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量守恒定律 知识点题库

如图所示“为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①因为下落高度相同的平抛小球(不计空气阻力)的飞行时间相同,所以我们在实验中可以用平抛运动的来替代平抛运动的初速度.

②本实验中,实验必须要求的条件是

a . 斜槽轨道必须是光滑的

a . 斜槽轨道末端点的切线是水平的

c . 入射小球每次都从斜槽上的同一位置无初速释放

d . 入射球与被碰球满足mamara=ra

③图中MPN分别为入射球与被碰球对应的落点的平均位置,则实验中要验证的关系是

a.maON=maOP+maOMa.maOP=maON+maOM

c.maOP=maOM+maONd.maOM=maOP+maON

如图所示,一内外侧均光滑的半圆柱槽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槽的左侧有一竖直墙壁.现让一小球(可视为质点)自左端槽口A点的正上方从静止开始下落,与半圆槽相切并从A点进入槽内.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

A . 小球离开右侧槽口以后,将做竖直上抛运动 B . 小球在槽内运动的全过程中,只有重力对小球做功 C . 小球在槽内运动的全过程中,小球与槽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D . 小球在槽内运动的全过程中,小球与槽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上的动量不守恒
两质量均为2m的劈A和B,高度相同,放在光滑水平面上,A和B的倾斜面都是光滑曲面,曲面下端与水平面相切,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物块位于劈A的倾斜面上,距水平面的高度为h.物块从静止滑下,然后又滑上劈B.求:

  1. (1) 物块第一次离开劈A时,劈A的速度;

  2. (2) 物块在劈B上能够达到的最大高度.(重力加速度为g)

如图所示,质量为M、带有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光滑圆弧轨道的滑块静置于光滑水平地面上,且圆弧轨道底端与水平面平滑连接,O为圆心。质量为m的小滑块以水平向右的初速度 冲上圆弧轨道,恰好能滑到最高点,已知M=2m。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小滑块冲上轨道的过程,小滑块与带有圆弧轨道的滑块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B . 小滑块冲上轨道的过程,小滑块对带有圆弧轨道的滑块的压力不做功 C . 小滑块冲上轨道的最高点时,带有圆弧轨道的滑块速度最大且大小为 D . 小滑块脱离圆弧轨道时,速度大小为
如图甲所示,物块 A、 B的质量分别是 m A=4.0 kg和 m B=3.0 kg。用轻弹簧拴接,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物块 B右侧与竖直墙相接触。另有一物块 C从 t=0时以一定速度向右运动,在 t=4 s时与物块 A相碰,并立即与 A粘在一起不再分开,物块 C的 v-t图像如图乙所示。求:

  1. (1)  物块 C的质量 m C;
  2. (2) 从物块 C与 A相碰到 B离开墙的运动过程中弹簧对 A物体的冲量大小。
  3. (3) B离开墙后的运动过程中弹簧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
如图所示,C是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的一块木板,木板的质量为3m,在木板的上面有两块质量均为m的小木块A和B,它们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最初木板静止,A、B两木块同时以方向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0和2v0在木板上滑动,木板足够长,A、B始终未滑离木板,重力加速度为g,求:

  1. (1) 木块B从刚开始运动到与木板C速度刚好相等的过程中,木块B所发生的位移;
  2. (2) 木块A在整个过程中的最小速度;
  3. (3) 整个过程中,A、B两木块相对于木板滑动的总路程是多少?
某学校实验小组进行实验练习。甲同学将质量为4kg、长度为1m的木板A静置在光滑水平面上,如图甲所示,取质量为2kg的物块B(可视为质点)轻放在木板A的一端,当给物块B施加6N 的瞬时水平冲量后,经过 木板A和物块B达到共同速度。乙同学将整套装置放在倾角θ= 的足够长光滑斜面上,斜面上有一挡板P,如图乙所示,木板或者物块与挡板P碰撞后都会等速率反弹,碰后挡板P也随即脱落失去作用。现在乙同学将木板A与物块B(在木板A的最上端)同时由静止释放,释放时测量木板前端与挡板相距为 。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 sin =0.6,cos =0.8.求

  1. (1) 甲同学实验时,木板A与物块B在共同运动时的速度大小和A、B间的动摩擦因数;
  2. (2) 乙同学实验时,木板A碰挡板P时的速度大小;
  3. (3) 乙同学实验时,从木板A碰上挡板到物块B从木板底端滑落所经历的时间(第(3)问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光滑水平面上放有如图所示的用绝缘材料制成的质量为4m的L形滑板(平面部分足够长)。距离滑板A壁L1的B处放有一质量m,带正电量q的小物体,小物体与板面的间摩擦不计。整个装置处于场强为E的匀强电场中,最初滑板与物体都静止。释放小物体后,在电场力作用下向右运动,并与滑板A壁发生弹性碰撞。求:

图片_x0020_100014

  1. (1) 小物体第一次与滑板A壁碰撞前、后的速度v1和v1ˊ;
  2. (2) 小物体第一次碰撞到第二次碰撞的时间间隔∆T;
  3. (3) 物体从开始释放到第二次碰撞前,电场力对物体做功。(设所有碰撞经历时间都极短)
质量为 、速度为 球与质量 静止的 球在光滑水平面发生正碰,求∶
  1. (1) 若两球发生的是弹性碰撞,碰后两球速度分别为多少;
  2. (2) 若两球发生的是完全非弹性碰撞,碰后两球速度又是多少。
如图,初始时包含人、小车和篮球在内的整个系统在光滑水平面上均处于静止状态,现站在车上的人将篮球投向左边的篮筐,但并未投中,且篮球在撞击篮筐边缘后又刚好被人稳稳接住,整个过程中人与车始终保持相对静止,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篮球投出后,撞击篮筐之前,人与车不动 B . 在篮球投出后,撞击篮筐之前,人与车将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C . 在篮球撞击篮筐之后,被人接住以前,人与车继续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D . 在篮球被人接住后,人与车将静止不动
如图所示,方盒A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盒内有一小滑块B,盒的质量是滑块的2倍,滑块与盒内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若滑块以速度v开始向左运动,与盒的左、右壁发生无机械能损失的碰撞,滑块在盒中来回运动多次,最终相对于盒静止,则 (  )

A . 最终盒的速度大小是 B . 最终盒的速度大小是 C . 滑块相对于盒运动的路程为 D . 滑块相对于盒运动的路程为
如图所示,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一质量为2m的光滑弧形槽静止放在足够长的光滑水平面上,弧形槽底端与水平面相切。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从槽上高h处由静止开始下滑,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物块第一次滑到槽底端时,槽的动能为 B . 物块第一次滑到槽底端时,槽的动能为 C . 在压缩弹簧的过程中,物块和弹簧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D . 物块第一次被弹簧反弹后能追上槽,但不能回到槽上高h处
如图所示,正方形导线框的电阻均为 , 边长均为 , 质量分别为 , 它们分别系在一跨过两个定滑轮的不可伸长的绝缘轻绳两端,且正方形导线框与定滑轮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在两导线框之间有一宽度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初始时,用手托住线框边与磁场下边界重合,右侧轻绳处于松弛状态。现由静止释放导线框 , 当下落时,细线刚好绷直,同时瞬间撤去手的作用力。已知边刚进入磁场的速度与刚出磁场时速度相等。不计所有摩擦和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 , 从释放导线框到两导线框均离开磁场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CD边进入磁场的速度大小为 B . abcd完全进入磁场的时间 C . 当两导线框完全进入磁场后,加速度大小为 D . 两导线框离开磁场过程中产生的焦耳热等于系统动能的减少量
2021年5月,“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在火星软着陆,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首次探测火星就实现“绕、落、巡”三项任务的国家。

  1. (1) 为了简化问题,可以认为地球和火星在同一平面上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1所示。已知地球的公转周期为 , 火星的公转周期为

    a.已知地球公转轨道半径为 , 求火星公转轨道半径

    b.考虑到飞行时间和节省燃料,地球和火星处于图1中相对位置时是在地球上发射火星探测器的最佳时机,推导在地球上相邻两次发射火星探测器最佳时机的时间间隔

  2. (2) 火星探测器在火星附近的A点减速后,被火星捕获进入了1号椭圆轨道,紧接着在B点进行了一次“远火点平面机动”,俗称“侧手翻”,即从与火星赤道平行的1号轨道,调整为经过火星两极的2号轨道,将探测器绕火星飞行的路线从“横着绕”变成“竖着绕”,从而实现对火星表面的全面扫描,如图2所示。以火星为参考系,质量为的探测器沿1号轨道到达B点时速度为 , 为了实现“侧手翻”,此时启动发动机,在极短的时间内喷出部分气体,假设气体为一次性喷出,喷气后探测器质量变为、速度变为与垂直的

    a.求喷出气体速度u的大小。

    b.假设实现“侧手翻”的能量全部来源于化学能,化学能向动能转化比例为 , 求此次“侧手翻”消耗的化学能

载人飞船完成任务后,载有航天员的返回舱要返回地球,为了保证字航员的安全,在距离地面1m左右启动发动机,使返回舱实现软着陆,某次返回舱在距地面1.05m时的速度为10m/s,开始启动发动机,到达地面时的速度为2m/s。近似认为返回舱从触地到停止运动所用的时间恒为0.1s,航天员能承受的最大冲击力为自身重力的5倍,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启动发动机后,下落过程中宇航员受到合外力的冲量方向向下 B . 若不启动发动机,宇航员着陆时受到的冲击力将超过其能承受的最大冲击力 C . 不启动发动机和启动发动机两种情况下,宇航员着陆时受到的冲击力之比为11:3 D . 不启动发动机和启动发动机两种情况下,宇航员着陆时受到的冲击力之比为4:1
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冰壶比赛中,中国运动员将本方冰壶M以v0=4m/s的速度从本方前掷线A上发出向对方冰壶N撞去。冰壶M、N与双方营垒圆心在同一条直线上,已知双方营垒前掷线A、B之间距离L=10m,N与B距离L1=2m,N与本方营垒圆心距离L2=0.64m,营垒直径D=1.5m,每个冰壶质量均为10kg,冰壶与冰面动摩擦因数μ=0.05,M、N碰撞后M恰好运动到对方营垒圆心,假设碰撞都是一维碰撞,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 (1) 碰撞后冰壶N运动的距离,冰壶N是否被碰出了营垒?
  2. (2) 通过计算说明两冰壶的碰撞是否是弹性碰撞。
如图所示,有一“”形的光滑平行金属轨道,间距为 , 两侧倾斜轨道足够长,且与水平面夹角均为 , 各部分平滑连接。左侧倾斜轨道顶端接了一个理想电感器,自感系数为 , 轨道中有垂直轨道平面向上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T,M、N两处用绝缘材料连接。在水平轨道上放置一个“]”形金属框 , 其中边质量均不计,长度均为边质量为 , 长度为 , 电阻阻值为;在金属框右侧长为、宽为的区域存在竖直向上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T的匀强磁场;右侧轨道顶端接了一个阻值的电阻。现将质量为、长度为的金属棒从左侧倾斜轨道的某处静止释放,下滑过程中流过棒的电流大小为(其中为下滑的距离),滑上水平轨道后与“]”形金属框相碰并粘在一起形成闭合导体框 , 整个滑动过程棒始终与轨道垂直且接触良好。已知kg,m,m,m,除已给电阻外其他电阻均不计。(提示:可以用图像下的“面积”代表力所做的功)

  1. (1) 求棒在释放瞬间的加速度大小;
  2. (2) 当释放点距多远时,棒滑到处的速度最大,最大速度是多少?
  3. (3) 以第(2)问方式释放棒 , 试通过计算说明棒能否滑上右侧倾斜轨道。
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下端与水平桌面相切,小滑块A和B分别静止在圆弧轨道的最高点和最低点。现将A无初速释放,A与B碰撞后结合为一个整体,并沿桌面滑动。已知圆弧轨道光滑,半径;A和B的质量均为 , A和B整体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重力加速度取。求:

  1. (1) 与B碰撞前瞬间A对轨道的压力的大小;
  2. (2) A与B碰撞过程中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3. (3) A和B整体在桌面上滑动的距离
如图所示,颠球练习是乒乓球运动员掌握击球的力度、手感和球感的重要方法。运动员练习中将球竖直抛出,让球连续在球拍上竖直弹起和落下。某一次乒乓球由最高点下落18cm后被球拍击起,离开球拍竖直上升的最大高度为22cm。已知球与球拍的作用时间为0.1s,乒乓球的质量为2.7g,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 空气阻力恒为乒乓球重力的0.1倍。则(   )

A . 运动的全过程球与球拍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B . 球落到球拍前的瞬间动量大小为5.1×10-3 kg·m/s C . 球与球拍作用过程中动量变化量大小为1.08×10-2 kg·m/s D . 球拍对球的平均作用力为乒乓球重力的4倍
如图,一足够长的透气圆筒竖直固定在地面上,筒中有一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其下端固定,上端连接一质量为m的薄滑块,圆筒内壁涂有一层新型智能材料——流体,它对薄滑块的阻力可调节。初始薄滑块静止,流体对其阻力为0,弹簧的长度为L,现有一质量也为m的物体从距地面2L处自由落下,与薄滑块碰撞后(碰撞时间极短)粘在一起向下运动,为使薄滑块恰好做匀减速运动且下移距离为时速度减为0,流体对薄滑块的阻力必须随薄滑块下移而适当变化,以薄滑块初始位置处为原点,向下为正方向建立轴,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求:

  1. (1) 流体对薄滑块的阻力随位置坐标x变化的函数关系式;
  2. (2) 小物体与薄滑块碰撞后在圆筒中下移距离的过程中,智能材料对薄滑块阻力所做的功
  3. (3) 在薄滑块速度第一次减为0的瞬间,通过调节使此后流体对运动的薄滑块阻力大小恒为 , 若此后薄滑块向上运动一段距离后停止运动不再下降,的最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