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证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 知识点题库

温室大棚能为作物的生长提供各种适宜的环境条件,使作物增产,据图回答问题:

  1. (1) 某同学为探究大棚内作物A的生理活动,设置了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将该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后,发现透明塑料袋内壁上出现了小水珠,这些小水珠主要来自于植物的作用;继续将该植物置于光下几小时,摘下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发现②部分叶片为蓝色,部分(填图中序号)叶片为棕黄色,则可证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 (2) 若要探究植物A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除将塑料袋内的氢氧化钠去除外,还应将实验装置置于环境中,一段时间后,将袋内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3. (3) 该同学进一步探究了光照强度对大棚内A、B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用二氧化碳吸收量表示)的影响,并将探究的结果绘制成了图乙曲线。要使植物A和B都能正常生长,大棚内光照强度至少应大于点;若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则当光照强度为f时,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比较,植物A(填“多于”、“等于”或“少于”)植物B。
右图是探究植物有关生理作用的实验,结果表明(     )

A . 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B . 呼吸作用产生氧气 C . 光合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D . 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某生物小组同学设计验证“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如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 (1) 该实验中需排除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方法是
  2. (2) 按图将装置安装好后,放在环境中几小时.
  3. (3) 取下叶片A和B,处理叶片使其变成黄白色,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然后用碘液分别检验A、B两片叶是否变蓝,预测实验结果为:(填“A”或“B”)叶片变蓝,(填“A”或“B”)叶片不变蓝或是蓝色比较浅.
  4. (4) 本实验中,设置A和B的作用是;本实验需要控制的无关变量有(任写一项即可);本实验的单一变量是
  5. (5) 温度会影响光合作用速率,同时也会影响呼吸作用速率,两者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如上.温室种植的李大爷想提高蔬菜的产量,请你根据曲线图提供建议:白天温度控制在度,理由是;夜晚控制在15度左右,这样有利于
图中甲是“验证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释放出氧气”的实验装置;乙和丙是两个辅助装置.其中,能说明植物产生氧气需要光照条件的装置是(  )

A . B . C . 乙和丙 D . 乙或丙
下图是验证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两套实验装置,A装置的水槽里放的是氢氧化钠溶液,B装置里的水槽里放的是清水。把A.B两装置同时放在黑暗处24小时,然后一起移到阳光下。

  1. (1) 数小时后,摘下A装置内的叶片,经过处理后加碘液数滴,叶片颜色,水槽里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2. (2) 摘下B装置内的叶片,经处理后加碘液数滴,则叶片的颜色,原因是
  3. (3) 将两装置先放在黑暗处24小时的作用是
  4. (4) 该实验说明了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科学探究是学习和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方法。甲图中的A.B.C是绿色植物在白天进行的三种生理活动;乙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而设计的实验装置(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丙图是对叶片进行脱色处理的装置。请据图回答问题:

  1. (1) 甲图中气体可通过(结构)进出叶片,B过程可以拉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2. (2) 把乙图中的两个装置放在黑暗中一昼夜,然后移到光下照射几小时后,装置内的氧气含量比较高,这是因为该植物进行了甲图中的(填字母) 生理活动。
  3. (3) 从乙图的两个装置中各剪取一片绿叶,分别放在丙图装置中进行处理,图中标号代表酒精。在脱色后的叶片上滴加碘液,装置内的叶片会变蓝色。
  4. (4) 当图丁中光照强度在点之后,小麦体内的有机物开始积累,这是因为
  5. (5) 植物吸收的水分,通过根、茎、叶中的运送到叶肉细胞,绝大部分通过图一中的[]  散失到环境中,参与了生物圈中的
  6. (6) 农业生产中的合理密植、间作套种提高了图一中[] 的效率。
如图是经过暗处理后的银边天竺葵的叶子,甲为银边部分,乙为黑纸片遮光部分,丙为绿色部分.在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取下该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再漂洗,甲乙不变蓝,说明光合作用需要(    )

①水   ②光  ③叶绿素 ④二氧化碳.

A . ①② B . ③② C . ③④ D . ②④
某生物实验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做了如下实验:剪取两个带有5-6片叶的大小及生理状态相同的甘薯枝条,分别插入盛有清水的小烧杯中,放在黑暗处2-3天。然后按照下图装置进行设置,甲、乙两组培养皿中分别放入等量的25%氢氧化钠溶液和清水(氢氧化钠溶液有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作用)。两个装置瓶口处涂上一点凡士林,防止气体的进出。将两套装置移到光下照射2小时后,从两个枝条上相同位置各取一片叶,经酒精脱色处理后,用碘液检验并观察两叶片的颜色变化。

请根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该对照实验控制的变量是
  2. (2) 本实验用碘液的目的是检验光合作用是否产生
  3. (3) 实验前进行暗处理的目的是通过植物的作用,消耗叶片中的有机物;
  4. (4) 若甲组叶片不变蓝,乙组叶片变成蓝色,可得出本实验的结论是
  5. (5) 若想利用此装置检验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需将甲组装置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改为清水并置于光下,还应将乙组装置置于环境下。
你认为下列实验装置可以研究植物光合作用是否需要(     )

A . 光照 B . 二氧化碳 C . D . 叶绿体
如图将三株相似的小麦幼苗分别置于三个装有完全培养液的相同培养皿中,并在下述三种条件下培养若干天,以测定温度和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请问下列哪一组对照实验属于只研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

A . 甲、乙、丙 B . 乙和丙 C . 甲和丙 D . 甲和乙
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放在阳光下30分钟后,会看到金鱼藻上冒出许多气泡,当气体充满试管一半时,从水中取出,将带火星的木条迅速插入试管中,发现木条复燃。该实验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有(  )

图片_x0020_475327448

A . 氧气 B . 淀粉 C . 二氧化碳 D . 氮气
下表所示实验或探究活动中,相关操作与所要达到的目的对应错误的是(    )

选项

名称

操作

目的

A

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

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B

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

将快要熄灭的卫生香迅速伸进收集

气体的试管口

检验收集到的气体是不是氧

C

解剖和观察花的结构

用解剖刀横向剖开子房,用放大镜

观察

观察里面的胚珠

D

观察草履虫

在载玻片的培养液里放几丝棉花纤

限制草履虫的运动

A . A B . B C . C D . D
20世纪,著名科学家希尔曾做过下图所示实验,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图b中气泡内的气体是氧气 B . 图c中无气泡产生是因为温度不适宜 C . 上述实验的结论: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D . 若将图a中的新鮮绿叶置于无氧的环境中,其细胞内的有机物也能分解
在暗室里,兴趣小组同学将金鱼藻放在盛有水的试管中,将试管先后放在离白炽灯不同距离处,记录试管中产生气泡的数目(如下表):

试管与灯的距离(厘米)

5

10

15

20

25

30

35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个)

61

55

42

32

25

21

19

分析数据,植物和光源的距离与产生的气泡数目之间的关系是:距离越近,产生气泡的数量(选填“越多”或“越少”);从而推断,:光照越强,光合作用(选填“越强”或“越弱”)。

如右图所示

  1. (1) 晴天的上午,在一株盆栽植物上将一分枝的叶片套上一个透明的塑料袋中,扎紧袋口,一段时间后,塑料袋内出现了一些小水珠,这是由植物体进行散发出来的凝结而成的。
  2. (2) 下午打开塑料袋口,迅速将一支快熄灭的火柴棍伸进袋内,火柴棍复燃了,这是植物进行          作用产生了的结果,此生理活动是在细胞的中进行的。
  3. (3) 傍晚再套上一个塑料袋,扎紧袋口,第二天天亮前打开袋口,迅速伸进一根燃着的火柴棍,燃烧的火柴熄灭了,原因的结果,此生理活动主要是在细胞的结构中进行。
某校生物社团利用黑藻作为实验材料,开展研究性学习。其中,图1表示黑藻在不同光照强度下二氧化碳吸收量。图2表示“光照强度对黑藻光合作用影响”的实验装置。图3表示叶肉细胞吸收氧气和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1中,当光照为N点所示强度时,测得黑藻吸收二氧化碳量为0,说明黑藻。曲线NP段说明光合作用强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作用,此时图3中可能发生的过程有(填序号)。
  2. (2) 图2实验中,每隔5分钟改变一次试管与光源之间的距离,随着距离的增加,密闭的试管中产生气泡减少。出现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一是,二是
  3. (3) 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为30℃时,N点将向(填“左”或“右”)移动,M点将向(填“上”或“下”)移动。
  4. (4) 生物社团查阅到BTB水溶液(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颜色变化规律,即当水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时,其呈黄色﹔当水中二氧化碳含量减少时,其呈蓝绿色。同学们依据这一原理,利用黑藻,进行下图所示实验。比较甲、乙实验结果,说明

分析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原来人们都以为植物是“吃土”长大的。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对此提出了质疑,他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把一棵2.5千克的柳树苗种在盛满土的木桶里,每天只用雨水浇灌,5年后,柳树质量增加了70多千克,而土壤只减少了不到100克。

资料二:1773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做了一个经典的实验:首先,他分别把一支 点燃的蜡烛、一只小白鼠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发现不久蜡烛熄灭、小白鼠很快死亡;然 后,他又分别把一盆植物加一支点燃的蜡烛、一盆植物加小白鼠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发 现蜡烛能继续燃烧,小白鼠能正常地活着。后来,很多人重复了他的实验,但有的成功了, 有的却不能成功。

  1. (1) 海尔蒙特实验的结论是:水是构建植物自身的原料;实验前后土壤的质量减少了不到100克,这些物质主要是,它是植物正常生长所必不可少的成分。
  2. (2) 普利斯特利实验的结论是;有人重复他的实验却没能成 功,最可能的原因是
  3. (3) 某同学想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光,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①请将实验步骤正确排序:(用字母表示)。

    ②步骤C中小烧杯内的液体是

某小组以天竺葵为实验材料,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实验设计如图(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回答下列问题:

  1. (1) 实验前将天竺葵放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
  2. (2) 该实验的变量是
  3. (3) 光下照射几小时后,从甲、乙装置中各取一片叶,放入中,水浴加热,溶解叶绿素。
  4. (4) 漂洗叶片后,滴加碘液,观察现象:装置中的叶片变蓝。(填“甲”或“乙”)
  5. (5) 由此得出结论:
生物小组的同学为探究绿色植物和种子的生命活动,设计并实施了以下实验。下列有关实验设计和分析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 ①装置中叶片的遮光和非遮光处理形成对照 B . ②装置中试管收集的气体可使燃烧的蜡烛熄灭 C . ③装置中试管内的澄清石灰水会逐渐变浑浊 D . ④装置中的现象说明萌发的种子释放出了能量
在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为探究“光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的实验,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 应选择乙与丙对照 B . 实验变量是叶绿体 C . 实验前需要暗处理 D . 可用碘液检测有无淀粉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