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鸦片战争 知识点题库

《南京条约》对中国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是

A . 外国列强从此相继入侵 B . 中国开始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C . 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 . 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权
晚清政府某官员上书称,“……带兵二万分踞京城,倘有包藏祸心,势必据为己有,乃仅以增索五十万现银及续增各条为请,其为甘心愿和,不欲屡启衅端,实属可信。”从材料和所学知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清统治者对西方列强侵略本质认识不清    ②导致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③体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的侵略背景    ④清朝政府从此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①④
“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 . 鸦片战争 B . 甲午中日战争 C . 八国联军侵华 D . 抗日战争
某历史题材的电影剧本叙述了1842年上海的场景,请找出有悖历史事实的一组镜头

A . 一队队英国士兵在街上巡逻,有很多英国国旗在飘扬 B . 一位法国领事领回在中国闹事的法国人,准备自行解决 C . 民众对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感到气氛 D . 在海边码头,一艘英国货船正在卸货,一旁的大清官员与英国领事商谈关税额
“从这个条约的签订,就开始改变了明清以来朝贡贸易、或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等中国与外国人之间经商的习惯和组织,开始了新的贸易制度。一夜之间,过去原本举足轻重的行商遭到削弱。”这个条约是( )

A . 《南京条约》 B . 《天津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据不完全统计,从1689年到1839年,清朝官方正式记载的涉外司法诉讼约有39起,这些案件多数由中国政府依照本国法律审理,但外国人自审案件也有11起。这说明当时

A . 中国的主权独立已遭破坏 B . 外国在华攫取了领事裁判权 C . 统治者缺乏近代司法主权观念 D . 涉外司法诉讼以贸易纠纷为主
英国对中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

A . 英国决心用武力维护中英之间的正当贸易 B . 清政府的闭关政策影响了东西方贸易关系 C . 英国要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以倾销商品 D . 林则徐禁烟措施过激损害了英国的商业利益
十九世纪前期,英国对美国、中国的贸易情况,以下何者叙述最为恰当?(   )

A . 英国自中国购丝,卖至美国,买回棉花,并以棉花卖至中国 B . 英国自中国购茶,卖至美国,买回棉花,并以鸦片卖至中国 C . 英国自中国购茶,卖至美国,买回玉米,并以鸦片卖至中国 D . 英国自中国购丝,卖至美国,买回玉米,并以棉花卖至中国
近代诗人褚维垲在诗中说:“都门被围御园火,五口通商弭兵祸。骎骎自海达长江,为所欲为无不可。”对该诗理解不正确的是

A . “御园火”是指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 . “五口通商”开始于甲午中日战争后 C . 该诗描述了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D . 该诗反映了中国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
与鸦片战争开放的通商口岸相比,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被迫开放的口岸具有的特点是

①数量增多②开始深入内地③由东部延伸到西部④从东南沿海扩展至整个沿海地区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
中国近代有一不平等条约规定:“凡英民禀告华民者,必先赴管事官(即领事)处投禀,事官先行查察……间有华民赴英官处控告英者,管事官均应听讼……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华民如何科罪,应治以中国之法。”该条款规定,使中国丧失了什么主权(     )

A . 司法主权 B . 贸易主权 C . 关税主权 D . 领土主权
鸦片战争期间,一些外来新词语如政治、新闻纸、铁路、火轮机等在东南沿海官民中逐渐流传开来。这表明(    )

A . 殖民侵略推动西方文明的传播 B . “体用”观的分歧已初露端倪 C . 东南沿海的文明开化程度最高 D . 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袁南生在《不平等条约的另一面》中写道:“《天津条约》本已明确规定西方公使可以常驻北京,并得到了皇帝的亲自批准,但皇帝本人压根就没打算认真履行条约,而是不久就试图借上海关税谈判之机,极力想取消条约中关于公使驻京、内江通商、内地游历等条款,而公使驻京是皇帝特别要打掉的“第一要事”。为此,竟不惜以全免关税和开放鸦片自由贸易为条件。”这最能反映出清政府(  )

A . 缺乏近代外交意识 B . 不顾民族利益 C . 不认真履行条约 D . 对世界大势认识不明
《南京条约》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主要位于(  )

A . 长江口南北诸省沿海地区 B . 长江两岸地区 C . 长江口以北沿海地区 D . 长江口以南沿海地区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于(    )

A . 鸦片战争后 B . 戊戌变法后 C . 辛亥革命后 D . 解放战争后
在《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谈判中,清政府认为协定关税可以省除争执,领事裁判权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只觉得五口通商妨碍自身利益。这表明清政府(  )

A . 彻底屈服于列强的坚船利炮 B . 夜郎自大脱离世界发展大势 C . 认为经济主权高于政治主权 D . 国家主权意识淡薄
“它(某场战争)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这场战争(    )

A .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 使中国失去了北方大片领土 C . 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 . 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美国根据1906年国会通过的立法成立驻华法院,在美国司法系统中其地位与联邦区法院相等。英国根据1925年枢密院令,在上海设立最高法院。这些规定与哪一权利有关(    )
A . 领事裁判权 B . 巡查贸易权 C . 租赁土地特权 D . 片面最惠国待遇
史学家郭廷以说:“海运大开已三百年,中英的接触已两世纪,彼此互感不满。中国虽无调整之意,英国则已不耐,认为非变不可。”这里的“非变不可”主要是指(    )
A . 走私鸦片,扩大商品市场 B . 诉诸法律,建立协调机制 C . 发动战争,打开中国市场 D . 政治结盟,实现经济互惠
1840年7月2日,当英军舰队开到定海海面布下阵势时,当地水师总兵还以为是被海风吹来的外国船只,最后竟然是临时“雇民船十余为军艇,借米肆口袋为战篷”。这说明鸦片战争清军失利的直接原因是(    )
A . “天朝上国”的观念 B . 情报体制缺失 C . 清军缺乏战斗意志 D . 英军船坚炮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