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革命” 知识点题库

“8月18日,上百万名来自各地的红卫兵们在天安门广场见到了他们‘日夜思念的毛主席’。 第二天,近30万红卫兵冲向北京的各个角落,‘破四旧’行动很快波及全国。”材料所述的情景应当发生于20世纪

A . 50年代初期 B . 50年代后期 C . 60年代中期 D . 70年代中期
“文革”时期,“民主”的主要方式是“大字报”、“大鸣”、“大放”、“大辩论”、“大串连”,以下关于文革时期“民主”的判断,正确的是

A . 它歪曲了民主的含义 B . 它符合民主的程序性原则 C . 它是直接民主的体现 D . 它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有益探索
“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长期没有举行过会议。这反映当时(  )

A . 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B . 政治协商制度被抛弃 C . 多党合作制度一度停止 D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断
我父亲有一同事,因上课时挥舞教鞭用力过猛,戳破了毛主席的画像被打成“反革命”,不久就被枪毙了。对此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①这种现象毫无历史根据 ②据判断,这反映的是“文革”时期的历史现象 ③说明当时我国法制建设遭到了严重破坏 ④表明当时阶级矛盾仍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A . 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④
“文革”带给我们最深刻的历史教训是 (    )

A . 要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B . 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斗争问题 C . 要防止个人崇拜 D . 要警惕党内的反革命集团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主法治遭到严重破坏,国家陷入崩溃边缘是在(     )

A . 新中国成立初期 B . 20世纪50年代后期 C . 20世纪60年代前期 D . “文化大革.命”时期
“文革”给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造成重大破坏,主要表现在(    )

①人民代表大会多年没有召开②各级领导机关无法正常工作③各种违宪违法行为不断④社会极度混乱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下图是北京王府井大街“四联”理发馆的场景图。图中对联是“剪刀不留情专截牛仔裤,推子要革命去你阿飞头。横批:兴无灭资”。这说明(     )

A .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存在障碍 B . 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 C . 阶级斗争影响到人们日常生活 D . “文革”期间仍存在个体私营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国初期,受到苏联影响,妇女争当“英雄母亲”,1953年人口普查全国有6亿多人。1956年周恩来在《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议中提出,要在“生育方面要加以适当节制”,通过调查研究1957年经济学家马寅初发表《新人口论》,指出,国民收入被人口吃掉了一大部分,只剩下小部分用于积累,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受到影响,反对多子多福的思想,主张两个(孩子)有奖,三个(孩子)有税,不让人口增殖拖科研的后腿。

——摘编自杨建业《马寅初传》

材料二  1958年马寅初被扣上了“经济学界的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北京大学校长和人大常委职务也被一撤到底,1979年光明日报发文认为“实践证明马寅初先生当年他认为国民经济要综合平衡、按比例发展也是正确的”、过去“错批一人,误增三亿”。1980年新《婚姻法》增加了马寅初二十多年前提出的“晚婚晚育”,我国开始实行独生子女政策。

——摘编自彭华《马寅初全传》

  1.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马寅初关于人口问题的主张,指出其提出的背景。

  2. (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末和70年代未80年代初对马寅初评价的变化及其原因。

“文革”时期,“民主”的主要方式是“大字报”“大鸣”“大放”“大辩论”“大串联”,以下关于“文革”时期“民主”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 它歪曲了民主的含义   B . 它符合民主的程序性原则 C . 它是直接民主的体现   D . 它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有益探索
李鸿章(1823—1901)可谓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旧文体,凡记载一人事迹者,或以传,或以年谱,或以行状,类皆记事,不下论赞,其有之则附于篇末耳……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故为李鸿章作传,不可不以作近世史之笔力行之……李鸿章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当此十九世纪竞争进化之世,而惟弥缝补苴,偷一时之安,不务扩养国民实力,置其国于威德完盛之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汲流忘源,遂乃自足……庸有济乎?

——据梁启超《李鸿章传》

材料二 建国后到“文革”前,史学界对李鸿章基本以“大卖国贼”、“大买办”看待。“文革”中,李鸿章更是“崇洋媚外”、“投降卖国”的同义语。李鸿章为当时的史学界所不齿是众所周知的。然而,今天人们对李鸿章的评价又一反前述,由全面否定到基本肯定。有人甚至评价说,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化迈出第一步的带头人物,对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起了推动作用。有人写文章讲李鸿章的爱国思想、民族主义,即便签订不平等条约也很难给他扣上卖国主义的帽子等等。总之,与过去几十年相比,李鸿章在今天格外得到人们的青睐。

——据夏东元《关于李鸿章研究的几个问题》

  1. (1) 据材料一,记载一人事迹的中国旧文体有哪些?分析梁启超的史学观受当时什么思潮的影响?

  2. (2)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仅摭拾泰西皮毛,汲流忘源”是李鸿章主持的何事?梁启超说他与李鸿章“于政治上为公敌”,请用史实加以说明。

  3. (3)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分析“文革”结束前后对李鸿章评价发生变化的原因。你认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下列书目中,有可能成为1966〜1976年中国畅销书的一组是(    )
A . 《毛.泽东选集》《工人阶级的光辉形象——王铁人》《土法炼钢》《青春之歌》 B . 《毛.泽东选集》《过渡时期总路线学习问题解答》《农民识字课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C . 《毛主席语录》《批林批孔文章汇编》《“赤脚医生”手册》《革命样板戏故事:智取威虎山》 D . 《邓.小平文选》《政治经济学教材》《新概念英语》《射雕英雄传》
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一书中写道:“他们每天都亲眼目睹少年们在‘阶级斗争’的借口下,对长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侮辱……”费正清笔下的历史事件(    )
A . 严重践踏了中国的民主和法制 B . 促进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 C . 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 D . 体现了自由平等的精神
1977年广东乡下曾流传一句话:养三只鸭子是社会主义,养四只鸭子是资本主义。当时正在视察广东的邓.小平听说后表示:鸭子虽小,事情很大,反映的问题很深刻。文中的“问题”是指(    )
A . 当时国内有关姓“社”姓“资”的争论非常激烈 B . 当时国家的工作重心已向经济建设转移 C . “左”倾错误思想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纠正 D . 广东私养家禽贩卖赚钱的老百姓家庭多
以下是四幅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宣传画。该画中主题体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①④ C . ③①②④ D . ④②③①
1978年邓.小平曾说:“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这主要反映出(    )
A . 干部队伍官僚主义严重 B . 我国尚未制定社会主义法律 C . 党员干部法律意识淡薄 D . 加强法制建设的必要性
十年“文革”给党和人民最深刻的教训是(    )
A . 必须高度重视民主制度建设 B . 必须打破个人崇拜 C . 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 . 必须正确判断社会主要矛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49-1966年,国家制定了科技政策,积累了发展科技的经验,此后很长时间,正常的科技工作遭到破坏,造成了轻视科学与文化知识的社会风气。1977年9月,中央中央发布《关于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决定》国家科委成为统管全国科技工作的机构,在《关于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通知》中,中央“号召全国青少年奋发努力,学政治、学文化,树立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风气”。同年,恢复高考和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制定了新的留学政策。1978年11月,中央正式发出《关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几点意见》。要求把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落到实处。1981年12月,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成立,从宏观,战略方面统领全国科技工作,统筹安排全国科技规划,组织管理全国科技队伍,协调各部门工作。此后,各地,各部门的科研机构和科技管理机构也给纷徒复和创设。

——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员和国专题史稿》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如识,说明1977-1981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7-1981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图示为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知识网络。与之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中共与民主党派联合执政 B . 边彊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C . 基层民主实行间接选举 D . 民主与法制渐趋完善
新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其中,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民主政治建设严重倒退是在(    )
A . 三大改造时期 B . “文化大革.命”时期 C . 十年建设时期 D . 现代化建设新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