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 知识点题库

下列鉴别方法不可行的是(  )

A . 仅用氨水即可鉴别NaCl、AlBr3、FeI2、AgNO3四种溶液 B . 用燃烧法鉴别环己醇、苯和四氯化碳 C . 用烧碱溶液鉴别地沟油、甘油和石油 D . 用新制氯水鉴别碘的淀粉溶液、含石蕊的烧碱溶液、硫酸铜溶液等三种蓝色溶液

强酸性溶液X中可能含有Na+、K+、NH4+、Fe2+、Al3+、CO32、SO32、SO42、Cl 中的若干种,某同学为了确认其成分,取X溶液进行连续实验,实验过程及产物如下: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 X中肯定存在Na+、Fe2+、Al3+、NH4+、SO42 B . 气体F经催化氧化可直接生成气体D C . 沉淀C一定是BaSO4、沉淀G一定是Fe(OH)3、沉淀I可能有Al(OH)3 D . X中不能确定的离子有Na+、K+和Cl
向盛有Cl2的六个集气瓶甲、乙、丙、丁、戊、己中各注入下列液体中的一种,经过振荡,现象如图所示,则甲、乙、丙、丁、戊、己注入的液体分别是(   )

①AgNO3溶液  ②NaOH溶液  ③水  ④淀粉﹣KI溶液  ⑤FeCl2与KSCN混合液  ⑥NaBr溶液

A . ④①②⑥⑤③ B . ⑥①③④②⑤ C . ⑥③②④①⑤ D . ②①③④⑥⑤
某强酸性溶液中可能存在Al3+、Fe2+、NH4+、Ba2+、Cl、CO32、SO42、NO3中的若干种,现取适量溶液进行如下实验: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 . 原溶液中一定有Fe2+、SO42、H+、NH4+、Al3+ B . 原溶液中一定没有Ba2+、CO32、NO3 C . 步骤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O+CO2+3H2O═2Al(OH)3↓+CO32 D . 气体A、B之间肯定不能发生反应
NOx、SO2是常用的化工原料,含NOx、SO2的烟气大量排放能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
  1. (1) 含NH3、NOx、SO2的烟气在大气中相互作用,产生的雾霾颗粒中有多种无机盐,其中无机铵盐主要是(填化学式,只写两种)。
  2. (2) SO2催化氧化反应2SO2(g)+O2(g) 2SO3(g)的能量与反应进程如图所示:

    图片_x0020_100053

    ①该反应的正反应为热(填“放”或“吸”)反应。

    ②若该反应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能说明该 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填标号)。

    A.SO2的v(正)=v(逆)

    B.混合气体中同时存在SO2、O2、SO3

    C.容器内混合气体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

    D.容器内混合气体总压强不再随时间而变化

  3. (3) Wang c H等研究发现用Fe2O3/CeO2作催化剂,可用乙烯脱除烟气中SO2并回收单质硫。反应原理为:CH2=CH2+3SO2 图片_x0020_100054 3S+2CO2+2H2O。某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实验验证该反应并检验产物中的CO2 , 实验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如图所示:

    图片_x0020_100055

    ①实验中所需SO2可由Cu与浓硫酸反应制取,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已知:酸性KMnO4可将CH2=CH2氧化为CO2;装置Ⅱ、Ⅲ中试剂均足量;装置(Ⅰ)的尾气中还含有未反应的SO2和CH2=CH2。检验CO2时,Ⅱ、Ⅲ、Ⅳ中盛放的试剂依次可以是(填标号)。

    A.酸性KMnO4溶液、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

    B.NaOH溶液、酸性KMnO4溶液、澄清石灰水

    C.Br2的H2O溶液、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

    D.Br2的CCl4溶液、酸性KMnO4溶液、澄清石灰水

  4. (4) 取用氨水脱除烟气中SO2得到的副产品[只含(NH4)2SO4和NH4HSO4] 3.875g,与足量NaOH混合后加热充分反应,共收集到氨气1.232L(已折合为标准状况),则该副产品中(NH4)2SO4和NH4HSO4的物质的量之比n[(NH4)2SO4]∶n(NH4HSO4)=(写出计算结果即可)。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及得出的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将Fe(NO3)2样品溶于稀硫酸,滴入KSCN溶液

溶液变红

稀硫酸能氧化Fe2

B

Cu与浓硫酸反应,实验结束后,将水加入烧瓶中

溶液变蓝

证明反应生成了Cu2

C

向某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原溶液中可能含有SO32-

D

向盛有某溶液的试管中滴加NaOH溶液,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

试纸不变蓝

原溶液中无NH4+

A . A   B . B   C . C   D . D
用“银-Ferrozine”法测室内甲醛含量的原理为:

已知:吸光度与溶液中有色物质的浓度成正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反应①中参与反应的HCHO为30g时转移电子2mol B . 可用双氧水检验反应②后的溶液中是否存在Fe3+ C . 生成44.8 LCO2时反应②中参加反应的Ag一定为8mol D . 理论上测得溶液吸光度越高,HCHO含量也越高
某溶液中可能含有 、K+、Ba2+、Fe3+、I- 中的几种,现取l00rnL溶液加入少量溴水,溶液呈无色。继续滴加足量HNO3和Ba(NO3)2混合溶液,产生沉淀,沉淀经洗涤、高温干燥后质量为4.66g。滤液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生成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1120rnL。(已知还原性: >I-)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
A . 原溶液肯定只存在 B . 原溶液一定不含Ba2+、Fe3+、I- C . 原溶液可能存在K+ D . 另取试液滴加足量盐酸、BaCl2溶液,即可确定溶液离子组成
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

A

在苯和苯酚的混合液中加入足量的浓溴水,振荡、过滤

分离出苯酚

B

向卤代烃水解后的溶液中加入 溶液

判断卤素原子种类

C

淀粉与20%的硫酸混合溶液在沸水浴中充分加热后滴加碘水

验证淀粉是否水解完全

D

溶液中滴入酸性 溶液

证明 中含有碳碳双键

A . A   B . B   C . C   D . D
下图虚线框中的装置可用来检验浓硫酸与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生的所有气体产物,填写下列空白:

  1. (1) 浓硫酸与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如果装置中①②③三部分仪器的连接顺序改为②①③,则可以检出的物质是,不能检出的物质是
  3. (3) 如果将仪器的连接顺序变为①③②,则不能检出的物质是
  4. (4) 如果将②中酸性 溶液换成溴水,是否影响检验生成的气体? 与溴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物质的检验、除杂和鉴别是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检验溶液中的

取样,向其中加入溶液

B

除去附着在试管内壁的硫

加水冲洗

C

鉴别固体

取样,分别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

D

鉴别溶液与溶液

取样,分别向其中滴加溶液

A . A B . B C . C D . D
某小组探究Cu与H2O2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实验结果如表:

装置

实验

试剂a

现象与结果

I

10h后,液体变为浅蓝色,将铜片取出、干燥,铜表面附着蓝色固体,成分是Cu(OH)2

II

8mL5mol/L氨水

立即产生大量气泡,溶液变为深蓝色,将铜片取出、干燥,铜表面附着蓝色固体,成分是Cu(OH)2

III

8mL5mol/L氨水和1gNH4Cl固体

立即产生大量气泡,溶液变为深蓝色,将铜片取出、干燥,铜片依然保持光亮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I中生成Cu(OH)2的反应是Cu+H2O2=Cu(OH)2 B . 由实验可知,增大c(OH-),H2O2的氧化性增强 C . 增大c(NH4+)有利于[Cu(NH3)4]2+的生成 D . [Cu(NH3)4]2+可能是H2O2分解的催化剂
丁烷催化裂解生成烷烃和烯烃,可按下列两种方式进行:。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丁烷裂解气中的比例关系,设计实验如下图所示:

如图连接好装置后,需进行的操作有:①给D、G装置加热;②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③用惰性气体排出装置中的空气等……

注:CuO能将烃氧化成是烷烃裂解的催化剂;G后面装置已省略。

  1. (1) 这三步操作的先后顺序是(填序号)
  2. (2) 装置B的作用是
  3. (3) 装置E中的现象是
  4. (4) 假定丁烷完全裂解,且流经各装置中的气体能完全反应。当装置E和F的总质量比反应前增加了0.7g,G装置中固体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1.76g,则在丁烷的裂解产物中的物质的量之比
下列实验装置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检验草木灰中钾元素的存在

B.用于分离I2固体

C.比较S、C、Si的非金属性

D.实验室中保存液溴

A . A B . B C . C D . D
化合物X由三种元素组成,某实验小组按如下流程进行相关实验:

化合物X在空气中加热到 , 不发生反应。

请回答:

  1. (1) 组成X的三种元素为;X的化学式为
  2. (2) 溶液C的溶质组成为(用化学式表示)。
  3. (3) ①写出由X到A的化学方程式

    ②X难溶于水,但可溶于氨水中,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 (4) 设计实验,检验尾气中相对活泼的2种气体
下列各选项中,对杂质的检验与除去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不纯物质

检验

除杂

A

NO2中混有少量NO

观察颜色

依次通过水、浓硫酸

B

甲烷中混有少量乙烯

溴水

依次通过酸性KMnO4溶液、浓硫酸

C

CO中混有少量CO2

澄清石灰水

依次通过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

D

Na2CO3溶液中混有少量NaHCO3

Ca(OH)2溶液

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

A . A B . B C . C D . D
为测定CuSO4溶液的浓度,甲、乙两同学设计了两个方案。完成下列填空:
  1. (1) I.甲方案

    实验原理:CuSO4+BaCl2=BaSO4↓+CuCl2

    实验步骤:

    判断SO沉淀完全的操作是

  2. (2) 步骤①的操作名称是,步骤②判断沉淀是否洗净所选用的试剂是,步骤③灼烧时盛装样品的仪器名称是,根据固体wg求得c(CuSO4)=mol·L-1
  3. (3) II.乙方案

    实验原理:Zn+CuSO4=ZnSO4+Cu,Zn+H2SO4=ZnSO4+H2

    实验步骤:

    ①按如图安装装置(夹持仪器略去);

    ②……

    ③在仪器A、B、C、D、E中加入图示的试剂;

    ④调整D、E中两液面相平,使D中液面保持在0或略低于0刻度位置,读数并记录;

    ⑤将CuSO4溶液滴入A中并搅拌,反应完成后,再滴加稀硫酸至体系不再有气体产生;

    ⑥将体系恢复到室温,移动E管,保持D、E中两液面相平,读数并记录;

    ⑦处理数据。

    步骤②为。步骤⑥需保证体系恢复到室温的原因是(填序号)。

    a.反应热受温度影响       b.气体密度受温度影响       c.反应速率受温度影响

  4. (4) Zn粉质量为ag,若测得H2体积为bmL,已知实验条件下ρ(H2)=dg•L-1 , 则c(CuSO4)=mol·L-1(列出计算表达式)。若步骤⑥E管液面高于D管,未调液面即读数,则测得c(CuSO4)(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实验室利用如图装置制备

  1. (1) 仪器a的名称
  2. (2) 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装置B的作用是吸收 ,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请设计实验证明反应完成后装置B的溶液中既有又有(可选用的试剂:双氧水、硫氰化钾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4. (4) 向装置B中加适量的NaOH溶液,经过滤、洗涤、灼烧制得样品,为测定该(含有FeO)样品的纯度,进行的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称取一定量样品置于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加热使之完全溶解。

    步骤2:向锥形瓶中滴加溶液,发生反应: , 恰好完全反应时,共消耗溶液。

    步骤3:将步骤2得到溶液配制成1000mL溶液,取该溶液1.00mL,稀释至25.6L,测得溶液的吸光度为0.7618.已知:吸光度与溶液中铁离子含量(c)的标准曲线如图。

    计算样品中的物质的量(写出计算过程)

             
  1. (1) I.实验室可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石蜡油的分解实验。

    实验开始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2. (2) II.实验装置也可以改为如图乙所示装置:在试管①中加入石蜡油和氧化铝,将试管②放在冷水中,在试管③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该实验中氧化铝的作用是。加入药品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装置中,冷水的作用是

  3. (3) 试管②中的液体(填“能”或“不能”)用于萃取溴水中的溴,说明理由:
  4. (4) III.用图丙所示装置可制取乙酸乙酯。在试管a中加入乙醇,然后边振荡试管边慢慢加入浓硫酸和乙酸。

    图丙中装置A的导管应与装置的导管相连(填“B”或“C”),试管a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IV.用图丁所示的装置可比较醋酸、碳酸和硅酸的酸性强弱。

  5. (5) 图丁中E中盛装的试剂是,请写出F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膨松剂反应时单位质量产生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mL/g)是检验膨松剂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某膨松剂中发挥作用的物质为碳酸氢钠。某化学兴趣小组为研究膨松剂的该项指标,设计了以下实验。按如图所示连接装置(气密性良好,各装置中的气体吸收剂皆为足量)。

【资料】

a.浓硫酸常用于吸收水蒸气;

b. 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1. (1) 装置E的名称是
  2. (2) 完成该实验要进行以下操作,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①点燃酒精灯       ②熄灭酒精灯     ③连接上D、E装置   ④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     ⑤再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

  3. (3) 实验中称取膨松剂6.0g,实验结束后装置(填装置对应的字母符号)增重1.32g,即为样品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实验过程中装置B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膨松剂的该项指标为mL/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