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知识点题库

学习明清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作了演讲,你认为哪一个概括了这段历史的全过程( )

A . 帝国的彷徨 B . 中华的荣耀 C . 东方的曙光 D . 王朝的振兴
《苏州府风俗考》中记载:“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若机房工减,此辈衣食无所矣。”此则材料反映了明代苏州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 . 使用机器生产 B . 手工业生产规模扩大 C . 行业分工精细,生产有序 D . 存在着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如图反映的历史现象,主要得益于清朝前期的(   )

时间

顺治18年(1661年)

康熙9年(1670年)

乾隆8年(1743年)

乾隆59年(1794年)

全国人口数

1920万人

1939万人

15000万人

31000万人

A . 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 . 环境的提高和改善 C . 商业发达 D . 医学进步
中国古代货币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不断变化的。如图货币按照其首次发行的年代,排序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④③① C . ③②①④ D . ②③④①
在清朝前期,出现了晋商和徽商等大商用,这些大商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 . 商业的发展 B . 城市的繁荣 C . 交通的发达 D . 人口的增长
从下列两幅图片中不能得出的信息是(            )

A . 清朝前朝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 B . 清朝前朝诸位帝王都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C . 清朝前期商业发达 D . 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观察表格,哪一项不是导致耕地面积发生变化的原因(    )

年代

耕地面积(顷)

顺治十八年(1661年)

5493576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

6078430

雍正二年(1724年)

6837914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

7414495

A . 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B . 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C . 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D . 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以下各项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成就中,属于明朝时期的是(    )
A . “苏湖熟,天下足”的民间谚语 B . 江宁和佛山镇比较成熟的手工工场 C . 从美洲引进玉米、甘薯和马铃薯 D . 临安城“瓦子”发达的文化娱乐业
清朝大城市的工商业非常繁荣。史载乾隆时期已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的城市是(    )
A . 苏州 B . 北京 C . 广州 D . 杭州
有学者认为,名称前冠以“胡”字的植物,大多为两汉西晋以后由西北引入;冠以“海”字的植物,大多为南北朝以后由海外引入;冠以“番”字的植物,多为南宋至元明时由“番舶”引入;冠以“洋”字的植物,大多由清代乃至近代引入。这反映出(    )
A . 中国古代国人心态封闭保守 B . 中国小农经济发展兼容并包 C .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领先世界 D . 自古以来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扬州位于长江与运河交叉点上,是东西与南北的交通要冲,也是外贸港口,日本及南海来船可直抵扬州。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扬州在商业上的地位更加突出,号称“富甲天下”,超过了长安、洛阳。

——摘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在北宋时期,江南已有江西景德镇制造的青白瓷器驰名全国。南宋时,北方原先著名的官窑、定窑、汝窑、耀州窑等名窑,都因为战争的破坏和工匠的逃亡而衰落下去。北方名窑的许多工匠迁移到南方,却给南方制瓷业的发展带来了雄厚的技术力量和优良的新工艺,使南方的青瓷白瓷工艺水平都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摘自吴泰《中国历史大讲堂宋朝史话》

材料三:清代农作物品种方面最重大且最具革命性的事件是在全国推广了从美洲引进的高产农作物品种番薯、玉米、马铃薯等……这些品种抗干旱、耐贫瘠、适应性强、种植方法简单,能够在沙砾丘陵、山头地角等贫瘠土壤种植。番薯、玉米产量极高,平时活口,歉时救人,成为这一时期人口飞速增长的重要物质条件。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扬州商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南宋时期北方制瓷业衰落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何时?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清代农业发展上最具革命性的事件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口飞速增长对清朝发展有何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整理大事年表,是理清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重要方法。

时间

事件

唐高宗显庆六年(661年)

创设市舶使于广州,总管海路邦交外贸,派专官充任。这是市舶司的前身。

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

在广州设市舶使,掌海上贸易。后来,又在杭州、明州(今宁波)、温州、密州(今山东胶县)、秀州(今上海淞江县)等地设市舶司,负责检查进出船只商货、收购专卖品、管理外商。

元世祖时期

元同宋制,继续宋代的做法。于广东置市舶提举司。后来,又改立泉州、广州、庆元三市舶提举司,掌发放船舶出海公检、公凭,检查出海船舶及管理所辖口岸船只事宜。

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

开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今连云港)四口貿易。

乾隆时期

仅留广州一口通商,规定由朝延特许的“广州十三行”承担具体事务。

  1. (1) 据材料,指出市舶司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哪个朝代。
  2. (2) 据材料,指出从地理位置的角度看,宋代市舶司设置的共同点是什么?根据材料概括宋代市舶司设置的目的。
  3. (3) 据材料,指出元朝市舶提举司在管理上增加的新权限是什么。
  4. (4) 据材料,指出清康熙年间至乾隆年间,对外贸易呈现的趋势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探究该趋势形成的外部因素。
  5. (5) 上述材料和问题探究的主题是什么?
清朝前期,吴江县的盛泽镇“舟楫塞港,街道肩摩”,湖北的汉口“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乾隆年间的苏州,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千金”。 材料反映了当时(   )
A . 人口增长 B . 手工业发达 C . 商业繁荣 D . 土地值钱

背景

①明朝末年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

②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

③顺治、康熙、雍正、乾隆都大力推行使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为清朝前期兴盛奠定基础

表现

耕地面积

清朝前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乾隆末年,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增加了近3亿亩

兴修水利

治理黄河、淮河等大河以及大运河,修建堤坝、渠堰、海塘

庄稼种植

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等高产作物,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经济作物

棉花、甘蔗、烟草、茶叶、药材,以及花卉、水果等种植面积扩大

作用

①农业生产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②农产品增加,推动手工业和的发展。

图2清朝《盛世滋生图》(又名《姑苏繁华图》)展示了苏州斜桥商市。该图所反映出的我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    )

图2清朝《盛世滋生图》(《姑苏繁华图》)

A . 出现了农村集市 B . 坊市分置 C . 边境贸易繁荣 D . 商业市镇兴盛
下图为某时期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欧洲生产总值在世界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示意图。它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 . 闭关锁国实施 B . 江南地区开发 C . 清朝经济兴盛 D . 海外贸易繁荣
1571-1821年间,从美洲运往菲律宾马尼拉的白银共计1亿比索,其中二分之一或者更多一些,通过购买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流入了中国。这种被称为“丝一银”贸易的“全球化”贸易(   )
A . 有利于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B . 导致葡萄牙殖民者占据澳门 C . 为海上丝路的开通奠定基础 D . 表明当时中国已经步入近代
清朝前期,我国农业生产得到了较快的恢复和发展。其主要表现为(    )

①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②治理黄河、淮河等大河

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高产作物   

④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一份清代开荒执照题头为“布政使司颁发遵照”,还附有官府加盖印章的“验契”(如下图)。这一文物作为历史研究资料,可以说明清朝(    )

A . 对土地资源利用进行管理 B . 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C . 大地主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D . 加强法治促进经济的发展
“盛世”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汉

西汉的文景之治,从文帝即位的公元前180年算起,到景帝去世的公元前141年为止。然而,文景之后,盛世并未结束,武帝把西汉的盛世推向高峰。武帝晚期虽然颇多失误,但国家元气未伤。经过昭帝和宣帝的调整,即“昭宣中兴”,保持了盛世的延续。

唐朝

唐朝的兴盛是由贞观年间开始的,经过高宗,武后、中宗、睿宗的过渡,到玄宗开元年间,再度出现盛世。与西汉的盛世不同,唐朝的盛世有着明显的起伏,有着贞观时期和开元时期两个高峰,其间存在着数十年的低迷状态。

清朝

清朝建国后,经过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几代人的努力,使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又一个盛世,一般称为“康雍乾盛世”。与以前的盛世不同,这一时期君主专制高度发达,以前各代盛世所倡导的进谏和纳谏,不复再现。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 (1) 根据材料指出西汉、唐朝、清朝三个盛世局面的主要不同点。
  2. (2) 从上述材料中提炼出两个主题,并举例加以说明。(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不得照抄示例。)

    示例:(主题):盛世的形成,需要有相当长的时间。

    (举例说明):汉代的盛世,经历了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等几代人的努力,直到汉武帝才达到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