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知识点题库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是中央电视台、国家语委联合推出的大型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旨在提高中小学生乃至全民的汉字书写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此节目一经推出,就引发了关于汉字书写的全民关注热潮,更是创造了超高的收视率,同时比赛过程中出现的大量生僻字引发网友热议。对待生僻字,人们看法不一。有人认为:生僻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当代人的历史文化素养,因为在生僻字中往往蕴含着历史文化信息,或是有着时代的印记,可以勾起人们的历史记忆。也有人认为,语言的意义在于运用,文字用于交际的最终目的是追求简捷和效率,而生僻字影响了文字交际的使用价值。这些不常用的汉字已经没有意义了。2015年12月15日,中央电视台“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栏目组确定:2016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将在湖北枣阳汉城“开写”,这无疑又为大家关注汉文字、领略汉文化魅力提供了一次非常好的学习机遇。

  1. (1) 对于生僻字的争议,你赞同哪一种观点?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2. (2) 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的“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知识分析对生僻字产生争议的原因。

  3. (3) 请你为今年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写两条宣传广告,每条不超过16个字。

过去普遍认为经济增长与就业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GDP增长、就业增长和就业率三个变量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同样的资金,投在基建、地产和重化工业所能创造的就业,远远少于用来支持中小企业和服务业所能创造的就业。这表明(   )

A . 认识的真理性要不断经受实践检验    B . 经济增长与就业互不相关     C . 真理具有多样性和相对性 D . 实践与认识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
谚语是俗语的一种,是流传于民间的比较简练而且言简意赅的话语。“天上勾勾云,地下雨淋淋”,“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这些谚语(   )。

①是人类的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是广大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

③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性认识    ④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决定作用

A . ②④ B . ①③ C . ①② D . ③④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二十四节气源自于我国的黄河流域,早在春秋时期,聪慧的古人利用土圭(一种古老的天文器材)测日的方法,定下了仲春、仲夏、仲秋、仲冬四大节气。之后,通过农业生产的实践,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成为指导农事活动的重要依据。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的独特创造,几千年来对推动中国农牧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分析在确立二十四节气过程中的作用。

中宣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党委宣传部和各新闻单位深化“新春走基层”活动,努力做得更深入、更有效,推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不断深化、不断提高,营造昂扬向上、团结和谐、热烈喜庆的舆论氛围。中宣部组织140多名编辑记者,深入到20多个省(区、市)的农村社区、厂矿企业、偏远地区进行调研采访,采写稿件980余篇。认真落实改文风要求,组织医疗改革、保障房建设等民生报道,受到网民关注和欢迎。事实说明,网络宣传报道要有吸引力、感染力、生命力,就要放下鼠标采民风、俯下身去“接地气”,往基层走得更多一些、更深一些,离人民群众更近一些。

请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分析网络宣传报道放下鼠标采民风、俯下身去“接地气”的道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7年5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7年网络提速降费要迈出更大步伐,年内全部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大幅降低中小企业互联网专线接入交费,降低国际长途电话费,推动“互联网+”深入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加快成长让企业广泛受益,群众普遍受惠。5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释放内需潜力培育发展新功能,加快推进网络提速降费,推动通信、物流、支付、售后等全过程降费。继续推进固定和移动宽带网络建设,深挖降费潜力,改善网络服务质量,不断提升用户体验,加快信息终端普及和信息进村入户,扩大信息消费覆盖面,为促进“网络+”和“双创”发展提供质量更好,价格更廉的网络服务。7月27日,三大连营商(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电车动)宣布,从9月1日起,全面取消手机国内长途漫游费。

材料二: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发布提出:“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分类扶持贫困家庭,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

长期以来,我国的扶贫开发以项目扶贫为主要形式,以工程实施为重要载体。这些做法对我国取得的减贫成效功劳很大,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就是精准度不够导致减贫效率不高。扶贫开发已到了非转型不可的时候,改革创新迫在眉睫。如何转型?方向已明,那就是精准扶贫。首先要搞清楚谁是扶贫对象,深入分析致贫原因,精准扶贫要取得好成效,最终要靠求真务实、狠抓落实,在工作中检验。只有与时俱进,转型升级,减贫才能不断迈上新台阶。摆脱贫困需要智慧。培养智慧教育是根本,教育是拔穷根,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习.平在2015年9月9日给北京师范大学贵州研修班全体参训教师回信中强调:“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1. (1)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网络提速降费并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及漫游费对相关企业和人民群众的生活产生的影响。
  2. (2)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谈谈对从“项目扶贫”到“精准扶贫”的认识。
  3. (3) 目前,扶贫工作进入攻坚拔寨关键期。请就如何坚决打赢这场输不起的攻坚战提出两条建议。
2016年4月12日,是人类载人航天活动55周年纪念日。我国的载人航天还处于发展阶段,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航天人尊重科学,以科学的精神、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机制推动工作,大胆探索创新、自强不息、勇于超越、埋头苦干的结果。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重大科技工程的科学管理模式和方法。积累了新形势下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工程的重要经验;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证明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计划、程序、步骤等举措是科学的。
  1. (1) 结合材料说明我国航天人是如何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的。
  2. (2)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实施,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毛.泽东认为:“书本上的知识,只是知识的一半。”歌德曾说:“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这两种观点(    )
A . 都认为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B . 强调参加实践可以拓展书本知识 C . 是经验论和唯理论的根本对立 D . 都否认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上述论断说明的认识论道理有(    )

①认识的真理性依主体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②认识的真理性不受时间、空间、条件的制约

③真理性认识能够经受住不断发展着的实践的检验

④真理性认识只有与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推动实践发展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量子纠缠被爱因斯坦称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它是两个(或多个)粒子共同组成的量子状态,无论粒子之间相隔多远,测量其中一个粒子必然会影响其它粒子。爱因斯坦不相信存在“遥远地点间的诡异互动”,他认为量子力学对客观世界的描述是不完备的;而量子力学的另一位创始人玻尔认为量子力学没有问题,这种奇异现象是存在的,量子力学就这样在争论中发展起来。这启示我们(    )

①认识的发展具有反复性

②真理要经受时间的检验

③追求真理永无止境

④要崇尚权威、追求真理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人类探索宇宙的工具越来越先进,对月亮的了解也越来越多。我国业已启动的探月工程,将实现炎黄子孙千年奔月梦想,进一步掀开神话中“嫦娥”的神秘面纱。
  1. (1) 上述材料体现的认识论的道理是(请从给出的两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写在答题卡的横线上。)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原理;②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2. (2) 这个原理的内容是什么?
  3. (3) 它要求我们应该怎样做?
在月球背面独特的电磁环境条件下,开展低频射电观测研究,将填补100KHz—10MHz射电天文观测空白,有望取得行星际激波、日冕物质抛射等方面原创性成果。由此可见(    )
A . 经过实践验证的认识具有真理性 B . 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C . 已知认识会限制未知认识的探求 D .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201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20年来,“一国”根基不变,“两制”并行不悖,“一国两制”在澳门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开创了澳门历史上最好的发展局面,谱写了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华彩篇章。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事物的性质

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③矛盾特殊性存在于矛盾普遍性之中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材料一:疫情发生后,华夏儿女万众一心,共克时艰。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顽强拼搏,广大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日夜奋战,人民解放军指战员闻令而动、敢打硬仗,广大人民群众众志成城、守望相助,广大公安民警、疾控工作人员、社区工作人员等坚守岗位、日夜值守,广大新闻工作者不畏艰险、深入一线,广大志愿者等真诚奉献、不辞辛劳,党和国家有关部门和人大、政协以及各人民团体等主动担责,社会各界和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纷纷捐款捐物,为疫情防控作出了重大贡献……神州大地到处涌动着炎黄子孙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到处迸发着华夏儿女心系灾区的无疆大爱,展现的是一脉相承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精神。这种精神穿越时空,滋养着当代华夏儿女,闪耀出更加耀眼的人性光辉,绽放出更加灿烂的精神之花。

材料二:为阻断疫情向校园蔓延,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1月27日,教育部发布《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通知》,1月29日教育部要求利用网络平台,“停课不停学”。各地教育部门、广大教师、网络科技企业、莘莘学子,还有无数家长团结一致、紧急行动,落实教育部文件精神,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实现停课不停学,战“疫”学习两不误。

停课不停学总体效果是好的,但是各地在落实教育部通知精神过程中由于理解偏差,也出现了一些加大教师、学生负担和挤占节假日等问题,长时间盯着手机电脑屏幕,也会给教师、学生视力健康带来一定危害。

  1. (1) 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述今天弘扬这种穿越时空的精神之花的时代价值。
  2. (2) 有人认为网络直播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方式,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不仅需要经历“质疑”还需要“检验”。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说明该观点的正确性。
  3. (3) 结合材料一,作为新时代青年,请你就如何传承这种穿越时空的精神提出两条可行性建议。
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702所牵头、国内94家单位共同参与的“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历经50多天,在南海完成全部海上试验任务后,10月3日随“探索一号”母船顺利返航三亚港。通过本次海试,进一步全面检验和验证了4500米载人潜水器的各项功能和性能。这说明 (   )

①人的一切认识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④实践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五四运动100周年。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70年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Z民、胡J涛和习.平等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具体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勇敢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不断总结历史经验和实践经验,并根据实践发展的新要求,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重大时代课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重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国70年社会主义的实践以不可辩驳的事实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鲜活生命力,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

建国7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材料,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

“二十四节气”产生于中国农业社会的生产实践,并且不断完善。它是中国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它充分反映了农业生产和相关仪式以及民间活动的平衡管理,以符合季节的变化。“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一直沿用至今。

“二十四节气”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激荡着走向未来的智慧和力量。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百年党史里,有信仰和意志,有目标和方向,有勇气和力量,有我们“从哪里来”的精神密码,有我们“走向何方”的精神路标,有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常读常新;党史是最好的营养剂,让人受益匪浅。从长征精神激励我们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到西柏坡精神鼓舞党员干部谦虚谨慎、继然“赶考”,再到雷锋精神感召后人“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我们对英雄的每一次凝望,都是上次初心的叩问;我们对历史的每一次回眸,都是一次思想的洗礼。

《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学史力行,做到知行合一。学好党史,就要从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出发,总结运用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成功应对风险挑战的丰富经验,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不断在实践中丰富斗争经验、提升斗争本领,切实提高治国理政能力和水平。要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

  1. (1) 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对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有裨益。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说明。
  2. (2) 结合材料并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学史力行,做到知行合一”的合理性。
  3. (3) 班级拟开展“学史崇德感恩奋进”主题班会,请你列出两条发言要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三江源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活水千百年流淌不息,维系着全国乃至亚洲的水生态安全命脉。

曾经因人为活动、过度放牧和自然变迁等,这里鼠掘沙进家园不再,守着源头没水喝,放下牧鞭背井离乡……世代逐水草而居的三江源牧民,尝到了生态恶化的滋味。习.平总书记多次对青海提出“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要求。2016年8月,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就曾指出,青海生态地位重要而特殊,必须担负起保扩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責任。2021年3月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因审议时,总书记意味深长地说,把生态保护放在首住,体现了生态保护的政治自觉。

三江源地区孕育了中华文化。其原生性、包容性、开放性和创造性,加之自古以来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贡献,就形成了“源头文化”。但因为人口迁徙、空气质量恶化、水源污染、现代旅游大发展、过度商业性的开发,使得部分著名文化遗产将面临消失,保护文化遗产与修复文物势在必行。目前全国急需重点抢修的6大文化遗产中有两项就在三江源地区,如著名的莫高窟、永泰古城就位在其列。

  1. (1)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有关知识说明总书记多次强调保护“中华水塔”的意义。
  2. (2)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说明保护三江源文化的时代价值。
  3. (3) 结合材料,请你就如何保护“中华水塔”提两条方法论建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70多亿人口受影响、40余万人的生命被夺走……一场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成为二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人们对病毒的认识和斗争是不断前进的。新冠肺炎疫情初期,人们对它的致病病原、传播方式、传播能力以及是否存在"人传人"都不确定,致使病毒快速传播;随着病因学和流行病学的调查深入,对新冠病毒人和人之间的传播能力有了比较准确的认识,采取了将患者隔离,切断传染源,控制疫情;目前对疫情的防控尚无有效抗病毒疫苗和治疗药物,人类对该病毒的认识防控还是一个相当长期艰巨的任务。

面对肆虐的疫情,人们希望尽早开发出有效的疫苗,摆脱病毒带来的威胁,全球联合战疫,多国在研发领域按下“快进键”,世界卫生组织5月15日公布的名单显示,全球目前共有118个研发中的新冠病毒疫苗项目,其中8种疫苗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中国有4个、美国有3个、英国有1个。6月16日,国药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首个获得了新冠灭活疫苗2针接种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结果振奋人心,疫苗接种后安全、有效,接种疫苗组受试者均产生高滴度抗体。

随着研究和认识的不断深入,相信人类与病毒的斗争会在不远将来最终取得成功。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阐释人们对病毒的认识和斗争过程。