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证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 知识点题库

请根据以下装置回答问题(提示:氢氧化钠溶液会吸收二氧化碳):

  1. (1) 甲装置可以用来验证光合作用需要 ,但缺少 组.

  2. (2) 乙装置可用来验证光合作用是否有 产生,但必须放在 的环境中。

  3. (3) 丙装置可用来验证种子的 作用,试管中的液体是

如图一~四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植物的两大生理作用而设计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1. (1) 在实验一中,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试管内,观察到的现象是 ,证明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是 :该气体是金鱼藻在光下进行 而产生的.

  2. (2) 在实验二中,现将绿色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 ,之后再将甲、乙两个装置放在阳光下照射2个小时,分别摘取一片叶片,分别进行脱色、漂洗、滴加碘液之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装置中的叶片变蓝色,该实验证明,绿色植物制造淀粉需要 气体.

  3. (3) 综合实验一、二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该实验小组的同学推断出:绿色植物对于维持大气中 的平衡起重要作用.

  4. (4) 实验三:在两个保暖瓶中各插入一支温度计,起始温度相同,甲瓶内是萌发的活种子,乙瓶内是未萌发的活种子,经过3﹣5小时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甲瓶内的温度比乙瓶内的温度 ,乙瓶内的温度与自身起始温度相比 .

  5. (5) 实验四:甲瓶中装有萌发的种子,乙瓶中装有煮熟的种子,把甲、乙两瓶放置到温暖的地方,24小时以后,将点燃的蜡烛分别放置甲、乙两瓶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6. (6) 综合实验三、四的实验现象,该实验小组的同学推断出:萌发的种子能够进行一项强烈的生理作用即 .而要完成该项生理功能则需要 的参与.

某校生物科技活动小组利用学校空地建立了一个小型农业生态园.在园内,同学们开展了一系列植物栽培和科学探究活动.

  1. (1) 为了探究提高生态园内蔬菜产量的科学方法,同学们选择萝卜作为研究对象行实验.他们在三个温室中分别种植了相同的萝卜幼苗,温室内的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控制情况如下表所示(每个温室的光照、土壤、水分等其他条件均相同):

    温室

    A

    B

    C

    二氧化碳浓度

    0.03%

    0.1%

    0.1%

    温度

    20℃

    20℃

    30℃

    ①为探究温度对萝卜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他们应选择两组进行对照实验.

    ②温室B中的萝卜幼苗比温室A中的萝卜幼苗长得快,其原因是温室B内

    ③为探究二氧化碳浓度对萝卜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能否选用A、C两组进行对照实验? , 理由是

  2. (2) 经实验探究,他们认为夜晚适当降低温室内的温度,也可以提高蔬菜的产量,原因是

  3. (3) 同学们收获的萝卜,由于存放时间较长,出现了“空心”现象,这是因为的缘故.

下表所示实验或探究活动中,相关操作与所要达到的目的对应错误的是(   )


名称

操作

目的

A

观察草履虫

在载玻片的培养液里放几丝棉花纤维

限制草履虫的运动速度

B

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染色

C

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记录水蚤心率时要重复三次

使实验数据更准确

D

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

将快要熄灭的卫生香迅速伸进收集气体的试管口

检验收集到的气体是不是氧气

A . A B . B C . C D . D

下图1为菜豆叶肉细胞进行某些生理活动的示意图,图2为探究菜豆某些生理现象的实验装置,图3是单株菜豆光合作用强度与种植密度的关系曲线图,请分析回答:

  1. (1) 若图1中的代代码①、②表示相关气体,代码A表示细胞内的某种结构,则①、②代表的气体分别为,[A]结构内进行的生理活动及其表达式为

  2. (2) 若分别在早晨、中午、傍晚从一棵自然状态下的天竺葵上摘取三片相似的叶子,经酒精脱色后用碘染色,发现它们的颜色变化不同。蓝色最深的是时间摘取的叶片。

  3. (3) 图2中的装置甲表示的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中的部分操作,该装置中小烧杯内盛放的液体及其作用是;图2中的乙装置可以探究的问题是:

  4. (4) 分析图3可以看出,与M点相比,N点时单株菜豆进行光合的强度明显减弱,原因是,由此给我们的启示是,栽培农作物时要注意

下图是某晴天的上午,李小霞设计的实验装置,请你据图回答:

  1. (1) 下午打开口袋时,迅速把一支将熄灭的火柴伸进袋内,火柴复燃了,说明袋内较丰富,这是的结果。
  2. (2) 傍晚再套上塑料袋,扎紧袋口,第二天天亮就打开袋口,迅速伸进一支燃着的火柴,火柴熄灭了,说明袋内的较丰富,这是的结果。
选取牵牛花的叶子进行如图所示的光合作用实验,图中第I、Ⅲ号叶子为绿叶,Ⅱ号叶子为白斑叶(部分为绿色,部分为白色).请分析回答:

  1. (1) 实验前,首先要将这株牵牛花放在暗处一昼夜,目的是为了使叶片的先耗尽.
  2. (2) 然后将这株牵牛花放置光下数小时,再将这三片叶子取下,分别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使叶中的 溶解.注意隔水加热,否则危险.
  3. (3) 清洗后,依次向这三片叶子滴加碘酒.I叶片中被铝箔遮住的部分(会或不会)变蓝,没有被遮住的部分(会或不会)变蓝,这说明;Ⅱ叶片绿色部分变蓝而白色部分不会变蓝,这又说明;Ⅲ叶片(会不会)变蓝(Ⅲ叶片放在含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无色密封玻璃瓶中,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这说明
  4. (4) 下列哪种情况不能作为对照实验?      
    A . 将叶片I的被铝箔遮住的部分和未被铝箔遮住的部分进行比较 B . 将叶片Ⅱ的绿色部分和白色部分进行比较 C . 将叶片Ⅱ的白色部分和绿色叶片III进行比较.
如图是经过暗处理后的银边天竺葵叶子,其中甲为银边部分,乙为切断叶脉部分,丙为绿色部分。光照一段时间后,取下该叶片脱色、漂洗,然后滴加碘液再漂洗。甲、乙均不变蓝,这分别说明(    )

①光合作用需要水

②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③光合价用需要光

④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A . ①② B . ②① C . ③① D . ②④
下列实验材料器具选用不正确的是(     )
A . 用碘液染色,可以观察到酵母菌的细胞核呈棕褐色 B . 用碘液来检验淀粉是否存在 C . 用快熄灭的细木条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D . 用放大镜观察面包上的黑根霉菌丝的结构特点及孢子囊的颜色、着生部位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验步骤如下,请分析回答:

①将长势、大小相同的两株天竺葵放在暗处2天后,分别置两瓶内,密封瓶口,设为A、B瓶;

②将A瓶移到光下6﹣7小时,B瓶仍放在暗处(图一);

③取下玻盖,将点燃的蜡烛分别伸入A、B瓶(图二);

④摘取A、B瓶中大小相同的两片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脱色;

⑤取出脱色的叶片漂洗,滴加碘液.

图片_x0020_628761501

  1. (1) 步骤①暗处理的目的是把叶片中原有的消耗尽或运走.
  2. (2) 步骤②中A、B瓶构成一组实验,其变量是.
  3. (3) 步骤③,伸入A瓶的蜡烛燃烧更剧烈,说明瓶中富含(气体),这是植物进行作用产生的;伸入B瓶的蜡烛熄灭,说明瓶中缺少上述这种气体,该气体是被植物的作用消耗掉的.
  4. (4) 步骤④将叶片用脱色(水浴加热),指的是脱去叶绿体中的.
  5. (5) 步骤⑤滴加碘液后,摘自A瓶的叶片会变蓝色,摘自B瓶的叶片不变蓝色,这不仅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还说明光合作用需要.
科学探究是学习和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方法。甲图中的A、B、C是绿色植物在白天进行的三种生理活动;乙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而设计的实验装置(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丙图是对叶片进行脱色处理的装置。请据图回答问题:

图片_x0020_100007   

  1. (1) 甲图中气体可通过(结构)进出叶片,B过程可以拉动水与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2. (2) 把乙图中的两个装置放在黑暗中一昼夜,然后移到光下照射几小时后,装置内的氧气含量比较高,这是因为该植物进行了甲图中的_(填字母)生理活动。 
  3. (3) 从乙图的两个装置中各剪取一片绿叶,分别放在丙图装置中进行脱色处理,图中标号代表酒精。在脱色后的叶片上滴加碘液,乙图装置内的叶片会变蓝色。 
  4. (4) 如果将乙图b装置中的蒸馏水换成澄清的石灰水,要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装置必须放在环境中。 甲图中夜间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填字母)。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为了研究植物结构和生理活动,做了如下实验,请分析作答:

  1. (1) 将一株长势良好的蚕豆苗放入盛有如图甲所示的烧杯中,测得整个装置重500克,将其置于太阳光下6小时,再次测其重量为450克。该时间段内,蚕豆苗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克)
  2. (2) 用镊子撕取一小块蚕豆叶下表皮,将其放在载玻片上的一滴中,并盖上盖玻片、显微镜下观察到如图乙所示结构,结构(c)是,其开闭是由〔b〕-控制的。b与a细胞的区别是通常情况下,在白天通过结构〔c〕进出植物体的气体有
  3. (3) 在实验过程中,为保证蚕豆根的正常呼吸,应注意及时给培养液
  4. (4) 该小组同学把蚕豆植株放在三种不同单色光下照射,测得蚕豆植 株对各单色光的吸收值如表丙所示。分析数据可知,三种单色光中 最有利于光合作用的是。若只用绿光照射蚕豆植株,一段时间后发现植株死亡,死亡的原因是

    单色光

    光吸收的百分率( %)

    红光

    55

    绿光

    1

    蓝光

    85

为探究绿色植物和种子的生命活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并实施了以下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10

A . 甲装置中叶片的遮光部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 . 乙装置收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细木条复燃 C . 丙装置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D . 丁装置实验现象说明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在“互联网+新农业应用”中,农民通过控制系统对大棚内的温度、水分、二氧化碳等进行实时监控,为农作物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图一是大棚内甲、乙两种植物的二氧化碳吸收量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图;图二是叶肉细胞示意图,1~6表示叶绿体、线粒体吸收或释放气体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_x0020_217236765

  1. (1) 叶绿体内进行的生理活动是。线粒体内进行的生理活动的实质是,释放能量。
  2. (2) 大棚中安装土壤温湿度传感器可检测土壤中的含水量,实现农作物的自动灌溉。根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大棚中安装二氧化碳发生器的目的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原理是
  3. (3) 图一中,当光照强度为f时,甲植物叶肉细胞内发生的生理过程对应的是图二中的过程(填数字)。
  4. (4) 为了探究温度和相对湿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农技专家在大棚中将生长状态一致的甲植物平均分成5组,都提供适宜的光照,每天中午12:30测定各组植物二氧化碳的吸收量,确定其光合作用速率(用“二氧化碳吸收量的相对值”表示)。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1组

    2组

    3组

    4组

    5组

    实验

    处理

    温度(℃)

    36

    36

    36

    31

    25

    相对湿度(%)

    17

    27

    52

    52

    52

    实验

    结果

    光合作

    用速率

    11.1

    15.1

    22.1

    23.7

    20.7

    ①上述实验中的组探究的是相对湿度对甲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论:当其他条件相同时,

    ②上述实验中的组探究的是温度对甲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如图为探究植物光合作用有关实验的装置,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 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氢氧化钠是否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B . 在实验前需要进行暗处理 C . 一段时间后将叶片脱色处理滴加碘液后,变蓝的是b叶 D . 叶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可以通过导管向下运输到根
回答下列与实验有关的问题。

  1. (1) 针对“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吗?”这一问题设计对照实验:首先在甲、乙试管内分别放入等量的馒头碎屑,然后向乙试管内加入2毫升清水,那么应向甲试管内加入2毫升。  
  2. (2) “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实验,用于培养细菌和真菌的培养皿和培养基是经过高温灭菌的,高温灭菌应在接种前进行还是接种后进行?                                
  3. (3) 图是显微镜结构图。对光时,要转动图中(填标号)所示的结构,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图中(填标号)所示的结构下降镜筒时,眼睛要从侧面看着物镜。制作酵母菌临时装片时,用染色能在显微镜下看到酵母菌细胞中染成棕褐色的细胞核和蓝紫色的淀粉粒。
  4. (4) 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中,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然后缓缓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洋葱内表皮上,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
  5. (5) 生物学实验中观察的生物材料不同,使用的观察仪器就有所不同。观察种子的结构使用的观察仪器是,观察叶片的横切面切片使用的观察仪器是
  6. (6) 下图是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吗?”的实验装置(其内的植物枝条取自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的植物),该装置所示的对照实验变量是。将实验装置光照几小时后,取下甲、乙装置内的叶片分别放入两个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叶片变成黄白色后用清水漂洗,滴加碘液,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出现的现象是:甲装置中的叶片变成蓝色,乙装置中的叶片没有变蓝,据此能得出的结论是。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要的条件,进行了以下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取一盆生长旺盛的银边天竺葵,并将该植物在黑暗中放置一昼夜;

②选取一片叶子,切断部分叶脉,将叶片中间部分的两面用锡箔纸遮盖(如图所示);

③光照4~6小时后去除锡箔纸,摘取该叶片进行脱色;

④将脱色的叶片漂洗后用碘液染色,观察叶片a、b、c、d四个部位的颜色,发现只有d处显蓝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将植物在黑暗中放置一昼夜的目的是
  2. (2) 试分析d部位滴加碘液后变成蓝色的原因:
  3. (3) 切断箭头所指部位的叶脉,b部位滴加碘液后能否变蓝?(填“能”或“不能”)。b和d为一组对照实验,探究对植物光合的作用的影响。
  4. (4) c和d为一组对照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与b能否作为一组对照实验,为什么?
分析下列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 (1) 装置①可以用于探究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2. (2) 装置②可以用于验证光合作用的产物中有
  3. (3) 装置③中塑料袋内壁的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作用。
  4. (4) 装置④三粒结构完整的种子,放置25℃室内只有刚刚接触水面的种子正常萌发,其他的种子均不能萌发,说明种子萌发需要等环境条件。
  5. (5) 装置⑤萌发的种子作用旺盛,导致瓶中的氧气参与了有机物的分解,被消耗尽了。
  6. (6) 装置⑥向装有萌发种子的瓶中注入清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结果表明萌发种子的呼吸作用释放
二氧化碳能引起溴麝香草酚蓝测试溶液(以下简称“测试溶液”)的颜色变化。其原理是:当测试溶液中二氧化碳量增多时呈黄色,测试溶液中二氧化碳量减少时呈蓝绿色。生物小组的同学们依据这一原理探究“金鱼藻光合作用是否吸收二氧化碳”。操作过程及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回答问题:

  1. (1) 向水槽内的测试溶液中吹气1分钟,溶液变为黄色,说明人体的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2. (2) 该实验的变量是。金鱼藻能够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该过程在细胞的 内进行。
  3. (3) 将水槽中黄色的测试溶液等分到盛有金鱼藻且容积较大的甲、乙锥形瓶,密封后将甲装置放在阳光下,乙装置放在黑暗中。静置一段时间观察到的现象是:甲瓶溶液变成蓝绿色,乙瓶溶液依然是黄色。比较甲、乙两组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4. (4) 有人质疑:光照是否会引起甲装置测试溶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减少?为此该小组同学在上述实验基础上补充了一组实验。请你完善实验方案:向测试溶液中吹入气体至变为黄色,
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无数生物,在呼吸过程中吸收氧气和呼出二氧化碳,工厂中燃烧各种燃料,也大量地消耗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但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为什么能维持相对稳定呢?于是某生物兴趣小组提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为此,他们制订了以下实验方案。(注: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

(a)先将盆栽天竺葵放在暗室中“饥饿”处理,消耗掉叶片内贮藏的有机物,此过程绿色植物进行的是____作用。

(b)如上图所示,剪取大小、生长状态等都相同的两枝条分别插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装置甲烧杯放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水槽内,装置乙烧杯放入盛有等量清水的水槽内,将两套实验装置分别套上透明玻璃罩。

(c)将两套装置同时放在阳光下照射几小时。

(d)分别取下甲、乙两组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烧杯中,水浴加热,使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

(e)用清水漂洗叶片,分别滴加几滴碘液。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检测有无葡萄糖生成的蓝色出现。

请根据以上内容回答问题:

  1. (1) 兴趣小组同学作出的假设是
  2. (2) 本实验中,实验变量是
  3. (3) a过程填写的内容是
  4. (4) 在实验方案中有一处错误,请改正。
  5. (5) 若甲组叶片不变蓝,乙组叶片变蓝,则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可见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中起了重要作用。如果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有助于减缓温室效应?(请提出一条合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