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证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 知识点

一、实验一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
1、实验目的:
(1)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淀粉。
(2)探究光是不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2、实验步骤:

①暗处理:目的是将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
②选叶遮光:有光和无光形成对照。
③光照处理:让植物充分接受光照,进行光合作用。
④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把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直到变成黄白色。酒精的作用是溶解叶绿素,隔水的目的是防止酒精燃烧。(酒精脱色后清水漂洗,及滴加碘液后漂洗是为了排除酒精和碘液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⑤清水漂洗,滴加碘液(淀粉遇淀粉变蓝):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
⑥清水冲洗碘液,观察现象。
⑦现象:遮光部分不变蓝,未遮光部分呈深蓝色。
二、实验二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1、提出疑问: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2、作出假设: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3、实验步骤:

4、实验结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三、实验三 检验光合作用的释放氧气
1、实验过程:

(1)将金鱼藻的嫩枝放在水槽内,用短管漏斗倒扣在水槽里,再取一支盛满清水的试管,倒扣套在漏斗短管上(注意试管内要充满水)。
(2)将上述装置放在温暖的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注意观察气泡的产生。
(3)待试管收集约1/2的气体后,在水中用拇指堵住试管口,取出并倒转试管,然后,将带火星的卫生香伸入试管中,观察燃烧情况。
2、实验现象:卫生香重新燃烧起来,表明收集起来的气体有助燃作用,而氧气能够助燃。
3、实验结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

验证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 知识点题库

如图中A与B两装置分别表示种子的呼吸作用和幼苗的光合作用,请据图回答问题.

  1. (1) 向A中加适量的水,一段时间后,①种子的呼吸作用(填加强或减弱);②幼苗的光合作用(填加强或减弱),其原因是

  2. (2) 如果将A中的漏斗和玻璃管全堵塞,种子的呼吸作用和幼苗的光合作用均将(填加强或减弱),其原因是

  3. (3)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互依存,共同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的相对平衡.为使我们生活的环境空气永远清新,我们该做些什么?请提出你的建议.

选取生长正常的天竺葵叶片进行如下图甲所示的光合作用实验:

①将此装置经黑暗处理一昼夜后,移至光下数小时,再将这三片叶取下,分别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

②用清水漂洗后放入培养皿中,分别向这三片叶上滴加碘液,观察三片叶是否变蓝。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1) 将此装置放入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2. (2) 通过图甲的对照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 (3) 分析乙图,可以看出光合作用强度受的影响。
  4. (4) 针对甲实验,对于温室里种植的作物采取等措施可以提高产量。
  5. (5) 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下图所示的探究光合作用原料的实验装置,请回答:

    ①实验中所用酵母菌与乳酸菌的主要区别是酵母菌有。利用泡菜坛制作泡菜时,要加盖,并用一圈水封口,目的是防止外界的进入坛内。

    ②实验探究的是光合作用需要

    ③将两个装置同时放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下一段时间,B、C 两个瓶中重量会增加的是

某同学为探究植物生理活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其它条件相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 为排除原有淀粉对实验的干扰,应首先将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B . 甲瓶与丙瓶可构成实验对照组,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 C . 甲、乙、丙瓶中的叶片经脱色、染色后,理论上只有乙瓶中的叶片变蓝色 D . 若丁叶片经脱色、染色后B部分变蓝,A部分不变蓝,则证明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图为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实验所需的材料用具:生长状况一致的天竺葵、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二氧化碳)、清水、小烧杯、碘液、透明的钟罩等.请回答:
  1. (1) 乙装置小烧杯中应加入的液体是,目的是与甲装置进行
  2. (2) 实验前,应将甲、乙装置中的天竺葵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目的是让天竺葵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以免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3. (3) 将甲、乙装置在阳光下光照一段时间,然后从甲、乙装置的天竺葵上,各取一片叶,经处理后滴碘液,观察叶色的变化.请你根据假设预测实验结果:

    A.若光合作用不需要二氧化碳,则实验结果是

    B.若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则实验结果是

  4. (4) 光合作用能够维持生物圈中的相对平衡.由于煤、石油的大量燃烧,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加,导致温室效应.为缓解温室效应,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你应该做些什么(答一项即可)?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植物光合作用,选择了一种盆栽银边天竺葵作为实验材料,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步骤:

步骤一:按图安装好实验装置,置于光下。

步骤二: 6小时后将叶片A、B同时摘下,分别按图所示操作进行处理,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A、B两叶片的绿色部分变蓝,非绿色部分不变蓝。

  1. (1) 图所示实验设计中可探究的两个变量是
  2. (2) 据实验现象分析,叶片A非绿色部分不变蓝,证明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3. (3) 据叶片B实验现象表明,该实验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经分析原因是:实验前没有将银边天竺葵放在处一昼夜进行处理。
  4. (4) 受叶片B实验的启发,为了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提高产量,应提供的外界条件是
如图为种子呼吸作用和植物光合作用实验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图片_x0020_1479630769

  1. (1) 瓶中种子萌发时,种子的作用会加强,致使玻璃瓶内气体浓度增大,从而使玻璃罩内幼苗的作用增强。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如果用手触摸盛有种子的玻璃瓶,会感到
  2. (2) 如果把漏斗和玻璃管阀门关闭,幼苗的作用会减弱,原因是
  3. (3)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可以看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密切关系,请写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萨克斯的实验使人们认识到,绿色植物在光照下不仅能放出氧气,还能(   )
A . 合成淀粉 B . 合成能量 C . 释放水蒸气 D . 释放二氧化碳
把等量小麦的不同器官分别放在相同的密闭容器中,并用不同颜色的光照射,8小时后,对容器中的氧气进行测定,得到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容器

植物器官

光的颜色

温度(℃)

氧气产生量(mL)

1

绿

22

15

2

22

120

3

22

0

A . 在本实验中,植物器官、光的颜色、温度都是变量 B . 1、2组进行对照,可探究光的颜色对叶产生氧气量的影响 C . 1、3组进行对照,可探究不同植物器官产生氧气量的情况 D . 第3组氧气产生量是0,最可能的原因是光照强度不够
选择水稻的不同器官分別放在相同的密闭容器中,用不同颜色的光进行照射,8小时后,对密闭容器中的氧气进行测定,得到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容器

植物器官

光的颜色

温度(℃)

氧气产生量(mL)

1

叶片

绿

25

20

2

叶片

25

130

3

25

0

A . 在本实验中,植物器官、光的颜色、温度都是变量 B . 容器1和2组进行对照,可探究不同颜色的光对水稻叶片产生氧气量的影响 C . 容器1和3组进行对照,可探究水稻不同器官产生氧气量的情况 D . 第3组氧气产生量为0,推测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光照强度不够
图甲A、B、C分别表示某植物叶片所进行的某些生理活动,图乙为该植物在晴朗的夏季一天24小时内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_x0020_100016

  1. (1) 在图甲中植物体所有活细胞都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这一个过程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反应式表示如下
  2. (2) 图乙中代表光合作用的曲线是,细胞内进行此生理活动的场所是
  3. (3) 种植大棚作物时,为了提高作物产量,农民们经常会在夜晚继续开灯照明,其原理是
  4. (4) 图丙对绿色植物进行关于光合作用原料和条件的探究实验时,首先要先对绿色植物进行,目的是。将处理后甲叶片的主脉切断,乙叶片C处两面均贴上不透明的锡箔纸,置于阳光下,四小时后将甲乙两叶片同时取下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发现,甲叶片上的变蓝,图丙中利用甲叶片探究了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图丙中乙叶片滴加碘液之后C处没有变蓝,未遮光部分变蓝,这说明是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比利时的科学家海尔蒙特曾做实验证实植物的生长除了从土壤中吸收少量无机盐外,还吸收了大量的水分,这些水分的去向主要是(    )
A . 参与生化反应 B . 组成植物体 C . 蒸腾作用散失 D . 呼吸作用消耗
生物活动小组为了探究玉米的光合作用,设计了甲图所示3个装置,其中玉米幼苗、培养液、隔板、光照等条件都相同,请回答问题。

 

  1. (1) 实验前应对玉米幼苗进行处理,以耗尽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2. (2) 取甲图各装置中的叶片放人乙图所示装置中进行水浴加热,[]烧杯中的液体会变绿,因为叶片中的溶解在酒精里。
  3. (3) 脱色并清洗后,滴人,看到甲图[]号装置中取出的叶片变蓝。
  4. (4) 这三个装置可以形成组对照实验。为了证明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应选择[]和[]两个装置。
  5. (5) 将①、②两套装置放在光下一段时间,发现培养液都(填“减少”或“增加”)了,植物所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作用。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某市因地制宜成功建成了多个草莓生产基地,开展休闲采摘,带动了观光农业的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为了探究草莓的生理作用,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

① 将图1装置放置黑暗处一昼夜,然后将叶片甲用黑纸片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再将装置移至光下数小时,最后将甲、乙、丙三片叶取下(同时去掉甲上的黑纸片),分别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

② 将叶片用清水漂洗后放入培养皿中,再分别向叶片上滴加碘液,稍后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三片叶的颜色变化。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1) 将此装置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的目的是
  2. (2) 图1滴加碘液后变为蓝色的叶片是
  3. (3) 图1中对于大棚里种植的草莓采取(请答出两条)措施可以提高产量。
  4. (4) 图2表示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大棚内二氧化碳吸收相对量的变化曲线,那么该大棚内的草莓要积累有机物,光照强度至少应大于点。
  5. (5) 图3中C生理过程是在细胞的内完成的。移栽植物时,常在阴天或傍晚进行,并剪去大量枝叶,其目的是为了抑制图3中的生理活动(填字母)。
为了指导农业生产,某实验小组对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行了探究,设计如下装置,请分析回答问题:

  1. (1) 实验前,将完全相同的三株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
  2. (2) 针对甲、乙两装置,要取得科学的实验结论,除了唯一变量不同外,其余实验条件均相同,该变量是
  3. (3) 光下照射几小时后,分别取下甲、乙、丙相同位置、相同大小的一片叶子,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再用清水漂洗后,滴加碘液,可观察到实验中的叶片变蓝。
  4. (4) 对比分析甲、乙两实验象,可得出结论是;对比分析甲、丙两实验象,可得出结论是
  5. (5) 受该实验的启发,在农业生产中,为了促进温室里植物的生长和提高产量,可采取的措施是(答出一条即可)。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二氧化碳是否为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三组装置(提示:装置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碳酸氢钠溶液能释放二氧化碳)。请分析作答:

该兴趣小组作出的假设是: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实验步骤如下:

( 1 )将图示中的三个实验装置密封后放在黑暗环境中一昼夜,再一起移到温度适宜,光照充足的同一环境中照射一段时间;

( 2 )分别从甲、乙、丙装置中绿色植物的相同部位取下一片绿叶,编号A,B,C,将取下的叶片经过酒精脱色、清水冲洗、碘液染色,稍等片刻再用清水冲掉叶片上多余的碘液;

( 3 )观察记录叶片颜色的变化。

①本实验的变量是,为确保只有一个变量,在装置的选取,装置中溶液的量及绿色植物的种类、大小、生长状况等方面都要尽量保持

②步骤(1)“放在黑暗环境中一昼夜”的目的是

③本实验的预期是:A叶片,B叶片,C叶片变蓝。

该兴趣小组初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为探究绿色植物的生命活动,某同学设计并实施了以下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甲装置实验前暗处理,运走、耗尽叶片内原有的淀粉 B . 乙装置收集的气体是氧气,可使带火星的细木条复燃 C . 丙装置观察到的现象:排出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D . 丁装置实验现象说明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氧气
亲自进行科学探究,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方式。如图是科学探究小组进行的部分科学探究活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图一中实验的变量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B . 图二中将萌发的种子换成新鲜的幼苗,则该实验必须在光下进行 C . 经暗处理的植物如图三设计,再光照数小时及脱色漂洗加碘后,变蓝的部位是绿色部分b D . 图四“模拟保护色形成过程”的实验中,那些与背景颜色相同的小纸片不会被“捕食”
你认为下列实验装置可以研究植物光合作用是否需要(   )

A . 光照 B . 二氧化碳 C . D . 叶绿体
以下装置可用于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是(  )
A . B . C . D .
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天竺葵的绿叶在暗处理12小时后,再将此叶片一部分曝光,一部分用锡箔遮光。光照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结果发现叶片的曝光部分显蓝色,遮光部分显棕色(如图)。该实验可以证明(       )

A . 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和产生了淀粉 B . 光合作用需要光和产生了淀粉 C . 光合作用需要光和叶绿素 D . 光合作用需要水和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