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证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 知识点题库

溴麝香草酚蓝(简称BTB)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常用作水生生物的呼吸试剂,生物在含有这种试剂的水中短时间生活没有影响,阳光不会使BTB溶液变色.加入0.1%BTB溶液的水一般呈现蓝色,如果水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变为酸性时,水就会由蓝色变为黄色.以下是小科利用BTB溶液进行的几个探究实验,请你一起探究并回答问题.

(1)【探究1】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成分有什么变化?

【过程】小科用玻璃管向装有蓝色的BTB溶液的试管中吹气,BTB溶液变成黄色.

【结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 .

(2)【探究2】植物会不会释放二氧化碳?

【过程】傍晚,小科将一盆栽植物的一个枝条套上一个黑色的塑料袋,并扎紧袋口,放置一夜(如图).第二天早晨把袋中气体通入一定量的蓝色BTB溶液中,溶液颜色变黄.

【结论】植物也能进行 并释放二氧化碳.

(3)【探究3】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什么原料?

【方案】在一组试管中加入鲜活的金鱼藻,加入适量的黄色的BTB溶液,并在试管口加塞,把这组试管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这组试管内的溶液变成蓝色,可得出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质疑】探究3的方案中,还应设置 组.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向甲、乙、丙、丁 4 组装置的广口 瓶里分别放入 100 g 黑藻,并加满 0.01 g/mL 的 NaHCO3 溶液,实验装置如下图。 将四组装置同时放入暗室中,分别用 20 w、100 w、200 w 和 500 w 的台灯照射。30 min 后停止光照,观察并记录各组装置的氧气释放量,共重复 3 次。实验结果如 下表。请回答问题:

  1. (1) 光照 30 min 后,实验装置量筒内收集到的水量如上图所示,可判断这是表格中的 次实验。
  2. (2) 据表可知,同一组实验装置在光照强度相同的情况下,3 次实验测得的氧气释 放量略有不同,正确的处理数据方法是
  3. (3) 此实验的结论是
  4. (4) 实验结束后,摘取黑藻叶片,用碘液染色,制成临时装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能够被碘液染成蓝色的细胞结构是,各组叶片中蓝色最深的 是组。
  5. (5) 与丙组相比,丁组氧气释放量减少,其原因可能是
下图是探究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活动,据图回答:(注: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

  1. (1) 植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细胞的作用。
  2. (2) 叶片 a 脱色滴加碘液后变为蓝色,叶片 b 脱色滴加碘液后不变色,说明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气体,该生理活动主要在细胞的中进行, 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有机物和
  3. (3) 植物根吸收的水分主要通过茎中的(填“导管”或“筛管”)运输,运输的动力来在作用,一部水分用于植物体的生理活动,多余的水分通过叶片中 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参与生物圈中的
下列图示装置是用来研究光合作用需要的二氧化碳的对照实验装置。请分析作答:

  1. (1) 实验开始前,应将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使植物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以避免原有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 (2) 浓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的石灰水都是为了使(填“二氧化碳”或“氧气”)不进入甲装置的玻璃杯中。
  3. (3) 光照4小时后,应该同时取下叶片和D叶片,通过酒精脱色处理,再滴加碘液,最后观察到的叶片变成蓝色。
实验是生物科学研宂的基本方法,请根据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装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图可以说明光合作用需要淸水 B . 乙图可以验证植物蒸腾作用失水 C . 丙图可以证明人呼出了氧气 D . 丁图可以验证种子萌发产生二氧化碳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影响因素,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请据图回答问题。(提示:氢氧化钠溶液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

图片_x0020_100010

  1. (1) 为了使实验结果更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先对装置中的所有叶片进行了暗处理,然后放在阳光下照射几个小时,此时若将叶片摘下,酒精隔水加热,碘液染色,你认为(填字母)瓶中的叶片会全部变蓝。
  2. (2) 装置所示的实验设计能探究等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3. (3) D瓶上方玻璃管中的红墨水会向左移动,是D瓶中的叶片进行(填生理作用)导致的结果。
图甲 A、B、C 分别表示该植物叶片所进行的某些生理活动;图乙为该植物在 晴朗的夏季一天 24 小时内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变化曲线;图丙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 学为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而设计的实验装置。请据图分析作答:

  1. (1) 图甲表示植物的三大作用 , 图中能维持生物圈中碳 一 氧平衡的生理活动是 [] ,甲图植物生长发育期间,其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 ,该植物 白天和晚上都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填字母)
  2. (2) 把乙图中的两个装置放在黑暗中一昼夜,然后移到光下照射几个小时后,从两个装置 中各剪取一片绿叶,分别进行脱色处理,在脱色后的叶片上滴加碘液,装置内的 叶片会变蓝色,根据此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3. (3) 图丙中代表光合作用的曲线是,曲线Ⅰ的 b 点,植物合成的有机物短时间减 少的主要原因是,曲线Ⅱ代表的生命活动主要在细 胞的内进行。
在“互联网+新农业应用”中,农民通过控制系统对大棚内的温度、水分、二氧化碳等实时监控,为农作物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图一是大棚内甲、乙两种植物的二氧化碳吸收量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图;图二是叶肉细胞示意图,1~6表示叶绿体、线粒体吸收或释放气体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 (1) 大棚中安装土壤温湿度传感器可检测土壤中的含水量,实现农作物的自动灌溉。根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大棚中安装二氧化碳发生器的目的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原理是
  2. (2) 图一中,当光照强度为f时,甲植物叶肉细胞内发生的生理过程对应的是图二中的过程(填数字)。若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此光照强度下,甲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填“多于”、“等于”或“少于”)乙植物。
  3. (3) 为了探究温度和相对湿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农技专家在大棚中将生长状态一致的甲植物平均分成5组,都提供适宜的光照,每天中午12:30测定各组植物二氧化碳的吸收量,确定其光合作用速率(用“二氧化碳吸收量的相对值”表示)。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1组

     2组

     3组

     4组

     5组

     实验处理

     温度(℃)

     36

     36

     36

     31

     25

     相对湿度(%)

     17

     27

     52

     52

     52

     实验结果

     光合作用速率

     11.1

    15.1

     22.1

     23.7

     20.7

    ①上述实验中的组探究的是相对湿度对甲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论是:当其他条件相同时,

    ②通过上述实验可以推测,中午时,对甲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影响较大的环境因素是

如图的实验装置中,能够证明“在有光条件下氧气是由绿色植物释放出来” 的实验装置和证明“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的实验装置分别是(   )

图片_x0020_415154056  

A . 甲与丙、甲与乙 B . 甲与乙、甲与丁 C . 甲与丙、乙与丙 D . 甲与乙、乙与丙
如图所示某植物上的绿叶经阳光照射24 h后,脱色并用碘液处理,结果锡箔覆盖的部位不呈蓝色,而不被锡箔覆盖的部位呈蓝色。该实验可以证明(  )

图片_x0020_100011

①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②光合作用需要光

③光合作用放出氧                  ④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②③ D . ①③
下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设计的实验。首先将两个装 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之后放在光下照射几小时,然后各取一片叶,放入盛有酒精的小 烧杯中水浴加热,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后,滴加碘液。请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1. (1) 该实验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2. (2) 装置甲和装置乙可形成对照实验,其变量是
  3. (3) 滴加碘液后,装置中的叶片变成蓝色。
  4. (4) 分析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5. (5) 在实验过程中,玻璃钟罩内壁出现的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作用。
  6. (6) 如果将装置乙中的清水换成澄清的石灰水,要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装置乙需放在环境中。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绿色植物的某生理活动,设计了如下装置。请据图回答问题。(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1. (1) 该小组首先将植物放置在黑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__。
  2. (2) 同学们按照图一安装好装置,光照几小时后,摘取一片叶,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目的是脱去,经过漂洗染色后,叶片颜色变化是。经过同学们的上述研究证明,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据此发现,请你提出提高大棚农作物产量的一项措施
  3. (3) 图二中A、B代表叶肉细胞中的某些结构,数字和箭头表示二氧化碳与氧气可能的来源与去向。则A是,B是。图一装置若改为黑色塑料袋,此植物叶肉细胞中不存在的来源和去路是(填数字)。
居里夫人曾经说过: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伟大的魔术。人类对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见证了一 代代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科学品质和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到目前为止, 共有 8 次诺贝尔奖的桂冠被从事光合作用研究的 12 名科学家摘取。下列相关经典实验分析不 正确的是(    )

 

A . 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的实验中,泥土的重量减少了 90 克,主要是由于土壤中的无机盐 被植物吸收利用了的缘故 B . 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的实验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绿色植物可以更新因为动物呼吸变得 污浊了的空气 C . 德国科学家萨克斯的实验证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而光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D . 在上述的相关实验中,可以通过测定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氧气的释放量以及有机物的积累量来表示植物实际光合作用的强度
下图中甲为测定光合作用速率的装置,在密封的试管内放一新鲜桃树叶片和二氧化碳缓冲液(维持试管内二氧化碳浓度不变,试管内气体体积的变化可根据毛细刻度管内红色液滴的移动距离测得。在不同强度的光照条件下,测得的气体体积如图乙所示。图丙为叶肉细胞中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结构模式图。假设植物叶片的呼吸速率不变,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桃树所结的桃子和银杏所结的白果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2. (2) 若甲图所示装置中,光照强度由0增强到20KLX的过程中红色液滴的移动方向是,引起红色液滴移动的气体为
  3. (3) 对叶片来说,光照强度为10KLX时对应图丙中存在的箭头有(填字母)。
  4. (4) 在图乙中,光照强度为15KLX时,植物1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量为毫升(假设随光照的增强,植物体的温度不变)。
  5. (5) 继续增强实验的光照强度,发现测得的叶片的光合速率不升反降,原因很可能是
植物种子萌发成幼苗后,通过光合作用不断制造有机物,在满足植物自身需求的同时,也为生物圈中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

  1. (1) 图甲是花生叶片的结构示意图,与①细胞相比,②细胞在结构上的不同点是:有。图乙是在封闭的环境中,花生幼苗一昼夜二氧化碳的吸收和释放的相对含量图。d点产生的原因与甲图中结构(填数字)的部分关闭有关。一天内花生幼苗有机物积累最多的点是乙图中的(填字母)。
  2. (2) 为了进一步探究花生幼苗的生理活动,兴趣小组设计了丙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过程如下:

    ①首先关闭阀门,在黑暗处放置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的红色小液滴会向移动;

    ②将此装置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后,移到阳光下,打开阀门并移除氢氧化钠溶液。一段时间后取下叶片甲,除去叶绿素后滴加碘液,实验现象是

图中甲表示发生在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过程(用A、B、C表示),乙为植物叶肉细胞与人口腔上皮细胞结构对照图,丙图瓶中装的是萌发的种子。根据下列装置图和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 (1) 甲图中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来源于植物的(填字母)过程。植物通过(填字母)过程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2. (2) 乙图中(填字母)是叶肉细胞,与甲图中C过程有关的细胞结构是(填数字序号)。
  3. (3) 甲图中完成B过程是通过叶片的进行的。
  4. (4) 丙装置施加光照一段时间后,将植物叶片用脱色处理并滴加碘液,叶片能呈现
  5. (5) 在今年四月召开的气候峰会上,“碳中和”概念再一次被提及,其含义是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人类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此目标的实现主要归功于绿色植物的(填图甲中字母)作用。
甲图表示观察叶片结构的部分实验过程示意图,乙图为蔬菜大棚中某植物在夏季一天24小时内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变化曲线,丙图为进一步探究花生幼苗生理活动的实验装置。请据图分析回答:

  1. (1) 在制作叶片临时切片的过程中,不需要的材料器具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 . 毛笔 B . 镊子 C . 碘液 D . 双面刀片
  2. (2) 图甲中[3]的结构层次属于
  3. (3) 图乙曲线Ⅰ中b点产生的原因与甲图中结构[]关闭有关,这一变化主要是为了降低蒸腾作用。请写出曲线Ⅱ所代表的生理活动表达式:
  4. (4) 一天中,大棚里氧气浓度最高的点是图乙中的点(填字母),b点时植物体内合成的有机物消耗的有机物(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 (5) 图丙所示装置实验过程如下:

    ①首先关闭阀门,在黑暗处放置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的红色小液滴会向移动;

    ②将此装置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后,移到阳光下,打开阀门并移除氢氧化钠溶液。一段时间后取下叶片甲,除去叶绿素后滴加碘液,A、B的实验现象分别是

如图为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的实验装置图。将两株生长旺盛且生理状况相同的同种植株分别放进两个足够大的透明密闭玻璃罩甲和乙内,甲装置内有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及时将装置内的二氧化碳彻底吸尽),乙装置内有等量的清水。先将甲、乙两装置放在黑暗中处理一昼夜,再将两装置移到光下照射6小时(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请分析回答问题: 

 

  1. (1) 该实验的变量是。 
  2. (2) 将甲、乙装置中的植物进行暗处理,目的是运走耗尽叶片中原有的。 
  3. (3) 实验结束后,从甲、乙植株上各剪下一片大小相同、生理状况一致的叶片经过脱色、漂洗处理后,分别滴加碘液。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甲植株叶片不变蓝,乙植株叶片变蓝,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4. (4) 假设甲、乙植株初始重量相同都为a克,暗处理后再光照6小时,甲植株重量为b克,乙植株重量为c克(注:①甲、乙植株呼吸强度视为一致;②光照后植株重量包含题(3)被剪下叶片重量)。求乙植株光照6小时内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是克。 
  5. (5)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不断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起了重要作用。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为了人类明天更美好,我们在护绿、低碳上采取的措施有 (写出一条即可)。 
光照是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某科研团队在同一农场内,连续3年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对某品种玉米产量的影响,试验分甲组(自然光照)、乙组(遮阴处理)和丙组(自然光照,如遇阴天开灯补光),每组均常规田间管理。各组产量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按照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分析并回答问题。

组别

玉米产量(千克/公顷)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10906

12095

10886

2287

4770

4361

12317

12923

12285

  1. (1) 【提出问题】不同光照强度对玉米产量是否有影响。

    【作出假设】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细胞中的利用光能把水和转化成有机物。光照强度能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而可能影响玉米的

  2. (2) 【制定并实施计划】本试验的变量是;试验过程中,各组环境中气温、二氧化碳浓度等条件应保持甲组与乙组、丙组可形成;该试验连续重复做了3年,目的是
  3. (3)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根据3年的试验结果可知,玉米产量最高的都是组,表明提高光照强度能增加玉米产量。由此可见,种植玉米遇阴天时可通过适当以保产增产。
  4. (4) 【进一步探究】在此研究基础上,还可以探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了解各种外界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对于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有重要意义。某学习小组做了“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

Ⅰ.制备材料、装置

a.取同一株菠菜上生理状况相同的叶片,制备直径均为0.6cm的叶圆片若干。

b.抽除叶圆片叶肉细胞间隙中的气体,目的是使其能在溶液中下沉。

c.以智能LED射灯作为光源,使用透明玻璃板做成罩子罩住射灯。

Ⅱ.具体操作

取4个烧杯,分别加入等量适宜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提供二氧化碳),分别放入10个已抽除气体的叶圆片,叶圆片沉底。再将烧杯置于自制实验装置上,给予4种不同强度的光照(如图1)。记录每个叶圆片上浮的时间并计算每组的平均值。

  1. (1) 植物细胞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它在菠菜叶中数量较多,因此菠菜叶适合作为本实验的材料。
  2. (2) 写出实验中控制单一变量的一种做法:
  3. (3) 每组叶圆片上浮的时间取平均值,目的是
  4. (4) 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光照强度为时,叶圆片平均上浮的时间最短,原因是
  5. (5) 光合作用受多种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除光照强度外,还可以用本实验装置探究对光合作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