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改革 知识点题库

下列内容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历史作用的是(  )
①加速了北方各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 ②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③增强国家军事力量 ④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A . ①②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下列有关北魏民族融合情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鲜卑劳动者成为中原的农民 B . 汉族的风俗习惯成为整个社会风俗习惯的主体 C . 汉族学到了鲜卑族的畜牧生产经验和技能 D . 鲜卑族原有的文化消失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采取的一些措施包含了封建化的色彩,具体表现在
①继续坚持武力征服  ②提倡农耕,发展农业生产  ③任用汉人汉制  ④吸收汉族先进文化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下列与北魏均田制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 将政府掌握的无主土地归农民所有 B . 国家将土地分成小块出售给农民 C . 耕种国家土地的农民需承担国家的租税役 D . 解决了地主土地兼并、保证农民和政府用地
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其最主要的表现是

A . 改变了单一的生活方式 B . 促进了封建化进程 C . 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 D . 加速了民族间的融合
鲜卑孝文帝改革与下列哪种历史现象互为因果关系

A . 长期分裂 B . 民族融合 C . 民族战争 D . 阶级斗争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阻力主要来自

A . 封建王室 B . 汉族地主 C . 鲜卑贵族 D . 广大农民
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

A . 封建化过程 B . 农业化过程 C . 工业化过程 D . 汉化过程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有利于其直接控制黄河流域的是

A . 迁都洛阳 B . 实行汉化措施 C . 颁布均田令 D . 采纳汉族统治制度
下列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最积极的作用的是(    )

A . 使北魏的姓氏变得单一 B . 使鲜卑族不复存在 C . 有利于北魏统治中原 D . 加速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写到:“盖(孝文)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此话属于

A . 历史事实 B . 一手史料 C . 史料解释 D . 历史评价
“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牛一头,受田三十亩,老免及身没则还田。初受田者,男夫给二十亩,课种桑五十株;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北魏政府的上述规定(   )

A . 体现男女平等的待遇 B . 可保证农民土地的长期稳定 C . 均田全部实行私有化 D . 实施范围是西部的种桑地区
下列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    )

A . 北方实现统一                 B . 北方少数民族完成封建化过程 C . 民族矛盾尖锐                D . 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趋势
孝文帝推行的土地制度是(   )

A . 分封制 B . 均田制 C . 屯田制 D . 更名田
北魏孝文帝说:“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从中可以看出孝文帝改鲜卑姓“拓跋”为汉姓“元”的主要目的是(    )

A . 提高拓跋氏的政治地位 B . 改变鲜卑族的生活习惯 C . 确立北魏皇族的正统地位 D . 实现鲜卑族与汉族的平等
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下列哪一趋势(  )

A . 民族的融合 B . 分裂走向统一 C . 中央集权加强 D . 经济中心南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逐灭,僭差无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太和)九年,(北魏孝文帝)下诏均给天下民田:……奴婢、牛耕有无以还受(露田)。……诸土广民稀,随力所及,官借民种莳。诸地狭之处,……乐迁者听逐空荒,不限异州他郡,惟不听避劳就逸。其地足之处,不得无故而移。……诸宰民之言,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离职)相付。卖者坐(处罚)如律。

——《魏书·食货志》

材料三:(宋神宗)与王安石论助役事,安石辩数甚力。上曰:“无轻民事,惟艰。”安石曰:“陛下固知有是说,然又须审民事不可缓。”上曰:“修水土诚不可缓。”安石曰:“去徭役害农,亦民事也。岂特修水土乃为民事?如修水土非陛下能胜异论,则谁肯为陛下尽力?且议助役事已一年,须令转运使、提点刑狱、州县体问百姓,然后立法,法成又当晓谕百姓,无一人有异论,然后着为令,则其于民事,可谓不轻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请回答:

  1. (1) 材料一是怎样评价商鞅变法的?给合所学知识,简述商鞅其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
  2. (2) 据材料二概括授田的主要标准。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授田在当时的作用。
  3. (3) 据材料三简述王安石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相应的改革措施。
  4. (4) 上述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据材料,你认为三次改革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责,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不)取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

——《商君书·外内》

材料二: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疏……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

  1. (1) 材料一表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思想对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2. (2) 材料二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什么措施?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采取这一措施的原因。
  3. (3)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两次改革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北魏冯太后说:“立三长,则课(税)有常准,赋有恒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此制度实施改变了北魏初期的某种社会现象。从材料中可以判断,此社会现象是(   )
A . 鲜卑贵族排斥汉族地主参政 B . 官吏没有俸禄吏治腐败 C . 豪强地主隐匿人口逃避赋役 D . 鲜卑贵族拒绝移风易俗
下表是北魏孝文帝推行的一项改革措施,孝文帝推行该项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   )

鲜卑姓

拓拔

拔拔

丘穆陵

步六孤

贺赖

独孤

汉姓

长孙

A . 变鲜卑贵族为汉族地主 B . 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过程 C . 改鲜卑人为汉人 D . 消灭了鲜卑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