占有科技上的优势。真正让欧洲人胜出的,是他们无与伦比而又贪得无厌、不断希望探索和征服的野心。”

——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

材料三:鸦片战争期间,中英双方枪支状况比较表


型制

点火装置

枪长

射程

射速

生产年份

中方

鸟枪、前装滑膛枪

火绳

2.01米

100米

1-2发/分钟

1548年

英方

伯克式前滑膛燧发枪

摩擦燧石

1.16米

200米

2-3发/分钟

1800年

布伦士威克式

前装滑膛击发枪

击发撞击火帽

1.42米

300米

3-4发/分钟

1838年

——资料来源: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三联书店,1995年4月版

材料四:1958年美国入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六个阶段;①尊敬时期(18世纪),②轻视时期(1840-1905).③取善好施时(1905-1937).④赞赏时期(1937-1944),⑤清醒时期(1944-1949),⑥敌对时期(1949-▲)。

——袁明:《略论中国在美国的形象》

材料五:

 

——习.平在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的讲话2017

  1. (1) “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根据图片内容分析,这条丝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2. (2) 海洋对一个民族、国家的盛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材料二分析,郑和下西洋与欧洲人远航目的有何不同?欧洲人的“探索”、“征服”有何历史影响(任选一点解答)?
  3. (3) 鸦片战争是近代东西方文明冲撞的典型案例。据上表总结清军枪支的落后之处。除此之外,中英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还存在哪些差距?(任选两点作答)
  4. (4) 国家形象与国家地位、国际关系息息相关。结合所学,简要分析材料四中的第④和第⑥阶段“中国形象”形成的原因各是什么。请为第⑥敌对时期(1949-▲)”填上一个结束时间,并说明理由。
  5. (5) 历史告诉我们,文明在开放中发展,民族在融合中共存。学习习.平讲话内容,你认为中国该如何应对当今国际形势?
习.平在达沃斯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并在开幕式演讲时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3年多来,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一带一路”的“朋友圈”正在不断扩大,“一带一路”的倡议来自中国,但成效惠及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回望历史  扬帆起航】

材料一:《岭外代答》、《诸蕃志》的记载,当时来南宋通商的国家有五十多个。这些国家的商人每年夏至以后乘海船前来,抵达南宋各贸易港口,十月以后陆续起航回国。南宋商人去海外贸易的国家达二十多个。

材料二:永乐三年(1405年)六月十五日第一次下西洋,27800多人,分乘208艘船,由太仓刘家港出发……由于操劳过度,从东非返航到印度古里时,与世长辞,终年六十二岁。

材料三:乾隆二十二年清高宗下令关闭江海关、浙海关、闽海关,指定外国商船只能在……并对丝绸、茶叶等传统商品的出口量严加限制;对中国商船的出洋贸易,也规定了许多禁令。

——以上材料皆摘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了解今朝  沟通合作】

材料四:“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1. (1) 材料一反映了宋朝对外贸易有何特点?为了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宋朝政府在沿海港口设立了什么机构?
  2. (2) 材料二所描述的事件是什么?该事件有何重要意义?
  3. (3) 材料三反映了清政府开始实行什么政策?请指出清政府实行这种政策的原因?
  4. (4) “一带一路”的倡议源于我国古代哪条著名的商道?
  5. (5) 【展望未来  合作共赢】为实现我国的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请你结合上述材料思考我国政府应该怎么做?
2017年5月由北京主办的“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吸引了全世界关注的目光。下列与古代丝绸之路有相似作用的历史事件是(    )
A . 文成公主入藏 B . 宣政院设立 C . 郑和下西洋 D . 伊犁将军的设置
捍卫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团结,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追求。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阅读图片

图1郑成功

材料二:“他们在走廊里欢呼,拽住每一个路过的黑奴,冲他们表达祝贺。……随着有资格的选民被登记造册,至少五个南方州——路易斯安那、密西西比、亚拉巴马、佛罗里达和南卡罗来纳中的黑人选民占了多数,超过70万黑人注册成为选民。

——罗伯特.瑞米尼《美国简史》

材料三:阅读图片

图2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图3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图4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海报

  1. (1) 材料一中图1历史人物的最大历史功绩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哪一法律文献的颁布促成了“超过70万黑人注册成为选民”?该文献颁布于美国历史上的哪一重大事件中?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角度分析该事件对美国产生的积极影响。
  3. (3) 材料三中的图2、图3是哪一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图4反映的是我国实行的哪一项政治制度?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的路线示意图。

材料二  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连续7次远航,船队最多时有船200多艘,首次出航时便统率27000多人,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2016年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邓.小平文选》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起止点名称?
  2. (2) 依据材料二的内容,归纳、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特点(答出两点即可)?
  3. (3) 为了加强国际交往,促进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2001年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的重大成果是什么?
  4. (4)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对外交往的历史都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浩瀚的海洋吸引了中外航海家不懈的探索。不管他们探索的目的如何。航海技术的进步是支持他们完成航行的基本条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外国),示中国富强。”

材料二:恩格斯说:“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1. (1) 根据材料一,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郑和下西洋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什么贡献?
  2. (2) 材料二中最先实现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是哪位航海家?材料二反映了他航行美洲的目的是什么?
  3. (3)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成功实现一、二的航海活动的技术条件有哪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眛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索的……以强盛的国力为依权,以朝气蓬勃的世俗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唐文化,表现出一种无所畏惧、无所顾忌的兼容并包的开放的文化气象。

——骆自铎《大气磅礴的盛唐气象》

材料二:到了宋代,瓷器逐渐成为中国输出的大宗货物。宋人记我:“舶船深阔各数十丈,商人分站贮货……货多瓷器,大小相套,无小隙也。特別是广州、明州,杭州等地设立管理对外贸易,大批瓷器从这些港口启运,源源不断地销往亚洲、非洲各地,其中尤以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居多,销往埃及和伊朗的数量也很可观。

——万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西文化交流》

材料三:使明代初期显得与众不同,但又同汉、唐、宋等朝代初期业绩典范相称的举措,是将帝国的骄傲播向四方,尤其是他们惊人的海上远征。

——罗兹、墨菲《亚洲史》

材料四:“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人事天时诚极盛,盈虚默念惧增哉。”

——《乾降御制诗》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一例说明唐朝时对外友好往来是“开放”、“兼收并蓄”的。
  2. (2) 根据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二中横线处的机构名称。
  3. (3) 材料三中“惊人的海上远征”是指哪一历史事件?“远征”的目的是什么?
  4. (4) 材料四中乾隆帝“宁可求全关不开”的心态在现实中表现为什么政策?该政策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危害?
我国古代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广泛开展,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也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盛唐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都体现出胡汉交融和中西贯通的特点,展示了博大开放、海纳百川与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下)

材料二   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并设有“蕃市”“蕃学”还先后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市舶机构管理海外贸易……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下)

材料三  1431年某人自述]自永乐三年(1405 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摘编自《中国古代史资料选集》

材料四  清朝乾隆皇帝在给英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下)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唐代中外交往的典型事例。
  2. (2) 材料二中“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这种情况的出现得益于当时哪一技术发明的应用?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
  3. (3) 材料三中的“某人”是指谁?其最远到达哪里?
  4. (4) 材料四中乾隆帝的话在当时演化成什么对外政策?
  5. (5) 纵观古代中国对外政策的变化,请你说说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有何借鉴?
遍览中国古代史,有很多对外交往的史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皇帝注重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发。971年赵匡胤在广州设市舶司,这是宋朝设置的第一个市舶司,此后,宋朝又在杭州、明州(现宁波)、 泉州、密州(现山东诸城)等地设置市舶司。同时赵匡胤大力推行偃武修文政策,重视科学技术发展,他还非常关心造船事务,亲自到造船的地方观看……正因如此,宋代虽然始终危机四伏,却书写出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灿烂的一页篇章。

材料二   远洋航行的中外航行家

航海家

郑和

哥伦布

达伽马

麦哲伦

时间

1405-1433

1492-1504

1495-1524

1519-1522

航海次数

7次

4次

3次

1次

航海船只

41-310艘

3-17艘

4-14艘

5艘

航海人数

约2.7-2.8万人

90-1500人

未知

270人

材料三   自清朝中叶开始,实行限制贸易政策,乾隆皇帝在给英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遂以“民欲易夷夹商错处,必致滋事”为由,继续实行“海禁”。

  1. (1) 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
  2. (2) 据材料三,与西方航海家相比,郑和下西洋有何特点?居于何种地位? 
  3. (3) 据材料三概括清朝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海禁”政策带来了怎样的后果?
  4. (4) 综合上述材料,以古为鉴,谈谈你对对外交往政策的认识?
唐、宋、明都是我国对外交往频繁的朝代。唐时以陆路为主,宋代以海路为主,明代也以海路为主。对外开放与交流促进了国家的发展与强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三十余国涉沧溟始于万里。”

材料二:乾降二十二年,清政府规定……是允许外商来华贸易的唯一口岸,而且即使在……也百般限制中国人与外国人接触。清政府特许的“十三行”不仅垄断了与外商的经济往来,还代表政府出面办理交涉事宜。

材料三:宋朝时期,海外贸易兴盛,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管理海外贸易机构,宋高宗曾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1. (1) 材料一中的“永乐三年”发生的是什么事件?此次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2. (2) 材料二中清朝不愿与外国互通贸易,我们把这种政策称为什么?这一政策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3. (3) 唐朝时期对外交往频繁,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重要贡献的僧人是谁?
  4. (4) 根据材料三,宋朝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叫作什么?
假如你是当年跟随郑和下西洋的一名商人,那么你会携带哪些你认为销路最好的商品(    )
A . 书籍和药材 B . 丝绸和瓷器 C . 金银饰品 D . 香料和宝石
在非洲帕泰岛的西游村有“杏林”世家,家族祖传医术是从郑和船队携带的海医学到的;当地居民从先前中国人那里学习中医,再结合当地本土的医术,创造出非洲式拔火罐。这主要表明郑和下西洋(    )
A . 吸收了非洲文化 B . 丰富了中医内容 C . 传播了中国文化 D . 宣扬了明朝国威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联系与交流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要手受,开放与包容是各国文明进步的重要理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宋代的海路形成了 多条航线,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

——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材料四:天朝物产丰盈,元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元。——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信函

  1. (1) 宋代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宋元海运发达主要依赖哪些技术的发展?
  2. (2) 材料三中“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郑和的远航有什么意义?
  3. (3) 材料四反映了清朝实行什么政策?
  4. (4) 从唐宋到明清,对外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有何借鉴?
历史学习小组以“中国封建社会的中外交往”为主题展开探究,请你参与完成下列问题。
  1. (1) 【开通东西方交往通道】写出汉朝开通的东西方陆路通道。
  2. (2) 写出开创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的历史事件。
  3. (3) 【中外友好交往】列举唐朝时期为中外友好交往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一位。
  4. (4) 列举宋元时期经阿拉伯传入欧洲并推动欧洲社会变革的科技。
  5. (5) 【抵御侵略】列举明朝抵御外敌入侵的爱国将领一位。
  6. (6) 【纵观历史谈感悟】哪一历史时期,古老的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
  7. (7) 纵观中国封建社会外交史,谈谈你的感悟。
古代中国,中外文化交流的广泛开展,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也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盛唐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都体现出胡汉交融和中西贯通的特点,展示了博大开放、海纳百川与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

材料二: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并设有“蕃市”“蕃学”,还先后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市舶机构管理海外贸易……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

材料三:(1431年某人自述)自永乐三年(1405 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

材料四:清朝乾隆皇帝在给英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唐代中外交往的典型事例两例。
  2. (2) 材料二中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以哪两个南方港口最著名?“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这种情况的出现得益于当时哪一技术发明的应用?
  3. (3) 材料三中的“某人”是指谁?他远航最远到达了哪个大洲?当时派他出使的永乐皇帝是谁?
  4. (4) 材料四中乾隆帝的话在清朝前期演化成什么对外政策?带来了什么危害?
  5. (5) 纵观古代中国对外政策的变化,对今天的社会发展有何借鉴意义?
“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戚少保年谱耆编》)由此可见戚继光抗倭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A . 军纪严明 B . 皇帝支持 C . 军事装备先进 D . 戚继光淡泊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