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知识点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原因: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得到恢复并有较大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概况:(1)耕地面积增加;对黄河、淮河等大河及大运河治理。
(2)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湖广熟,天下足。
(3)经济作物的种植有较大发展,品种增加,棉花、甘蔗、烟草、茶叶、药材等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
作用: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手工业发展:(1)清朝前期,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2)已经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等。
商业发展:(1)清朝前期商业发达,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2)出现了一批工商业市镇及商业大城市。盛泽镇 :舟楫塞港、街道摩肩;汉口镇:人烟数千里,贾户数千家;苏州:十万烟火,财富甲天下,地值寸金。
(3)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商帮,如山西的晋商、江南徽州府的徽商,商帮的活动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清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知识点题库

山西人擅长经商。有人说,凡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的足迹,晋商的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远到外蒙、俄国和日本:对此叙述理解正确的是(    )

A . 晋商形成于明清时期 B . 晋商资本雄厚,经营的物品齐全 C . 晋商经商范围广泛,远至海外 D . “晋商精神”是开拓创业、讲究诚信
康乾盛世时,超过苏州、杭州成为新兴的丝织业中心的是(    )

A . 南京 B . 松江 C . 无锡 D . 北京
清朝前期,吴江的盛泽镇出现了“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的景象;湖北的汉口镇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这反映了当时(    )
A . 城市出现 B . 商帮形成 C . 人口增加 D . 商业发达
如图反映了清朝的历史变迁,导致这一变迁的主要原因有(    )

①社会安定②实行闭关锁国③耕地面积扩大④经济发展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我们现在食用的马铃薯、花生、向日葵等是在何时从外国引进的(    )
A . 汉朝 B . 唐朝 C . 明朝 D . 隋朝
明清时期,社会上有“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之说,“新安”和“山右”所指的商帮分别是(  )
A . 苏商和晋商 B . 浙商和晋商 C . 徽商和晋商 D . 苏商和徽商
中国古代十分重视农业的发展。阅读材料,进行探究。

【技术引领】

【品种引入】

宋真宗大中祥符(1008-1016)年间从福建推广于江淮、两浙等路。相传其种来自占城(今属越南)而得名。性早莳(栽种)、早熟、耐早、粒细,宜于高仰之田,对防止东南各地的旱害有一定效果。南宋时种植范围进一步扩大,江南东、西路和两浙路尤为盛行,使谷物产大为增加。

——百度百科

【政策引导】

明朝末年的大动荡对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 (1) 图一、图二分别是什么生产工具?选择其中一项说明其作用。
  2. (2) 宋代引入的这一新作物品种是什么?根据材料,指出该品种有哪些优点。
  3. (3) “明朝末年的大动荡”指什么?为什么说清朝前期“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
  4. (4) 结合以上探究,你认为农业的发展与哪些因素有关?
乾隆年间的苏州,据史料记载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千金”。根据上述材料我们能得到的信息是(   )
A . 清朝时苏州烟火绚丽繁多 B . 清朝苏州商业繁荣 C . 乾隆年间苏州地价回落 D . 乾隆年间苏州农业发达
某历史微信公众号上推出了中国古代史专题知识介绍,其中一篇展示了如下四幅图片,据此判断该篇的主题是关于中国古代(    )

唐朝长安城简图

北宋交子

明朝《南都繁会图》

清朝广州十三行

A . 城市的建筑规模 B . 商业的发展历程 C . 手工业工艺改进 D . 重商政策的演进
“经济是一切社会存在及历史发展的基础,经济在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各部门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和推动。下列对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春秋时期,总结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推广曲辕犁和筒车 B . 唐朝时期市、坊的界限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 C . 宋朝以后,棉纺织业空前发展,我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 D . 明清时期,出现了地域性的“商帮”,徽商和晋商实力最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崭新理念,为我国指明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yuántuó)鱼鳖、鳅鳝孕别之时,罔罟(gù)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这段话的大意是说,在植物开花生长的季节不得进山砍伐,在鼋、鼍、鱼、鳖、泥鳅、鳝鱼等繁殖的季节不得将渔网、毒药投放在湖泊、河泽之中,确保这些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发育,之后才能获得这些自然资源。)

——《荀子》

材料二  清政府……把垦荒成绩列为考核地方官员的一个内容。督、抚、布、按,在一年内垦至六千顷以上者加升一级;道、府垦至二千顷以上者加升一级;州、县至三百顷以上者加升一级。若开垦不实及垦而复荒,新旧官员俱分别治罪。

——《二十五史新编·清史》

材料三  有了蒸汽机作动力,只要有煤作燃料开动蒸汽机,就可根据需要建立工厂,不再受到河流的限制。由于英国煤的蕴藏量非常丰富,建立工厂十分方便。蒸汽机的广泛利用,使英国到处都建立起大工厂。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缕缕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历史已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1. (1) 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很早就关注自然问题,请写出春秋战国时期一位思想家并用其主张加以说明。
  2. (2) 材料二反映出清朝在农业方面采取的措施是什么?该措施的过度实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什么危害?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工业革命的影响。
  4. (4) 结合以上材料谈谈,我们应该如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文物承载着历史,下图是“清朝开荒执照”,这是清朝政府将无主荒地分给流民及官兵屯种,并由官府给以印信执照。它说明清朝(   )

清朝开荒执照

A . 鼓励农村集市 B . 边境贸易繁荣 C . 重视农业生产 D . 城市乡镇兴盛
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成就是劳动人民辛勤创造与智慧的结晶,根据下列图文信息,回答问题。

  1. (1) 【发达的农业】依据以下两幅农业生产工具的图片,分别写出它们的名称和出现的朝代,并且说说它们在古代农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作用。
  2. (2) 【高超的手工业】两宋时期,南方的手工业非常繁荣,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的成就突出。请列举出宋朝制瓷业、造船业发达的具体表现各一例。
  3. (3) 【繁荣的商业】依据材料所示图片并结合所学,说出清朝两大著名商帮的名称并分析出现商帮兴盛的条件。
《清实录顺治朝实录》载:“无主荒田,州县官给印信执照,开垦耕种,永准为业,耕至六年以后……准征收钱粮。”这一措施(    )
A . 阻碍了清初农业的发展 B . 导致清朝社会矛盾尖锐 C . 推动了清初农业生产的发展 D . 减轻全国农民的徭役负担
吴江县的盛泽镇,出现了“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的景象;湖北的汉口镇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材料突出反映了清朝前期(    )
A . 重农抑商政策 B . 市镇商业繁荣 C . 自然经济瓦解 D . 商帮资本雄厚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古代先后在西汉、唐朝、清朝出现过公认度较高的“盛世”。这些盛世往往受到人们的关注,甚至它们的影响也常常被夸大。其实,有些没有出现过所谓封建盛世的朝代,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同样巨大,他们在很多方面都带有开创性。

——摘编自岑大利《再论中国古代的盛世》

  1. (1) 阅读材料,列举一个古代的盛世局面。
  2. (2) 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清代除军器、铸钱等手工业生产属官营和个别地区设立官营丝作坊、制瓷作坊外,各种手工业均为民营。这说明(   )
A . 清代的农业发展十分迅速 B . 清代官营手工业占据主体 C . 清代私营手工业迅猛发展 D . 清代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
有学者认为,名称前冠以“胡”字的植物,大多为两汉西晋以后由西北引入;冠以“海”字的植物,大多为南北朝以后由海外引入;冠以“番”字的植物,多为南宋至元明时由“番舶”引入;冠以“洋”字的植物,大多由清代乃至近代引入。这反映出(    )
A . 中国古代国人心态封闭保守 B .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领先世界 C . 中国小农经济发展兼容并包 D . 自古以来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乾隆时期,据载已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千金”的城市是(    )
A . 北京 B . 江宁 C . 苏州 D . 杭州
清朝前期,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人们大量开垦荒地种植玉米、甘薯等农作物。这(    )
A . 源于新航路的开解 B . 彻底解决温饱问题 C . 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D . 导致经济重心南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