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知识点题库

每年的“两会”期间,中国政府的工作报告,盘点过去一年的收获,阐明未来一年的方向。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报告中的词汇从“斗争”转向“和 谐”,如,1978年前特别是“文革”期间往往有感情色彩强烈的词汇,比如恶毒、小丑、一小撮、倒行逆施等;90年代出现“依法治国”“服务”等词汇, “经济”高频率出现;进入21世纪,“科学发展观”“全面小康”等新词不断涌现。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有
①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②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③社会的发展进步 ④坚持改革开放政策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2011年3月1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宣布,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中 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各方面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我国立法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这一法律体系主 要以下列哪部法律为核心

A . 1999年《行政复议法》 B . 1949年《共同纲领》 C .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文革”时期,“民主”的主要方式是“大字报”、“大鸣”、“大放”、“大辩论”、“大串连”,以下关于文革时期“民主”的判断,正确的是

A . 它歪曲了民主的含义 B . 它符合民主的程序性原则 C . 它是直接民主的体现 D . 它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有益探索
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修订宪法,把什么内容写进了宪法(  )

A . 科教兴国”的战略 B .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C .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我国法制建设方面的贡献是( )

A . 决定为刘少奇冤案平反昭雪 B . 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 通过了国务院新的机构改革方案 D . 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
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这三次历史性变化是
①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③香港回归,洗雪了中华民族百年耻辱 ④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下列条款,出现在1982年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的是(     )

A . “合作社经济为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应扶助其发展” B . “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C . “新民主主义制度,保证我国能够通过和平的道路消灭剥削和贫困”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1993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推动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下的自由市场购销体制,此后,各地相继取消了城镇口粮定量供应制度。这主要得益于(  )
A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B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 . 国内商品资源完全实现市场配置 D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获得巨大成功
  2014年10月20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专题讨论了依法治国问题,这在党的历史上尚属首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宪法是人类法制文明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的制定将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以来有关人类对理想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使这些伟大的思想在政治实践中获得发扬光大。  

——《西方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英国是现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早已为世人所公认。即使在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些机构或制度上,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因此,要了解当代西方政治制度乃至现代人类政治文明的来龙去脉,首先必须了解英国政治制度及其历史。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大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是不可替代的。  

材料三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材料四   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  

请回答:

  1. (1) 美国宪法“将……对理想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结合史实从两个不同的方面加以说明

  2. (2) 根据材料二,分析社会主义中国有哪些政治制度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

  3. (3) 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思想?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具体史实说明我国是如何实践这一思想的。

  4. (4) 综合上述材料,你如何认识目前中国的这种“特殊的民主”?

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观摩了西安城郊的一个村庄村委会选举后说:“我了解到,像其他遍及中国的近50万个村庄一样,你们很快就要通过选举推举你们当地的领导……只要有选举,人民就有决定权……你们的成就是一个窗口。”这个 “窗口”是指(   )

A .   人民真正实现了当家作主 B . 基层民主得以进一步扩大 C . 直接选举制度全面推行 D . 为政府机构的产生提供依据
王某某是海南省澄迈县老城镇才吉村村民,2011年通过直接选举当选为一村之长—村民委员会主任。这一民主制度是(  )
A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 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战国时期的韩非子认为人天生是自私的、是趋利避害的,施仁政在过去可能有效,但现在必须用严格的法律和官僚机构的有力惩罚来进行统治。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以为,大多数人都不能完全消除兽欲,即使是最好的人也难免在执政时因情感而引起偏差。法律恰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理智的体现。

材料二:“民国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

“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孙中山全集》

材料三:新时期颁布的部分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注:经全面修改后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1999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正式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 (1) 根据材料一,说明韩非子和亚里斯多德观点的相似之处。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法治思想的基本主张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先生在立法方面的重大贡献。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新时期我国法制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
1979年全国人大对原《选举法》进行了修订,取消了举手表决,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但这一比例在2010年修改为1:1。这表明(    )
A . 无记名投票比举手表决更公平公正 B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享有司法权 C . 城乡平等是民族区域自治重要内容 D . 新中国民主政治在不断的完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儒法两家主张的差异

主张学派

强调

内容

实施方式

特点

目的

儒家

礼义

伦理道德

教化

以理服人

王道

法家

法治

制度法律

刑罚

以力服人

霸道

——马小红《古法新论》

材料二:法律是西方文明的骄傲,而法家思想在中国2 000多年来却一直名声不佳。这是因为法家的法律观念远未达到古罗马时代的成熟程度。西方法律一向被认为是上帝或自然秩序的人间体现,而法家的法律不过是统治者的命令。中国古代几乎没有保障人民权利的“民法”一说,法律仅指行政法规和刑罚,而老百姓对此则唯恐避之不及。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1. (1) 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和韩非子的政治主张。
  2. (2) 据材料二概括费正清对古代中国与西方的“法”的认识。改革开放后,我国采取什么举措把“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根本大法确定下来?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现代化建设打开了新局面,下列事件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修订宪法 ②“依法治国”写入宪法

③“一国两制”确定为基本国策 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提出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④③② C . ①③④② D . ②①④③
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颁布后,已受理的行政案件几乎涉及所有行政管理领域。据最高人民法院的统计显示:1989年至2008年,各级人民法院共受理各类一审行政案件超过140万件,结案率为99.7%。这主要反映了(    )
A . 政治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效果 B . 政治腐败案件不断增加 C . 国家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加强 D . 民主法制建设亟待完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于1984年5月31日修订通过,自1984年10月1日起施行。它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民族区域自治(    )
A . 开始成为一项行政区划制度 B . 在全国开始全面推行 C . 提高了少数民族的政治地位 D . 进入法制化建设轨道
中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取得的法制建设成就有(   )

①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通知》
②颁布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
③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④把“依法治国”方略写入宪法

A . ①④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2016年,《人口与计划生育修正案(草案)》《居住证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正式实施,3月份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从政治文明的角度看,上述行为的意义在于(    )
A . 加强对弱势人群的保护 B . 拓展可持续发展新途径 C . 加大对民生事业的关注 D . 进一步健全了法律体系
十一届三中全会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这个根本问题上,重新恢复和确认了中共八大的正确估计。十九大认为,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两次认识,都反映了(   )
A . 改革开放取得了伟大的成果 B . 拨乱反正推动中国社会进步 C . 社会发展一直忽视平衡问题 D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