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 知识点题库

观察下面的形势图,由此图可以判断出(    )

A . 国共两党在战役中亲密台作 B . 抗日战争由防御到相持阶段 C . 中共军队战略战术效果明显 D . 国民政府此阶段的抗战态度
《沛县文史资料选辑》中有这样三段文字(注:沛县位于江苏徐州):(一)1940年12月16日,国民党自卫队特务团渡湖返沛,与日伪军在小屯发生激战,历一昼夜,斩获甚众,毙日大佐一名,我胡团长壮烈牺牲。(二)1941年,国民党沛县游击队拔出二郎庙、封新庄、栖山等日伪据点。(三)1943年,国民党游击队夜袭沛城,击毙伪军大队长宋好禄。从历史研究的角度看,此段材料有助于修正下列哪一认识?(    )
A . 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消极抗日 B . 国共两党通力合作坚决抗击日伪军 C . 抗战中国民党推行片面抗战路线 D . 国民党主要在敌后进行抗战活动
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表宣言:“淞沪一隅,抗战亘于三月,各地将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材料表明淞沪会战的积极作用在于(    )
A . 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胜利 B . 推动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C . 粉碎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 D . 扭转了抗战初期的不利局面
“尽管日军连续3天以飞机往复轰炸,但由于张自忠军队将士奋勇御敌,日军始终未能越过(山东)临沂半步,有效滞缓了日军第5师团主力南下的攻击前进。”这是抗日战争中某次大规模战役的片段叙述。这次战役是(    )
A . 太原会战 B . 徐州会战 C . 百团大战 D . 枣宜会战
假如林则徐、丘逢甲、张自忠、彭德怀等名人共坐一起回顾谈论各自人生,他们共同关注的话题最有可能是(    )
A . 反对外来侵略,维护主权完整 B . 建立民主政体 C . 推翻清政府 D . 驱逐日本侵略者
1943年,在国统区3700余家工业中,官营的600余家,民营的3100余家。但官营的占资本总额69%,民营的只占31%。这一状况(    )
A . 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B . 推动了民营企业的迅速发展 C . 有利于持久抗战的需要 D . 建立了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
如图为中国近代某著名战役示意图。该战役(   )

A . 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 B . 是中共对日军的大规模出击 C . 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D . 粉碎了敌人速战速决的计划
该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粉碎了国内一些人的“恐日病”,为八路军在华北创建抗日根据地,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一“胜利”是(   )
A . 平型关伏击战 B . 台儿庄大捷 C . 枣宜会战 D . 百团大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

图片_x0020_101598867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辛亥革命后,川军因军阀割据和派系互斗,军纪涣散、装备拙劣,被认为是“最糟糕的军队”。然而,从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开始,川军40万人出川抗战,此后8年中,加上各种支援人员共计350万人,伤亡64万人之多,居全国之首,足迹遍布主要抗日战场,赢得无川不成军”的赞誉!这有力地证明了(   )
A . 抗战时期民族意识空前增强 B . 四川已经成为抗战的主战场 C . 川军已成为各战场抗战主力 D . 四川为抗战付出了惨重代价
这次战役挫败了日军中央突破、速战速决的战略意图,粉碎了他们想要3个月灭亡中国的美梦,也是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这次战役是指(    )
A . 淞沪会战 B . 平型关大捷 C . 武汉会战 D . 台儿庄大捷
蒋介石曾谈到,淞沪和太原战况不利,原非意外,而是为我方所预期的,“军事上最要之点,不但胜利要有预定计划,即挫折亦要有预定的打算”。蒋介石意在说明,淞沪和太原会战 (     )
A . 为持久抗战赢得了时间 B . 挫败日本速灭中国的计划 C . 从侧面支持了徐州会战 D . 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在中日双方激战之际,工矿调整委员会与江苏省政府迅速拟定了省内 28家工厂为迁移对象。后因战事的急转直下,工厂内迁计划多数未及实施或中途夭折。无锡公益铁工厂、震旦机器厂、合众铁工厂等几家机械企业则实现了内迁。这些民族企业内迁(    )
A . 表明国民政府主动调整工业布局 B . 导致官僚资本垄断了国民 C . 为战后内地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D . 直接导致了民族工业陷入困境
下表反映了 1937 年底至 1939 年底日本陆军总兵力与派往中国兵力的对比情况。这从侧面说明了(    )
时间 日本陆军总兵力 派往中国兵力 占总兵力的比例
1937年底 24个师团 21个师团 88%
1938年底 34个师团 32个师团 94%
1939年底 41个师团 34个师团 83%
A . 中国抗战的局面日益恶化 B . 敌后抗战牵制了日军主力 C . 日本的陆军兵力已经枯竭 D . 中国持久抗战的效果显现
某抗日将领在一次战役时写给妻子的信中说:新秋入序,暑气渐消,尤以夜间气爽,想皖地亦同此景象耳!……昨日,又由日运来援军五万余口。一汇山码头(黄浦江下游西岸)为我军占领,敌人虽有大部援军,无法登陆……寇日内再不解决,或即参加战斗也。这位将领参加的战役是(  )
A . 徐州会战 B . 太原会战 C . 淞沪会战 D . 枣宜会战
1938年1月,国民政府发布《调整中央行政机构令》,将经济行政机构集中归行政院管辖,机构总数减少,公务人员总数由1936年底的3684名减至1938年的1516名。这些措施( )
A . 顺应了民族战争形势的需要 B . 强化官僚资本的垄断地位 C . 降低了国民政府的行政效率 D . 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发起的某一战役"改变了日军作战线的方向,在战略指导上是一非凡杰作"。此战使"日军作战线"由原从北向南,"被迫改为由东向西",中国由是可以采取"以空间换时间"的持久抗战。该会战(    ) 
A . 是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成功典范 B . 粉碎了日军速决战打败中国的企图 C . 标志着中国抗战进人到相持阶段 D . 是中国抗战以来取得的最重大胜利
1938年10月,滞留在宜昌的大批企业、人员及物资,在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的指挥下,耗时数月,转移物资和人员到四川。此举被誉为“中国实业史的敦刻尔克大撤退”。这一举措(  )
A .  为全面抗战的到来做好了准备 B .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民族工业的布局 C . 保证了东西部工业的均衡发展 D . 粉碎了侵华日军“以战养战”企图
在日本空军以九十四架飞机分五批轰炸后,(全城)处于警报之中,部分大学开始做外迁准备,个别外国驻华大使馆开始转移到军舰上办公,人心惶惶。蒋介石在当天日记中写到:“敌寇以为反复轰炸,可以逼我迁都或屈服,其实惟有增强我抵抗之决心而已。”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蒋介石撰写上述日记之时,最有可能发生的是(    )
A . 中国军队正在进行惨烈的淞沪会战 B . 德、意、日已正式结成三国军事同盟 C . 日本的生活必需品实行食物配给制 D . 北平学生举行反对华北自治游行示威
阅读材料,回符问题。

材料:

——据刘静等《中国近代城市工业时空演变分析》

提取材料信息,对中国近代工业的时空演变加以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