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 知识点题库

下图是冯玉祥创作的漫画《播种图》,并配有“打油”诗:“妈妈在前,爸爸在后,弟弟播种,哥哥打寇,男女老少齐报国仇,多产粮米,把倭打走。”其创作背景是(    )

A . 全民抗战尚未形成 B . 太原会战正在进行 C . 抗战处于相持阶段 D . 百团大战取得胜利
下图是一张新闻照片,显示的是1938年9月18日,济南街头人们手持五色旗游行,队伍中出现两个玩偶,一个是“祸国殃民的蒋介石”,一个是“助纣为虐的宋美玲”。这种宣传主要是为了(  )

A . 消减中国人民的团结抗日意志 B . 揭露蒋介石对中国革命的破坏 C . 表达中共“打倒美蒋”的态度 D . 表示山东军阀对中央政府不满
“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我们在太行山上,我们在太行山上,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他在哪里灭亡!”歌曲反映的史实是(    )
A . 东北地区军民的抗战 B . 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斗筝 C . 敌后战场的军民抗战 D . 正面战场的全面抗战
抗日战争期间某战役后,《新华日报》刊载一位中国将领的谈话:“我军……对于一城一寨之得失,初不以为重,主在引敌深入,使其兵力分散,而予敌主力以打击.”以下战役符合上述特征的是(  )
A . 淞沪会战 B . 百团大战 C . 台儿庄战役 D . 平型关战役
1941年12月,在重庆民族路、民权路和邹容路的交叉路口,修起了一座名为“精神堡垒”的纪念建筑物。“精神堡垒”高七丈七尺,顶端中央安置一口大瓷缸,内贮燃油、棉条,每遇重大集会,即倒入酒精点燃,焰火熊熊,象征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精神堡垒”高七丈七尺的寓意是(    )
A . 自强不息 B . 坚持抗战 C . 民主自由 D . 坚持共和
抗战期间某次战役后,“我方主力部队都退往西南山区,敌人因深入我内地,战区扩大,补给线延长,兵力不敷分配,也有深陷泥淖之势。故无力对我作全面进攻……”据此可知,这次战役应是(    )
A . 淞沪会战 B . 台儿庄战役 C . 武汉会战 D . 徐州会战
下列有关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组织了四次大规模的会战,态度是积极的    ②其主战场地位一直维系到抗战结束

③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狂妄计划            ④丧失领土,作用极小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③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沿海各省相继沦陷,与内地交通中断。国际联系和进出口贸易均无法进行。在这种情况下,从陆路打通国际通道,并以主干线联接国内各地,是打破帝国主义经济封锁的重要途径。为了建立广泛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进一步取得国际援助,在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国共两党共同努力,建立了一条以新疆迪化(乌鲁木齐)、甘肃兰州、陕西西安为联接点,包括空中航行、陆路运输和通讯联系等功能的西北国际交通线。2000多名西路军蒙难将士正是通过西北国际交通线在党中央和人民群众的营救下到达延安重新回到了党的怀抱;苏联援华物资通过西北国际交通线运往中国抗日前线,这些战略武器和物资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香港沦陷,缅甸被占,滇缅公路完全断绝。一时间,西北交通线成为中国惟一的对外联系通道。

——摘编自袁志学《抗日战争时期西北国际交通线的建立及其历史作用》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北国际交通线建立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北国际交通线建立的历史作用。
太原会战中国军队指挥系统有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第7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第18集团军总司令朱德等人。该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A . 国民党是抗战胜利的中流砥柱 B . 全民族抗战正式开始 C . 国共两党在两个战场的积极配合 D . 国共两党合作的范例
《血战台儿庄》是1985年中国大陆拍摄的第一部反映抗战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影片,这部集纪实性、文献性、史诗性风格于一身的作品真实再现了抗日战争史中重要的一页,生动地记录了国民党爱国官兵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塑造了一批国民党高级将领形象。影片一经上映便受到了各方好评,并对打破海峡两岸坚冰起了重要作用。台儿庄战役所属正面战场的抗战是(   )
A . 淞沪会战 B . 徐州会战 C . 武汉会战 D . 太原会战
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印制的宣传画。据此可知国民政府(   )

A . 军事上比较重视防御战略 B . 采取了全面抗战的抗战路线 C . 对抗战胜利前途缺乏信心 D . 采取了适应国情的军事战略
在中国大地上,出现近代机器生产的企业先后顺序是(   )

①洋务企业    ②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③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④外商企业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④② C . ④①③② D . ③①④②
抗战时期,一批史学家注重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性质和历史发展趋势。如1945年郭沫若在《战时中国史学研究》中说:“旧的封建生产方式早已完全过时,而且危害着现代社会。……中国应当现代化、工业化。”这些史学家旨在(   )
A . 敬仰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B . 展示历史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 C . 为民族复兴提供历史依据 D . 说明历史研究应尊重客观史实
郁达夫曾以愤懑的笔触写道:“日本军阀因满蒙的无抵抗,既各得了贿赂,又建立了功名,就来威胁上海……革命的士兵,感到了前后被夹攻的危险,觉得死在自己同胞的阴谋之中还不如死在日帝国主义的炮火之下,于是乎就有了自二十八日夜起到今日止的上海附近的孤军血战。”革命士兵的“孤军奋战”(   )
A . 使喜峰口失而复得 B . 粉碎了“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C . 迫使日军三易主帅 D . 谱写出淞沪会战中最悲壮一幕
1935年前后,国民政府加强了对四川、云贵等地区的主要工业资源的调查和开发,陆续将东部沿海地区的军工企业西迁,并停办、调整了一些军工企业,改善设备,统一制式,增加生产。这表明当时国民政府(   )
A . 正从经济上为抗战做准备 B . 积极推动实现国共合作 C . 加紧围剿农村革命根据地 D . 动员内地进行全面抗战
1938年8月,粤汉铁路管理局由武昌迁至衡阳;1937年9月至1938年9月,国民政府专门修建了湘桂铁路衡阳至桂林段,在衡阳设立了湘桂铁路管理局。衡阳铁路事业步人了一段至今仍令衡阳人自豪的辉煌时期。这一时期衡阳铁路的发展(   )
A . 适应了中国时局变化的需要 B . 反映出政府振兴中部经济的意图 C . 是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结果 D . 折射出国民政府抗战政策的调整
1935年,国民党政府先后对金融和重要的战略物资进行统制。1937年7月又对粮食资源、交通卫生机关等进行统制,随后在上海成立了四行联合办事处总处,并由资源委员会主持沿海工厂内迁。这一做法(    )
A .   是为了应对国内的经济危机 B . 直接导致民族丁业陷入困境 C . 为争取抗战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 D . 是官僚资本借国家政权巧取豪夺
《抗建通俗画刊》创刊于重庆,“以抗战为思想中心,以通俗化为表现形式”。其《发刊词》中说,图画“是直观教育的良好工具,对于文化水准较低之民众,收效最宏”。 下图是1940年刊载的邵恒秋创作的漫画《日本的今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画刊以美术为武器进行抗战宣传,唤起民众的热情 B . 与政治关系不大的美术杂志也成为打击日本的“阵地” C . 《日本的今昔》昭示的是主题是日本侵华,蓄谋已久 D . 作品表达了中国人民爱国意识和抗战必胜的信念
1937年太原会战期间,八路军一二九师奇袭了日军的阳明堡机场,有力地支援了正在忻口前线阻击日军的国民党中央军。这说明(    )
A .   八路军成为抗战的主力 B . 国民党抗战完全依赖八路军 C . 太原会战成为国共合作的典范 D . 国共之间已经没有任何矛盾
1938年,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决定:经济建设以军事为中心,对粮食、矿产、税收、金融、交通、物价等实行全方位的管制。其影响是(   )
A . 促使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B . 使民族资本主义陷入绝境 C . 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D . 为坚持抗战提供了物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